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关爱贫困儿童共创残疾人美好明天

11月22日 编辑 fanwen51.com

[对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一、我镇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目前,我镇在安置残疾人就业方面,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安置残疾人在6家福利企业集中就业,这一直是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业, 在6家民政福利企业集中就...+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如和照的春风,温暖着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广大的弱势群体。报告在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第四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中,提及了民生的方方面面,其中提到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标志;振兴中华,共创未来,少年儿童

的关键。在全社会极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美好明天的关键时刻,我们应当关注一下生活在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残疾儿童以及贫困残疾家庭中的孩子们,关注一下他们生活的现状,学习的情况,成长的趋势。

一、街道困难儿童基本情况 曹桥街道现有人口31112人,其中16岁以下儿童5284人,占总人口的16.98%;处于贫困状态的人口约有1320人,占总人口的4.24%,残疾人口865人,占总人口的2.78%,其中16岁以下已办理残疾证的儿童6人,并且很多的儿童由于年龄小尚未办理残疾证。目前,全街道贫困残疾家庭中已获得低保补助家庭55户共57人,其他还有介于低保和贫困线之间只能通过平时救助生活的家庭。这些贫困家庭的年收入在人均3000元左右,远远低于街道人均年收入9773元的标准。大部分贫困的家庭的儿童每年都有一部分是通过结对助学,教育券资助,学校减免部分学杂费和助学救助款才能按时上缴学费,完成学业的。同时,这些困难儿童面临的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本身的残疾、家庭亲人的残疾以及生活的极端贫困导致他们的心理成长出现部分不稳定影响;家庭经济生活拮据、满足于温饱现状、家庭教育缺乏、家人缺乏沟通等,直接导致了这些孩子将来是否能适应并且融入到社会之中。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两个方面来说: (1) 就残疾儿童本身来说,先天性残疾或儿童时期致残者由于行动上存在很大障碍,行为容易受到挫折,独立意识较弱。残疾人能够活动的场所太少不得不经常呆在家里导致大部分残疾人孤独感强烈。同时,孤独也是残疾儿童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社会上常常受到歧视,幼年或先天性肢残者,自小被同伴取笑、挖苦、奚落,得不到周围人群的关怀和友好的态度,造成终身的自我怀疑,没有自信。自卑感强烈也是大部分残疾儿童存在的问题。