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法律制度

探析法的本质

01月02日 编辑 fanwen51.com

[商务合同英语语言特征的探析][摘 要] 商务合同英语既具有商务英语的特点,同时也具有法律英语的特点。本文根据商务合同英语的特点,从词法、句法、语用等几方面探析商务合同英语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商...+阅读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规则,也有其深层的内在规定性。下面我就来探析法的本质!

摘要:本质是与现象相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于现象,本质是事物固有的不变的唯一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并决定其存在和具有各种表现形式的根据。但是本质深藏于事物的背后,不能像认识现象一样通过经验、感觉直接去把握,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这就决定了对本质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性。研究法的本质是法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对于法的制定、执行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统治阶级;法;本质

西方探讨法本质有两种思路:一是本质主义思潮,认为法是有本质的,可以被认识,掌握法本质可以驾驭法的发展;二是非本质主义思潮,认为事物是没有本质的,就算有本质,人的认识也达不到,人是无法驾驭法本质的。受非本质主义思潮影响,中国也有学者认为法是一种规则,但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只是一个共同的名称,过分追求本质是终极哲学,是想摸索出法的规律,掌握真理从而形成学术上的霸权主义。例如朱苏力认为“法律”可能指的是法典、家庭法、习惯法、法官创制的法,等等,他们仅仅有共同的名称而已,并没有一个共同的、不变的本质,法律的“本质”实际上是由使用者加入“法律”这一对象的。因此,应当抛弃人为虚构的“本质”,将语词从形而上学带入日常生活之中。 固然,研究法的现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因此而认为研究法的本质没有意义是难以形成思辨性强、深刻而系统的知识体系的。

一、对“统治阶级意志论”的否证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法律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观点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这一观点是受前苏联维辛斯基法律定义的影响。维辛斯基既强调法律的阶级意志,又强调法律的制度性,而中国将法律单纯理解为统治者意志,这与中国古代将法律理解为一种官府制定之规则的文化背景有一定联系。这种观点认为法是被奉为“法律”的那一部分统治阶级作为一个阶级的共同意志,不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的全部意志,也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的个别意志。对于这种观点应该进行一下否证:

第一,“统治阶级意志论”否定了客观规律的作用。正如西方自然法学派所主张的自然法是宇宙、自然的内在规则、本性,支配宇宙、支配人类,实在法应该遵从自然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法是由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不仅受制于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民族、科技等因素也对法律制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都客观存在并作用于法的内容与形式,立法者只能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表述法律,而不能听凭主观意志任意造法。法与法律是有区别的,“法”是自由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而“法律”则是“法的表现”,是这种无意识的自由的自然规律的有意识的表现,是事物的法的本质的普遍和真正的表达者。违背“事物的法的本质”的法律仅仅是形式上的法律,不是法。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中派生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权关系,是独立于法律与立法者之外的客观社会存在,立法所要表述的只是对这个客观存在的公认。法律是由统治阶级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必然会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但这些意志必须在客观规律许可的范围内体现。“统治阶级意志论”过于强调意志,而忽略了理性。法律是理性和意志的复合体,而理性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由于意志论的内在缺陷,它的社会效应主要是负面的,马克思将理性作为评价实在法的标准,用理性来批判现存法律制度,认为“统治阶级从一己利益出发的立法根本不是法”。片面强调统治阶级意志难免会陷入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误区。

第二,“统治阶级意志论”强调了法的阶级性,忽视了法的社会性。阶级性和社会性是统一的。在法律领域内,根本不存在无社会性的阶级性,也不存在无阶级性的社会性。把法仅看做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容易导致把法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而丧失法的权利保护功能。法不仅要有维护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政治功能,还要有管理公共事务的社会功能,要保护必要的被统治阶级的利益,满足被统治阶级的最起码的要求。否则,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结构就会失衡,市民社会就会反抗、推翻过分扩张的政治权利。尤其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法律更注重保护市民的福利政策,往往更加强调其维护公共利益的功能,法的社会性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统治阶级意志论”不能涵盖国际社会主流意志对法的影响。二战后战胜国对德、日法西斯国家法律的修改是违背统治阶级意志而体现国际社会主流意志的;联合国意志对落后或战乱国家意志的改造、国际组织意志对某些国家意志的改造,很难说一定是体现该国统治阶级意志的,有的甚至是与之相背离的,但这些国家不得不迫于各种压力将其制定为法律。当今社会,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希望能与国际社会接轨,就必然要接受国际社会主流意志的影响。不仅如此,有时国家迫于大国的淫威,还要接受非主流意志的个别国家意志的影响,这更难以简单地用“阶级意志论”来解释。

第四,“统治阶级意志论”无法解释法具有超越阶级性的特征。各个时代的法都具有继承性,许多内容都是从前一个时代继承而来,同时代的不同性质的法律可以相互借鉴,即使是没有阶级对抗的社会主义法也不例外。如果仅仅把法理解为统治阶级的意志,如何理解无产阶级掌权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统治者却有着和曾经压迫剥削过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者同样的意志?“统治阶级意志论”忽视了法作为一种文化所具有的技术成分和普遍适用性。

第五,“统治阶级意志论”,以政治国家为出发点,把法的国家意志形式当做法的本质,因而颠倒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尽管国家和法是脱离于市民社会的力量,但绝不能是决定和制止市民社会的力量,市民社会更不能成为实现国家目的的手段。恰恰相反,市民社会是国家与法不容置疑的出发点。从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来看,“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领域是决定性的因素”。法律绝不能仅仅反映某个阶级的意志,而应该反映市民社会的普遍要求,反映经济关系的内在规律。

