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散文之《文化苦旅》读书笔记]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我一直以来欣赏懂史且敢于评论批判...+阅读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急!题目:读余秋雨散文道士塔
中华民族的切肤之痛——读余秋雨《道士塔》随想
很少读余秋雨的散文。可是,一部《文化苦旅》却让我喜欢上了他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的余秋雨,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记录了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它不甘甜,因为里面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至今时时萦绕心间的滋味。
“我好恨!”这是在读过《道士塔》之后,我同作者一样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夫声呐喊。然而,却仍不足以表达我内心的那份难言的痛楚。试想:世界园林之瑰宝——圆明园的毁灭还是缘自西方列强的武力掠夺,可是莫高窟无价珍宝的流失却是缘自无知道士的拱手相送。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鲁迅的一句名言:“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真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悲剧啊!
请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着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子银元换取了二十四大箱经卷、三箱织绢和绘画;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又用少量银元换去了十大车、六千多卷写本和画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象的低价换取了三百多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五大箱、六百多卷经卷;„„”
当几十年之后,新中国的敦煌文化研究者们拿着从外国拍回的胶片研究时,请想一想:他们心中会是怎样的感受?
因此历史虽然不可更改,但我真的好恨!„
道士塔鉴赏
第一篇的名字是“道士塔”。
从余先生的文章中读到了沉重和无奈……
道士塔的主人是一个姓王的道士,他是莫高窟的罪人(历史上有记载),原本是个农民的他辗转逃荒到了甘肃,作了道士,最后这个道士竟然当了佛教圣地的莫高窟的家。他的形象想必看过相关资料的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土布的棉衣,手缩在袖子里,目光呆滞,见到银元的时候只剩下了贪婪的目光……
莫高窟既然是王道士的“家”,那也只能任有自己的主人对自己进行不经意的修饰和改变:道士雇人将洞窟用白灰粉刷一新,那股认真劲也许会让现代的人也自叹不如了,可是我们都知道对于文物粉刷一新意味着什么!传统美德中的审美与和谐在这里也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道士用锤子打碎了原有的雕塑修建了天师和灵官以便使整个环境与自己道士的身份“相符”。其余的洞窟之所以没有被粉刷,是因为道士考虑到了成本,花费太多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
1900年5月26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也是个伟大的日子,道士在这一天无意中开启了莫高窟这一宝藏,可是这一宝藏是在那个时代开启的,是由王道士开启的,所以就注定了它的命运……
当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探险家,汉学家,学者不远万里向中国赶来的时候,王道士正随手拿出几件文物在官场上送来送去……当时也有人意识到了这些文物的重要性,可是考虑到运费的问题也只好听之任之了……
众多的外国人到达莫高窟的时候,没有遇到想像中森严的守卫,只有洞外加砌的一道砖,门上一把锁,一个道士还有道士腰中的钥匙……他们仅仅用了一点点自己的银元或者随身携带的物品就从王道士手中换取了成车成箱的莫高窟中的物品……王道士竟然暗自窃喜自己所得的比化缘所得要多了很多!难怪那些外国人说是他们拯救了敦煌的文化!
那些达官贵人在觥筹交错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仅仅因为运费的问题,几千年的文化遗产迅速的远离了自己的民族和自己的祖国……
王道士还是孤单的站在洞窟旁,看着绝尘而去的车轮,脸上应该有困惑吧……他没有、也不会意识到我们的民族正在滴血……
王道士是有名有姓的莫高窟的罪人,我们可以唾弃他,可是那些无名无姓的罪人呢?他们比这个农民出身的道士有学问、有财力和能力,可是他们却无动于衷,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罪人,那个道士最多也只是一个小丑而已……
“道士塔”诉说了那个时代的悲哀,诉说了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哀……
没想到余先生的《文化苦旅》就这样让我深深的体会着一个苦字……
延伸阅读: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000字漂泊的旅程中,是谁在孕育千年文化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探索的足迹? ——题记接触《文化苦旅》的第一篇文章是《道士塔》。它在整本书当中也是堪称经典。荒茫大漠中,一个古老的...
余秋雨散文读后感余秋雨散文读后感 (一) 读着《余秋雨散文》,就如同读着一本厚厚的历史书。书里更有人间百态,有爱恨情仇让人们去品味,去欣赏,从中获得心灵的升华。 初次接触他的文章,是语文课本上...
余秋雨道士塔读后感余秋雨道士塔读后感为大家整理阅读余秋雨《道士塔》的读书心得,这篇文章很好地提示了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之悲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余秋雨道士塔读后感这篇文章 余秋...
读余秋雨文化苦旅有感心灵的旅行 ——读《文化苦旅》有感 台灯下,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让我抛尽世间烦恼,尽情地来一次心灵的旅行。 翻开书,我的心仿佛已经沉浸其中,怎么也唤不回。看着“莫高窟...
余秋雨文化苦旅中任意六篇读后感初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总是感叹于他那伸张有力的笔法和豪迈中略带凄苦的哲语。是什么使得作者笔下的文章能够吞吐千年,博通古今而显得游刃有余?是一种阅历,一种修养。大江南...
读余秋雨散文后感简论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文 /郑扬 摘要:余秋雨散文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也得到许多评论家的好评。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本文...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书笔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都有值得人去思考的地方,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太平洋的话,那么余秋雨就是一个航海家,而我也勉强算得上是他的小追随者。 一路上,余秋雨引领着我去踏遍祖国的大...
谁能帮忙写一篇余秋雨文化苦旅的读后感浅品《文化苦旅》 书写,书写文化之苦旅。 描述,描述历史之盛衰。 ――题记 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
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急求!题目:读余秋雨散文道士塔余秋雨文化苦旅读后感急求!题目:读余秋雨散文道士塔,余秋雨散文读后感:中华民族的切肤之痛——读余秋雨《道士塔》随想 很少读余秋雨的散文。可是,一部《文化苦旅》却让我喜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