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全面启动]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审慎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于7月2日 3日在京召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培训班。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代表部农村土地制...+阅读
摘要: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继而在城市推开。1978年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8年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关系由15年不变、30年不变为长久不变;改革推进到城市后,城市国有土地使用开始由无偿、无价、无限期使用逐步转变到有偿、有价、有限期使用;通过这场改革初步形成了我国土地市场的基本制度和政府调控管理体系,带来了土地利用方式、管理方式的深刻变化,对搞活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土地收益分配严重失衡,受损害最大的是广大农村、农民。未来土地使用制度深化改革的出路,是要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使他们能够具备完全的市场主体地位。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使用权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城市土地制度改革 中国
一、改革历程 1.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979年中共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改革首先在农村推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核心内容就是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中国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过去由集体统一经营。改革以后,逐步按人口或劳动力承包到个人,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同时保留某些环节的集体统一经营。80年代中后期,为稳定农民对土地制度的预期,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土地承包关系15年不变。90年代中后期,又提出30年不变,并于2003年在法律上加以确定。2008年,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 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农民承包土地要向国家交农业税,向集体经济组织交一定的费用。90年代中后期,为了防止基层乱收费增加农民负担,政府决定将农民上交集体的费用纳人农业税,税外不再收取任何费用。2005年前后,政府又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取消了农业税。这样,中国农民务农种地,不再有任何负担,相反,国家还给农民种种生产性补贴。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农业、农村,其中有的人把土地或转让或转包或转租给别人,农地流转市场逐渐发育、活跃。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农地流转量仅占承包地总量的1%—2%,90年代末达到4%左右,现在已经达5%—6%。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省,则高达30%左右。中国的农地市场,交易的不是土地所有权,而是承包经营权。 2.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中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改革开放前,城市土地由用地单位无偿、无限期使用(但真实的经济关系并不像表面那样),不存在土地市场。80年代中期,从扩大企业自主权人手开始城市改革。随着企业逐渐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无偿、无限期使用土地的弊端逐渐暴露,改革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任务被提上日程。80年代末到整个90年代,采用多种形式,实行城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主要形式有出让、出租、入股、资本金挂账,等等。这些形式,都是国家向用地者有偿让渡土地使用权,属于土地的一级市场。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在土地使用期内,可以转让、转租土地使用权,可以凭土地使用权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些都属于土地的二级市场。中国城市土地市场交易的,也只是土地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在较长时期内,城市国有土地仍大量采用划拨方式,但有偿使用的比重逐渐加大。到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人21世纪以后,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是以有偿使用方式供应了,但仍保留一定比重的划拨使用方式。在有偿使用方式中,出让方式比重越来越大,出租等其他有偿使用方式比重越来越小。以2007年为例,全国新增建设用地125735.31公顷,其中出让92390.94公顷,占73.48%;租赁和其他有偿使用方式 62434公顷,占0.5%;划拨32720.03公顷,占26.02%。就是说,现在每年新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中,约3/4由政府采用市场交易方式,向用地者供地;约1/4仍采用计划方式供应。 3.土地管理改革 为了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 (l)1986年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管理全国城乡地政;1998年组建国土资源部,进一步强化对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的管理。 (2)土地管理的基础业务从无到有,不断拓展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发证、地价评估、土地整治、耕地保护、土地督察等逐步建立健全。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计算机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已在土地管理中广泛应用。 (3)30年间,适应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需要,陆续修改了宪法,制定了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城市房地产法,及其配套的法规、条例,初步形成了土地法律体系。
二、巨大成绩 1.农村农业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的利益与生产成果紧密联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收人增加较快。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3亿吨,1984年就达到4亿吨,上了一个大台阶。目前,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5亿吨以上,基本上能保证13亿人口的生活、生产需要。经济作物及肉、蛋、奶、鱼、水果等,发展得更快。1978年至198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人每年的增长率为15.9%,后来降下来,但...
延伸阅读:
关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讨论与研究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农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土地制度的核心。科学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行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已...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属于镇、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集体经济组织在...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 目前,地方政府在农村土地方面的行为倍受争议。有人认为,地方政府在土地征用过程中“以土地生财”、把“土地作为第二财政”、以土地作...
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农村土地承包法律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制是建立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基础上的,特别是建立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基础上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这是我国农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模式比较和方案选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模式比较和方案选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目的是要扩大农民对于土地的财产权力,是关系到8亿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究竟怎样改革,学术界提出的可供选择的...
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目前,我国土地所有和管理体制亟待改革已成为一种共识。其目前的特点是: 1、农村农民对土地的权力较弱,集体所有实际上处在与国有不平等的交换制度上,农...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党国英: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2004年,我国政府的农村土地政策的基本框架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局部上作出了较多调整,土地政策的显著特点是强调我国政府要执行世界上“...
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创新的调研分析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是以农民的生存保障为基础,以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为目标,不是以市场交易为目标而设计的。具有供给对象的特定性、保障性,土地提供的无偿性或低价政策性...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始于什么时候从1978年到1981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从小范围试行开始,经历了由不合法到局部合法,由局部合法再到完全合法的渐进过程。1982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