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一、我镇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目前,我镇在安置残疾人就业方面,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安置残疾人在6家福利企业集中就业,这一直是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业, 在6家民政福利企业集中就...+阅读
一、澉浦镇基本情况 澉浦镇历史悠久,素以古镇著称。《水经》云“东南有秦望山、旁有谷水流出为澉浦”,因此而得名。我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海盐县最南端,东接秦山镇,北与通元镇相邻,西与海宁的黄湾、袁花二镇接壤,东北距上海131公里,西南距杭州85公里,西北距嘉兴35公里。交通便捷,离在建的杭浦高速公路约6公里,老沪杭公路、南王线公路、
长山河水道穿境而过。
全镇地理环境复杂,有山有水有湖有海,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0%,主要水系为长山河、南北湖及其他支流。全镇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1.9万。200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49亿元,财政收入2286.8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548元。
二、澉浦镇残疾人基本情况 澉浦镇现有七个行政村,一个集镇居委会,总户数6139户,总人数19824人。其中残疾家庭有349户(355人),占全镇总户数5.68%。
在355名残疾人中,肢体残疾253名,智力残疾30名,视力残疾25名,言语和听力残疾20名,精神残疾13名,骨髓残疾9名,脑瘫残疾2名,其他3名,残疾种类是多种多样。澉浦镇的355名残疾人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275人,其中经营企业10人,经商19人,规模养殖3人,从事种植业147人,企业做工82人,其他做小工和运输的有14人。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是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自身权利和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是提高自身素质、参与社会活动、分享社会进步成果的途径。
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还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 我镇残疾人就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仍偏低,需要社会各界继续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残疾人选择职业考虑因素 个人怎样选择职业,既受制于自身条件,还要考虑职业所附带的其他经济社会功能的影响。残疾人选择职业时,一般首先考虑因素是收入高低,因为就业是残疾人谋生、自立的基础。
收入的高低,既有保障劳动者及其家人基本生活需要的目的,也是社会和单位对劳动者价值的一种认同,因此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都将工资收入的多少视为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两者是一致的。残疾人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其他比较重要因素还有职业是否适合、单位离家远近、工作劳动强度大小以及有无社会保障等,而单位所有制性质以及用工形式则关注人群比较小。其中职位是否适合、单位离家远近两个因素与残疾人自身特点关联密切。
1、职位是否适合。由于残疾的影响,残疾人适合的、可以选择的工作类型可能会受到其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的约束。
2、单位离家远近。残疾人由于身体方面的缺陷,对残障设施的要求比较高,有的残疾人不能骑自行车,使用其他交通工具又比较困难。如果工作单位离家较远,会使残疾人处于两难境地,如果放弃工作在家,温饱问题解决不了,更不要提为社会做贡献,但选择去单位上班,现实困难又难以克服,所以残疾人会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地点。
四、残疾人就业的动机 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更有其特殊意义,它是残疾人自立的保障,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于残疾人来说,个人应该自立自强是他们参加工作的主要原因,虽然参加工作对残疾人来说有诸多的不便,且增加辛苦忙碌,但是他们认为通过工作可以很好地体现个人价值,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还能结识更多的朋友,增加交往机会,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残疾人很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体现自我的价值。
五、我镇残疾人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残疾人就业与就业总体水平存在差距 我镇残疾人就业与就业总体水平还有明显差距,还不能满足残疾人普及,稳定,合理就业的需要。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生活水平和整体状况差距较大。不同类别残疾人之间就业也存在不平衡,智力,精神残疾,盲人就业困难,这部分特别需要帮助的人缺乏特殊保护。
2、残疾人就业的整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较差。第二,残疾职工的收入水平偏低。第三,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存在歧视,偏见和善意的差别对待。
3、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亟须改善 残疾人处于就业竞争的弱势地位,不仅需要公正的对待,更需要社会环境的特别保护。现实情况是残疾人常常处于不利的社会环境中,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形成了严重的障碍性环境,限制残疾人平等参与就业竞争,阻碍有关法律,政策的落实,束缚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
对残疾人就业常见的不正确态度包括:对残疾人就业能力和需要的偏见;对残疾人就业困难和社会应负责任的漠视;对残疾人“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处于照顾的善意把残疾人长期安排在简单岗位的差别对待等。不正确的态度源于没有形成对残疾人就业的科学认识。有的对残疾人就业的需要不够理解和尊重,认为残疾人就业不就业无所谓,缺乏人权保障的意识;有的对残疾人的劳动就业能力估计不足,认为给残疾人一个简单工作就行了,不必考虑工作适宜12全文查看性和职业发展,缺乏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有的对残疾人就业特殊保护的意义认识不充分,认为残疾人参与就业竞争优胜劣汰属正常现象,缺乏人道主义情感;有的对保障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认识不明确,认为残疾人就业困难是个人的事,与政府和社会无关,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观念。
产生这些片面认识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是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权观念的淡漠
,另一方面是对市场竞争的片面理解和效率至上的价值观。
六、残疾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做好的。”残疾人渴求社会的关心,期望能得到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一片蓝天。如此强烈的生活欲望,为何还会存在如此多的残疾人无法就业呢?
