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06月30日 编辑 fanwen51.com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草稿) (2005年11月) 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编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前期调研等相关工作,总结“十五”时...+阅读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乡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速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落实“314”总体部署、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巴山之门、生态之都”的关键时期,因此,编制“十二五”规划,对于乡认清自身,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未来,意义重大。

《纲要》提出了乡未来五年发展的总

体思路:做好三个“加法”。即“3+2”、“上+下”、“红+绿”。“3+2”:即前三年服务好城万快速通道,后两年利用好城万快速通道。“上+下”:即既做好山上的“文章”,又做好山下的“文章”。 在山上,建好产业基地;在山下,围绕产业基地,做好产品深加工,搞活贸易和流通,拉长产业链条。“红+绿”:即红色产业与绿色产业相结合。围绕总体思路,《纲要》提出了乡 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纲要》提出农业稳乡、工业强乡、商贸活乡、生态立乡,使双河成为县 西部形象展示区。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

县乡是城口的“西大门”,距县城55公里。全乡幅员面积178.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建制村,70个村民小组,2942户、10869人。该乡东邻九重山国家级公园,西接八台山国家级地质公园,南与万源市旧院乡毗邻,北与万源市曹家乡相连。乡内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城万红军指挥部遗址)和绿色资源(山青水秀、森林茂密、风光宜人),还有宝贵的黑色资源(煤炭)。

(二)现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乡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通过五年奋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到底,全乡生产总值达到 万元(预计,下同),财政收入实现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粮食产量 吨,油料产量 吨,生猪出栏 头,猪牛羊肉总产量 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二、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

(一)形势与机遇

从全国看,一是“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二是在中央的“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了“富民”的思路和任务,这应该是中国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第一个五年发展的好的起步阶段,三是目前我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这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标志,所以,这也是我国第三次社会的转型时期,我国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要走特色城镇化的道路。

从重庆看,一是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确定为全国五大中心城市等系列国家战略举措,提升重庆发展在国家的战略地位。二是重庆作为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总体战略格局中长江横轴和包昆纵轴的交汇点。三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增添强大动力。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行政单元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在解决二元结构矛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可以先行先试,为加快重庆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从城口看,一是全县在“十二五”时期,提出了“加快建设“巴山之门、生态之都”的思路和定位”。二是全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产业、城镇化、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新农村、生态保护、扶贫、改革等八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我们就可以在这些具体的任务中大做文章,大有作为。三是全县在具体的项目支撑、投资环境、招商力度、规划实施、城市形象、技术支撑等有了政策保障。

随着双河在“十二五”期间城万快速通道的打通,双河将逐步改变其封闭的对外形象,双河与外界的联系将得到加强,其资源优势也将得到充分的体现。为乡 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城乡统筹等方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二)挑战与问题

乡由于历史欠帐过大,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地理劣势、现有经济水平、主要生产要素的制约和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等几个方面。

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村贫困面依然很大,贫困程度较深;经济结构不合理,业态单一,经营方式落后;旅游产业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教育基础薄弱,人口素质偏低;卫生资源短缺,供给严重不足;农村社会保障薄弱,农民养老保险机制有待完善。

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原因,文化教育相对滞后,导致人才匮乏;劳动者素质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

全乡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利益主体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显现,各种利益纠纷和摩擦不断增加,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治安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交织将影响“十二五”期间乡的发展。

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在县委、县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五个重庆”、“四个城口”的总体部署,以“巴山之门、生态之都”为总纲,以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为重点,紧紧围绕把城口建成向北重要门户为目标,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集中精力抓重点,改革创新求突破,善作善成重落实,坚持农业稳乡、工业强乡、商贸活乡、生态立乡,使双河成为县西部形象展示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基础优先、绿色增长的原则。基础建设是整个县“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乡 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基础设施、基础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全乡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要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绿色增长。

