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如何更好的理解中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08月30日 编辑 fanwen51.com

[如何分析近五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水平]我国2007年至2011年财政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7373535收入与支出增减趋势 单位:亿元 年份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增长速度(%) 收入 支出 2007 51321.78 49781.35 32.4 2...+阅读

如何更好的理解中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看待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面对日益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又该怎样解决?1994年来增幅首次进入个位数,既有经济增长因素也有政策因素2014年,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增长8.6%,比2012、2013年分别回落4.3个和1.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9%,更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回落至个位数增长。“总体上看,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接近,这与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是基本匹配的。”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表示,在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告别高速增长并在个位数徘徊,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刘尚希说,历史数据表明,在现行税制框架下,当经济增长低于8%时,税收增长通常会是个位数,出现两位数的增长是小概率事件。据统计,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全国财政收入长期保持两位数增长,2014年8.6%的增幅首次进入个位数增长,为20年来最低。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分析,财政收入增长放慢,主要是受到四大因素的影响:一是工业生产、消费、投资、进出口、企业利润等指标增幅均不同程度回落,增值税、营业税、进口环节税收、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增幅相应放缓;二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持续下降,影响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增长;三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扩大,商品房销售额明显下滑,与之相关的房地产营业税、房地产企业所得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回落较多;四是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等政策,在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对财政形成减收。在增速放缓的同时,增长分化是当前财政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特征。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8%和9.9%,第三产业税收增长加快,税收占比超过第二产业达到53.5%;从行业的角度看,一些行业税收明显增长,而另一些行业税收却在下降。

比如,高新技术行业税收增长快于传统行业,这些都反映出经济结构的优化。“这一变化也将带来财政的区域分化,尤其是依赖传统工业,服务业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增长形势将更加严峻,甚至可能出现增长停滞。”刘尚希认为,政府部门对此应当有清醒的认识,并做好充分准备。财政的“紧日子”,要当做“正常日子”来过“当前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作用使然,也是处于深度调整期的中国经济在财政收入上的必然反映,我们应当以平常心面对。”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表示。高培勇认为,在经历了长达近20年的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之后,伴随我国经济增速进入换挡期,财政收入的增速也在换挡。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收入增长放慢具有必然性,是在回归正常轨道。

因此,财政“过紧日子”,其实是从此要“过正常日子”。只有以“过正常日子”的理念和思路承受财政收入放缓的压力,才能做好财政政策布局和相关收支安排。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既不能以收“过头税”和乱收费来增加财政收入,那样会让企业、社会雪上加霜;也不能无节制地扩大赤字,那样会加大政府债务风险,也是不可持续的。那么,在财政收入“吃紧”,政府没有那么多钱的情况下,财政刚性支出的增长怎么解决?“从大的方面来说,必须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稳定,为市场的自我调节留足必要空间、提供有利条件,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提供重要保障。”高培勇认为,各级政府不仅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支出,而且在公共投资支出方面,也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主要用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领域,比如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

刘尚希认为,面对经济的结构性分化,政府应当减少点对点的资金扶持,而要将政策重点转向经济环境、投资环境、创新环境的优化上来,让市场来主导行业、企业的优胜劣汰。同时,还要加大预算统筹力度,科学安排财政支出,立足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堵跑冒滴漏,统筹财力花好用好每一分钱让财政资金花到实处、发挥更大效益,全面深化财税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的收支行为至关重要。近期,国务院频频出台举措,改进预算制度、建立财政收支管理新机制,把沉淀闲置的钱收回,把挤占挪用的钱归位,把“跑冒滴漏”的钱堵住。——中央和地方联动,盘活各领域财政“沉睡”资金,提高使用效益。——在全国集中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治理行动,堵住蚕食财政资金的黑洞。

治理范围涵盖从中央到县乡的机关事业单位,治理内容包括“在编不在岗、拿钱不干活”,以及虚报人员套取财政资金等各种名目的“吃空饷”。——在全国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通过科学测算,对未来几年财政收支进行统筹安排,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资金需很大。而财政资金有限,政府不可能大包大揽。这就需要创新投入方式,更多地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刘尚希表示,对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扶贫开发等,可以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来,让财...

如何提高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财政监督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财政管理的改革过程就是财政监督检查不断得到加强、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提高的过程。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切实服务于公共财政管理和财政性资金运作,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作用,提高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影响财政监督效率和效益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目前,财政监督工作从监督的范围、监督的方式方法、监督的效果等方面来看,其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够,财政监督还缺乏权威性、及时性与有效性,效率和效益不高,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振兴财政的要还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

(一)财政监督的覆盖面窄。从财政监督的本质要看,其监督范围至少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财政性资金收支活动的全过程;二是执行财政财务制度的所有单位和个人;三是结合经济运行情况对财政运行质量进行检查和分析。由于在财税物价大检查取消以后,地方财政监督的范围没有得到及时的明确,造成监督的范围、职责模糊不清,实际监督面狭窄;监督的方式方法,仍以直接的事后检查为主,针对既定的财务会计结果进行查处,没有对事前、事中的行为进行监控;而对新的经济行为、交易方式,如企业改制、资产重组以及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的监督约束很少。在监督对象上也缺乏针对性。因而,大大降低了监督检查的效率和效果。

