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媒体报道,一家物流企业招聘员工,工作岗位涉及物资的出入库、装卸搬运以及按照订单理货配货,先后来了3批大学毕业生应聘,公司对他们当天就开始试用,结果只过了半天,学生就纷纷不辞而别。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大学生卖猪肉、当修脚工、做服务生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有喝彩者,也有持不同看法者。这说明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看法,依然需要转变观念。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部分大学毕业生依然抱有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期望值相对较高,他们对毕业后的工作并没有清楚的认识,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学历,单位应该安排个体面的工作,即使从基层做起,至少也应该是个基层的管理岗位。一些家长更是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捧上金饭碗。
实际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别,大学生也是社会阶层的普通成员,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选择工作。
计划经济体制下一次就业定终身,造成毕业生择业时顾虑重重,生怕入错行、误终生。
如今,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和再就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职业是可以变化的,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是说上了大学就非要从事层次多么高的工作,选择了一项工作也不是一辈子就在这个低起点上。
笔者就认识一名从搬运工干起的高管。广州天河区某外企的高级管理人员林先生大学刚毕业时,一下找不到工作,于是他先到一家饲料厂做搬运工,一个月下来收入还不到500元。但是,林先生踏踏实实地边做边学习,一步步熟悉了包括仓储、运输、采购、计划和进出口等各个环节,现在,他已经是每月收入近2万元的金领 。
其实,像林先生这样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后来获得成功的事例不在少数,不少知名人士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我们的大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才真正说明择业观念有了转变。那时候,你就会发现工作并没有那么难找。
责任编辑: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