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查办复杂案件的对策]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结合近几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实践,我认为影响当前查办复杂案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多元化。从近几年的办案实践看,一些违法违纪案件由个体向群...+阅读
简介:根据山区环境和地形特征,阐述山区高速公路的工程特点和环境影响的主要问题,分析建设期和营运期的环境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及管理措施。
关键字: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水土保持;评价
1前言
高速公路是国家交通运输的大动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对开发沿线自然资源、旅
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区交流,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国防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计划期间,我国将建设“五纵七横”由12条国道主干线组成的高速公路网,总里程36032公里,贯通北京至直辖市及各省的省会,连接所有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和93的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2000年初,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决策,公路建设也将向西部倾斜。今后几年,交通部将把高速公路的投资重点向西部转移。
福建省从1994年开始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一纵两横”的高速公路建设计划,与国家高速公路网接轨。
福建省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同多数西部省份一样,属典型的山岭重丘区域。与平原地区相比,在这样的山岭重丘区域建高速公路,除工程难度大外,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也不同。漳(州)龙(岩)高速公路龙岩段是典型的山岭区高速公路,文章通过分析该工程的主要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提出山区建设高速公路的环评重点及主要环保措施。
2高速公路工程特征
高速公路是具有四个以上车道、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全部控制出入口、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
通常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确定行车时速,划分不同等级的高速公路。在不同的地形区域修建高速公路,其工程特征和环境影响有明显的差别,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也有明显不同。
在平原区修建高速公路,因地形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地面自然坡度较小,土石方开挖、填筑、废弃的量少,桥涵构造物及防护工程很少,隧道工程几乎没有,但折迁房屋、折迁电力通讯设施、占用农田或有商业价值的土地较多,影响较大。
在山岭区修建高速公路,因地形起伏较大,地面自然坡度陡,相对高差很大,导致路基土石方大挖、大填,桥涵、隧道、防护工程量多,废弃土石方量大,但占用的土地主要是价值较低的山坡地,居民搬迁及其它设施的迁移量较少。
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地处福建闽西山区,是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中工程地形、地质、环境最复杂、施工条件最艰巨、每公里平均造价最高的路段,全长38.64km,共分三期建设,
一、二期工程设计行车时速为60km/h,三期工程设计行车时速为80km/h。
全线共有9座双线隧道,总长度为7135m,其中超过1000m的长隧道二座;桥梁共有24座,总长度为6848m,其中5座是沿高山峡谷修建的高架桥。隧道和桥梁占路线总长的36.2。全线主要工程量详见“表1”。
表1漳龙高速公路龙岩段主要工程量一览表
主要工程量新祠—龙门
(一、二期)石崆山—新祠
(三期)全线合计
路线长度(km)25.43513.20838.643
土石方(万m3)452.3470218.9931671.3401
隧道(m/座)≥1000m1065/12619/13684/2
<1000m2350/31101/43451/7
桥梁(m/座)小桥15.93/1015.93/1
中桥343.4/590.7/1434.1/6
大桥973.98/71026.6/52000.58/12
特大桥04397.5/54397.5/5
该工程原建设标准为山岭区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后变更为高速公路。
标准变更后,建设项目应补充、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当时,
一、二期工程已全面施工即将建成,三期工程刚开工,环评大纲审查时专家认为对
一、二期的现状和施工期评价从简,重点应通过回顾调查对施工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补救措施,并对运营期的噪声进行预测评价,提出切实有效的噪声防护措施。对三期工程的评价应从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重点,突出路基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桥隧施工对溪柄水库的影响,提出可操作性强、能有效缓解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的对策以及植被恢复的措施。
