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入党入团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谁

08月27日 编辑 fanwen51.com

[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论述从孔子的教育思想受到的启发]教学方法: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德以育人 启发诱导 诲人不倦 言行一致 学习方法:学思结合 学行结合 温故知新 虚心好学 实事求是 以学为乐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启发:教育的目的是...+阅读

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谁

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长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孔子以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硬牵着他们走;严格要学生,但不施加压力;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在欧洲,稍后于孔子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用“问答法”来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以探真理。

其又称“苏格拉底法”、“产婆术”,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找“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可以说言必称“启发”.启发式教学法已成为国内外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趋势. 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中国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一种教育思想在古代东西方同时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人类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治上极度动荡,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孔子顺应这一历史潮流,以他博学的才能,首创私学,并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光辉命题,承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首次把教育普及到了平民阶层,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真可谓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壮举.孔子一生除了五十多岁以后曾短期从政外,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活动,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大教育家,被后世社会尊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与其认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孔子的认识论具有二元性,他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①在这里孔子提出有“生而知之”的人,很显然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然而“生而知之”在孔子那里只是“虚悬一格”,他在实践中所强调的乃是“学而知之”,客观上否定了先验的“生知”观念.正是在“学而知之”的思想指导下,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符合人类一般认识规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而启发教学法就是孔子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并使他的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使他们学有所成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法. 《论语》一书是孔门教学的实录,其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启发教学的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现代汉语中“启发”一词和“举一反三”的成语即由此而来.宋代名儒朱熹注曰:“愤者,心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②即孔子认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正在积极地进行思考,一时还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予以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已经思有所得,但还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的时候给予开导.如果教师已就学生所疑的最关键一点予以启发了,却不能引起学生的联想、类比和推理,孔子认为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讲了,因为这说明学生没有主动积极的思考,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没有意义的.在教学实践中孔子也认真贯彻了他的上述主张.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善于运用问答法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有时学生问一个问题,孔子只简单回答,以引起学生的追问和思考,学生一步步追问,孔子的回答一次比一次深刻.这种答问方式,即有针对性又有启发性,也反映了孔子的“善待问”.有时孔子对待学生的提问,则不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提出问题,或反问一句,让学生思考并表述自己的意见,最后孔子才对学生的意见加以肯或否定.有时孔子对发问者的问题,好象自己一无所知,“空空如也”,不作正面的答复,而是尽量从问题的正反两面提出问题,启发问者思考,克服疑异,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叩其两端而竭焉.”这说明了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灵活而生动的.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出身于平民家庭,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集中于对物质与自然现象之理则的确定,转入人生事务、道德问题及人论问题研究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虽然生活在雅典奴隶制民主共和制的极盛时代,但是思想比较保守,由于他拥护农业贵族的专制统治,反对奴隶主民主政治,最后被判极刑.苏格拉底的一生,除了从事于雕刻工作外,多半时间是用在教事业上.他数十年如一日,不计报酬地从事社会教育,谆谆教人而自律更严.他的一生就是一本生动的道德教育的教科书,被后人称为“众师之师”. 苏格拉底反对智者所谓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他认为有关道德、正义等定义不是人们主观的意见,而是客观真理.在他看来,事物的意义是在人出生之前已存在于人的心灵中;但在人出生时,由于肉体的干扰而使他忘记了它们.所以他认为哲学家和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从外部向人们灌输真理,而在于引导、启发人们倒出他肚子里固有的知识与真理.苏格拉底的教学采用的是饶有兴趣的...

孟子启发性教学的原则有

一、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

春秋时期教育思想家孔子曾经很形象生动的对启发性教学做过精辟的阐述,他说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后来孟子也有这样的阐述:”愤者,心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2]。国外的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这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原则。他是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教学原则。随着时代的变化,启发性教学有不同的要,怎样给启发性教学原则准确定义呢。综合多方表述,我认为:启发性教学原则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地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去发现相应的结果,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他是最常见也最适用的教学原则。

二、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正确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首先教师应把握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循序渐近的原则。即提出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并从中获取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教师再提一些与前提出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引导解决,从而形成整体经验。

其次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教师应注重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和质量,一要坚持提问应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问题的设计要突出本节课内容的重点难点;三是提的问题要明确;四是提的问题要符合数学教学思路,并注意层次性和连贯性;五是提问要在培养能力方面下功夫。从而有价值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知欲,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做题技巧性的提高。做到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不乱。为此,我认为采取以下具体做法。

延伸阅读:

中国古代最早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家是谁是明末思想家李贽。李贽(1527~1602),汉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他反对歧视妇女,当有人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的时候,他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

100多年前载入美国法律史册的被誉为缓刑之父的是谁翰·奥古斯都缓刑之父有一位老人,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他的修鞋摊安置在当时美国的波士顿法院门外的大街上。每当法院开庭,他总是收起鞋摊,随着人流进入法院,去旁听各种案件的审...

孔子提出过天人合一的思想吗不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吗“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

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利息取决于利润的经济学家是谁作为世界上最年轻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曼昆对经济研究和分析的技术运用娴熟,比如建数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但对格里高利·曼昆来说,这些手段只是严格分析和与同事们交流的工...

简述我国义务教育法中提出的义务教育指导思想新《义务教育法》体现了我国教育立法水平、立法技术和立法质量的飞跃。第一章:总则(共10条)本章提要:“总则”是法律、法规中总揽全局的部分,一般规定立法宗旨,重要概念,基本原则等...

赫尔巴特针对教育目的提出什么思想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理论是杜威整个教育体系的核心。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教育无目的...

法家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谁法家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是战国后期韩国人,贵族出身。韩 非是儒学思想家荀子的学生,但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主张建立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的国家。韩非口吃,不善于说...

最早提出流程bpr业务流程再造的管理思想的是哪位管理学家最早提出流程bpr业务流程再造的管理思想的是哪位管理学家,管理流程包括啥:流程再造这一理论是本世纪90年代初具雏形并首次提出,但流程再造理论所包含的概念和观念并非都是新的,...

我国幼儿园实行的是什么我国幼儿园实行的是什么,幼儿园应该建立哪些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636f7079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61303637质量,依...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