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潜在力量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没能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残疾人发现其潜能,成为与普通人一样的社会成员,从而滋生自卑的情感体验。特别是他们在婚恋、家庭和就业等问题上比普通人困难得多,自尊心受到伤害,可能加重自卑的情感体验。他们过分关心的身体不适,夸大躯体症状,以求得到照顾和保护。在自尊和自卑的矛盾发展中,相当一部分肢体残疾人显示出自我封闭、孤僻、内省、不主动与人交往等内倾特征,表现出倔强和自我克制的性格特点。 (2)从儿童生活的残疾家庭来说,由于农村家庭的特殊原因,家庭主劳动力身体残疾,导致该户家庭就只剩下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老人和小孩,因此目前农村很大一部分的残疾人家庭都是处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家庭,这些家庭一般年收入低,家庭人口多,生活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家庭传统意识过分强烈,部分困难残疾人家庭老人希望自己可以抱上孙子孙女,而草草为自己的残疾孩子招媳妇或女婿,从根本上这都不符合优生优育的条件,很有可能导致残疾儿童的出生,使家庭生活雪上加霜。现状态下部分农村中年残疾人文化程度底下,很大一部分残疾人没有受过教育,甚至是基础教育。街道残疾人中,从未接受过教育的就有227人,初小和小学程度的554人,也就是说,小学以下(包括小学)程度的残疾人占了街道总残疾人的93.2%,缺乏文化知识,缺乏一技之长,依靠政府救济,难以脱贫致富,同时,低文化使得一些残疾人思想意识和行为落后陈旧,安于现状,对科技致富漠不关心。缺乏劳动能力,缺乏文化知识,缺乏专业技术,成为了残疾人难以脱贫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残疾人儿童面临问题及农村困难儿童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应当要从问题引起的原因着手: (1)针对残疾儿童本身,目前,街道依照相关政策,依托平湖市残联的残疾人康复治疗中心,积极开展聋儿语训康复活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聋儿免费赠送助听器,使他们重新回到有声世界;为下肢瘫痪儿童赠送轮椅,基本解决了他们行动不便的问题。教育部门根据每个残疾学生的家庭状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学杂费减免。民政部门每年都从救灾款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资助,使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明显提高。2006年初开始,根据市残联精神,街道残联每年都从通过村残协进行摸底,给予残疾学生给予就学补助,对跟班就读的弱智儿童,学校做到耐心细致照顾和教育,并保证学杂费减免。 (2)本着“依靠政府、动员社会”的扶贫方针,通过帮困结对、助学、助医等扶贫行动及社会各界的帮扶,投入配套扶持资金,扶持农村贫困残疾户自食其力,创建小康示范户和建立扶贫基地,政府对残疾人贷款进行贴息,12全文查看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给予技术指导和经济扶持。对于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他们能够保障最基本的生活,解决温饱。低保工作作到动态管理,有家庭符合低保条件就立即列入低保家庭,低保资金按月发放到户,目前街道共有55 户57名残疾人家庭得到每月12783元的低保救助,解决了困难残疾群众的基本生活。低保家庭的残疾人每年发

