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中庸大学的诚为何物

03月24日 编辑 fanwen51.com

[用友的中庸之道]用友的中庸之道 企业文化这几个字说起来似乎比较玄乎,然而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文化或形成不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是非常致命的。用友文化是一种暖意浓浓慢慢地向你飘过来的、带有中...+阅读

中庸大学的诚为何物?至诚为何境界

我读过这两本书,可以谈谈我的理解。所谓的“诚”,在大学和中庸里都为“坦诚,坦率”之意。中庸强调的是一种“慎独”的“诚”,也就是对自己“诚”。所谓“慎独”,就是独处时,要谨慎。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的内心,别人是无法体察到的,自己却能。而内心那些不好的东西,在独处时就会显现出来,这时,自己就要及时去纠正它了。如此才能做到“发而皆中节”,也就是达到所谓“庸”的境界。大学的至高境界是“平天下”,“诚”只是要去达到这个境界过程中的一步而已。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们的层次是逐渐拔高的,也就是“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那么如何能算是“身修”?也就是“至诚”,它是达到“诚”这个阶段的意思,不是“极度坦诚”之意。

如果还要深究下去,如何才算是“诚”,那么大学会告诉你“知至而后意诚”,怎样才是“至知”?“致知在格物”。“格物”是大学的最终归宿。我们读书学知识,就是在格物了,也就是研究事物的规律。希望采纳。

中庸里的诚有什么含义 !

“诚”字面义为精诚、纯正之义,但《中庸》里的诚却是贯通天人之绝对精神:其一,“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即惟诚才可以化育人德,化成人道;其二,“诚”也是由“内圣”而“外王”的必由之路。 “诚”乃“天道”之本然,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此圣人境界;于常人,则需“勉”而后“中”,“思”而后“得”,如此努力为“诚”即所谓“诚之”;此“人道”。“择善而固执之”下文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如此一系列之工夫,皆乃“明”之过程矣。其后云“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以《中庸》之说法,“天命之谓性”,“性”由天而来,由此方面说“明”之过程,也即是“性”之发展过程,这是自“诚”而“明”,这也就是“率性之谓道”。

但又有“修道之谓教”之过程,从这一面说,“道”又需有“教”以“修”之;这是自“明”而诚。这不是两个过程,而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最后都达一个结果,故曰“诚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什么是儒家的诚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诚是一个形声字;从言,从成,意谓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戏和阴谋诡计。

《礼记·中庸》就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亚圣孟子也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又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认为反省自己以达到诚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快乐。荀子虽“不求知天”,但也把“诚”看作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

《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又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他认为反省自己,已达到诚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快乐。荀子虽“不求知天”,但也把“诚”看作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荀子·不苟》)。这里把诚也视为道德政治的准则。还说“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同前)。《大学》引申《中庸》关于“诚”的学说,以“诚意”为治国、齐家、修身、正心的根本。唐代的李翱融合儒、佛思想,以尽性或复性为“诚”,认为人之本性原为纯善,但被情欲所蔽,因而必须去情欲,“复其性”,使“其心寂然,光照天地”,达到“诚”的至静而又至灵的内心状态。北宋周敦颐以诚为人的本性。他在《通书》中说,“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他认为,“诚”原于乾元,为一切道德的基础,依靠“诚道”得信用“五常之本,百行之源”;君子“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能达到诚的境界。程朱学派认为“诚”是天理之本然。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四书集注·中庸注》)。永嘉学派的叶适则把“诚”解释为客观诚然的规律,说:“是故天诚覆而地诚载,惟人亦然,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君臣父子,仁义教化,有所谓诚然也”(《叶适集·进卷·中庸》)。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提出“诚与道,异名而同实”。他所说的“诚”表示客观世界具有的客观规律。有时他又把“诚”直接解释为“实有”,用以说明物质世界的实在性,说:“夫诚者,实有者也,前有所始,后有所终也。实有者,天下之公有也,有目所共见,有耳所共闻也”《尚书引义·说命上》。

诚,中国古代哲学术语。《中庸》认为“诚”这一精神实体起着化生万物的作用:“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质之终始,无诚不物。”唐李翱将诚视为“圣人之性”,是至静至灵寂然不动的“心”(精神),北宋周敦颐用以为至高无上的宇宙本体:“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通书)”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诚,以言其实有尔”,用以指客观的“实有”,并作为宇宙的一般规律。

什么是中庸之道的精髓

《中庸》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诚”,“至诚”更是儒者的最高境界,所以“诚”是中庸之道的精髓。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这一主题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教育。“天命之谓性”是指人的自然禀赋是天性。“率性之谓道”是说人们顺着自然本性行事是道,“修道之谓教”是说自我教育就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

扩展资料:

《中庸》里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阳明先生说:"中"只是天理。“中”是天下之大本,中是天理,天理即良知,良知即是心之本体,“无所偏倚,如明镜然,全体莹彻,略无纤尘染着”。

孔子认为“中庸”是非常难以企及的境界,“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真正的中庸之道,是圣贤之道,是圣贤才能企及的境界。真正的中庸之道,是指在每件事上、每一个当下,都能依良知而行、循天理而为,知行合一,素其位而行。

参考资料:中庸之道百科

延伸阅读:

“读大学无用”为何获得那么多赞同“读大学无用”为何获得那么多赞同? 文/曾颖 9月1日是很多大学的开学日,在新生们忙着开始迎接大学生活时,成都一位女孩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

求最新物联网专业大学排名江苏最好的应该是南京邮电大学和东南大学的 全国的物联网专业就是这两个大学联手的 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那边已经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物联网及智能物联网的科教园了 所以...

大学中庸的原文及译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

关于孔子中庸之道的文章孔子一生推行仁政和德政,用仁、义、礼、智、信教化民众,追求天下大同,主张“和而不同”。他的思想基础和世界观就是“中庸”,也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中庸之道”。 何谓“中庸”?...

儒学中庸之道指什么您好楼主,社会话题专家真诚为您解答: 在一些领域里面,不突出,保持中等水平,有点默默无闻的感觉。做人做事都是一样的道理。我国古代很提倡这种思想,有历史可鉴。古代的君王都不愿...

为何大学新生进校后容易自卑本以为步入天之堂,云之殿,却未想到一颗跳动的心在无形的绳子的束缚下,同样是乏力与疲惫;本以为大学的酒很醇,很醇,却未想到在一番浅尝品味后,同样是很苦涩,味里还夹着一点颓丧;本以为...

义工旅行为何备受大学生欢迎据报道,国庆假期来临,多地旅游市场悄然涨价,吃、住、门票都价格不菲,因此一些大学生选择“义工旅行”的方式旅游,以为目的地旅社打义工,来换取免费吃住,也因此义工旅行备受大学生欢...

运营管理为何物运营管理为何物,企业运营管理:五大职能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按职能分工,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职能是财务会计、技术、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五项职能既...

物联网专业大学的排名物联网专业大学的排名,有物联网专业的大学:从物联网工程专业大学竞争力排名分析http://iot.ofweek.com/2014-06/ART-132209-8440-28841240.html来看,几乎所有大学物联网工程专...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