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2003我市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汇报

02月19日 编辑 fanwen51.com

[农村信用社一季度支农工作报告]今年以来,xx市农村信用社坚持以效益为核心,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宗旨,创新服务手段,狠抓信贷支农工作,全面支持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信用社增盈打下了良好...+阅读

2003—2007年我市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情况汇报

2003-2007年,我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两高于一确保”的要求,以财政增收为前提,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实施农村“5+1”实事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

盖农村的范围,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我市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现将我市2003-2007年度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多渠道筹集支农资金,除增加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投入外,积极上争支农项目资金,五年来市财政共投入支农资金72490.5万元,使用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1.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五年共投入支农水利资金11543.88万元,主要用于县、乡河道的疏浚整治和长江堤防、水闸、涵洞等的维修养护,提高了水利工程的防洪、排涝能力,确保了渡汛和防洪安全。安排土地复垦专项经费8873.4万元,复垦土地面积15178.3亩,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2.大力推进河道“双清”工程。2005—2007年,财政投入5000万元,确保我市村级河道得到全面疏浚整治。共建成村级河道达标村169个和8个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示范点,疏浚整治村级河道3956条,拆坝建桥7531座,疏浚土方820万方,新、改建涵洞2362座。目前我市191个行政村已全面进入保洁状态。3.大力实施农村道路桥梁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投入配比、轻重缓急的原则,对我市农村非等级公路的农用机耕桥及农民生产、生活用桥进行改扩建,五年财政总投资1667.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配套资金864万元,建造206座小型农桥。投入财政资金1.2亿元,支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74公里,切实改善了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化解了一些农村矛盾,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4.促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我市财政投入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资金528万元,已完成2800户“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个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6个小型畜禽场沼气工程。增加农村改厕改水投入,财政投入农村改厕改水资金513.5万元,完成1.4万户改厕任务,完成生活污水净化池60组,总处理生活污水容积为2880立方米。安排林业绿化资金757.91万元,植树420万株,造林面积4.25万亩。

(二)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化发展。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2682.5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4.56万亩,项目区内开挖疏浚渠道151.2公里,累计完成土方89.3万方,促进新增粮食总产量480万公斤,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2.61万亩,改良土壤2.78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79万亩,平均新增农业产值48.6万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5元。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515万元,高效设施生态农业发展资金165万元,农发基金2000万元,农业科技三项费用600万元,技术推广经费73.08万元,重点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和推广补助,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万亩生态农业园、江心洲生态园的建设。

(三)支持各项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民减负的各项要求,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2003年以来,我市实行“一免三补”政策,2004年减征农业税3个百分点,并实行发放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政策,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直补面积达34.3万亩,惠及农户14.14万户。2004-2007年全市发放直接补贴共6852.47万元,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4746.76万元,能繁母猪补贴117万元,机动渔船价格补贴434.77万元,小麦良种补贴64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600万元,农机具补贴217.39万元,渔民转产转业补贴96.55万元,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稳定了农业生产,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四)支持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社会保障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1.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我市共投入财政资金2488.07万元,建立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助学体系。主要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对特殊教育学校实行“两免一补”及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此外,2007年我市还投入职业教育20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投入2500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力求于2008年底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5000万元化解到位。2.强化农村劳动力 12全文查看转移和就业培训。五年财政投入559.45万元,支持各类成教、职教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7万人,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支持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开展劳务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689人,转移输出17.86万人,有效改善了农民的就业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3.推进农村社会保障

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止2007年底,参合农民达到29.17万人,参合率达92%,财政补助2442.85万元。全面启动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涉及6个镇的14个试点村,参保人数2285人,缴费金额1506万元。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市财政共投入962.98万元,使26158名低收入群体缓解了生活困难的问题。4.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五年来财政投入16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60个;2007年,财政按农村人口平均7元的标准,投入302万元,用于直接面向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我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情况

(一)建立了“三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我市从2006年开始建立了“三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财政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相关职能科室组成的“三农”工作领导小组,规定“三农”工作中重大事项必须经过“三农”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讨论确定。

(二)制定和完善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1.实行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按照上级财政部门要求,财政支农重点项目资金必须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要求到财政部门报账。单独设账,专户管理、专项核算,按照项目建设合同书,加强对支出凭证的审核,按工程进度分期拨付建设资金,规范了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有效地制止了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2.建立健全专项工程项目库制度。规定凡是上争资金的项目,必须根据需要与规划,经过专家论证和领导批准,先纳入专项工程项目库。项目申报时,按照统筹兼顾、轻重缓急的原则,直接从项目库中提取上报,避免了项目盲目申报与重复申报,使项目申报更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更具时效性。3.项目实施过程中推行政府采购、项目监理、招投标等制度。江苏省小型公益设施农村桥梁建设项目是唯一一个将财政部门作为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单位的财政支农项目,也是近年来农业财政工作的重点与亮点。我们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编制农村桥梁建设项目库,专门制定了我市《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桥梁建设规程》,实行统一勘测设计、统一编制概预算、统一县级财政报账、统一监理、统一验收的五统一管理制度,引入了竞争机制,实行项目招投标管理,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