放600元的补助。及时发放好低保证,以保证残疾户的儿童在就学时能够即使与学校联络,做好学费减免手续。所有低保户家庭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费用又政府补贴。精神残疾病人进行门诊补助和住院补助。继续开展残疾人“安居房改造”工程。每年春节、节日期间开展广泛的残疾人走访送温暖活动,给予他们精神的鼓励。

四、对策及建议 如何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及困难残疾家庭儿童的生活水平,使残疾儿童能和健全儿童一样享受美好的童年,使贫困儿童能无忧无虑的成长,使他们都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融入社会,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中来,需要我们全社会的不断的努力和共同支持,也需要我们所有残疾人工作者在工作中一步的摸索和实践: (1) 针对当前街道残疾儿童现状,首先要全面开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残疾儿童发现一个、报告一个,以便在最佳时期使他们得到干预和康复,尽可能让残疾对儿童的伤害减少到最小的程度。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对贫困残疾儿童康复给予补助,建立并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不断提高康复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二十分钟康复圈”,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使残疾儿童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康复治疗。同时要积极培育残疾儿童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树立坚强自信的精神。残疾儿童由于自己本身的原因,他们产生自卑感和丧失自信的几率会比一般儿童高很多。唤起残疾儿童的自尊心,培养残疾儿童的自信心,是引导他们融入社会融入群体的首要前提。儿童教育者以及残疾儿童的家庭要珍惜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残疾儿童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使他们有获得自信的机会。不断发展残疾人教育,完善残疾学生的助学政策,保障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逐步解决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失明、失聪、脑瘫、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我们所开展的结对助学帮困,是否能够从另一种层面展开,在不对孩子的思想产生影响和心理造成负担的前提下,在物质上和精神给予他们更大的帮助和支持,也是我们应当要探索的。 (2)积极开展贫困残疾家庭的扶贫工作。“扶贫更扶志”,要从根本上帮助困难残疾家庭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起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的信心。一些贫困残疾家庭缺乏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精神,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等着国家和社会的救济与赞助。这种情况下,如果扶贫不重视扶志,扶贫就难以达到目的。因为“上边”和“外边”的钱和物毕竟是有限的,它只能够为脱贫创造一定的条件,唯有扶志,才能把困难家庭的内在动力调动起来,精神变物质,使其不断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稳定脱贫和不断致富。扶志,目的是要通过大力开展思想帮扶,树立起他们的志气和信心,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听天由命,不思进取”的悲观情绪,调动他们生产致富的积极性,使他们立志赚钱脱贫致富,积极探讨致富的方式方法,积极发展生产。我们要根据困难残疾家庭的思想状况,切实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以“十七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培训,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贫困的信心与斗志。同时,大力宣传脱贫致富的典型经验和榜样,帮助他们改变精神状态,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的帽子,实现温饱奔小康。继续深入实施文化扶贫、科技扶贫政策,提高文化水平,丰富科技技术。文化扶贫,就是以文化教育,启动人的智慧,培养人的思想。物质扶贫是有限的,文化扶贫是无限的。文化扶贫,就是以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教人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重在“扶智”。科学文化,就是研究、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帮助困难群众看到自己的优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改变面貌。文化扶贫有“四两拨千斤”的威力。我们应当利用好当前的一切资源,采取多种措施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用文学的典型,鼓舞人们的精神,给人指路,给人壮胆,给人开窍。科技扶贫,是在中国反贫困战略中,由国家科委于1986年提出的一个重要举措。以点带面,以个别带动大众,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引导和带头作用。结合素质培训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素质建设。转变思想,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困难户认识到,是“我要脱贫”而非“要我脱贫”,这是扶贫开发的原动力。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把“智力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核心。让残疾人认识和了解到,教育是提高生活改善当前状况的有效途径。只有转变观念,提高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的贫困局面。12全文查看党的十七大报告如和照的春风,温暖着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广大的弱势群体。报告在第八部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第四条“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中,提及了民生的方方面面,其中提到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是标志;振兴中华,共创未来,少年儿童