3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公路建设是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属非污染生态影响,它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噪声、大气和水环境影响,同时对社会经济、自然景观等也产生一定影响,但不同时期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
3.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由于工程占用沿线土地或临时用地,改变沿线生态环境,路线经过的居民住房需搬迁,供电、通讯设备及水利、灌溉等设施必需迁移,势必引起沿线动植物及自然、文物等环境的变化。
同时因工程施工破坏沿线森林、土壤、植被,使得土地裸露和松散,容易产生边坡失稳和坍塌。施工期的开山爆破作业及工程机械的巨声将使动物远离工程沿线,改变原来的栖息地。
三期高速公路由于地形限制,路线两侧尽是悬崖峭壁,基本上是隧道连高架桥、高架桥接隧道。隧道挖出的大量洞渣除了部分用于填方外,其余必须废弃。这些弃渣堆放
在山沟、山坡等弃土场,造成新的植被破坏,如处理不妥容易引起水土流失,还存在滑坡或泥石流的隐患。
沿线的高架桥只能在沟谷中布设,墩台挖基的土石方如果随意废弃,除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外,还将影响河道的泄洪能力。在沿线山沟中还发现数棵国家二类保护物种一桫椤,必须移到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方种植和保护。
由此可见,山区高速公路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而施工期的噪声、水、空气环境影响仅仅是局部的、暂时的。
3.2营运期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营运期高速公路对沿线附近村庄的噪声环境和空气质量产生影响,主要是汽车噪声和尾气,一般以噪声为重点,需对其影响进行预测。
对于1000m以上的长隧道,由于洞内汽车排放的尾气不易扩散,为了保证洞内空气质量和行车安全,需在洞内设置通风设备进行机械通风。
公路经过水源保护区,必须考虑保护水环境、防止事故污染水系的措施,特别是服务区的生活污水、清洗维修汽车的废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放。
4环境保护对策
4.1施工期环境保护
4.1.1生态环境及水土保持
⑴挖方及上边坡防护
路基挖方必须按设计坡率控制开挖面,废弃的土石方必须运到指定的弃土场堆放。在坡顶边线以外设置截水沟和急流槽,将雨水归入地面排水系统,防止坡面遭雨水冲刷破坏。根据开挖的地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边坡防护措施。对于高陡石质边坡采用锚杆、钢筋网、喷射砼的结构进行防护;对于土质结构稳定的边坡,可采用喷播草籽、种植草皮进行防护;对土质较差的路堑边坡采用砌石挡土墙或砌石边坡进行防护。
⑵填方及下边坡防护
填方路段应根据填方的高度分别采取相应的边坡防护措施。对高填方路段,为保证路基稳定、减少占用土地、保护农田水利及其它设施,可设置砌石挡土墙、砌石边坡或拱形骨架砌石护坡进行防护;对低填方路段,可种植草皮、喷播草籽,绿化和防护边坡。
⑶取土场防护
取土场尽可能选在沿线附近,减少运输便道和工程费用。取土后应整修边坡,建立排水系统,采用喷草籽、植草皮或植树等措施恢复取土场的植被,绿化、美化环境。
⑷弃土场防护
弃土场最好选在便于弃土又不易被水冲走的封闭沟、谷中,尽量避免设在山坡上。根据弃方量和堆放坡度,在弃土场的下方修建合适的拦土坝或砌石护墙,弃土必须层层压实,坡面不应太陡。弃土完成后必须整平场地,弃土场周围设置排水沟,场地及坡面必须植草、灌木或植树,以绿化环境,保护水土。
⑸其它用地的防护
因工程建设临时占用的场地和便道,工程结束后必须完善排水系统、平整场地,种草、植树,做好环境保护和植被恢复工作。
4.1.2水环境防护
工程沿线经过水系时,施工中必须预防土石堆入河道,造成河道堵塞或水源污染。当工程影响不可避免时,必须改移河道、改移水渠以及其它水利设施,以保证水系通畅。
工地施工、机械及生活废水不能直接排入附近水系,必须设立临时蓄水池,将废水引入临时水池,通过过滤、净化等措施处理后才能排放。
溪柄水库是该工程重点保护目标。施工便道、路基土石方开挖、桥梁挖基坑以及隧道弃渣均对水库造成影响。
施工中严禁在库区周围和公路沿线随意弃土,防止弃土落入水库。水库边的弃土场,必须砌筑好临水一侧的挡土墙,并随弃土填筑的升高及时防护坡面。
4.1.3噪声环境影响防治
一、二期工程沿线村庄较多,三期工程较少,施工期对周围居民的噪声影响主要来自工程机械及汽车噪声。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沿线周围居民的影响,在居民点附近施工的机械应控制工作时间,每日施工时间为6点至20点,夜间禁止机械施工,以保证工程附近居民夜间休息。
4.1.4空气环境影响防治
施工期影响沿线附近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是粉尘(TSP)。为了减少扬尘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根据天气情况及施工特点,适时在工地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
水泥混凝土搅拌站及材料堆场必须设在周围附近及主要风向下方100米内无居民点的地方。沥青路面拌和场必须设在离开居民点300m以外的地方,并且采用封闭式搅拌设备,减少沥青烟雾及材料粉尘对工地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4.2营运期环境保护高速公路建成后,营运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噪声,其次是空气和水。
4.2.1噪声环境污染防治受公路噪声影响较大的路边居民点,需采取如下防护措施:
⑴近路基边缘10m范围内的散户居民,建议以搬迁为好。
⑵近公路近处村庄居民较集中的路段应修建隔声墙。隔声墙的高度和长度根据影响居民区的范围,通过噪声影响预测结果决定。
⑶靠近公路附近居民集中区,居民区与公路之间有空地并且有条件种树的路段,可种隔声树带,或建设非噪声敏感的建筑物。
⑷加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禁止超载运输车及噪声不符合规定的车辆上路,噪声敏感的路段禁止鸣喇叭,要求上路车辆安装减声器等。
4.2.2空气环境污染防治
保护公路沿线的空气环境质量必须加强公路运营管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⑴车尾气排放要达标,禁止燃柴油超载的运输车上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空气。
