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关于扩权强县政策体制的建议材料

04月02日 编辑 fanwen51.com

[关于我区招商引资工作体制的汇报]文章标题:关于我区招商引资工作体制的汇报 尊敬的***,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你们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莅临我局视察 调研工作,看望慰问全体干部职工,这不仅体现了对全区对外开...+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和逐步落实到位,我省的扩权强县(市)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新的情况及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市管县”体制的影响还较大,部分管理权限下放不彻底;二是县(市)里垂直管理部门在扩权政策中的定位模糊,与体制改革的措施不配套;三是部分设区市在财政配套资金上对扩权县(市)的

支持力度减弱,在养路费、交通规费等的征收中还与县(市)里争收,扩权县(市)工作程序重叠,难度加大;四是对约束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存在“由放而乱”的可能性;五是省级政府的管理半径增加,有可能造成省对县(市)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六是设区市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可能的范围内,会采取一些抵制改革深入的博弈手段;七是在涉及多个县(市)的抗旱排涝、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可能出现责任分担不到位,从而引发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缺位和区域性公共品供给短缺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省情,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协调扩权强县(市)试点中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体制改革的总体协调机制。比如,目前有的应该下放到县(市)的管理审批权限没有下放,仍需到市里办理;有的实施意见过于原则,只涉及信息的发布、文件的下达;特别是还缺少扩权县(市)与设区市存在争议时的解决协调机制。省有关部门应编制好本部门业务目录或实施细则,哪些业务扩权县(市)与设区市享有同样的管理权限,哪些业务需要省有关部门的授权等等,能明确的,要一一列明,确保各项扩权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条”与“块”的矛盾,在扩权政策中对垂直部门的权力和管理,是扩还是不扩以及扩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明显的界定和相应的改革配套措施。

二、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改革就全省而言,由于各县(市)在经济实力、地理区域、人口数量、社会发展方面差别很大,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县情决定了县域发展不可能齐头并进,必须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在扩权政策扶持上,要针对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实行普惠制,在优惠政策上共有共享;同时,实行分类制,在优惠政策上分类对待。对大城市的卫星城,应强化与大城市的一体化发展,赋予与大城市一样的对外开放权;对于边远山区县,应加大生态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农业大县(市),应加强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生产的扶持;对于区域独立性大、区位较好的县(市),应扩大公共服务权、市场监督权、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对城市化发展前景好、工业发展潜力大的县(市),应下放项目审批权,扩大土地征用权,鼓励率先发展;对于资源比较丰富的县(市),要加强资源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对于贫困县,要加大扶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等。对综合排名靠前、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有条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县(市),要通过扩权强县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扶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这部分县(市)率先发展,尽快形成区域经济中心。

三、促进扩权县(市)与设区市和谐发展总体上来说,扩权县(市)与设区市应以改革后的体制为平台,充分遵循市场经济和区域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建立新型的“中心─外围”的共生共荣、分工合作机制,逐步将二者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市场选择下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防止出现新的市场分割和盲目竞争。可行的做法是,对凡涉及经济利益的基数划分或需要参照基数数字的,省里都应按照公平合理、不挤不占、协商一致、双方认可的原则,做好基数划分工作,设区市因县(市)扩权受到的短期经济损失可从省里得到补偿。

四、注意加强对扩权县(市)的监督和制约随着县域发展自主权的加大,部分扩权县(市)在认识上有一定误区。认为扩权后,省里要给吃偏饭了,进而提出“给予侧重支持”、“重点照顾”等等要求。尤其是受“县、市平级”思想的影响,可能出现空前的“开发热”和“建设热”,从而导致各县(市)之间盲目攀比、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大量耕地流失,也会严重削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在县级行政权力扩大的同时,要创新监管方式,采取措施对其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防止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和权力滥用。放权的同时,省政府应对试点县(市)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要求的县(市)予以淘汰,达到要求的县(市)可以进入。对扩权后的地方政府还必须加强监督和制约,使其成为能力、责任与绩效有机统一的政府。

五、搞好县级行政体制改革从全国来看,提高扩权县(市)领导级别和政治待遇,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把县委书记和正职干部由处级升为副厅级、做市委常委等。二是把县委书记选做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三是任职设区市副书记或副市长,兼任县委书记。四是下派 12全文查看副厅级的干部到县里任职。五是由省里对县里的主要干部进行直接管理和调整。广东省规定“优秀县委书记连任5年,即可原地提拔为副厅级”,这项规定,事实上改革了我国县级行政级别制度,具有突破意义,符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初步解决了基层公务员晋升瓶颈限制,能够有效稳定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党政正职队伍。但这项改革的健康推进,尚需国家法

