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一、我镇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目前,我镇在安置残疾人就业方面,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安置残疾人在6家福利企业集中就业,这一直是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业, 在6家民政福利企业集中就...+阅读
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组织以及广大残疾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平湖市近年来在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作一探讨,旨在加快健全和完善平湖市残
疾人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平湖市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平湖市残疾人基本情况 据调研显示,2004年,平湖市持证残疾人为9162人,2005年为9440人。2006年,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公布的数剧测算,全市现有残疾人3万多人,其中持证残疾人10087人,分类为精神残疾616人,占全市持证残疾人总数的6.11%;视力残疾901人,占8.93%;听力残疾1136人,占11.26%;肢体残疾6256人,62.02%;智力残疾1178人,占11.68%。这些残疾人中,属一级残疾的有1069人,占持证残疾人的10.60%;二级残疾的有1701人,占16.86%;三级残疾的有5878人,占58.27%。逐年增长的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理应比其他社会成员更应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应享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
二、平湖市残疾人救助的基本体系 近几年来,随着平湖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对残疾人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了涵盖康复、教育、就业培训、生产生活、养老、医疗、住房、法律等八大方面的救助内容,基本建立起了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1、实施了康复及医疗救助制度 一是积极开展各类康复工程。2004年,全市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462例,共补助资金9.24万元,聋儿语训12人,补助0.48万元。2005年,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423例,补助资金12.69万元。聋儿语训16人,补助0.81万元。2006年,实施白内障复明及青光眼手术380例,补助资金11.52万元,聋儿智残儿训练10人,补助0.57万元,为8人安装假肢及辅助器具,补助资金1.86万元。此外,还每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赠送轮椅、助听器、手杖等。去年,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市265名处在低保边缘参加城乡合作医疗的特困残疾人个人负担部分(每人50元)予以全额补助,共发放补助资金13250万元。该做法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和缓解了部分残疾人家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为低保边缘残疾人家庭构筑了医疗保障。二是基本建成二十分钟康复圈。全市共建立康复中心10个,康复示范站35个,康复站130个,基本满足了残疾人康复需求。
2、实施了社会保障救助制度 2006年,市残联出台了《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贫困残疾人依法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对其个人实际缴纳部分,前5年给予每年25%的补助,补助标准按市社会保障局每年公布的自谋职业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最低标准。06年,共为5名个体工商户发放养老金补助3300元,2004年开始,依托镇(街道)敬老院创办了10所重度残疾人托管托养所,到2006年,全市有127人重度残疾人住进了“新家”。每年市残联补助残疾人托管托养所达10万元。
3、实施了困难学生就学补助制度 为促使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与其他健全学生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市残联出台了《平湖市残疾人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补助办法》。到06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龄段残疾儿童325名,已入学324名,入学率99.69%。特别是2006年根据《平湖市残疾人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补助办法》启动的“知识改变命运,爱心托起希望”助学工程,更是为全市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全市共有429名学生得到了28万元的助学补助款。在受资助学生中,义务教育段的59人,高中、中专的230人,大专的66人,本科的72人,研究生2人。
4、实施了就业培训援助制度 一直以来,平湖市采取特别扶助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安排残疾就业。到06年底,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2025人,按比例安置就业2856人。04年至06年,投入资金3.78万元,累计培训残疾人1261人次。规范了扶贫基地建设,加大了对扶贫基地、种养业户的扶持力度。全市现有扶贫基地8个,04年至06年,累计发放基地安置残疾人补助款达20.93万元,发放小额信贷贴息21.55万元。直接补助到残疾农户手中的种子种苗补助款更是受到了各镇(街道)农村残疾人的欢迎。三年已累计发放补助款40.37万元。
5、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 为使农村贫困残疾人居有所、住有屋,04年投入5.6万元改造了28户困难残疾家庭的危房,05年投入46万元改造了92户困12全文查看难残疾人的危房,06年,又投入16.8万元对56户危房户进行了改造,基本实现了残疾人家庭危房出现一户改造一户的工作目标。
6、实施了残疾法律援助工作 2002年4月,市残联会同市司法局,成立了平湖市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站,已接受法律咨询2100多人次,提供援助26起,使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7、实施了生活困难救助制度