⑵高速公路的车辆必须干净,以减少公路扬尘。
⑶运输含尘量大的物质(如石灰、水泥)必须有蓬遮盖,减少粉尘飞扬。
⑷隧道长度超过1000m的长隧道(乌石山隧道、后祠隧道),必须有通风装置,根据车流量大小决定开启通风机台数。
4.2.3水环境污染防治
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生活废水、车辆冲洗废水以及汽车维修的油污对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必须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水系。
为防止交通事故,特别是危险品事故对水系的影响,各路段必须有专人负责公路运营环境管理,且备有应急处理措施。
对装运有毒或危险品物质的车辆实行许可证制度,加强对危险品车辆的管理。
5环境管理措施
高速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组建高速公路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机构,专人负责处理环境保护的有关问题。高速公路一般事故较少,但若发生则多是恶性事故,因此,营运管理机构必须加强对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管理,制定处理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建立与有关部门快速反应的事故联动网。
当遇不利的气象条件(如浓雾、下雪)时,应采取限速行驶或暂时关闭高速公路的控制措施,保证高速公路运营安全。平时应经常检查和维护公路沿线防护工程、绿化及水土保持情况,雨季期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结语
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遵循国家环保、交通等有关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经审查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运营各个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山区高速公路应将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运营期的声环境影响作为环评工作的重点,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切实保证各项措施的实施,以利于环保验收的顺利通过。
延伸阅读:
乡镇级卫生院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文章标题:乡镇级卫生院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基本情况 我市乡镇卫生院17所,卫生系统现有医疗机构总共27个,在职人员557人,其中卫技人员441人。固定资产3555万元,业务用房...
县畜牧产业化和规模化养殖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县畜牧产业化和规模化养殖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为全面、准确、及时掌握畜牧业生产动态,指导和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按照省局的安排部署,2008年5月3日至20日,**县畜牧...
把领导干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的研讨对策把领导干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的研讨对策 近年来,县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在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条超前预防,机制规范,...
市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的现状与对策思考**市农业局关于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实力雄厚,积极动员工商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深...
金融危机对我县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及对策首先,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带来重创,造成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出口贸易公司业务量就开始大幅下滑,一些企业已经严重亏损甚至倒闭,其余的企业也举步艰难,经...
加强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对策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我县的离退休党员逐步增多,加强离退休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从离退休党员特点出发,探...
党员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几年来,经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在改进党员干部队伍党性党风党纪和加强干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
气象部门对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思考对策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是大气科学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气象事业的立命之身、事业根本。**局长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能力,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
关于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