律制度和宏观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步跟进。

六、提升县级中心城市的地位我省是一个典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省份。一些县人口不及经济发达省份的一个乡镇,也有一些县(市)已有相当规模,区域经济发达,特色产业突出,开放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已形成事实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但由于行政级别“画地为牢”的制约,造成“大马拉小车”的突出矛盾。建议根据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思路是:减少县的数量,扩大县域规模,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示范作用。对一些区位和产业优势较明显的县城或建制镇可以合并为小城市(如白沟、白洋淀可以考虑单独设市),对通过行政区划变动有利于形成大城市或中等城市的地区,如定州、涿州、清河、迁安等,可以升格为省辖市,并将周围的部分县市划归其管辖,最终走向省管县。

七、积极推进复合行政扩权强县(市)体制改革后,扩权县(市)将通过构建服务型政府,将自身权力服务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将扩权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品位以及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迅速对接。这就需要积极推进“复合行政”,通过跨行政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政府间权力的重新分割来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实现跨行政区划、跨行政层级的不同政府之间的公共服务,摆脱靠行政命令的方式集中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思路,从而真正治愈“行政区经济”的痼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形成和发展。我省扩权强县(市)的改革时间还不长,对于这样一项关系全省上下的深刻利益调整,应该说,无论是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都还是初步的。今后在扩权强县(市)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发展促和谐”的原则,特别是财政政策更应坚持公共财政“不挤不占”的原则,不应因为扩权而改变标准,不能向扩权县(市)“过度倾斜”,而应做到既不“鞭打快牛”,更不“抽瘦补肥”,避免优惠政策向扩权县(市)“过度”倾斜而影响其他非扩权县(市)特别是欠发达县的利益和发展,这样才能在经济管理权限调整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发展、惠民、和谐的新路子。 12全文查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和逐步落实到位,我省的扩权强县(市)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新的情况及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市管县”体制的影响还较大,部分管理权限下放不彻底;二是县(市)里垂直管理部门在扩权政策中的定位模糊,与体制改革的措施不配套;三是部分设区市在财政配套资金上对扩权县(市)的

支持力度减弱,在养路费、交通规费等的征收中还与县(市)里争收,扩权县(市)工作程序重叠,难度加大;四是对约束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存在“由放而乱”的可能性;五是省级政府的管理半径增加,有可能造成省对县(市)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六是设区市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可能的范围内,会采取一些抵制改革深入的博弈手段;七是在涉及多个县(市)的抗旱排涝、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可能出现责任分担不到位,从而引发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缺位和区域性公共品供给短缺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省情,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协调扩权强县(市)试点中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体制改革的总体协调机制。比如,目前有的应该下放到县(市)的管理审批权限没有下放,仍需到市里办理;有的实施意见过于原则,只涉及信息的发布、文件的下达;特别是还缺少扩权县(市)与设区市存在争议时的解决协调机制。省有关部门应编制好本部门业务目录或实施细则,哪些业务扩权县(市)与设区市享有同样的管理权限,哪些业务需要省有关部门的授权等等,能明确的,要一一列明,确保各项扩权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条”与“块”的矛盾,在扩权政策中对垂直部门的权力和管理,是扩还是不扩以及扩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明显的界定和相应的改革配套措施。

二、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改革就全省而言,由于各县(市)在经济实力、地理区域、人口数量、社会发展方面差别很大,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县情决定了县域发展不可能齐头并进,必须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在扩权政策扶持上,要针对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实行普惠制,在优惠政策上共有共享;同时,实行分类制,在优惠政策上分类对待。对大城市的卫星城,应强化与大城市的一体化发展,赋予与大城市一样的对外开放权;对于边远山区县,应加大生态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农业大县(市),应加强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生产的扶持;对于区域独立性大、区位较好的县(市),应扩大公共服务权、市场监督权、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对城市化发展前景好、工业发展潜力大的县(市),应下放项目审批权,扩大土地征用权,鼓励率先发展;对于资源比较丰富的县(市),要加强资源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对于贫困县,要加大扶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等。对综合排名靠前、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有条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县(市),要通过扩权强县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扶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这部分县(市)率先发展,尽快形成区域经济中心。

三、促进扩权县(市)与设区市和谐发展总体上来说,扩权县(市)与设区市应以改革后的体制为平台,充分遵循市场经济和区域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建立新型的“中心─外围”的共生共荣、分工合作机制,逐步将二者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市场选择下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防止出现新的市场分割和盲目竞争。可行的做法是,对凡涉及经济利益的基数划分或需要参照基数数字的,省里都应按照公平合理、不挤不占、协商一致、双方认可的原则,做好基数划分工作,设区市因县(市)扩权受到的短期经济损失可从省里得到补偿。