(三)加强财政监督,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公共财政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强财政监督的过程。对于财政支农资金监督,一是由本级财政稽查科室牵头,依据法律法规制度,从项目申报到工程竣工验收,对整个收支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二是财政协同市纪委、监察、水利、农委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对“双清”工程、土地复垦等重点项目,按实施村进行达标验收,工程达标方可拨付资金,真正把工程办成群众满意工程。三是由上级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和验收,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四是聘请了行风监督员,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广泛接受群众与社会的监督。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总体来说,五年来我市财政“三农”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明显强化,支农成效较为显著,但由于财政支农资金涉及面广,资金量大,在投入与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交叉重复并存。一方面由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原因,财政支农资金涉及农业、畜牧、水产、林业、水利等各部门,项目资金上存在交叉与重复的问题,部门实际工作中又有越位或缺位的问题,因而形成多个部门安排同一项目或多个部门都管理的情况。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内部因业务分工的不同,财政用于农业的资金也涉及多个科室管理,这也给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带来了难度。二是省市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规模和额度较小。随着农村机械化、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对农村各种配套设施要求也不断增加。省市财政支农投入范围广但各个项目资金投入的规模、额度较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上投入不足。三是财政支农方式有待完善。主要是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大,配套投入方式有待改进。近年来,省市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在农业、畜牧、水产、林业、水利等农业领域都安排了相应的专项资金。其中相当部分专项资金都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而且配套额度较大,如农桥建设项目,2003—2007年下达我市农桥建设资金计划1667.3万元,其中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资金864万元,增加了地方财政的压力。针对我市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存在问题,结合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在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方面要把握以下几方面重点:一要充分发挥省管县财政体制的优势,积极争取省、市财政的支持和指导,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拓宽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支农体制。二要合理界定财政支资金投入重点和管理责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确定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目标,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三要努力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有效整合机制,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不断提高财政对“三农”的有效投入水平。四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和上级财政部门对支农资金投入及管理的监督与审查,努力做好财政各项支农工作,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出新贡献。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12全文查看2003—2007年我市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情况汇报

2003-2007年,我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两高于一确保”的要求,以财政增收为前提,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实施农村“5+1”实事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

盖农村的范围,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我市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现将我市2003-2007年度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多渠道筹集支农资金,除增加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投入外,积极上争支农项目资金,五年来市财政共投入支农资金72490.5万元,使用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1.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五年共投入支农水利资金11543.88万元,主要用于县、乡河道的疏浚整治和长江堤防、水闸、涵洞等的维修养护,提高了水利工程的防洪、排涝能力,确保了渡汛和防洪安全。安排土地复垦专项经费8873.4万元,复垦土地面积15178.3亩,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2.大力推进河道“双清”工程。2005—2007年,财政投入5000万元,确保我市村级河道得到全面疏浚整治。共建成村级河道达标村169个和8个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示范点,疏浚整治村级河道3956条,拆坝建桥7531座,疏浚土方820万方,新、改建涵洞2362座。目前我市191个行政村已全面进入保洁状态。3.大力实施农村道路桥梁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投入配比、轻重缓急的原则,对我市农村非等级公路的农用机耕桥及农民生产、生活用桥进行改扩建,五年财政总投资1667.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配套资金864万元,建造206座小型农桥。投入财政资金1.2亿元,支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74公里,切实改善了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化解了一些农村矛盾,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4.促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我市财政投入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资金528万元,已完成2800户“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个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6个小型畜禽场沼气工程。增加农村改厕改水投入,财政投入农村改厕改水资金513.5万元,完成1.4万户改厕任务,完成生活污水净化池60组,总处理生活污水容积为2880立方米。安排林业绿化资金757.91万元,植树420万株,造林面积4.25万亩。

(二)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化发展。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2682.5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4.56万亩,项目区内开挖疏浚渠道151.2公里,累计完成土方89.3万方,促进新增粮食总产量480万公斤,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2.61万亩,改良土壤2.78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79万亩,平均新增农业产值48.6万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5元。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515万元,高效设施生态农业发展资金165万元,农发基金2000万元,农业科技三项费用600万元,技术推广经费73.08万元,重点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和推广补助,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万亩生态农业园、江心洲生态园的建设。

