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税务干部行为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当前,我局正在开展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教育,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依法治税进程的加快,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推进,税务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考验。从我们近期的调研了解...+阅读
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银行业的风险有了清醒的理解,虽然我国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创伤比较轻微,但也惊出了一身冷汗。随着wto的加入和外资银行的涌入,我国银行业的风险将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因此,在我国,进行银行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金融风险的现状
1、金融效率递减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银行业还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抗衡。随着外资银行的纷纷抢滩,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放开,我国银行业面对的挑战将更艰巨。一方面国内人民币业务的蛋糕将与外资银行分享,另一方面外汇国际结算业务将逐步被拥有人才、技术、资金优势的外资银行所垄断。如果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20%的客户拥有80%的存款,那么外资银行只要搞定20%的客户,就能在我国资金市场上呼风唤雨,这并不是天方夜谭。把炒得沸沸扬扬的“爱立信事件”和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分支机构对小额存款收费这两件事连起来看,外资银行的竞争是有备而来,目标非常明确。对中资银行来说,“引狼入室”已成定局,如何“与狼共舞”靠自身的努力,求生存、求发展才是燃眉之急。
2、信贷资产质量差
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偏高的不良资产率正困扰着金融业的发展。2003年,国务院为强化对金融业的监管工作,将监管职能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出来成立了银监会。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委重拳迭出,一是连下三道银行令,反洗钱;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大局初定。成立农村商业银行也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加强全体联合,提高农商行整体抗风险能力的处置意图已十分明朗。
无论是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还是站在某一单一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角度看,加强对金融业的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实际,需要在盘活存量、放活增量上下工夫。就微观经济而言,关键要健全银行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杜绝不良贷款的“超生”。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
建立有效的银行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是指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银行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
(一)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
风险识别是一种实践。更多的是凭识别者的判断能力、识别手段和经验总结。建立银行风险防范的识别机制,目的是为了认识风险。
宏观的风险,由于我们所处位置的局限性,事实上很难把握。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实际,风险识别应侧重于微观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的关键是抓好两方面工作。
1、建立较完善的信贷档案
“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真实记录,是进行贷款管理的必备资料。”参照国际金融机构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较完善的信贷档案应包括:(1)基本情况。(2)财务状况。(3)担保抵押文件。(4)分析报告。(5)备忘录。根据人民银行的监管要求,所有企业贷款和大额个人贷款均需实行一厂一档管理,尽可能完善。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现在又在搞信用村镇建设,发放信用贷款,对千家万户的农民也应一一摸底登记,否则,信用贷款的风险就无法有效控制。这是建立风险识别机制的基础。而要真正建立较完善的信贷档案,关键靠信贷人员自身的努力。如要建立一个企业信贷档案,就是腿勤、手勤、脑勤。和工办、税务、工商等部门经常保持联系,看企业是否依法纳税,是否已吊销营业执照,是否还生产正常;对其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以及住所地的村(居)干部要加强联系,以了解其人品和诚信状况;对其自身要经常联系,正面了解,必要时深入车间,就产供销情况进行现场解剖,并按季写出分析报告。
2、关注早期预警信号
通过早期预警信号的识别,有助于发现和预测贷款的现有问题和发展趋势,来确定贷款的按期足额偿还的可能程度。早期预警信号很多,主要有:(1)财务不健全。(2)三项资金占用不合理。(3)财务状况不良。(4)营销网络不健全。(5)企业或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社会声誉败坏,等等。企业早期预警信号的出现有时是单一的、也有时是集中性发生;有时是短期的,马上会调整过来;也有时是中长期的。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能像测算股票一样绘制“k线图”,而只能靠管理者自身时时关注和把握,客观、冷静地判断、分析早期预警信号、这是建立风险识别机制的关键。
(二)建立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
在银行风险防范的事前预警中,银行风险分析是核心。银行风险分析具体包括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两方面。建立风险防范的分析机制,目的是为了把握风险。
1、财务分析。根据会计分析的要求,财务分析的指标主要有盈利比率、效率比率、杠杆比率、流动比率四个。财务分析成功的关键是获取企业真实的、全面的、准确的报表。但遗憾的是我国一些企业在这方面信用极差。部分企业备有应付财税、银行、工办的三套不同的对外报表。本身就是一本糊涂账。这就使我们对企业的财务分析缺乏现实基础。为此尽管我国相继出台了《会计法》、《审计法》、《统计法》等,却管不住一双弄虚作假的手。这既有国民素质问题,也有法制的不健全问题,更有管理的不到位问题,等等。所以,对企业的财务分析,还需多
张报表共同分析。
财务分析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财务分析指标不是孤立的、僵化的,而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指标。通过财务分析,我们才能对企业有比较真实、准确的了解。
2、非财务因素分析。按照西方商业银行的观点,非财务因素主要是指借款人的行业风险因素、经营风险因素、管理风险因素、自然社会因素以及银行的信贷管理等因素。
(1)行业风险分析
每个企业都处在某一特定行业中,将面对同一行业基本一致的风险。一般可以从借款人行业的成本结构、成长期、产品的经济周期性和替代性、行业的盈利性、经济技术环境的影响、对其他行业的依赖程度以及有关法律政策对该行业的影响程度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借款人所处行业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并由此判断借款人的基本风险。
(2)经营风险分析
可从借款人的经营规模、发展阶段、产品单一或多样、经营策略等方面了解借款人的总体特征,分析其产品情况和市场份额以及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风险因素,来判断借款人的自身经营风险。对企业而言,这个过程是最复杂的,也是最根本的。如果说行业分析是群体分析,那么经营风险分析则是个体分析。通过它可以直接分析具体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程度。
(3)管理风险分析