1、就业岗位严重不足。
从整个社会就业环境看,劳动力供大于求。一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总量大,每年新生劳动力在不断增加。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从我镇的情况看,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很少。我镇私营个体企业较发达,由于“块头小”难以安置残疾人就业。
2、部分用人单位对残疾人有一定的歧视,拒绝安置残疾人就业。一方面用人单位一味强调形象、素质,另一方面强调残疾人不好管理,技能低下,因而不愿意接受残疾人就业。
3、大多数残疾人由于自己身体条件限制,且缺乏一技之长难以就业。据了解,目前有许多残疾人之所以得不到就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劳动技能,既得不到用人单位的录用,又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因而难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 4 、少数残疾人存在“等、靠”的依赖思想,不愿从业。由于少数残疾人对政府的扶助政策等理解不全面,只片面追求享受权利,而忽视了发扬自强、自尊、自立的精神,总是企望得到政府的照顾和扶助,而不愿意走自食其力的路。
七、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建议 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问题对残疾人和整个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保护与扶助。
1、开展残疾人分类特点与职业(行业)特点匹配分析 可以通过职业能力评定,对残疾人参与职业活动的行为进行预测,判断残疾人的基本活动能力,能从事何种职业,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和适应性如何,以及通过训练能开发何种作业潜能,确定其身体状况、心理社会适应性与生产劳动效应,科学确定残疾人职业活动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
还可借鉴瑞典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雇用可能性评定中心 (ami)的做法。ami-s提供的服务之一就是按残疾人种类进行特别训练,如视觉残疾者进行视觉训练,学习盲文及步行训练,肢体残疾者进行改进技能的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2、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和就业效果 残疾人就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注重这一工作开展的数量指标的同时,也应重视就业的质量和效果,不要只局限于形式上的成果。
⑴通过劳动监察杜绝残疾人“挂靠式”就业 根据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按照差额人数向相关机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单位虽然也执行按比例就业,但却“曲解”了这一政策的设计初衷,出现了“挂靠式”就业现象,即有的用人单位每月只发给残疾人“悬空上班”的工资,残疾人不用工作,也有钱可拿。而企业既完成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任务,还不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节约了大笔开支。
虽然这种方式也使残疾人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由于这部分残疾人尚未真正就业,残疾人回归社会和参与社会的目标难以实现,也影响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质量,无法达到按比例就业政策的预期目标。 ⑵探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方法的改进 记点法的目的,是在实施残疾人分散就业的过程中,考虑根据残疾人残疾程度的不同以及就业困难程度的差异而计算不同的点数,对录用重度残疾者的计算点数与录用轻度残疾人的点数实行差别对待,之后根据单位录用残疾人的点数多少,判断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
这种根据残疾程度以及就业困难程度计算点数的做法,实际上是考虑残疾程度对就业影响和单位安置的困难程度而得出的,应该比单纯按照人数更加科学合理。 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有残疾人就业配额政策,而且大多按残疾程度计算点数,如一般程度的残疾为1,严重程度的残疾人则大于1,如盲人工人或年龄大于50岁的老年工人和新招聘的残疾工人的残疾点数都大于1,然后把点数相加,得出某企业全部雇佣残疾人的点数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
这种根据残疾程度计算点数的做法考虑到了残疾程度对就业的影响和企业安置的困难,因此是比较科学的,今后在推进按比例就业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更加调动企业安置残疾人的积极性。
3、加强残疾人就业信息建设 信息是了解残疾人就业状况的重要基础。只有清楚地了解残疾人就业的各种信息,才能对残疾人就业工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从而为以后的残疾人工作给予指导。
因此,残疾人的信息系统建设是残疾人事业的“指路牌”。为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给予关注和改进。一是重视残疾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二是增加就业效果统计。
4、强化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 一是要建立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网站、建立服务制度,为他们提供就业登记、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权益保护。二是残疾人的就业培训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对残疾人实行免费培训,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
5、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 残疾人是社会中有困难的群体,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去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而必须通过社会力量,通过国家出面,通过残疾人就业立法强制实施,在各方面体现对残疾人就业的保障与保护。国家和政府对于有关劳动就业的政策直接影响着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解决程度。虽然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但是对于残疾人这样的社会特殊群体,光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无法给处于弱势的残疾人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氛围的,国家应该进行必要的干预,给予残疾人一些劳动就业政策上的支持和保护,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如果国家和政府忽视甚至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坐视不管,那么残疾人的就业甚至生存都将成为困难。