(三)支持各项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民减负的各项要求,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2003年以来,我市实行“一免三补”政策,2004年减征农业税3个百分点,并实行发放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政策,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直补面积达34.3万亩,惠及农户14.14万户。2004-2007年全市发放直接补贴共6852.47万元,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4746.76万元,能繁母猪补贴117万元,机动渔船价格补贴434.77万元,小麦良种补贴64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600万元,农机具补贴217.39万元,渔民转产转业补贴96.55万元,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稳定了农业生产,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四)支持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社会保障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1.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我市共投入财政资金2488.07万元,建立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助学体系。主要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对特殊教育学校实行“两免一补”及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此外,2007年我市还投入职业教育20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投入2500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力求于2008年底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5000万元化解到位。2.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培训。五年财政投入559.45万元,支持各类成教、职教和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6.7万人,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支持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开展劳务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689人,转移输出17.86万人,有效改善了农民的就业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3.推进农村社会保障

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止2007年底,参合农民达到29.17万人,参合率达92%,财政补助2442.85万元。全面启动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涉及6个镇的14个试点村,参保人数2285人,缴费金额1506万元。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市财政共投入962.98万元,使26158名低收入群体缓解了生活困难的问题。4.提高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五年来财政投入160万元,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60个;2007年,财政按农村人口平均7元的标准,投入302万元,用于直接面向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我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情况

(一)建立了“三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我市从2006年开始建立了“三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由财政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相关职能科室组成的“三农”工作领导小组,规定“三农”工作中重大事项必须经过“三农”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讨论确定。

(二)制定和完善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1.实行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按照上级财政部门要求,财政支农重点项目资金必须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要求到财政部门报账。单独设账,专户管理、专项核算,按照项目建设合同书,加强对支出凭证的审核,按工程进度分期拨付建设资金,规范了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有效地制止了专项资金管理过程中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2.建立健全专项工程项目库制度。规定凡是上争资金的项目,必须根据需要与规划,经过专家论证和领导批准,先纳入专项工程项目库。项目申报时,按照统筹兼顾、轻重缓急的原则,直接从项目库中提取上报,避免了项目盲目申报与重复申报,使项目申报更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更具时效性。3.项目实施过程中推行政府采购、项目监理、招投标等制度。江苏省小型公益设施农村桥梁建设项目是唯一一个将财政部门作为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单位的财政支农项目,也是近年来农业财政工作的重点与亮点。我们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编制农村桥梁建设项目库,专门制定了我市《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农村桥梁建设规程》,实行统一勘测设计、统一编制概预算、统一县级财政报账、统一监理、统一验收的五统一管理制度,引入了竞争机制,实行项目招投标管理,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

(三)加强财政监督,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公共财政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强财政监督的过程。对于财政支农资金监督,一是由本级财政稽查科室牵头,依据法律法规制度,从项目申报到工程竣工验收,对整个收支活动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二是财政协同市纪委、监察、水利、农委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对“双清”工程、土地复垦等重点项目,按实施村进行达标验收,工程达标方可拨付资金,真正把工程办成群众满意工程。三是由上级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专项检查和验收,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四是聘请了行风监督员,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广泛接受群众与社会的监督。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总体来说,五年来我市财政“三农”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明显强化,支农成效较为显著,但由于财政支农资金涉及面广,资金量大,在投入与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分散,交叉重复并存。一方面由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原因,财政支农资金涉及农业、畜牧、水产、林业、水利等各部门,项目资金上存在交叉与重复的问题,部门实际工作中又有越位或缺位的问题,因而形成多个部门安排同一项目或多个部门都管理的情况。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内部因业务分工的不同,财政用于农业的资金也涉及多个科室管理,这也给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带来了难度。二是省市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规模和额度较小。随着农村机械化、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对农村各种配套设施要求也不断增加。省市财政支农投入范围广但各个项目资金投入的规模、额度较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上投入不足。三是财政支农方式有待完善。主要是地方财政配套压力大,配套投入方式有待改进。近年来,省市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农业投入的力度,在农业、畜牧、水产、林业、水利等农业领域都安排了相应的专项资金。其中相当部分专项资金都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而且配套额度较大,如农桥建设项目,2003—2007年下达我市农桥建设资金计划1667.3万元,其中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资金864万元,增加了地方财政的压力。针对我市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存在问题,结合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在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方面要把握以下几方面重点:一要充分发挥省管县财政体制的优势,积极争取省、市财政的支持和指导,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拓宽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支农体制。二要合理界定财政支资金投入重点和管理责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确定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目标,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三要努力探索财政支农资金有效整合机制,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评价,不断提高财政对“三农”的有效投入水平。四要自觉接受市人大和上级财政部门对支农资金投入及管理的监督与审查,努力做好财政各项支农工作,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出新贡献。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二日2003—2007年我市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情况汇报

