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公文文书法律制度

审慎监管原则有哪些

04月22日 编辑 fanwen51.com

[并购交易审慎性调查制度]并购交易审慎性调查: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规范企业并购行为,减小并购成本,防范并购交易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 本制度适用于参与并购行为的所有相关人员。 第2章 审慎性调查...+阅读

审慎监管原则有哪些

审慎性监管原则又被称为"结构性的早期干预和解决"方案。1991年的FDICIA法案包含"迅速纠正行动条款(简称PCA)"和"最小成本解决条款(简称LCR)"。按照这样的条款,当一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低到2%时,如果它的股东还不能及时补充资本金,那么监管当局就应当清算或者出售这家银行。其精髓在于尽可能赶在银行资本金完全损失掉之前采取行动,以便让银行股东之外的其它人不受损失,也避免动用存款保险基金。动用存款保险基金只会发生在监管者监管不充分、未能及时采取行动和监管者被欺诈的情形中。巴塞尔协议中约定的国际监管准则也与审慎性监管相一致。以前,存款人对银行业的信心完全来自存款保险制度;今天,存款人对银行业的信任更多来自审慎性监管。

如何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

一是提高政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主动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加速法规政策标准动态调整,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提高创业创新服务效率。二是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在新兴经济领域贯彻更加包容和鼓励创新的治理理念,建立公平开放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信用约束机制,完善风险管控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三是激发新生产要素流动的活力。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进一步完善智力要素集聚流动机制,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强化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机制,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模式。四是强化支撑保障机制建设。调整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通过构建统筹协调的组织支撑、完善采购等支持新技术应用的政策措施,优化金融支持体系,完善统计调查支撑机制,更好服务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

...

宏观审慎监管主要强调什么监管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了严重冲击,同时也暴露了单单强调微观审慎监管在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上的不足。在许多情况下,微观审慎监管难以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资本和流动性以应付金融危机中的冲击{1}。这场危机加速了各国金融当局改革监管机制的步伐。其中,国际组织和各国的改革突出表现在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出台有关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法规,以及成立负责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的宏观审慎监管组织{2},旨在实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性的重要目标。总结归纳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对于危机之后改革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有重要的作用。

一、宏观审慎监管基本原则的产生背景 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在2012年12月的《宏观政策工具的选择和实施(Operationalising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croprudential Instruments)》报告{3}中,明确提出了制定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7个普遍性原则。具体而言,这7个普遍性原则可以归纳为几下几项:第一,系统性风险的判断应整合监管信息、市场情报和总指标数据;第二,金融机构和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包括跨境风险和相关的对冲市场,必须得到监视和分析;第三,宏观审慎监管主体应该注意金融基础设施的工具开发和政策制定,旨在应对特定的风险或失衡的判断,这些工具可以基于固定或可变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可以与传统的微观审慎工具相似,也可以限制为特定类型的风险识别和新的工具;第四,强化国际信息共享;第五,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应该由一个独立的中央机构、正式的委员会或类似的制度框架来负责,它应该由央行的部门或者由央行作为核心角色来执行;第六,宏观审慎监管主体应当具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应当获得足够的权力,并承担足够的责任;第七,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交流机制需要清晰地传达金融稳定评估和满足公众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成果的期望。这7个原则是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归纳较为全面的内容,不仅涵盖了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和范围,也兼顾了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因此是现阶段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基本原则的参考范本之一。

(一)在国际层面重视建立合作协调制度 这个趋势体现在各个重要国际组织的行动中。国际清算银行将强化国际信息共享作为制定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普遍性原则之一。就具体措施而言,评估全球性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应对系统性风险的重要部分之一。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正在开发一个评估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的机制。不过,虽然国际合作协调机制已经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但是其相关的实践还刚刚起步,还存在大量的现实问题。在金融稳定理事会2013年4月的报告{4}中指出,对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有效可行的处置机制取决于有效的跨境合作框架;有效的处置计划需要最新的信息,这些都需要在母国和东道国当局之间建立起更加明确和有效的信息交换机制。

(二)在国家层面重视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总结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监管机构的分散监管,缺乏宏观的协调决策能力,是此次危机的教训之一。 第一,金融监管机构的分散监管容易造成监管重叠或真空。一方面,在功能型监管模式下,一个金融机构会同时受到多个监管机构的监管,每个机构的监管标准不一致,容易产生监管权力的冲突,延误最佳监管时机;另一方面,监管机构权力的分散在监管权限不清晰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监管漏洞,缺乏宏观目标的监管不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第二,缺乏宏观监管的领导部门,无法进行统一协调决策。分散监管的缺陷,使得在系统性风险蔓延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机构拥有足够的监管权限,来负责整个金融市场的宏观调控。最佳的监管时机可能因各金融监管机构长时间的协调而错失。 以美国为例,其金融监管改革重要成果之一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成立了统一的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该法第112条明确了委员会在宏观协调中的14项职责。其中,第5项规定了在国内金融服务政策的完善、规则制定、检查报告要求以及采取执法行动中,该委员会负责促进各成员机构和其他联邦机构的信息共享和协调;第7项明确指出委员会负责识别监管中的漏洞和具有影响金融稳定的风险。 笔者认为,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时需要遵行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它反映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本质和特征,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密不可分。根据现有的国际和国内实践,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逆周期监管原则、协调监管原则和全局监管原则。

二、逆周期监管原则 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目标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就作用范围而言,宏观审慎监管旨在解决金融系统中两个维度的风险:一是时间维度的风险,即随宏观经济周期变...

