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贫困残疾人家庭合力做好帮扶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回良玉副总理说过:“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没有残疾人安居乐业的社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为了进...+阅读
文章标题:创建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新机制
最近,**县委组织部就全县农村困难党员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和个别面谈的方式进行。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农村中一些困难党员急需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要建立健全帮扶机制,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体现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
农村困难党员的基本情况**县是贫困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据调查,目前共有农村困难党员3365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2.4,占全县党员总数的13.1。这些农村困难党员有如下特点。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党龄偏大的多。困难党员中,60岁以下的643名,占19.1;60至70岁的1390名,占41.3;70岁以上的1332名,占39.6。这些困难党员年龄大,大多数也有较长的党龄,党龄在20年以上的占困难党员总数的83%。从文化结构来看,文化水平偏低的多。农村困难党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311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8人。他们对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差,缺乏相关生产技术,致富本领不强,生活困难。从组成结构来看,无职党员偏多。当前农村困难党员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过去曾担任过村组干部现已退下来的无职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42;二是参军入伍退役后的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18;三是普通党员,占总数比例的38。据调查,人均年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困难党员2142人,无任何收入的困难党员1223人。生活上或靠子女照顾、或靠亲戚朋友接济、或靠政府救济,其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普遍恶劣,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状态。诸多因素导致农村党员生活困难导致农村党员困难的因素主要是党员个人因素所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因病致贫。80以上的困难党员自己或家人生病,丧失劳动力,生活十分困难。二是观念落后。部分困难党员自强自立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三是缺乏技能。许多党员从村干部岗位下来以后,无一技之长,不愿外出打工,导致贫困。同时,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帮扶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农村困难党员脱困难的客观原因。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思想帮扶多,资金帮扶少。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大部分乡镇、村因取消乡统筹、村提留而面临正常运转难的状况,更不可能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扶助困难党员中。因此,对困难党员帮扶更多是在思想上关心、精神上的慰问。二是党内帮扶多、社会帮扶少。在涉及困难党员帮扶时,被认为是“党组织分内的事”的认识比较普遍,扶助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党费等党内工作经费。三是临时帮扶多,经常性帮扶少。目前,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元旦、春节和“七一”期间,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未能充分地考虑到党员的具体困难,导致帮扶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新思路 强化科学管理,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台账,规范管理,为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提供依据。要按照实际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按照上述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同时,要规范困难党员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并将申报情况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申报,党委审批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的程序进行,确保对象的准确。要结合党员信息计算机建库工作,建立农村困难党员信息台账,对农村困难党员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加大物质投入,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发展经济,增强物质基础,增加对困难党员的帮扶投入。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党员小康示范户”、“百姓创家业”等活动,想方设法增加群众、党员收入。二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采取“党费出一点、财政拨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上级扶一点”的办法,设立困难党员扶助金,进一步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体系,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困难党员凝聚力工程成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三是抓好配套措施建设。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困难党员“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对低于生活水平保障线的困难党员,要视生活困难程度给予生活补助,一年一次性补助一定资金,并及时与民政等有关部门协调,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党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对农村70岁以上、党龄50年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实行定期生活补助制度。加强思想引导,增强帮扶工作的12全文查看针对性。对存在“等、靠、要、怨”思想的困难党员,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开思想疙瘩。要不断完善“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村党支部要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学习会、组织生活会,不断激发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党员的荣誉感。要继