近年来,政府始终把解决困难群众,特别是贫、特困户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一项民生、民心工程来抓。就对困难残疾人而言:一是实施了低保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到2006年底,全市共有840户927名残疾人享受了低保政策,占了全市低保户的近三分之一;二是实施了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困难补助制度,2006年市政府出台了《平湖市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困难补助暂行办法》,规定了对无劳动能力,无固定经济来源、常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和无劳动能力、无固定经济来源、重度精神残疾的残疾人予以每月100-200元的补助,目前全市有180名重度残疾人享受了这一政策;三是实施了低保残疾人家庭的特殊救助。对低保残疾人家庭除享受政府低保补助政策外,市残联又对低保残疾人每人每月50元的补助。05年,对全市854户944名低保残疾人予以了56.64万元的补助,06年共对840户927名低保残疾人予以了55.62万元的补助;四是实施了对低保边缘户的困难补助。市残联每年对处于低保边缘户的困难残疾人予以困难补助。04年对200户低保边缘户予以补助,共补助10万元,05年对230户予以补助,共补助11.5万元,06年对280户予以补助,共补助14万元。
8、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渠道日益拓宽,作用越来越显现 近年来,平湖市各个层面、各种形式的残疾人社会救助渠道不断拓宽,救助力度不断增强。如:扶贫结对、节日慰问救助、因病因灾等的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城镇低保残疾人的住房补贴等,成为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中有力的补充。
三、我市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平湖市在残疾人社会救助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并为残疾人解决了一些生活、生产困难,但仍存在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产生活难、子女上学难、家庭成员就医难等几大突出问题,相对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全市人均收入而言,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仍不容乐观。造成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有待解决:
1、救助存在政策断层。由于受资金条件限制,这些年,我市对残疾人采取的一系列救助措施,基本上都是以低保为标准,并向其倾斜。这就使得一些家庭收入稍高于低标准、处在低保边缘的残疾人很少或很难获得有效的救助,致使他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比低保户更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这类残疾人大约有265人。
2、救助水平仍然偏低。以低保标准为例。现行标准为城市居民人均每月270元,农村居民人均每月170元。且大部分享受到的还不是全额,而是补差。这一标准,只能解决吃饭问题。残疾人除了日常基本开支外,与健全人相比,还有一些特殊的开支,如康复需要的医疗费等,这些开支,仅靠低保是不够的。同样,去年出台的生活不能自理困难残疾人每月100元、200元补助标准也属偏低。
3、救助内容不够全面。我市目前采取的救助措施,大多集中在对残疾人的经济补助,但残疾人所需要的救助内容还远不只这些,还应有权利救助、心理救助等。
4、救助体系还不完善。虽说目前我市对残疾人的救助体系已初具规模,但总体上还存在各职能部门“单打一”、各自为政的局面,一些救助依然以临补为主,缺少长效机制的保障。
四、加快我市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建议 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实现《平湖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十一五”末,我市残疾人基本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政府还须加大扶持力度。为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1、建立长效机制。建议政府在整合已有政策、已有部门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救助残疾人的长效机制,变“单打一”为“团体赛”,从制度层面来保障平湖市残疾人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完善救助内容。在继续抓好残疾人经济补助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抓好有康复需求残疾人的康复救助,使他们早日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抓好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救助,使他们早日勤劳致富;抓好有心理障碍残疾人的心理救助,通过激发“潜能”,促使他们自助、参与社会。等等
3、提高救助额度。要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消费水平等情况,使救助额度逐年有所提高,从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4、扩大救助范围。建议政府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将目前收入水平稍高于低保、处在低保边缘,生活中存在较大困难的残疾人纳入低保救助范围或参照低保水平,给予专门的救助,解决政策断层的现象。12全文查看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组织以及广大残疾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平湖市近年来在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作一探讨,旨在加快健全和完善平湖市残
疾人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平湖市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一、平湖市残疾人基本情况 据调研显示,2004年,平湖市持证残疾人为9162人,2005年为9440人。2006年,按照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公布的数剧测算,全市现有残疾人3万多人,其中持证残疾人10087人,分类为精神残疾616人,占全市持证残疾人总数的6.11%;视力残疾901人,占8.93%;听力残疾1136人,占11.26%;肢体残疾6256人,62.02%;智力残疾1178人,占11.68%。这些残疾人中,属一级残疾的有1069人,占持证残疾人的10.60%;二级残疾的有1701人,占16.86%;三级残疾的有5878人,占58.27%。逐年增长的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理应比其他社会成员更应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应享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