的关键。在全社会极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美好明天的关键时刻,我们应当关注一下生活在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残疾儿童以及贫困残疾家庭中的孩子们,关注一下他们生活的现状,学习的情况,成长的趋势。

一、街道困难儿童基本情况 曹桥街道现有人口31112人,其中16岁以下儿童5284人,占总人口的16.98%;处于贫困状态的人口约有1320人,占总人口的4.24%,残疾人口865人,占总人口的2.78%,其中16岁以下已办理残疾证的儿童6人,并且很多的儿童由于年龄小尚未办理残疾证。目前,全街道贫困残疾家庭中已获得低保补助家庭55户共57人,其他还有介于低保和贫困线之间只能通过平时救助生活的家庭。这些贫困家庭的年收入在人均3000元左右,远远低于街道人均年收入9773元的标准。大部分贫困的家庭的儿童每年都有一部分是通过结对助学,教育券资助,学校减免部分学杂费和助学救助款才能按时上缴学费,完成学业的。同时,这些困难儿童面临的不仅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本身的残疾、家庭亲人的残疾以及生活的极端贫困导致他们的心理成长出现部分不稳定影响;家庭经济生活拮据、满足于温饱现状、家庭教育缺乏、家人缺乏沟通等,直接导致了这些孩子将来是否能适应并且融入到社会之中。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两个方面来说: (1) 就残疾儿童本身来说,先天性残疾或儿童时期致残者由于行动上存在很大障碍,行为容易受到挫折,独立意识较弱。残疾人能够活动的场所太少不得不经常呆在家里导致大部分残疾人孤独感强烈。同时,孤独也是残疾儿童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社会上常常受到歧视,幼年或先天性肢残者,自小被同伴取笑、挖苦、奚落,得不到周围人群的关怀和友好的态度,造成终身的自我怀疑,没有自信。自卑感强烈也是大部分残疾儿童存在的问题。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潜在力量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没能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残疾人发现其潜能,成为与普通人一样的社会成员,从而滋生自卑的情感体验。特别是他们在婚恋、家庭和就业等问题上比普通人困难得多,自尊心受到伤害,可能加重自卑的情感体验。他们过分关心的身体不适,夸大躯体症状,以求得到照顾和保护。在自尊和自卑的矛盾发展中,相当一部分肢体残疾人显示出自我封闭、孤僻、内省、不主动与人交往等内倾特征,表现出倔强和自我克制的性格特点。 (2)从儿童生活的残疾家庭来说,由于农村家庭的特殊原因,家庭主劳动力身体残疾,导致该户家庭就只剩下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老人和小孩,因此目前农村很大一部分的残疾人家庭都是处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家庭,这些家庭一般年收入低,家庭人口多,生活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家庭传统意识过分强烈,部分困难残疾人家庭老人希望自己可以抱上孙子孙女,而草草为自己的残疾孩子招媳妇或女婿,从根本上这都不符合优生优育的条件,很有可能导致残疾儿童的出生,使家庭生活雪上加霜。现状态下部分农村中年残疾人文化程度底下,很大一部分残疾人没有受过教育,甚至是基础教育。街道残疾人中,从未接受过教育的就有227人,初小和小学程度的554人,也就是说,小学以下(包括小学)程度的残疾人占了街道总残疾人的93.2%,缺乏文化知识,缺乏一技之长,依靠政府救济,难以脱贫致富,同时,低文化使得一些残疾人思想意识和行为落后陈旧,安于现状,对科技致富漠不关心。缺乏劳动能力,缺乏文化知识,缺乏专业技术,成为了残疾人难以脱贫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残疾人儿童面临问题及农村困难儿童问题的主要措施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应当要从问题引起的原因着手: (1)针对残疾儿童本身,目前,街道依照相关政策,依托平湖市残联的残疾人康复治疗中心,积极开展聋儿语训康复活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聋儿免费赠送助听器,使他们重新回到有声世界;为下肢瘫痪儿童赠送轮椅,基本解决了他们行动不便的问题。教育部门根据每个残疾学生的家庭状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学杂费减免。民政部门每年都从救灾款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资助,使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明显提高。2006年初开始,根据市残联精神,街道残联每年都从通过村残协进行摸底,给予残疾学生给予就学补助,对跟班就读的弱智儿童,学校做到耐心细致照顾和教育,并保证学杂费减免。 (2)本着“依靠政府、动员社会”的扶贫方针,通过帮困结对、助学、助医等扶贫行动及社会各界的帮扶,投入配套扶持资金,扶持农村贫困残疾户自食其力,创建小康示范户和建立扶贫基地,政府对残疾人贷款进行贴息,[]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给予技术指导和经济扶持。对于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他们能够保障最基本的生活,解决温饱。低保工作作到动态管理,有家庭符合低保条件就立即列入低保家庭,低保资金按月发放到户,目前街道共有55 户57名残疾人家庭得到每月12783元的低保救助,解决了困难残疾群众的基本生活。低保家庭的残疾人每年发

放600元的补助。及时发放好低保证,以保证残疾户的儿童在就学时能够即使与学校联络,做好学费减免手续。所有低保户家庭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费用又政府补贴。精神残疾病人进行门诊补助和住院补助。继续开展残疾人“安居房改造”工程。每年春节、节日期间开展广泛的残疾人走访送温暖活动,给予他们精神的鼓励。