2003-2007年,我市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两高于一确保”的要求,以财政增收为前提,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实施农村“5+1”实事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

盖农村的范围,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我市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现将我市2003-2007年度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多渠道筹集支农资金,除增加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投入外,积极上争支农项目资金,五年来市财政共投入支农资金72490.5万元,使用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1.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五年共投入支农水利资金11543.88万元,主要用于县、乡河道的疏浚整治和长江堤防、水闸、涵洞等的维修养护,提高了水利工程的防洪、排涝能力,确保了渡汛和防洪安全。安排土地复垦专项经费8873.4万元,复垦土地面积15178.3亩,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2.大力推进河道“双清”工程。2005—2007年,财政投入5000万元,确保我市村级河道得到全面疏浚整治。共建成村级河道达标村169个和8个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示范点,疏浚整治村级河道3956条,拆坝建桥7531座,疏浚土方820万方,新、改建涵洞2362座。目前我市191个行政村已全面进入保洁状态。3.大力实施农村道路桥梁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投入配比、轻重缓急的原则,对我市农村非等级公路的农用机耕桥及农民生产、生活用桥进行改扩建,五年财政总投资1667.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配套资金864万元,建造206座小型农桥。投入财政资金1.2亿元,支持新建、改建农村公路774公里,切实改善了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化解了一些农村矛盾,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4.促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我市财政投入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资金528万元,已完成2800户“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个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6个小型畜禽场沼气工程。增加农村改厕改水投入,财政投入农村改厕改水资金513.5万元,完成1.4万户改厕任务,完成生活污水净化池60组,总处理生活污水容积为2880立方米。安排林业绿化资金757.91万元,植树420万株,造林面积4.25万亩。

(二)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化发展。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2682.5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4.56万亩,项目区内开挖疏浚渠道151.2公里,累计完成土方89.3万方,促进新增粮食总产量480万公斤,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2.61万亩,改良土壤2.78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1.79万亩,平均新增农业产值48.6万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5元。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515万元,高效设施生态农业发展资金165万元,农发基金2000万元,农业科技三项费用600万元,技术推广经费73.08万元,重点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支持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和推广补助,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万亩生态农业园、江心洲生态园的建设。

(三)支持各项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民减负的各项要求,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2003年以来,我市实行“一免三补”政策,2004年减征农业税3个百分点,并实行发放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政策,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直补面积达34.3万亩,惠及农户14.14万户。2004-2007年全市发放直接补贴共6852.47万元,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4746.76万元,能繁母猪补贴117万元,机动渔船价格补贴434.77万元,小麦良种补贴640万元,水稻良种补贴600万元,农机具补贴217.39万元,渔民转产转业补贴96.55万元,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稳定了农业生产,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四)支持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社会保障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1.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我市共投入财政资金2488.07万元,建立了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助学体系。主要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对特殊教育学校实行“两免一补”及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高校贫困生的资助。此外,2007年我市还投入职业教育200万元用于实训基地建设,投入2500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力求于2008年底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5000万元化解到位。2.强化农村劳动力 12全文查看

延伸阅读:

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汇报活力, 两个100% 让每一名党员都找到娘家 “靠拢一些……再靠拢一点 ……”党旗下,洋溢着一张张笑意盎然年轻的脸,像是摄影师捕捉的一组镜头,我市私营企业向党靠拢建立党组织定格...

县人大财工委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情况的调查汇报县人大财工委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情况的调查汇报 根据工作安排,我委于3月下旬,对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县财政局和农口部门的有关工作情况汇报...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准备情况汇报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准备情况汇报 自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和省政府以黑政发〔〕77号文件转发国务院通知下发后,我市认真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

发展我市经济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发展我市经济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的发展,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作为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员,有更多的感触。说句心里话,建设**、发展**,我们也是一分子,肩上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市农村图书事业经验汇报材料文章标题:我市农村图书事业经验汇报材料 突出辅导重点做好服务文章促进农村图书事业蓬勃发展我们运城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全市53万人口,农民占80%以上。农业在我市经济...

我市三夏机收工作特点汇报材料我市三夏农机生产已基本结束,三夏期间,全市上阵联合收割机2610台,其中接收外省(市)联合收割机2110余台;小型割晒机1960台。共完成小麦机械收获119.46万亩,比去年增加3万亩,玉米机械...

2009年我市污染减排情况工作汇报2009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全面推进环境污染整治,通过控制增量、工程减排、结构...

乡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乡镇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自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镇支农资金管理,全面提升支农资金的监管,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澂财农4号《关于全面开展支农资金检查工作的通...

我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我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情况汇报根据市府办通知精神,现将我市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与管理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措施我市现有外来务工人员37万人左右,主要...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