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演讲稿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月27日 编辑 fanwen51.com

[监督员七一演讲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我是一名普通的监督员,从事执法工作的一名新兵,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党员。 作为一名执法战线上的工作者,从我们踏入大学的那一刻起,从我们迈上工作岗位的那一瞬间始,我们便无时...+阅读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杜青林

一、“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回顾2005年的好形势,为“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的5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不断得到创新和完善:确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提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作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

制定“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方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这些理论、方针、政策的鼓舞和指导下,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三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粮食生产实现超常性的恢复增长。2004年以来粮食连续两年增产,增产总量超过1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程度的恢复,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粮食单产连续刷新历史纪录,单产提高成为总产增加的主要因素。这表明,我国粮食增产由过去主要依靠扩大面积,转向稳定面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轨道。

农民增收扭转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2005年在较高起点上又实现6%左右的增长,农民收入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得以改变。“十五”期间,农民收入年均增幅可达5%。农民增收来源发生新的变化,来自种养业的收入快速增长,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的支柱。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中,优质农产品集中度提高。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加快,畜牧业不断壮大,园艺产业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提高。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11.4万个。农民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加快,非农就业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左右,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达1.082亿。

农业科技进步取得重大进展。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禽流感疫苗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工作深入展开,农技推广机制不断创新。农业先进技术引进工作成效显著,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达38%。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200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48%,比“九五”期末提高11个百分点。

农业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推进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启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实施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重大财政专项,加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应急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效果显著。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发展完善。农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不牢。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难度加大,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加重。二是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资源浪费较大,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农业整体效益不高。三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较大。稳定粮价的难度加大,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呈下降态势,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外出就业稳定性较弱,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造成的损失增加,形成的威胁增大。

二、“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认识

回顾“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加深了对党的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深化了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些理解和认识集中体现在“五个必须”上。

一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三农”问题,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科技进步、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逐步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入科学12全文查看发展的轨道,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利益作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十五”期间,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真心诚意为农民办实事,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

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和保护,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加。

三是必须把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标。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来开展。为此,必须抓增粮促增收,抓增收保增粮,依靠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依靠综合措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通过科技进步、优化结构和加工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增粮增收“双赢”。抓住了增粮增收两大目标,我们的工作就赢得了主动权。

四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业由弱变强。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抓好战略性大事入手,强化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推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构建农业“七大体系”,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开展科技入户和测土配方施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近年来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是必须加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建设。加强各级农业部门的能力建设,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水平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深入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提高统筹发展能力;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健全抓政策落实的机制,提高执行政策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三农”能力;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实践表明,只有全面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才能够从容地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取得新成就。

三、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推进“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时期。“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把握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实施新的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这一总体要求,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阶段性变化作出科学的判断。第一,从农业农村的发展环境看,我国目前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第二,从农业农村的深刻变化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战略转变阶段,必须创新发展模式。第三,从农业农村的重大任务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攻坚爬坡阶段,必须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认识,抓住历史机遇,化挑战为动力,切实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长期的历史任务。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目标,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三增”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实施“转变”战略。重点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一要转变农业发展理念,立足全局思考和谋划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二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机械化,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体系。三要转变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健康养殖、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和生产模式,加大治理农业污染力度,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四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多渠道多形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五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参与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业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逐步消除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六要转变工作机制和方式,完善工作落实制度,健全和完善涉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切实提高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水平。

(二)实施“拓展”战略。重点是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途径,构建农业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开拓农产品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一要拓展农业功能,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充分发挥农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民就业、保护自然资源等功能。二要拓展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健全产加销各环节和贸工农各领域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强化产业体系内部联系,促进农业增值增效。三要拓展农产品市场,大力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四要拓展农村社会化服务领域,狠抓薄弱环节,填补管理空白,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实施“提升”战略。重点是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支撑保障能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基础,健全农业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一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农业高技术研究,扩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储备和供应,加强农业科技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二要提升农业安全保障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化,推广健康的养殖方式,保障食物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三要提升农业政策法规的支持保护能力,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健全政策落实制度和机制,提高政策落实水平,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四要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以制定“十一五”规划为契机,设计大工程,谋划大项目,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五要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发展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和各种中介服务组织,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议事制度,不断增强农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阶段“三农”工作的总目标。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三增”为目标,以实施“三大战略”为重要举措,实施“九大行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业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科学规划,集成资源,省部共建,以点带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的工作重点,在于把各方面建设的内容在示范村综合集成,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提供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在行动推进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评价建设效果,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各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种植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以实施重大粮食项目工程为手段,以主攻单产为核心,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物质装备、科技支撑和抗御风险能力,切实转变粮食增长方式,力争“十一五”粮食平均亩产达到650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0亿斤。2006年要努力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力求做到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稳步提高,优质率提高5个百分点,节本增效有新进展,为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起好步。同时,要加强粮食加工转化,促进粮食产销衔接,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促进行动。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要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依据,遵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规律,采取综合性措施,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2006年,选择黄淮海专用小麦、三江平原水稻、新疆棉花、西北黄土高原苹果、浙南闽西粤东柑橘、桂中南双高甘蔗、东北奶牛、黄渤海出口水产品8个产业带进行重点建设。同时,积极开展优势农产品名牌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品牌。