二、平湖市残疾人救助的基本体系 近几年来,随着平湖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对残疾人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了涵盖康复、教育、就业培训、生产生活、养老、医疗、住房、法律等八大方面的救助内容,基本建立起了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1、实施了康复及医疗救助制度 一是积极开展各类康复工程。2004年,全市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462例,共补助资金9.24万元,聋儿语训12人,补助0.48万元。2005年,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423例,补助资金12.69万元。聋儿语训16人,补助0.81万元。2006年,实施白内障复明及青光眼手术380例,补助资金11.52万元,聋儿智残儿训练10人,补助0.57万元,为8人安装假肢及辅助器具,补助资金1.86万元。此外,还每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赠送轮椅、助听器、手杖等。去年,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全市265名处在低保边缘参加城乡合作医疗的特困残疾人个人负担部分(每人50元)予以全额补助,共发放补助资金13250万元。该做法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和缓解了部分残疾人家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为低保边缘残疾人家庭构筑了医疗保障。二是基本建成二十分钟康复圈。全市共建立康复中心10个,康复示范站35个,康复站130个,基本满足了残疾人康复需求。
2、实施了社会保障救助制度 2006年,市残联出台了《贫困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实施办法》。办法规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贫困残疾人依法参加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对其个人实际缴纳部分,前5年给予每年25%的补助,补助标准按市社会保障局每年公布的自谋职业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最低标准。06年,共为5名个体工商户发放养老金补助3300元,2004年开始,依托镇(街道)敬老院创办了10所重度残疾人托管托养所,到2006年,全市有127人重度残疾人住进了“新家”。每年市残联补助残疾人托管托养所达10万元。
3、实施了困难学生就学补助制度 为促使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与其他健全学生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市残联出台了《平湖市残疾人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补助办法》。到06年底,全市义务教育龄段残疾儿童325名,已入学324名,入学率99.69%。特别是2006年根据《平湖市残疾人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补助办法》启动的“知识改变命运,爱心托起希望”助学工程,更是为全市残疾学生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全市共有429名学生得到了28万元的助学补助款。在受资助学生中,义务教育段的59人,高中、中专的230人,大专的66人,本科的72人,研究生2人。
4、实施了就业培训援助制度 一直以来,平湖市采取特别扶助政策,多渠道、多形式安排残疾就业。到06年底,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2025人,按比例安置就业2856人。04年至06年,投入资金3.78万元,累计培训残疾人1261人次。规范了扶贫基地建设,加大了对扶贫基地、种养业户的扶持力度。全市现有扶贫基地8个,04年至06年,累计发放基地安置残疾人补助款达20.93万元,发放小额信贷贴息21.55万元。直接补助到残疾农户手中的种子种苗补助款更是受到了各镇(街道)农村残疾人的欢迎。三年已累计发放补助款40.37万元。
5、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 为使农村贫困残疾人居有所、住有屋,04年投入5.6万元改造了28户困难残疾家庭的危房,05年投入46万元改造了92户困[]难残疾人的危房,06年,又投入16.8万元对56户危房户进行了改造,基本实现了残疾人家庭危房出现一户改造一户的工作目标。
6、实施了残疾法律援助工作 2002年4月,市残联会同市司法局,成立了平湖市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法律援助站,已接受法律咨询2100多人次,提供援助26起,使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7、实施了生活困难救助制度
近年来,政府始终把解决困难群众,特别是贫、特困户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一项民生、民心工程来抓。就对困难残疾人而言:一是实施了低保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到2006年底,全市共有840户927名残疾人享受了低保政策,占了全市低保户的近三分之一;二是实施了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困难补助制度,2006年市政府出台了《平湖市生活不能自理残疾人困难补助暂行办法》,规定了对无劳动能力,无固定经济来源、常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和无劳动能力、无固定经济来源、重度精神残疾的残疾人予以每月100-200元的补助,目前全市有180名重度残疾人享受了这一政策;三是实施了低保残疾人家庭的特殊救助。对低保残疾人家庭除享受政府低保补助政策外,市残联又对低保残疾人每人每月50元的补助。05年,对全市854户944名低保残疾人予以了56.64万元的补助,06年共对840户927名低保残疾人予以了55.62万元的补助;四是实施了对低保边缘户的困难补助。市残联每年对处于低保边缘户的困难残疾人予以困难补助。04年对200户低保边缘户予以补助,共补助10万元,05年对230户予以补助,共补助11.5万元,06年对280户予以补助,共补助14万元。
8、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渠道日益拓宽,作用越来越显现 近年来,平湖市各个层面、各种形式的残疾人社会救助渠道不断拓宽,救助力度不断增强。如:扶贫结对、节日慰问救助、因病因灾等的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城镇低保残疾人的住房补贴等,成为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中有力的补充。