四、注意加强对扩权县(市)的监督和制约随着县域发展自主权的加大,部分扩权县(市)在认识上有一定误区。认为扩权后,省里要给吃偏饭了,进而提出“给予侧重支持”、“重点照顾”等等要求。尤其是受“县、市平级”思想的影响,可能出现空前的“开发热”和“建设热”,从而导致各县(市)之间盲目攀比、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大量耕地流失,也会严重削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在县级行政权力扩大的同时,要创新监管方式,采取措施对其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防止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和权力滥用。放权的同时,省政府应对试点县(市)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要求的县(市)予以淘汰,达到要求的县(市)可以进入。对扩权后的地方政府还必须加强监督和制约,使其成为能力、责任与绩效有机统一的政府。

五、搞好县级行政体制改革从全国来看,提高扩权县(市)领导级别和政治待遇,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把县委书记和正职干部由处级升为副厅级、做市委常委等。二是把县委书记选做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三是任职设区市副书记或副市长,兼任县委书记。四是下派[]副厅级的干部到县里任职。五是由省里对县里的主要干部进行直接管理和调整。广东省规定“优秀县委书记连任5年,即可原地提拔为副厅级”,这项规定,事实上改革了我国县级行政级别制度,具有突破意义,符合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初步解决了基层公务员晋升瓶颈限制,能够有效稳定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党政正职队伍。但这项改革的健康推进,尚需国家法

律制度和宏观行政体制改革的同步跟进。

六、提升县级中心城市的地位我省是一个典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省份。一些县人口不及经济发达省份的一个乡镇,也有一些县(市)已有相当规模,区域经济发达,特色产业突出,开放程度高,发展速度快,已形成事实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但由于行政级别“画地为牢”的制约,造成“大马拉小车”的突出矛盾。建议根据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思路是:减少县的数量,扩大县域规模,更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示范作用。对一些区位和产业优势较明显的县城或建制镇可以合并为小城市(如白沟、白洋淀可以考虑单独设市),对通过行政区划变动有利于形成大城市或中等城市的地区,如定州、涿州、清河、迁安等,可以升格为省辖市,并将周围的部分县市划归其管辖,最终走向省管县。

七、积极推进复合行政扩权强县(市)体制改革后,扩权县(市)将通过构建服务型政府,将自身权力服务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将扩权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品位以及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迅速对接。这就需要积极推进“复合行政”,通过跨行政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政府间权力的重新分割来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实现跨行政区划、跨行政层级的不同政府之间的公共服务,摆脱靠行政命令的方式集中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思路,从而真正治愈“行政区经济”的痼疾,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形成和发展。我省扩权强县(市)的改革时间还不长,对于这样一项关系全省上下的深刻利益调整,应该说,无论是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都还是初步的。今后在扩权强县(市)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发展促和谐”的原则,特别是财政政策更应坚持公共财政“不挤不占”的原则,不应因为扩权而改变标准,不能向扩权县(市)“过度倾斜”,而应做到既不“鞭打快牛”,更不“抽瘦补肥”,避免优惠政策向扩权县(市)“过度”倾斜而影响其他非扩权县(市)特别是欠发达县的利益和发展,这样才能在经济管理权限调整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发展、惠民、和谐的新路子。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和逐步落实到位,我省的扩权强县(市)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新的情况及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市管县”体制的影响还较大,部分管理权限下放不彻底;二是县(市)里垂直管理部门在扩权政策中的定位模糊,与体制改革的措施不配套;三是部分设区市在财政配套资金上对扩权县(市)的

支持力度减弱,在养路费、交通规费等的征收中还与县(市)里争收,扩权县(市)工作程序重叠,难度加大;四是对约束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存在“由放而乱”的可能性;五是省级政府的管理半径增加,有可能造成省对县(市)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六是设区市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可能的范围内,会采取一些抵制改革深入的博弈手段;七是在涉及多个县(市)的抗旱排涝、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可能出现责任分担不到位,从而引发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缺位和区域性公共品供给短缺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省情,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协调扩权强县(市)试点中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就是如何建立体制改革的总体协调机制。比如,目前有的应该下放到县(市)的管理审批权限没有下放,仍需到市里办理;有的实施意见过于原则,只涉及信息的发布、文件的下达;特别是还缺少扩权县(市)与设区市存在争议时的解决协调机制。省有关部门应编制好本部门业务目录或实施细则,哪些业务扩权县(市)与设区市享有同样的管理权限,哪些业务需要省有关部门的授权等等,能明确的,要一一列明,确保各项扩权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解决好“条”与“块”的矛盾,在扩权政策中对垂直部门的权力和管理,是扩还是不扩以及扩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明显的界定和相应的改革配套措施。