海盐县对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政策措施上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我镇残疾人的就业权利提供了保障,并为残疾人的就业提供了优惠的措施,为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6、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认识 当前,由于受到整个就业形势的影响,用人单位往往注重健全人的就业问题,而忽视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或由于对残疾人存在一定的偏见而不愿使用,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的推行难度加大。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残联等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使用人单位认识到保证残疾人就业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7、积极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 对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经营,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要在残疾人保障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允许范围内,给予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残疾人优惠和照顾,以帮助解决小额贷款、简化开业办证手续和降低经营成本等等。
同时,有关部门和各地要因地而宜、因人而宜,积极提供就业的岗位,如公用电话亭、书报亭、彩票销售点等,引导残疾人自立、自强。各级残联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助残资金和现有的服务体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8、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残疾人素质和劳动技能水平 随着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等就业政策规定的实施和择优录用、用工自主等用工制度的改革,使本来就十分困难的残疾人就业面临更大挑战。
若把技能素质很差,身体残疾的人推到单位就业,必将出现残疾人受歧视、遭冷遇的结果。鉴于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差,应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力度,抓好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素质。因此,加强职业培训,给予残疾人一定的技能,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是残疾人就业之本。残联作为残疾人职业培训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的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要确保残疾人职业培训经费需要,使更多残疾人得到适合其劳动需要的职业培训。
成人教育机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等要支持残疾人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发挥各自优势,承担为残疾人培训的任务。针对我市残疾人从业的实际情况,当前特别要重视对农村残疾人进行实用技能的培训,重点是鼓励残疾人大力发展绿色养殖、编织工艺、服装加工、家庭小加工等产业,推行“公司+基地+残疾人农户”的产业模式,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的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
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不单是对未就业的残疾人,对于在工作的残疾人也需定时充电,使他们跟得上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对于残疾人还需进行思想认识上的关心和教育,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转变,正确了解自己的优劣势,有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社会竞争。 当残疾人奏响自强旋律的同时,社会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理解残疾人,支持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12全文查看
一、澉浦镇基本情况 澉浦镇历史悠久,素以古镇著称。《水经》云“东南有秦望山、旁有谷水流出为澉浦”,因此而得名。我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海盐县最南端,东接秦山镇,北与通元镇相邻,西与海宁的黄湾、袁花二镇接壤,东北距上海131公里,西南距杭州85公里,西北距嘉兴35公里。交通便捷,离在建的杭浦高速公路约6公里,老沪杭公路、南王线公路、
长山河水道穿境而过。
全镇地理环境复杂,有山有水有湖有海,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0%,主要水系为长山河、南北湖及其他支流。全镇辖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1.9万。200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49亿元,财政收入2286.8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548元。
二、澉浦镇残疾人基本情况 澉浦镇现有七个行政村,一个集镇居委会,总户数6139户,总人数19824人。其中残疾家庭有349户(355人),占全镇总户数5.68%。
在355名残疾人中,肢体残疾253名,智力残疾30名,视力残疾25名,言语和听力残疾20名,精神残疾13名,骨髓残疾9名,脑瘫残疾2名,其他3名,残疾种类是多种多样。澉浦镇的355名残疾人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275人,其中经营企业10人,经商19人,规模养殖3人,从事种植业147人,企业做工82人,其他做小工和运输的有14人。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是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现自身权利和人生价值的必要条件,是提高自身素质、参与社会活动、分享社会进步成果的途径。
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还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 我镇残疾人就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仍偏低,需要社会各界继续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残疾人选择职业考虑因素 个人怎样选择职业,既受制于自身条件,还要考虑职业所附带的其他经济社会功能的影响。残疾人选择职业时,一般首先考虑因素是收入高低,因为就业是残疾人谋生、自立的基础。
收入的高低,既有保障劳动者及其家人基本生活需要的目的,也是社会和单位对劳动者价值的一种认同,因此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都将工资收入的多少视为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两者是一致的。残疾人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其他比较重要因素还有职业是否适合、单位离家远近、工作劳动强度大小以及有无社会保障等,而单位所有制性质以及用工形式则关注人群比较小。其中职位是否适合、单位离家远近两个因素与残疾人自身特点关联密切。