(二)财政监督方式不规范。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财政监督职责权限等因素的影响,财政监督工作主要是对财经领域的某些突出问题采取综合或专项治理的方式进行。从方式方法上看,表现为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从时间上看,表现为集中性和非连续性的事后监督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从监督内容看,表现为对财政收入检查较多,对财政支出监督少;对某个单一事项或某个环节检查多,对全方位监控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少。由于上述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很多财经违纪违规问题都在既成事实后才被发现,从而造成财政、税务等经济领域的违法现象屡查屡犯,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强调根据新的形势来调整财政监督方式,但以事前、事中监督检查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检查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这种多样化全方位的财政监督方式,暂时还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得以有效运用。

(三)财政监督体系不健全,财政监督与其他社会监督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一是财政监督专门机构设置不规范,少数地方至今还没有成立专门的财政监督机构。二是经济监督的职能分工与监督范围界定不明确。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主要是由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稽查、银行监督以及其他社会监督等构成的。这些监督部门都是根据部门属性确定各自的监督职责,基本上都是以预算收支、财务收支、资金周转以及其他经济运行质量作为监督对象。虽然在日常工作中各自监督的侧重点不同,但由于没有从法律上严格规定各自的工作边界,因而实际工作中很难避免相互扯皮甚至出现多头检查、相互“打架”的现象。 提高财政监督效率和效益的对策建议 随着财政监督工作环境、对象、内容、方式等方面的不断变化,要财政监督工作要以加强和完善财政管理为中心,建立健全涵盖全部财政收支、体现财政管理特色、具有对财政运行进行监测、预警、分析、保障、规范功能的财政监督新机制,才能切实提高财政监督检查的效率和效益,确保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可靠、准确、高效,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

(一)探索规范、有效的财政监督方式。财政监督方式要彻底得到转变,具体体现出做到“四个结合”,即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检查相结合,财政监督与财政具体业务管理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抽查相结合,处理事与处理人相结合。我们应根据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和归纳,在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财政管理的措施和方法的同时,深入细致地探究和概括财政监督的最佳方式。

(二)健全财政监督保障体系。我国的宏观经济监督体系是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环节、多层次的监督网络体系,主要由财政、税务、审计及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几大系统构成。这几个方面对于财政监督的侧重点不同,既有分工,又有交叉。财政监督是其他任何监督都无法替代的。审计、税务、社会中介监督是对被检查单位的外部监督,且主要是事后监督,而财政监督既有外部监督,又有自身内部监督,且内部监督是在财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同步监督。因此,要加强财政监督队伍建设和财政法制建设,健全财政监督保障体系,以维护和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与稳步发展。

(三)进一步理顺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科室之间的监督职责。财政监督是赋予整个财政部门的职责,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各业务科室依据自己的工作需要,随时随地就能派员进行检查。这样会导致政出多门、多头监督,既加重了被检查单位的负担,又影响监督效果的提高。我们知道,在财政机关内部毕竟还存在职责分工的问题。自从财政监督专门机构设立之日起,其职责定位,就超脱于具体的财政分配和调节事项以外,主要是通过监督促进管...

我国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的变动过程和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变动趋势及原因分析07-05-20 11:53 发表于:《角落》 分类:未分类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财政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财政收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幅度。1978—2005年,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增强,不含债务的财政收入从1132.26亿元增加到31649.29亿元,按现价的可比口径计算,增长了25倍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特别是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以来,财政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94—1997年,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8.8%,年均增加额超过1000亿元。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财政对国家政权建设以及经济建设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1978 —2005年,不含债务的财政支出从1122亿元增加到33930.28亿元,同口径比较,增长了25.2倍,年均增长15.7%。国家财政通过资金投入和制定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家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和重要方针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再来看看我国财政收入占当年GDP的比重。1978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1.2%,到1995年下降到最低点——10.7%;此后逐年上升,到2005年达到近20%的相对高峰。如果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或说如果加上预算外资金等的话,那么目前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可能已经基本达到了发展中国家25%的平均水平。如果以税收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宏观税负的指标,我国宏观税负从1978年的31.2%下降至1996年的10.9%,降幅之大,速度之快,令人深思。宏观税负的降低反映了国家集中财力能力的降低及对宏观经济调控力度的降低。在我国经济转轨尚未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还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情况下,这种降低是令人堪忧的。从多种角度分析都可得出我国当前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