(四)实施农业科技提升行动。要以提升农业科技的支撑和引领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促进科研攻关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转变,技术推广由注重单项技术应用向系统集成技术应用转变,农民培训由注重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要放在农业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和核心技术上,组织实施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集成农业核心技术,形成一批突破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同时,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对农民开展以科技为主的综合性培训,培养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

(五)实施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转变行动。大力推广健康养殖,重点发展畜牧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场户,积极推进水域滩涂资源合理利用,加快畜牧水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步伐,使养殖业尽快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转变畜牧水产业增长方式的关键是要提高自主育种能力。要加大补贴力度,提高良种覆盖率,重点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场、原种场、资源保护场,培育一批水产良种示范户。同时,大力推进畜牧水产的产业化经营。

(六)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要支持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力争龙头企业集群有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水平有大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有大突破,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有大提升。关键是要不断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生产要素入股,探索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更加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帮助农民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要按照质量安全和绿色生态的理念,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例行监测,强化市场监管,建设安全流通渠道,推进农业生产源头的洁净化、生产与经营的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的制度化、市场营销的现代化和经营的品牌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当前,要加快农业标准化,重点制订修订一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深入开展农药、饲料、兽药和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工作;加快农业品牌化建设,积极开展注册商标、名牌产品认定工作,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标志管理,强化对农业品牌的监管和保护。

(八)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农业的发展,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要大力开发农村清洁能源,积极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建设乡村物业,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构建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生态产业链,推进相关产业在区域内的聚集和循环式组合。

(九)实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防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各级农业畜牧兽医部门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实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要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切实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作者:农业部部长)

12全文查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杜青林

一、“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回顾2005年的好形势,为“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过去的5年,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不断得到创新和完善:确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提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作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

制定“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要方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这些理论、方针、政策的鼓舞和指导下,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三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粮食生产实现超常性的恢复增长。2004年以来粮食连续两年增产,增产总量超过10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大程度的恢复,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对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粮食单产连续刷新历史纪录,单产提高成为总产增加的主要因素。这表明,我国粮食增产由过去主要依靠扩大面积,转向稳定面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轨道。

农民增收扭转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2005年在较高起点上又实现6%左右的增长,农民收入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得以改变。“十五”期间,农民收入年均增幅可达5%。农民增收来源发生新的变化,来自种养业的收入快速增长,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新的支柱。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集中,优质农产品集中度提高。优质粮食产业发展加快,畜牧业不断壮大,园艺产业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乡镇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提高。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全国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11.4万个。农民就业结构非农化进程加快,非农就业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左右,农民外出务工人数达1.082亿。

农业科技进步取得重大进展。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禽流感疫苗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工作深入展开,农技推广机制不断创新。农业先进技术引进工作成效显著,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达38%。农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200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可达48%,比“九五”期末提高11个百分点。

农业支撑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推进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启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实施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重大财政专项,加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应急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农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效果显著。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发展完善。农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不牢。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难度加大,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加重。二是农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资源浪费较大,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农业整体效益不高。三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较大。稳定粮价的难度加大,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呈下降态势,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外出就业稳定性较弱,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造成的损失增加,形成的威胁增大。

二、“十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新认识

回顾“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我们加深了对党的新时期“三农”工作理论、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深化了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些理解和认识集中体现在“五个必须”上。

一是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科学发展观是做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自觉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三农”问题,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科技进步、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逐步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农民利益作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十五”期间,我们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真心诚意为农民办实事,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

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激发和保护,农民得到的实惠明显增加。

三是必须把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目标。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来开展。为此,必须抓增粮促增收,抓增收保增粮,依靠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依靠综合措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通过科技进步、优化结构和加工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增粮增收“双赢”。抓住了增粮增收两大目标,我们的工作就赢得了主动权。

四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业由弱变强。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抓好战略性大事入手,强化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推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构建农业“七大体系”,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开展科技入户和测土配方施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近年来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是必须加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建设。加强各级农业部门的能力建设,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水平的关键。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深入学习和领会科学发展观,提高统筹发展能力;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健全抓政策落实的机制,提高执行政策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三农”能力;加强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提高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实践表明,只有全面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才能够从容地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取得新成就。

三、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延伸阅读:

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推荐]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 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 2005年是我县大力实施“一主两翼”经济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县委、县政府决定,结合正在深入推进的保持共产党员先...

扎实的组织工作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扎实的组织工作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执政能力建设的担负着重要职责。当前各项组织工作的开展,必须牢牢抓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以...

在政府全会上的讲话抢抓机遇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在政府全会上的讲话抢抓机遇团结奋进扎实工作 今年的时间已经过半,为确保年初制定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顺利实现并超额完成,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会。这次政府全会的主要任...

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抓实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及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广泛动员、精...

扎实搞好试点示范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搞好试点示范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扎实搞好试点示范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建设新农...

抓家教立家规正家风尽家务扎实推进“三个之家”建设抓家教立家规正家风尽家务扎实推进“三个之家”建设 三个之家建设 为充分展现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良好的形象,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新农村建设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在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徐农局长代表农业局认真总结回顾了过去...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