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浅谈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12月01日 编辑 fanwen51.com

[对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一、我镇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目前,我镇在安置残疾人就业方面,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安置残疾人在6家福利企业集中就业,这一直是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业, 在6家民政福利企业集中就...+阅读

康复工作是残联工作中的永恒主题.凡是残疾人,都存在康复问题。康复是一个残疾人由自理过渡到自立的前提。改善残疾人的康复问题,就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容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共享两个文明。我区目前共有2.21万残疾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需要不同程度的康复。为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

、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下,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正努力探索着一条有秀洲特色的不断前进的道路。

一、现状 我区现有残疾人22100名,其中有康复需求的5600名。近二年,全区为各类残疾人进行康复服务共3000余名,其中训练效果明显的2006年有29名,2007年有64名,合计93人。如王江泾田乐村的史建华、油车港上睦村的金雯、王店三建村的潘丹凤等残疾人在康复训练中逐步恢复功能,重新融入社会,实现一人康复、全家幸福。又如王江泾洪典村的莫城玲,6岁,患先天性脑瘫。康复医生指导其家人训练孩子上下楼梯,训练她的转身能力、语言能力,更鼓励其他孩子与她嬉戏、玩球,从而训练她的肢体功能。在长期不断地训练后,莫城玲目前已能和同龄孩子进行交流、玩游戏,能扶梯上下6—8个台阶,搬椅子行走4—5步。油车港百花庄的沈雪婷,12岁,也是一名脑瘫痪患儿。经过几个月的康复指导和训练,在家每天坚持配合训练,目前已能独立行走,能把一句话讲完整,较前明显提高。这些成功的例子,为我们每一个康复工作者提供了无比的动力,也为未康复人群带来了无穷的希望。这些人因残疾部位不同、残疾程度不同,所需要的康复措施、康复需求各有不同。所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二、主要措施

1、着力打造“十五分钟康复圈” 2004年以来,我区已建立和健全了74个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指导站,覆盖率达到100%。根据各康复中心、指导站的布局和服务能力,2005年初,我区提出了创建“十五分钟康复圈”,以社区为中心,按照社区指导站到残疾人家庭或者残疾人到社区康复站为半径,让至少80%以上的残疾人在15分钟内能够就近、就地、就便得到康复服务。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康复,普及康复服务,提高康复技术水平,增强康复服务能力。

2、努力推广“签约医生”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区全面启动残疾人康复签约服务,康复指导员与残疾人签定了服务协议。全区150名康复指导员与800余名可康复的残疾人签定了服务协议,由签约医生长期为残疾人进行跟踪服务。区残联还专门印制了康复记录手册,全程记录残疾人康复情况,每个签约残疾人人手一册,每次服务后由康复指导员填写服务内容,康复进展情况则由残疾人或家属签字认可。

3、社区康复与家庭康复有效结合 在社区康复的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康复器具进家庭”的新举措。社区康复与家庭康复有效结合,使用简便廉效的康复技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一些康复器具进行训练,为残疾人康复提供更多的方便,效果很好。残疾人家属的康复意识也不断提高,不仅从感情上对残疾人给予支持和理解,而且积极配合和参与康复指导员共同制定康复目标、实施康复训练计划、掌握训练技能,让残疾人在家庭和社区中进行长期的康复。

4、残疾人康复环境日渐成熟 在各级残联、卫生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基础上,依托各社区康复指导站,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器材配置、人员配备、资金到位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了有地点、有指导、有人员、有经验的良好的康复环境。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康复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为康复环境的优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 一是康复器具的配备偏少,使用率不高。各康复指导站的每年配置的康复器具,配备量不足,无法满足各类残疾人康复使用。由于各方面原因,残疾人到社区康复指导站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复效果。 二是康复指导员“身兼多职”。现在我区的康复指导员由于是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兼职,这些医生每天要做好卫生服务站日常性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残疾人康复工作。 三是个别残疾人对自身康复保护意识淡薄,主动康复、配合康复的主动性不强。有些残疾人员不仅不重视自身的康复质量、康复保护,甚至有时社区组织、动员其参加康复活动也不去。 四是康复对象的补充上要有所提高。在选择可康复对象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我们要在可康复对象和服务对象中,根据开展服务的情况,填写康复服务档案。特别是要及时补充脑血管致偏瘫、外伤致偏瘫及新生残疾儿入册登记。 五是宣传力度仍需加强。残疾人是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对残疾人的康复和关怀是社会的责任,特别对康复比较困难的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救助。加强对残疾人的宣传工作刻不容缓,尤其是对康复典型的宣传,更能增加了未康复人群的信心,对他们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把“发展残疾人事业”写进报告,这一再表明,发展残疾人事业已被纳12全文查看入了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大局,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1、要进一步完善康复工作体系,健全组织管理,调整充实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为核心、康复指导站为补充、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康复网络,让更多

的残疾人得到康复。

2、要强化对社区康复中心、指导站的管理,使之充分发挥康复服务功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康复服务常规化、制度化。要强化管理、组织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利用率和康复训练质量。

3、要加大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康复氛围。以健康课堂、社区健康教育、发放康复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康复、残疾预防等的有关知识和信息。12全文查看康复工作是残联工作中的永恒主题.凡是残疾人,都存在康复问题。康复是一个残疾人由自理过渡到自立的前提。改善残疾人的康复问题,就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容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平等的参与社会生活,共享两个文明。我区目前共有2.21万残疾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需要不同程度的康复。为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

、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下、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下,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正努力探索着一条有秀洲特色的不断前进的道路。