主要是通过对借款人的组织形式、管理层素质和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经营管理作风等方面来考察借款人的管理风险。在中国一般对客户重在物的风险分析,特别是客户的主要财务、信用指标的考查;西方许多国家银行对一般客户重在人的风险分析,特别是法人代表的“人品”分析。事实上,人是最能动的因素,忽视人的管理而只重视物的管理,其管理效率是令人怀疑的,这也是造成中国特色的信用危机的根源之一。通过管理风险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企业兴衰的脉搏。
作为金融机构,密切关注开户企业的管理,并不时督导开户企业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很有必要。
(4)信贷管理风险分析
实践证明,一些贷款不能及时、完整地收回,其原因并不完全在借款人一方,金融机构对贷款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控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有必要对金融机构信贷管理进行风险分析。
①违反法律、法规发放贷款。
这些贷款由于在法律上得不到充分保护,具有先天不足。如上阶段金融机构搞的福利贷款损失惨重。吃了几条鱼,发了几张煤气票,结果贷款被“套牢”。这是变相抬高利率发放所造成的。还有上阶段,有些金融机构片面强调存款立社,为了突击拉存款,甚至为了月末、季末的一夜潇洒,不惜泡大户,贷款累大户,结果鸡飞蛋打。这是不正常竞争引起的违规操作。
②缺乏有效的贷款监督。
这是可能造成贷款被挪用和资金使用不当的主要原因。如有的贷款被挪用于归还其他债权人的贷款,或未经银行同意将回笼资金投入炒房地产、炒股票、期货等另一高风险的交易中去。特别是以贷还贷现象事实上相当普遍,这将对担保合同的有效性直接构成威胁。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贷款的以贷还贷率占40%左右,如果企业普遍性经营不善,合同纠纷将会把我国金融机构拖垮;又如贷款资金被挪用更是防不胜防。圈地热和房地产业“发烧”目前最引人关注。
③对到期贷款催收不力。
宽松的收贷措施会导致客户随意拖欠贷款的惰性,进而影响贷款的偿还。有些金融机构对逾期贷款往往一诉了之,以诈骗立案,自身底气不足。一来以诈骗立案可能会牵涉到内部人,怕拔出萝卜带出泥;二来怕经济案一发生,安全保卫一票否决,全年的努力打了水漂。有时候为了一团和气,为了不引火烧身,许多人睁只眼闭只眼。其结果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一方面催收凶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越来越好,不良户不敢花时间买难堪,信用环境越来越好;另一方面,催收不力的金融机构往往成了信用不良户争着喊着的“福地”,通过种种手段来获取贷款,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我们进行风险预警系统的分析,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风险控制。金融风险控制除经济、金融主体的自觉行为外,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系统控制机制。即组成内部自律控制、金融监管控制、社会监督控制的三位一体的监控网络。内部自律控制是基础,金融监管是关键,社会监督是保证,三者缺一不可。在内部自律控制上,作为经营性金融机构关键要抓好四方面:一是依法经营。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实际工作中应将风险防范的预警机制和控制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抓,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在经营上不打“擦边球”,依法吸存,依法放贷,依法提供各项金融服务;二是稳健经营。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不盲目扩张,不超范围经营。坚持质量第一原则。获取客户真实的财务报表,抓好企业资信等级评估,对客户群进行理性选择,逐步建立优良客户群,保证客户质量,控制风险源;狠抓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降低经营风险;三是以人为本。抓好信贷员等级测评和贷款管理责任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降低道德风险;抓好不良贷款的“公示”和催收力度,实行“阳光下作业”,减少操作风险;四是完善“内控”制度。坚决执行贷款“三查”制度,实行审、贷分离;健全稽核、审计、财会、信贷相互监督、相互约束制度,避免无“规”可依、有“规”不依的管理“真空”现象。在金融监管控制上,央行既要敢于监管,又要善于监管。监管部门的同志要放下包袱,本着对职责负责,对单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把眼睛牢牢盯住监管对象,尽量避免一人腐败全行遭殃,越腐败贷款死得越多越吃香等不正常情况出现。要加强合法合规性教育,督促监管对象依法办事,做到与钱打交道,而不成为钱的奴隶,从而在组织上、制度上有效堵住风险的产生。在社会监督控制上,关键要抓好二方面。一是“千金买刺”,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二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明查暗访。
延伸阅读: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开展的一点思考廉政风险防范:预防腐败的一条新思路 现代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通过选择最有效的方式,控制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风险,消除潜在隐患,为现代企业实现效益最大、成...
对邮储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思考商业银行不仅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更是管理风险的企业。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合规管理既是银行实施有效内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银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新...
对农信社会计结算操作风险问题的思考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为了拓展业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在结算业务上下了一番功夫,各种结算方式不断出台,结算渠道逐步畅通,同时,随之而来的会计结算操作风险日趋增大。从农村信用社在...
邮储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对我们刚刚成立的邮储银行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规章制度来约束和指导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单单依靠家族式管理和领导独裁式管...
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与防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和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产品的买方市场逐渐形成。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除了要依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改善售后服务...
农信社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内控风险管理改革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信用社经营活动也在不断引向深入,各项内控制度和制约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但从实践运行来看,许多方面还不能与快速发展的业务相适应。为了推...
对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对银行业的风险有了清醒的理解,虽然我国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金融危机创伤比较轻微,但也惊出了一身冷汗。随着wto的加入...
对我国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为了更好地满足这部分低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从2000年起,不单是政府扶贫机构或组织,我国农信社也开始涉足小额信贷项目,并主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模式开展业务。农户小额信用贷...
有效控制邮政储蓄银行信用风险的思考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后,邮储业务发展将全面参与市场竞争,调整存、贷款及中间业务结构比例,赢取最大利润成为邮储银行的终极目标。信用风险的管理是银行信贷工作的首要和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