二、因地制宜,实施分类改革就全省而言,由于各县(市)在经济实力、地理区域、人口数量、社会发展方面差别很大,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县情决定了县域发展不可能齐头并进,必须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在扩权政策扶持上,要针对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实行普惠制,在优惠政策上共有共享;同时,实行分类制,在优惠政策上分类对待。对大城市的卫星城,应强化与大城市的一体化发展,赋予与大城市一样的对外开放权;对于边远山区县,应加大生态建设的财政转移支付;对于农业大县(市),应加强特色产业和优质农产品生产的扶持;对于区域独立性大、区位较好的县(市),应扩大公共服务权、市场监督权、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对城市化发展前景好、工业发展潜力大的县(市),应下放项目审批权,扩大土地征用权,鼓励率先发展;对于资源比较丰富的县(市),要加强资源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对于贫困县,要加大扶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等。对综合排名靠前、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有条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县(市),要通过扩权强县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扶持,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这部分县(市)率先发展,尽快形成区域经济中心。

三、促进扩权县(市)与设区市和谐发展总体上来说,扩权县(市)与设区市应以改革后的体制为平台,充分遵循市场经济和区域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建立新型的“中心─外围”的共生共荣、分工合作机制,逐步将二者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市场选择下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防止出现新的市场分割和盲目竞争。可行的做法是,对凡涉及经济利益的基数划分或需要参照基数数字的,省里都应按照公平合理、不挤不占、协商一致、双方认可的原则,做好基数划分工作,设区市因县(市)扩权受到的短期经济损失可从省里得到补偿。

四、注意加强对扩权县(市)的监督和制约随着县域发展自主权的加大,部分扩权县(市)在认识上有一定误区。认为扩权后,省里要给吃偏饭了,进而提出“给予侧重支持”、“重点照顾”等等要求。尤其是受“县、市平级”思想的影响,可能出现空前的“开发热”和“建设热”,从而导致各县(市)之间盲目攀比、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大量耕地流失,也会严重削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在县级行政权力扩大的同时,要创新监管方式,采取措施对其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防止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和权力滥用。放权的同时,省政府应对试点县(市)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要求的县(市)予以淘汰,达到要求的县(市)可以进入。对扩权后的地方政府还必须加强监督和制约,使其成为能力、责任与绩效有机统一的政府。

五、搞好县级行政体制改革从全国来看,提高扩权县(市)领导级别和政治待遇,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把县委书记和正职干部由处级升为副厅级、做市委常委等。二是把县委书记选做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三是任职设区市副书记或副市长,兼任县委书记。四是下派 12全文查看

延伸阅读:

创建基层党建考核体制工作汇报为改变以往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标准粗略、评价方法单 一、激励作用不够明显等现象,我县将绩效考核理念引入党建工作中,通过量化考核指标,硬化考核标准,强化考核措施,加大奖惩力度,使...

黄河河务局水管体制改革后第一次职代会报告黄河河务局水管体制改革后第一次职代会报告 务实创新团结并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 经过精心筹备,长垣黄河河务局水管体制改革后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隆重开幕,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切...

建设旅游强县汇报按照县委办公室通知要求,下面把我县创建吉林省旅游强县工作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创建吉林省旅游强县工作开展情况自开展创建吉林省旅游强县工作以来,我们始终把开展创建活动...

抓好劳务资源开发建设丘区经济强县[注意]抓好劳务资源开发建设丘区经济强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迎来了全市劳务开发工作会议在召开,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鞭策和鼓舞。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县委...

创建省旅游强县工作情况汇报创建*省旅游强县工作情况汇报按照县委办公室通知要求,下面把我县创建*省旅游强县工作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创建*省旅游强县工作开展情况 自开展创建*省旅游强县工作以来,我...

水务局工程管理和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水务局工程管理和水管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市位于××西北部,辖区河道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系,主要行洪河道有××*河、××河、××干渠三条;境内有国家一级防洪堤防——白洋淀...

2010年市政府扩权强县试点改革工作情况报告我市自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以来,我市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的相关文件精神,积极下放管理权限,支持两县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扩权强县...

县畜牧兽医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总结汇报县畜牧兽医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总结汇报 畜牧兽医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对于强化兽医卫生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从制度上保证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实施,切实保护人民群...

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汇报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党的报告明确提出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八大任务之一。报告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新的体制和新的举措...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