首先是财政赤字的急剧扩大。1997~2005年我国财政占GDP的比重又开始持续增长,为我国财政带来勃勃生机。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收入的增加根本上离不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从总体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它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是一个根本性因素,特别对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来说是如此。因为财政收入来源于对社会产品的分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社会产品总量的增长而提高。1979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1978-2005年,我国GDP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9.4%,比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高出一倍、比同期发达国家平均增长水平高出两倍等,展现出世界经济“一枝独秀”的明显特征和勃勃生机。这使得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在稳步、持续和显著的提高,为我国财政收入的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1978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31.2%,远远高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其它年份,但财政收入总额却只有1132.3亿元。其原因就在于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底子很薄,GDP总量只有3629亿元。而1995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历史低位,仅为10.7%,但由于当年GDP总量越升到58338亿元,使财政收入绝对规模也达到了创记录的6242.2亿元。到2005年我国GDP已达到33930.28亿元为我国财政的征收打下了坚实的后盾。 在一定时期内,在经济总量增长前提下,财政收入规模,特别是相对规模,并非总是与其保持同样的变化格局。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为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要而调整分配政策引起的结果。我国的经济改革是一场经济利益关系的深刻变革。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将包括收入分配在内的社会经济运行过程基本上完全纳入到计划管理的框架之内。

国有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其创造的利润要全部上交政府的财政。居民个人的收入则完全依靠企事业单位发放的工资,基本上没有工资以外的其它收入。并且工资也要完全依据政府管理部门确定的既定标准领取,单位没有任何变动的余地。在长期的高就业、低工资劳动体制下,居民的个人收入被压低到只能满足自身最低生活需要的水平,GDP的其它部分则被国家财政拿走。1960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有47%的GDP成为国家财政收入。1978年之后,我国的经济改革率先在分配领域进行突破,分配政策的重心从高度上收开始下移。为了增加居民的个人收入,提高其消费水平,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而且为城镇职工连续增加工资,推行奖金制度;为了促使国有企业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法人实体转轨,陆续对企业实行了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利改税、企业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其核心就是通过减税让利,增强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并为实现政企分离创造条件。

因此,新的分配政策实施的结果,必然是在国家财政、企业和个人之间重新分割GDP的份额。同时,由于改革中的有序性控制不够到位,分配权的分散较为混乱,制度内和制度外的收费过分膨胀,使脱离财政直接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越来越多。这就是为什幺我们会看到1978年到1995年前后,财政收入平均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的...

2010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10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10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 2010年总需的变化将呈温和走高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外贸出口的状况将发生比较明显的转变。在此背景下,2010年的经济增长将会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

1、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2010年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仍然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新开工项目增速达81.1%,显示未来仍有大量在建投资项目支撑较快的投资增速;其二,2009年中央政府安排新增的财政投资4875亿元之中仍有2000亿元左右尚未投入使用,政府投资空间较大;其三,随着外需可能逐渐恢复,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奏效,民间投资有望进一步回升。

2、消费增速会进一步加快 2010年,随着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政府公共教育和医疗支出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推进,中西部消费潜力的释放,以及其它推动消费的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将对居民消费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

3、出口有望转负为正 从目前情况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

4、严重通胀不会出现 面对2009年的天量货币供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等因素,“2010年必定通胀”是极富市场感召力的一种观点。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通货膨胀的生成可能源于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使用,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扩大信贷供给,在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下,导致了货币扩张。但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通货膨胀的生成不仅仅导源于以上两个原因,外部因素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导因。基于国内和全球过剩产能的存在和总需的不足,我们认为,2010年不会出现严重通胀。

5、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延续,结构调整将成为主要抓手 2010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2010年的支出结构将会更加优化,对于民生、社会保障等领域会加大投入。2010年货币政策走向成为...

延伸阅读:

中国每年的财政总收入是多少?中国每年的财政总收入是多少中国财政收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是受统计口径、物价因素、GDP结构与税收结构差异、税收征管以及一些特殊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并不是国家加重税负的结果。 财政部5日公告...

美国的GDP总量在与中国一样的时候其GDP增速是多少您好,中国201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827122亿元人民币(82万亿人民币)。把827122亿人民币换算成美元(使用2018年6月1号的1美元兑换6.40人民币的汇率计算)等于129237亿美元。中国20...

对财政的概念是如何理解的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国家与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分配关系。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在中国,对财政这一范...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影响最大,其系数估计值为1左右,这说明财政收入增长率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率之间呈1对1的关系,财政收入超收与商品...

财政收入规模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财政收入规模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哪些作用:给你一篇文章参考一下: 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探讨 2005-09-26 到目前为止,财政理论界对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认识,...

前5月我国财政收入如何前5月我国财政收入如何,中国2018年首季经济指标表现如何:6月14日报道,财政部发布了2018年5月财政收支情况 。据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650亿元,同比...

中国今年实际GDP增速会是多少中国今年实际GDP增速会是多少,2018年各项经济指标都在增长向好那为什么GDP增速下降:7月8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中报告。报告称,2018...

如何理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如何理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切实保护好基本耕地。一是坚决制止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新的圈地运动。二是改革土地征用办法,区分经营性用地与公益性用地,提高用...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转型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转型,我国在国内政策方面是如何全面推动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多数人一说到中国的经济转型,脑海中立马浮现的是中国经济要从传统的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的转型...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