续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为困难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制定扶助政策,增强帮扶工作的操作性。要因人因地而宜,制定不同的扶助措施,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对因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导致困难的党员,重在政策扶持。要出台农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帮扶工作意见,对农村贫困党员帮扶予以政策倾斜。一是技能扶助。对农村困难党员,要“造血”、“输血”并重,切实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采取科学灵活的培训方法,通过开展农村夜校及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培训班,把科技素质培训从枯燥、空洞说教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力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要以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二是资金扶助。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其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短、平、快”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同时根据情况,整合帮扶力量,努力构建“公司 农户”、“基地 农户”等产销联合体,加快脱贫项目产业化。三是信息扶助。通过建立困难党员科技服务网络和党员服务队伍,充当他们的创业信息员、产品推销员和技术指导员,利用宣传单、会议、广播电视、党员农经信息网站等渠道,定期发布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就业岗位等信息给困难党员,实行信息扶助,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帮扶工作的长效性。通过建立制度,对困难党员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关爱,在事业上关注。一是完善社会扶助体系。要整合和积极引导社会帮扶资源进行帮扶,把帮扶困难党员放在帮助困难群众的大局中去思考,将困难党员与困难群众一道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县委要探索建立困难党员帮扶中心,负责全县困难党员的相关帮扶工作,制定对策和措施,并建立帮扶协作联动机制,在坚持依靠党内力量进行帮扶的同时,有效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二是完善结对帮扶体系。要建立结对帮扶和定期走访制度,对困难党员实施“一对
一、长期帮助、一帮到底”,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定点、定事长期帮扶,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使走访制度形成一项固定、完善基本制度,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创建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新机制》12全文查看文章标题:创建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新机制
最近,**县委组织部就全县农村困难党员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和个别面谈的方式进行。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农村中一些困难党员急需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要建立健全帮扶机制,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体现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
农村困难党员的基本情况 **县是贫困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据调查,目前共有农村困难党员3365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2.4,占全县党员总数的13.1。这些农村困难党员有如下特点。 从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党龄偏大的多。困难党员中,60岁以下的643名,占19.1;60至70岁的1390名,占41.3;70岁以上的1332名,占39.6。这些困难党员年龄大,大多数也有较长的党龄,党龄在20年以上的占困难党员总数的83%。 从文化结构来看,文化水平偏低的多。农村困难党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311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8人。他们对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差,缺乏相关生产技术,致富本领不强,生活困难。 从组成结构来看,无职党员偏多。当前农村困难党员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是过去曾担任过村组干部现已退下来的无职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42;二是参军入伍退役后的党员,占困难党员总数比例的18;三是普通党员,占总数比例的38。 据调查,人均年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困难党员2142人,无任何收入的困难党员1223人。生活上或靠子女照顾、或靠亲戚朋友接济、或靠政府救济,其生活条件、居住环境普遍恶劣,处于较贫困的生活状态。诸多因素导致农村党员生活困难 导致农村党员困难的因素主要是党员个人因素所致,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因病致贫。80以上的困难党员自己或家人生病,丧失劳动力,生活十分困难。二是观念落后。部分困难党员自强自立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三是缺乏技能。许多党员从村干部岗位下来以后,无一技之长,不愿外出打工,导致贫困。 同时,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帮扶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农村困难党员脱困难的客观原因。主要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思想帮扶多,资金帮扶少。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大部分乡镇、村因取消乡统筹、村提留而面临正常运转难的状况,更不可能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扶助困难党员中。因此,对困难党员帮扶更多是在思想上关心、精神上的慰问。二是党内帮扶多、社会帮扶少。在涉及困难党员帮扶时,被认为是“党组织分内的事”的认识比较普遍,扶助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党费等党内工作经费。三是临时帮扶多,经常性帮扶少。目前,对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元旦、春节和“七一”期间,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未能充分地考虑到党员的具体困难,导致帮扶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新思路 强化科学管理,增强帮扶工作的规范性。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台账,规范管理,为困难党员实施帮扶提供依据。要按照实际情况,科学界定帮扶的标准。按照生活特别困难、比较困难、暂时困难等档次确定帮扶标准。按照上述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一年的帮扶对象。同时,要规范困难党员的申报程序,采取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并将申报情况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申报,党委审批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的程序进行,确保对象的准确。要结合党员信息计算机建库工作,建立农村困难党员信息台账,对农村困难党员进行分析、归类,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帮扶对象,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 加大物质投入,增强帮扶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发展经济,增强物质基础,增加对困难党员的帮扶投入。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党员小康示范户”、“百姓创家业”等活动,想方设法增加群众、党员收入。二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采取“党费出一点、财政拨一点、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上级扶一点”的办法,设立困难党员扶助金,进一步完善困难党员帮扶工作体系,帮助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使困难党员凝聚力工程成为基层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三是抓好配套措施建设。