一、现状 我区现有残疾人22100名,其中有康复需求的5600名。近二年,全区为各类残疾人进行康复服务共3000余名,其中训练效果明显的2006年有29名,2007年有64名,合计93人。如王江泾田乐村的史建华、油车港上睦村的金雯、王店三建村的潘丹凤等残疾人在康复训练中逐步恢复功能,重新融入社会,实现一人康复、全家幸福。又如王江泾洪典村的莫城玲,6岁,患先天性脑瘫。康复医生指导其家人训练孩子上下楼梯,训练她的转身能力、语言能力,更鼓励其他孩子与她嬉戏、玩球,从而训练她的肢体功能。在长期不断地训练后,莫城玲目前已能和同龄孩子进行交流、玩游戏,能扶梯上下6—8个台阶,搬椅子行走4—5步。油车港百花庄的沈雪婷,12岁,也是一名脑瘫痪患儿。经过几个月的康复指导和训练,在家每天坚持配合训练,目前已能独立行走,能把一句话讲完整,较前明显提高。这些成功的例子,为我们每一个康复工作者提供了无比的动力,也为未康复人群带来了无穷的希望。这些人因残疾部位不同、残疾程度不同,所需要的康复措施、康复需求各有不同。所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二、主要措施

1、着力打造“十五分钟康复圈” 2004年以来,我区已建立和健全了74个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指导站,覆盖率达到100%。根据各康复中心、指导站的布局和服务能力,2005年初,我区提出了创建“十五分钟康复圈”,以社区为中心,按照社区指导站到残疾人家庭或者残疾人到社区康复站为半径,让至少80%以上的残疾人在15分钟内能够就近、就地、就便得到康复服务。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康复,普及康复服务,提高康复技术水平,增强康复服务能力。

2、努力推广“签约医生”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我区全面启动残疾人康复签约服务,康复指导员与残疾人签定了服务协议。全区150名康复指导员与800余名可康复的残疾人签定了服务协议,由签约医生长期为残疾人进行跟踪服务。区残联还专门印制了康复记录手册,全程记录残疾人康复情况,每个签约残疾人人手一册,每次服务后由康复指导员填写服务内容,康复进展情况则由残疾人或家属签字认可。

3、社区康复与家庭康复有效结合 在社区康复的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康复器具进家庭”的新举措。社区康复与家庭康复有效结合,使用简便廉效的康复技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一些康复器具进行训练,为残疾人康复提供更多的方便,效果很好。残疾人家属的康复意识也不断提高,不仅从感情上对残疾人给予支持和理解,而且积极配合和参与康复指导员共同制定康复目标、实施康复训练计划、掌握训练技能,让残疾人在家庭和社区中进行长期的康复。

4、残疾人康复环境日渐成熟 在各级残联、卫生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基础上,依托各社区康复指导站,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从器材配置、人员配备、资金到位等方面下功夫,形成了有地点、有指导、有人员、有经验的良好的康复环境。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康复意识的不断提高,也为康复环境的优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存在问题 一是康复器具的配备偏少,使用率不高。各康复指导站的每年配置的康复器具,配备量不足,无法满足各类残疾人康复使用。由于各方面原因,残疾人到社区康复指导站进行康复训练的时间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康复效果。 二是康复指导员“身兼多职”。现在我区的康复指导员由于是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兼职,这些医生每天要做好卫生服务站日常性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残疾人康复工作。 三是个别残疾人对自身康复保护意识淡薄,主动康复、配合康复的主动性不强。有些残疾人员不仅不重视自身的康复质量、康复保护,甚至有时社区组织、动员其参加康复活动也不去。 四是康复对象的补充上要有所提高。在选择可康复对象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我们要在可康复对象和服务对象中,根据开展服务的情况,填写康复服务档案。特别是要及时补充脑血管致偏瘫、外伤致偏瘫及新生残疾儿入册登记。 五是宣传力度仍需加强。残疾人是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对残疾人的康复和关怀是社会的责任,特别对康复比较困难的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救助。加强对残疾人的宣传工作刻不容缓,尤其是对康复典型的宣传,更能增加了未康复人群的信心,对他们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把“发展残疾人事业”写进报告,这一再表明,发展残疾人事业已被纳[]入了党和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大局,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1、要进一步完善康复工作体系,健全组织管理,调整充实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为核心、康复指导站为补充、家庭为基础的社区康复网络,让更多

的残疾人得到康复。

2、要强化对社区康复中心、指导站的管理,使之充分发挥康复服务功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康复服务常规化、制度化。要强化管理、组织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利用率和康复训练质量。

3、要加大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康复氛围。以健康课堂、社区健康教育、发放康复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康复、残疾预防等的有关知识和信息。

延伸阅读: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学会与残疾人相处需要什么?答案自然很多,尊重、理解、爱心、耐心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残疾人工作者所遵循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需要懂得一定的手语,便于与听力残...

某区街道残疾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和思考近年来,在上级残联的正确领导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解放街道残联通过结对帮扶、培训就业、政策保障、创业引导等多种途径和措施,使得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教...

我市残疾人数增长明显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残疾人总数与1987年第一次抽样调查相比增长明显。至2006年4月1日零时,我市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25.5万人,占总人口的6.36%,比1987年...

关于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组织以及广大残疾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与思路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桐乡市凤鸣街道现有持证残疾人856人,涉及全街道近1/5的家庭。近年来,残疾人工作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

如何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之我见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嘉善县提出了“开放兴县、创业富县、创新强县...

推进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作为劳动就业总体中的特殊部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残疾人就业由计划向市场导向机制转轨,就业方式从集中就业为主...

关于残疾人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发展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研究探索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今年上半年...

我区当前构建和谐非公企业的思考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 一一对区当前构建和谐非公企业的思考 ● 郑楚鹏 内容提要:党建带工建对于构建和谐企业,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在对区当...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