第六,“统治阶级意志论”无法包容原始社会的习惯法。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尚无财产观念,阶级尚未形成,故大量的社会关系是社会成员间的人身关系和个别社会成员同全体成员的财产与非财产关系,因而行为规范主要体现为后世的刑法。至于调整人身关系和非人身财产关系的民法或私法,则主要是私有财产出现,阶级形成之后的产物,特别是商品经济发生以后的产物。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一种假象,似乎我们今天所谓的法律是阶级社会发生以后的产物,其实这是一种真正的错觉。古代社会的法律,包括原始社会的习惯,本无民刑之分,此乃人类社会早期法律的最突出特征之一。关于原始社会的人种学描述使我们开始认识到法律只作为一系列基本上是不言而喻的习惯而存在。在阶级没有形成的原始社会,这些习惯法又怎么会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综上所述,“统治阶级意志论”是一种对法本质政治性的表述,是不全面的概括。

二、法的本质是利益调适器

首先,从法的发生来看,法是调适利益关系的。根据市民社会理论,在父权制氏族公社后期,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并进而演化成代表私人利益的市民社会雏形。随着分工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出现,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个人利益。市民社会中个人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同社会的共同利益经常发生冲突,因而出现对特殊利益进行干涉和约束的公共权力和禁忌规范。这些调和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矛盾的行为规范,最初体现为习惯性规则,当矛盾激化到习惯和道德已无能为力时,国家需要一种普遍的、权威性的规范,以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冲突进行界定和调解,由此形成了法律。可见法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作为整体利益与特殊利益的调适器而出现的。

其次,从法的历史发展来看,法也是一种利益调适器。每个时代法的特征都因它所调整的利益关系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古罗马公法归国家,市民社会利益高度分化,在调整私人之间利益矛盾的境况下,造成了私法的高度发展。中世纪的欧洲大陆逐渐处于教会的统治之下,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结合,世俗世界听从于神,法律主要调整人与神的关系,这就造成中世纪法律浓重的神法色彩,其主导精神服从于神和神化的等级。

最后,从当代法律的变化来看,法也是利益的调适器。资产阶级革命把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的桎枯中解放出来,人民夺回了更多的权力和利益,法律更多地反映市民社会的特殊利益和要求。但是,极度发展的个人权利和私人利益造成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严重对立,法律一方面要为使特殊利益获得更有效的保护和实现而设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要使设定的公共利益加强制约这些特殊利益的扩张。因此,人们对以衡平、自由与平等为主要内涵的正义的寻求渐为青睐。社会主义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具有利益的根本一致性,消除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基本对立状态。因此社会主义法律设定的普遍利益具有完全的、真正的人民性,特殊利益的设定则是为切实而充分地保障公民广泛权利和自由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法律文化研究中心. 法律的本质:一个虚构的神话[J].法学,1998,(1):8.

[2]刘翠霄. 1998年中国法学研究回顾[J].法学研究,1999,(1):88.

[3]郭道晖. 论法与法律的区别――对法的本质的再认识[J].法学研究,1994,(6).

[4]周永坤. 法律――理性和意志的复合体[J].现代法学,1999,(1):52.

[5]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6]郝铁川. 法仅仅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吗?――兼论法亦为国际社会主流意志的体现[J].法律科学,1998(3).

[7]马长山. 从市民社会理论出发对法本质的再认识[J].法学研究,1995,(1).

[8]丁以升.法的阶级性的理论危机[J]. 法学,2005,(2):28.

[0]米健. 从人的本质看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法观念的原本认识[J].法律科学,1997,(1):6-7.

[10][美]昂格尔.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译林出版社,2001.

探析法的本质

延伸阅读:

2012年度本质安全管理发展规划2012年度本质安全管理发展规划 一、 2012年安全管理总体目标: 1、在训练和救援中杜绝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实现全年救援工作零死亡。 2、本质安全管理动态和定期考核双达标。 3、...

新制度经济学的本质及其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新制度经济学主要是一个比较重视交易成本的研究领域,而交易成本又是建立在商品的交易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交易成本有包括没有被交易主所考虑到的消耗掉的,甚至包括其中消耗的...

探析中非经贸合作发展经济毕业论文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和非洲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然而在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加深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双方经济互补性进行讨论,从多角度探讨存在的问题并...

探析规章制度建设在企业规范经营中的作用每年的5、6月都是大学毕业生最为忙碌的日子,毕业论文往往令大多数学生头痛不已,不单是论文内容所涉及到的专业性知识,连论文格式都需要反复修改!未免到时候无法顾及过来,所以毕...

探析法律漏洞分类的研究法律是否存在着漏洞,三大法学系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法律的漏洞存在分类,下面小编为大家献上法律漏洞的分类,欢迎各位法律系的同学借鉴哦! 摘 要:制定法作为十九世纪人类理性的...

简论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探析论文是理论指导与实践探求结合的产物,是创新的结晶。怎样写论文,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下面文书帮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论文摘要】图书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

浅谈现代反垄断法的程序依赖性探析每年的 5、6月都是大学毕业生最为忙碌的日子,毕业论文往往令大多数学生头痛不已,不单是论文内容所涉及到的专业性知识,连论文格式都需要反复修改!未免到时候无法顾及过来,所以毕...

2012年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探析二、撤消或转制事业站所,深化乡镇事业单位改革 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一般将重点集中在清退和分流超编人员上,而忽视了创新事业站所运行机制、转变乡镇政府服...

关于基层法律援助现状与问题的探析法律援助制度自五百年前在苏格兰王国萌芽,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在欧美掀起热潮,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建立了以诉讼法律援助为基...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