央行又甩新名词到底什么是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中国央行今日宣布,从2016年起将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简称MPA),以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更加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对于央行抛出的这一个新名词,不少人高呼“不解”。我们希望通过本文,带领读者共同探究这个新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对国内金融监管改革意味着什么。央行在今日的通知中表示,MPA体系既保持了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连续性、稳定性,又有六大方面的改进。要理解何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宏观审慎”监管。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理解宏观审慎监管,则又需要从与它相对应的一个词汇入手:微观审慎监管。微观审慎监管指的是,瞄准单个金融机构和单个金融部门的稳定。

对每一家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防止这家机构出问题,是微观审慎的范畴。与之相对应,宏观审慎监管自然就意味着监管的范畴不限于单一机构或部门,而是将目标着眼于实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爆发。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监管当局普遍认识到经济系统中的一些致命风险在微观审慎监管下被忽视了,宏观审慎监管则能有效弥补监管盲点,因此,国际上响起了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呼声。自那时起,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也开始着力加强以宏观审慎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监管改革,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和欧盟在2009年均宣布要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并成立专门机构。2009年4月,二十国集团峰会宣布成立金融稳定委员会(FSB)作为全球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监管国际组织,该组织将评估不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推动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信息交换,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跨境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四大行)提供监管团指导和支持,支持跨境危机管理的应急预案,以及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开发金融体系的早期预警系统。

2009年6月29日,国际清算银行发布年报,呼吁各国及国际社会采取宏观审慎的原则,以减轻经济体系的亲周期性特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央行也在2010年宣布要启动宏观审慎监管,2011年就开始建立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直至今日,央行又采取进一步动作,“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又包括哪些内容?《人民日报》在之前的一篇解读中称,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包括在政策中增加逆周期要素,强调更全面的监管,以及解决“大而不能倒”等问题:一是采用传统政策工具,增加“逆周期”的要素。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增加逆周期要素,在原有的资本监管制度下更强调“逆周期”手段的运用。例如,经济不好时扩大财政支出和增加信贷投放,并适度放松监管标准,经济过热时则减少信贷投放和提高监管标准,防止风险的累积。

二是延伸传统的监管边界,强调“更全面”的监管。监管领域向跨行业、跨市场、跨国界进行延伸,将原来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等也纳入监管范围,强调各种监管规则的一致性,实现监管的“全覆盖”和“无缝对接”。三是采用新的监管工具,解决“顺周期”、“大而不能倒”等问题。增加杠杆率、流动性等新的监管指标,对系统重要性机构提出更高的资本充足率等要求,建立恢复与处置机制,防止金融机构倒闭对宏观经济的冲击。这篇文章还称,要提高各界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充分发挥央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牵头职能,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和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延伸阅读:

我国的财务监管制度具体有哪些财务管理制度是促进国家或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内在性要素,它实质上是人们相互之间订立的一种“契约关系”,是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其主要作用是: (一)规范人们的行...

中医护理的原则有哪些一、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功能上互相协调、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也认识到...

服饰礼仪的原则有哪些服饰是一种文化,是一个人的素养与精神面貌以及审美品位的外在反映。人们的服饰一直 被视作传递人的思想、情感等文化心理的“非语言信息”。因此,服饰也就有了礼仪的性质和功...

三重一大制度的监管内容有哪些“三重一大”是指企业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 1、对院里的重大决策坚决贯彻执行: 落实传达院里传达的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国...

劳动争议处理有哪些基本原则?劳动争议处理有哪些基本原则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即调解原则;及时处理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这是处理劳动争议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一、调解原则 调...

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礼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礼仪的基本原则: (1)宽容的原则。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2) 敬人的原则。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

工程现场签证有哪些原则工程现场签证的原则: 1、 时间限制原则,对现场签证及其补充预算实行严格的时间限制,并严禁事后补办的做法。 2、 完工确认原则,当现场签证完工后,工程量确认单必须有监理单位、项...

礼仪的原则有哪些(一)礼仪的基本原则 1. 宽容的原则 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理解宽容就是说要豁达大度,有气量,不计较和不追究。具体表现为一种胸襟,一种容纳意...

税收管理的原则有哪些1、依法治税原则 所谓依法治税,就是以法律为依据进行税收征收管理,实质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从经济到税收的原则 即要正确处理税务机关组织税收收...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