四、对策及建议 如何进一步提高残疾儿童及困难残疾家庭儿童的生活水平,使残疾儿童能和健全儿童一样享受美好的童年,使贫困儿童能无忧无虑的成长,使他们都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融入社会,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中来,需要我们全社会的不断的努力和共同支持,也需要我们所有残疾人工作者在工作中一步的摸索和实践: (1) 针对当前街道残疾儿童现状,首先要全面开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残疾儿童发现一个、报告一个,以便在最佳时期使他们得到干预和康复,尽可能让残疾对儿童的伤害减少到最小的程度。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对贫困残疾儿童康复给予补助,建立并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不断提高康复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二十分钟康复圈”,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使残疾儿童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康复治疗。同时要积极培育残疾儿童树立健康的人生观,树立坚强自信的精神。残疾儿童由于自己本身的原因,他们产生自卑感和丧失自信的几率会比一般儿童高很多。唤起残疾儿童的自尊心,培养残疾儿童的自信心,是引导他们融入社会融入群体的首要前提。儿童教育者以及残疾儿童的家庭要珍惜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残疾儿童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使他们有获得自信的机会。不断发展残疾人教育,完善残疾学生的助学政策,保障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逐步解决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失明、失聪、脑瘫、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我们所开展的结对助学帮困,是否能够从另一种层面展开,在不对孩子的思想产生影响和心理造成负担的前提下,在物质上和精神给予他们更大的帮助和支持,也是我们应当要探索的。 (2)积极开展贫困残疾家庭的扶贫工作。“扶贫更扶志”,要从根本上帮助困难残疾家庭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起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的信心。一些贫困残疾家庭缺乏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精神,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等着国家和社会的救济与赞助。这种情况下,如果扶贫不重视扶志,扶贫就难以达到目的。因为“上边”和“外边”的钱和物毕竟是有限的,它只能够为脱贫创造一定的条件,唯有扶志,才能把困难家庭的内在动力调动起来,精神变物质,使其不断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稳定脱贫和不断致富。扶志,目的是要通过大力开展思想帮扶,树立起他们的志气和信心,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听天由命,不思进取”的悲观情绪,调动他们生产致富的积极性,使他们立志赚钱脱贫致富,积极探讨致富的方式方法,积极发展生产。我们要根据困难残疾家庭的思想状况,切实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以“十七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培训,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贫困的信心与斗志。同时,大力宣传脱贫致富的典型经验和榜样,帮助他们改变精神状态,用自己的双手摘掉贫困的帽子,实现温饱奔小康。继续深入实施文化扶贫、科技扶贫政策,提高文化水平,丰富科技技术。文化扶贫,就是以文化教育,启动人的智慧,培养人的思想。物质扶贫是有限的,文化扶贫是无限的。文化扶贫,就是以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教人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重在“扶智”。科学文化,就是研究、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帮助困难群众看到自己的优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改变面貌。文化扶贫有“四两拨千斤”的威力。我们应当利用好当前的一切资源,采取多种措施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用文学的典型,鼓舞人们的精神,给人指路,给人壮胆,给人开窍。科技扶贫,是在中国反贫困战略中,由国家科委于1986年提出的一个重要举措。以点带面,以个别带动大众,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引导和带头作用。结合素质培训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素质建设。转变思想,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困难户认识到,是“我要脱贫”而非“要我脱贫”,这是扶贫开发的原动力。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把“智力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核心。让残疾人认识和了解到,教育是提高生活改善当前状况的有效途径。只有转变观念,提高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当前的贫困局面。

延伸阅读: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学会与残疾人相处需要什么?答案自然很多,尊重、理解、爱心、耐心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残疾人工作者所遵循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需要懂得一定的手语,便于与听力残...

风雨兼程,共创辉煌——2012年制药新员工培训心得白云山制药作为省内家喻户晓的名牌、国内知名企业,我很荣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满怀着向往和热情,我参加了白云山制药总厂2012年新员工入职培训课程,短短的五天,给我的感触却是难...

某区街道残疾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和思考近年来,在上级残联的正确领导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解放街道残联通过结对帮扶、培训就业、政策保障、创业引导等多种途径和措施,使得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教...

我市残疾人数增长明显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残疾人总数与1987年第一次抽样调查相比增长明显。至2006年4月1日零时,我市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25.5万人,占总人口的6.36%,比1987年...

关于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组织以及广大残疾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浅谈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康复工作是残联工作中的永恒主题.凡是残疾人,都存在康复问题。康复是一个残疾人由自理过渡到自立的前提。改善残疾人的康复问题,就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容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平...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与思路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桐乡市凤鸣街道现有持证残疾人856人,涉及全街道近1/5的家庭。近年来,残疾人工作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

如何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之我见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嘉善县提出了“开放兴县、创业富县、创新强县...

推进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作为劳动就业总体中的特殊部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残疾人就业由计划向市场导向机制转轨,就业方式从集中就业为主...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