2、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兼顾全乡经济与社会建设,统筹兼顾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兼顾不同行业和不同产业发展,实现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确保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3、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根据全乡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药则药,不搞“一刀切”,不搞“瞎指挥”。

四、发展思路

综合分析乡的实际情况,在未来五年,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做好三个“加法”。即“3+2”、“上+下”、“红+绿”。

“3+2”:即前三年服务好城万快速通道,后两年利用好城万快速通道。

“上+下”:即既做好山上的“文章”,又做好山下的“文章”。在山上,建好产业基地;在山下,围绕产业基地,做好产品深加工,搞活贸易和流通,拉长产业链条。

“红+绿”:即红色产业与绿色产业相结合。

五、发展目标

1、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万元,年均增长 %;

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 万元,年均增长 %;

3、工业总产值达 万元,年均增长 %;

4、农业总产值达 万元,年均增长 %;

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年均增长 %;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7、人口自然增长率7‰以内;

8、农民对村政务公开满意度达到100%。

六、重点任务

(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未来五年,乡将走“生态为本,特色为魂”的发展道路,综合自然资源和发展基础等综合因素,着力培育地方特色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从产业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着手打造“特色双河”。

1、发展特色畜牧产业。

在畜牧业上,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布局区域化,促进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结合双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生猪、山地鸡、板角山羊等特色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合理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为提高畜牧总体效益打好基础;二是养殖规模化,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综合利用率。规模化养殖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需要,也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山地鸡只(蛋鸡常年存栏500只)、肉牛10头、板角山羊6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带动、技术帮扶等综合措施,帮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高适度规模养殖水平,走分工分业、规模化、专业化饲养的路子;三是生产标准化,提高畜产品质量,促进畜产品品牌化。按照现代畜牧业“圈舍标准、设施配套、品种改良、管理规范、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统一圈舍设计图纸,以圈舍及配套设施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同步推进优良品种、饲养规模、饲料兽药投入、生产防疫技术等畜牧生产标准的应用;四是经营产业化,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构建一体化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发展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坚持外引内联相结合,通过扩大开放、优化环境,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引进生产、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推广“订单养殖”、“寄养”等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和生产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经营方式,使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实现企业“低成本”发展,农民“零风险”增收。五是服务社会化,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促进配套服务业发展。认真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畜牧生产设施、良种、饲料、防疫等物资供应,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和市场开拓营销等工作。重点抓好科技、防疫、融资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平台,为农户提供品种改良、饲料兽药供销、市场信息、产品销售为主的服务,实现互动共赢。

2、发展特色林业产业。

在林业上,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森林培育,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努力构建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比较健全的林业行业管理体系。发展三大产业,即以板栗、核桃为主的森林食品业、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加工业和以休闲观光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建设四大基地,即干果基地、中药材基地、商品林基地、林业传统产业基地(主要包括笋竹、山野菜等);培育一个市场(林产品边贸交易市场)。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促进全县农民脱贫致富。

在林业上,一方面抓好基地培育,不断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努力建设森林双河;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引进一家有实力的企业,对现有商品林进行合理采伐,开展林产品深加工,改变目前卖原木的现状,提高林产品附加值。