1、职位是否适合。由于残疾的影响,残疾人适合的、可以选择的工作类型可能会受到其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的约束。
2、单位离家远近。残疾人由于身体方面的缺陷,对残障设施的要求比较高,有的残疾人不能骑自行车,使用其他交通工具又比较困难。如果工作单位离家较远,会使残疾人处于两难境地,如果放弃工作在家,温饱问题解决不了,更不要提为社会做贡献,但选择去单位上班,现实困难又难以克服,所以残疾人会尽量选择离家近的工作地点。
四、残疾人就业的动机 对于残疾人来说,就业更有其特殊意义,它是残疾人自立的保障,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于残疾人来说,个人应该自立自强是他们参加工作的主要原因,虽然参加工作对残疾人来说有诸多的不便,且增加辛苦忙碌,但是他们认为通过工作可以很好地体现个人价值,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还能结识更多的朋友,增加交往机会,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残疾人很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体现自我的价值。
五、我镇残疾人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残疾人就业与就业总体水平存在差距 我镇残疾人就业与就业总体水平还有明显差距,还不能满足残疾人普及,稳定,合理就业的需要。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生活水平和整体状况差距较大。不同类别残疾人之间就业也存在不平衡,智力,精神残疾,盲人就业困难,这部分特别需要帮助的人缺乏特殊保护。
2、残疾人就业的整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较差。第二,残疾职工的收入水平偏低。第三,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存在歧视,偏见和善意的差别对待。
3、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亟须改善 残疾人处于就业竞争的弱势地位,不仅需要公正的对待,更需要社会环境的特别保护。现实情况是残疾人常常处于不利的社会环境中,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形成了严重的障碍性环境,限制残疾人平等参与就业竞争,阻碍有关法律,政策的落实,束缚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
对残疾人就业常见的不正确态度包括:对残疾人就业能力和需要的偏见;对残疾人就业困难和社会应负责任的漠视;对残疾人“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处于照顾的善意把残疾人长期安排在简单岗位的差别对待等。不正确的态度源于没有形成对残疾人就业的科学认识。有的对残疾人就业的需要不够理解和尊重,认为残疾人就业不就业无所谓,缺乏人权保障的意识;有的对残疾人的劳动就业能力估计不足,认为给残疾人一个简单工作就行了,不必考虑工作适宜[]性和职业发展,缺乏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有的对残疾人就业特殊保护的意义认识不充分,认为残疾人参与就业竞争优胜劣汰属正常现象,缺乏人道主义情感;有的对保障残疾人就业的社会责任认识不明确,认为残疾人就业困难是个人的事,与政府和社会无关,缺乏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观念。
产生这些片面认识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是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权观念的淡漠
,另一方面是对市场竞争的片面理解和效率至上的价值观。
六、残疾人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做好的。”残疾人渴求社会的关心,期望能得到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他们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自己的一片蓝天。如此强烈的生活欲望,为何还会存在如此多的残疾人无法就业呢?
1、就业岗位严重不足。
从整个社会就业环境看,劳动力供大于求。一是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总量大,每年新生劳动力在不断增加。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三是从我镇的情况看,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很少。我镇私营个体企业较发达,由于“块头小”难以安置残疾人就业。
2、部分用人单位对残疾人有一定的歧视,拒绝安置残疾人就业。一方面用人单位一味强调形象、素质,另一方面强调残疾人不好管理,技能低下,因而不愿意接受残疾人就业。
3、大多数残疾人由于自己身体条件限制,且缺乏一技之长难以就业。据了解,目前有许多残疾人之所以得不到就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劳动技能,既得不到用人单位的录用,又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因而难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 4 、少数残疾人存在“等、靠”的依赖思想,不愿从业。由于少数残疾人对政府的扶助政策等理解不全面,只片面追求享受权利,而忽视了发扬自强、自尊、自立的精神,总是企望得到政府的照顾和扶助,而不愿意走自食其力的路。
七、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建议 解决好残疾人就业问题对残疾人和整个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保护与扶助。
1、开展残疾人分类特点与职业(行业)特点匹配分析 可以通过职业能力评定,对残疾人参与职业活动的行为进行预测,判断残疾人的基本活动能力,能从事何种职业,对工作环境的要求和适应性如何,以及通过训练能开发何种作业潜能,确定其身体状况、心理社会适应性与生产劳动效应,科学确定残疾人职业活动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
还可借鉴瑞典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雇用可能性评定中心 (mi)的做法。mi-s提供的服务之一就是按残疾人种类进行特别训练,如视觉残疾者进行视觉训练,学习盲文及步行训练,肢体残疾者进行改进技能的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2、提高残疾人就业质量和就业效果 残疾人就业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注重这一工作开展的数量指标的同时,也应重视就业的质量和效果,不要只局限于形式上的成果。
⑴通过劳动监察杜绝残疾人“挂靠式”就业 根据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按照差额人数向相关机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些单位虽然也执行按比例就业,但却“曲解”了这一政策的设计初衷,出现了“挂靠式”就业现象,即有的用人单位每月只发给残疾人“悬空上班”的工资,残疾人不用工作,也有钱可拿。而企业既完成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任务,还不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节约了大笔开支。