三、我市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平湖市在残疾人社会救助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并为残疾人解决了一些生活、生产困难,但仍存在残疾人家庭的基本生产生活难、子女上学难、家庭成员就医难等几大突出问题,相对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全市人均收入而言,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仍不容乐观。造成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有待解决:
1、救助存在政策断层。由于受资金条件限制,这些年,我市对残疾人采取的一系列救助措施,基本上都是以低保为标准,并向其倾斜。这就使得一些家庭收入稍高于低标准、处在低保边缘的残疾人很少或很难获得有效的救助,致使他们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比低保户更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这类残疾人大约有265人。
2、救助水平仍然偏低。以低保标准为例。现行标准为城市居民人均每月270元,农村居民人均每月170元。且大部分享受到的还不是全额,而是补差。这一标准,只能解决吃饭问题。残疾人除了日常基本开支外,与健全人相比,还有一些特殊的开支,如康复需要的医疗费等,这些开支,仅靠低保是不够的。同样,去年出台的生活不能自理困难残疾人每月100元、200元补助标准也属偏低。
3、救助内容不够全面。我市目前采取的救助措施,大多集中在对残疾人的经济补助,但残疾人所需要的救助内容还远不只这些,还应有权利救助、心理救助等。
4、救助体系还不完善。虽说目前我市对残疾人的救助体系已初具规模,但总体上还存在各职能部门“单打一”、各自为政的局面,一些救助依然以临补为主,缺少长效机制的保障。
四、加快我市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建议 发展残疾人事业,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实现《平湖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到“十一五”末,我市残疾人基本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政府还须加大扶持力度。为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1、建立长效机制。建议政府在整合已有政策、已有部门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救助残疾人的长效机制,变“单打一”为“团体赛”,从制度层面来保障平湖市残疾人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完善救助内容。在继续抓好残疾人经济补助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抓好有康复需求残疾人的康复救助,使他们早日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抓好有劳动能力残疾人的就业救助,使他们早日勤劳致富;抓好有心理障碍残疾人的心理救助,通过激发“潜能”,促使他们自助、参与社会。等等
3、提高救助额度。要根据全市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消费水平等情况,使救助额度逐年有所提高,从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水平。
4、扩大救助范围。建议政府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将目前收入水平稍高于低保、处在低保边缘,生活中存在较大困难的残疾人纳入低保救助范围或参照低保水平,给予专门的救助,解决政策断层的现象。
延伸阅读:
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残疾人事业发展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又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学会与残疾人相处需要什么?答案自然很多,尊重、理解、爱心、耐心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残疾人工作者所遵循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需要懂得一定的手语,便于与听力残...
某区街道残疾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和思考近年来,在上级残联的正确领导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解放街道残联通过结对帮扶、培训就业、政策保障、创业引导等多种途径和措施,使得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教...
我市残疾人数增长明显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残疾人总数与1987年第一次抽样调查相比增长明显。至2006年4月1日零时,我市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25.5万人,占总人口的6.36%,比1987年...
浅谈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康复工作是残联工作中的永恒主题.凡是残疾人,都存在康复问题。康复是一个残疾人由自理过渡到自立的前提。改善残疾人的康复问题,就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容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平...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与思路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桐乡市凤鸣街道现有持证残疾人856人,涉及全街道近1/5的家庭。近年来,残疾人工作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
如何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之我见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嘉善县提出了“开放兴县、创业富县、创新强县...
推进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作为劳动就业总体中的特殊部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残疾人就业由计划向市场导向机制转轨,就业方式从集中就业为主...
关于残疾人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发展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研究探索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今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