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的关系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二者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一般社会道德支配、制约着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表现着并影响着一般社会道德。 第一,社会道德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支配和制约作用。一切社会道德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反映着一定社会或阶级的利益要求,受社会或阶级的道德的支配和制约。
教师职业道德中包含着社会或阶级的道德,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寓于教师职业道德之中。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生产关系直接表现为阶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教师不仅是该社会从事教育职业活动的一个成员,而且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他的道德意识必然会受到整个社会道德的影响,在阶级社会里则受到一定的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影响,并把它们体现在自己从事的教育职业活动中。
如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把体罚鞭打奴隶视为道德的。于是,当时的社会就把教师体罚鞭打学生也视为是道德的。在封建社会中,我国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原则和规范。受其支配和制约,就把是否“通儒术”和“守礼”作为择师的标准和教师行为的基本规范。要求教师做到“非礼而不定”“非礼而不动”及“进退容止,非礼不行”等。
又如夸美纽斯提倡的“节制、仁爱、谦逊、慈悲、严肃、忍耐与克制”的师德规范,也是受了当时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等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同时,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口号,而是要现实地渗透到社会各种职业活动中去,以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教师职业劳动的利益与统治阶级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保证本阶级的利益,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合乎其社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要求。
因而,教师职业道德尽管具有某种独立性,但它始终不能超越社会阶级道德意识的范围,并受到其影响和指导。 第二,教师职业道德表现着并影响着社会道德。首先,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社会道德,总是通过具体的道德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师职业道德就是社会道德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阶级道德的要求,反映着一定的阶级道德的影响。
尽管教师职业道德比较远离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但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总是在不同范围和程度上,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得以体现并发挥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社会主义道德要在教育领域中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就要通过教师职业道德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也就是在本职工作中把社会主义道德具体化。
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体现落实在教育工作中的要求,就是教师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严谨治学、锐意进取,等等。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有独特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道德。一方面,广大教师作为众多的社会成员,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如何,必然对全社会的道德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另一方面,教师道德通过职业活动直接而形象地影响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变化,进而影响社会道德。这是教师职业首要的任务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这种独特影响是很大的,是许多工、农、商、医等职业道德所不具有的。因此,在阶级社会中,历代统治阶级都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区别: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于教育实践,是反映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的教育意识。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的特殊规范。 最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实践精神。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以指导教育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教育行为为方式、内容的精神,因此它是一种实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