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困难党员“看病难”、“养老难”等问题。对低于生活水平保障线的困难党员,要视生活困难程度给予生活补助,一年一次性补助一定资金,并及时与民政等有关部门协调,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安排最低生活保障;对因大病、重灾及突发性事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个人难以承担的党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给予一定资助;对农村70岁以上、党龄50年以上,无固定收入的老党员实行定期生活补助制度。 加强思想引导,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对存在“等、靠、要、怨”思想的困难党员,要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把物质救助与精神救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开思想疙瘩。要不断完善“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村党支部要经常召开党员干部学习会、组织生活会,不断激发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党员的荣誉感。要继
续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为困难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 制定扶助政策,增强帮扶工作的操作性。要因人因地而宜,制定不同的扶助措施,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对因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导致困难的党员,重在政策扶持。要出台农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帮扶工作意见,对农村贫困党员帮扶予以政策倾斜。一是技能扶助。对农村困难党员,要“造血”、“输血”并重,切实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采取科学灵活的培训方法,通过开展农村夜校及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培训班,把科技素质培训从枯燥、空洞说教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力求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要以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载体,进行普及性培训,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二是资金扶助。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其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短、平、快”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同时根据情况,整合帮扶力量,努力构建“公司 农户”、“基地 农户”等产销联合体,加快脱贫项目产业化。三是信息扶助。通过建立困难党员科技服务网络和党员服务队伍,充当他们的创业信息员、产品推销员和技术指导员,利用宣传单、会议、广播电视、党员农经信息网站等渠道,定期发布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就业岗位等信息给困难党员,实行信息扶助,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 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帮扶工作的长效性。通过建立制度,对困难党员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关爱,在事业上关注。一是完善社会扶助体系。要整合和积极引导社会帮扶资源进行帮扶,把帮扶困难党员放在帮助困难群众的大局中去思考,将困难党员与困难群众一道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县委要探索建立困难党员帮扶中心,负责全县困难党员的相关帮扶工作,制定对策和措施,并建立帮扶协作联动机制,在坚持依靠党内力量进行帮扶的同时,有效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二是完善结对帮扶体系。要建立结对帮扶和定期走访制度,对困难党员实施“一对
一、长期帮助、一帮到底”,定目标、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定点、定事长期帮扶,增强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使走访制度形成一项固定、完善基本制度,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创建农村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新机制》
延伸阅读:
关于加强残疾人帮扶工作的思考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毋庸置疑,其中包含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平等协调发展。近年来,钟埭街道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贯彻实施《残疾人保障...
和结对帮扶村的结对感想体会赴对口帮扶村开展学习交流实活动后,支部及时召开了小结会,会上,大家联系实际,畅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其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是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自...
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思考为了在5年内建立起“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河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今年“一号文件”《河南省人口和计划...
构建和谐帮扶新格局文章标题:构建和谐帮扶新格局 工会如何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在关注民生中促进社会和谐呢?具体来说,就是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形成“和谐帮扶”新格局。———由...
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挑战,创建审计学习培训新机制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正逐渐演变成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培训和学习成为众多企业现阶段的主要项目。危机面前接受经济、金融等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也迫切成为广大审计干部的要...
关于残疾人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发展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研究探索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今年上半年...
扶贫帮扶活动的实践与思考为拓展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渠道,激活他们自身“造血”功能,使贫困群众逐步走上致富路,××县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的开展了“一户一策”帮扶活动,帮助贫困群众户均找到一个致富项目、...
强化绩效管理构建统计工作新机制思考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省、市统计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灌南县统计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统计工作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经济工作会议暨统计工作会议精神,以加...
帮扶工作实践体会近年来,我经过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被选派到××*镇××*村开展帮扶工作;今年,县委组织部安排我担任队长带领4名队员进驻××镇,开展对××*三个村的新一轮帮扶活动。通过近两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