虽然这种方式也使残疾人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由于这部分残疾人尚未真正就业,残疾人回归社会和参与社会的目标难以实现,也影响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质量,无法达到按比例就业政策的预期目标。 ⑵探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方法的改进 记点法的目的,是在实施残疾人分散就业的过程中,考虑根据残疾人残疾程度的不同以及就业困难程度的差异而计算不同的点数,对录用重度残疾者的计算点数与录用轻度残疾人的点数实行差别对待,之后根据单位录用残疾人的点数多少,判断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
这种根据残疾程度以及就业困难程度计算点数的做法,实际上是考虑残疾程度对就业影响和单位安置的困难程度而得出的,应该比单纯按照人数更加科学合理。 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有残疾人就业配额政策,而且大多按残疾程度计算点数,如一般程度的残疾为1,严重程度的残疾人则大于1,如盲人工人或年龄大于50岁的老年工人和新招聘的残疾工人的残疾点数都大于1,然后把点数相加,得出某企业全部雇佣残疾人的点数是否符合国家法律的要求。
这种根据残疾程度计算点数的做法考虑到了残疾程度对就业的影响和企业安置的困难,因此是比较科学的,今后在推进按比例就业时可以借鉴这种方法,更加调动企业安置残疾人的积极性。
3、加强残疾人就业信息建设 信息是了解残疾人就业状况的重要基础。只有清楚地了解残疾人就业的各种信息,才能对残疾人就业工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从而为以后的残疾人工作给予指导。
因此,残疾人的信息系统建设是残疾人事业的“指路牌”。为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给予关注和改进。一是重视残疾人基本情况的调查工作;二是增加就业效果统计。
4、强化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 一是要建立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网站、建立服务制度,为他们提供就业登记、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和权益保护。二是残疾人的就业培训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对残疾人实行免费培训,提高他们的择业能力。
5、建立有效的保障措施 残疾人是社会中有困难的群体,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去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而必须通过社会力量,通过国家出面,通过残疾人就业立法强制实施,在各方面体现对残疾人就业的保障与保护。国家和政府对于有关劳动就业的政策直接影响着残疾人就业问题的解决程度。虽然现在已经是市场经济时代,但是对于残疾人这样的社会特殊群体,光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无法给处于弱势的残疾人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氛围的,国家应该进行必要的干预,给予残疾人一些劳动就业政策上的支持和保护,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如果国家和政府忽视甚至对残疾人就业问题坐视不管,那么残疾人的就业甚至生存都将成为困难。海盐县对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政策措施上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我镇残疾人的就业权利提供了保障,并为残疾人的就业提供了优惠的措施,为残疾人劳动权利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6、提高全社会对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认识 当前,由于受到整个就业形势的影响,用人单位往往注重健全人的就业问题,而忽视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或由于对残疾人存在一定的偏见而不愿使用,使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的推行难度加大。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残联等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社会对残疾人
延伸阅读: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学会与残疾人相处需要什么?答案自然很多,尊重、理解、爱心、耐心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残疾人工作者所遵循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需要懂得一定的手语,便于与听力残...
某区街道残疾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和思考近年来,在上级残联的正确领导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解放街道残联通过结对帮扶、培训就业、政策保障、创业引导等多种途径和措施,使得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教...
我市残疾人数增长明显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残疾人总数与1987年第一次抽样调查相比增长明显。至2006年4月1日零时,我市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25.5万人,占总人口的6.36%,比1987年...
关于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组织以及广大残疾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浅谈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康复工作是残联工作中的永恒主题.凡是残疾人,都存在康复问题。康复是一个残疾人由自理过渡到自立的前提。改善残疾人的康复问题,就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容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平...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与思路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桐乡市凤鸣街道现有持证残疾人856人,涉及全街道近1/5的家庭。近年来,残疾人工作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
如何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之我见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嘉善县提出了“开放兴县、创业富县、创新强县...
推进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作为劳动就业总体中的特殊部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残疾人就业由计划向市场导向机制转轨,就业方式从集中就业为主...
关于残疾人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发展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研究探索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今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