3、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

在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上,一是丰富品种创特色。双河反季节蔬菜80%以上种植包包菜。要引导菜农用科学的方法和创新观念,试种其它名优特新品种,达到产品的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轮作降低病虫害;通过使用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品质,增加收入。二是提高质量打品牌。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重点推广“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倡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对蔬菜病虫害做到对症下药、科学用药、轮换用药,加强农药使用源头管理,减少农药污染,杜绝超标菜上市。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外观包装工作。今后的发展中应在产品的包装上给予研究与完善,重点发展旅游方便菜、美容保健菜、营养多味菜、无公害蔬菜等,进一步提高蔬菜品质,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销量。三是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民”、“公司+农民”等有效机制,促进企业和农户共同发展。重视发展“订单农业”,通过“蔬菜基地连订单、蔬菜市场引订单、发挥农村能人拿订单、创办服务实体跑订单”等方式,千方百计提高产品销售量,降低菜农的生产风险,使“公司+基地+农民”形式成为农民联结龙头、联结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四是搞活流通占市场。建立一个既能贯彻政府意图,又反映企业意见的全乡蔬菜产业协会,协会由从事蔬菜相关的生产、加工、流通、监督管理的法人和自然人资源组成,以服务为宗旨,协调会员的生产、经营活动,引导各会员之间、会员和乡内外同行之间的蔬菜生产、加工、贸易、科研、信息的合作与交流,维护会员的正当权利。培育壮大营销员,通过合股、合作等方式组建销售企业,提高流通队伍的组织化程度,以适应大流通的要求。设立蔬菜信息中心,实现与重庆及外地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实现蔬菜在最短的时间以最高的价格出售。

4、做大做强煤炭产业。

一是坚持依法办矿。必须进一步落实长效监管机制,严格履行打击监管职责,加大巡查密度和打击力度,采取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措施和手段,巩固“打非”成果。对因打击监管不力造成成片启封、酿成后果的,必须严格追究责任;对合法矿违规违法建设、违规违法生产、甚至给非法矿主提供民爆物品、煤炭准运卡等帮助行为的,必须严加惩处。二是坚持安全办矿。在煤炭产业中,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安全,企业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效益,不抓安全就是对矿工生命不负责任。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加大投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强技术改造、革新生产工艺,加强人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形成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围。三是坚持科技办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搞企业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就会老是停留在原始状态,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引进科技、引进人才的观念,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型的科技服务体系和机制,引进和推广适合煤矿特点的新装备和新技术,努力提高煤炭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竟增能力。

(二)加快城镇建设,增强城镇功能。

“十二五”期间,乡城镇建设发展的重点是扩大场镇规模,加强旧城改造力度,完善城镇管理,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风情双河”。

根据现有场镇的地形形貌、设施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进一步改善风貌,扩大规模,集聚人口,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严格实施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为断完善场镇功能。加快通讯、广电、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以及卫生院、敬老院、文化站、派出所、农技站、连锁超市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增强场镇辐射带动能力。

以“建造特色生态旅游城镇”为目标,通过牌坊、风火墙、雕塑、戏台、壁画等景观元素,表现大巴山腹地的古老风味和风土人情,展示独具特色的“红军文化”。建设滨河景观带,实施沿河绿化,布局休闲设施,打造河岸景观。在重要地段布局主题雕塑等人文景观,展现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及大巴山地域文化,展现双河特有山水相依的风情画卷。

(三)弘扬红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

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河地方文化之魂。它源于历史、源于生活、源于基层,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红军文化不仅需要保护传承,更需要不断创新发展。要弘扬红军文化,搭建宣传平台,打造文化品牌。把每年的10月定为“红色文化活动月”,开展独具地方人文特色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挖掘和弘扬红军文化,提升文化品位,既是增强双河人民创业动力的需要,又是充分展示和推销双河红军文化、双河秀美风光的需要。依托红军文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巧打“红色”牌,以红军文化为载体,扩大英雄双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川渝结合部经济文化强乡,使双河这片红色土地真正成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的圣地。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是制约全乡各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障碍。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未来五年“发展双河”的重中之重。

坚持“不举债,量力而行”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经济发展速度,尽力而为”的原则,花大力气,下大功夫,解决百姓渴盼的路、水、堤等基础设施,架设地方经济发展的“轨道”。

在未来五年,乡计划修建道路 公里,修建连接每个村的公路,车辆能到每个村(居)委会,实现道路“村村通”;完成300户高山移民的分散安置工程,集中安置地为1个乡集镇、5个中心安置点;完成全乡 户农户自来水安装工程,解决全乡村民的饮水问题,保证每个村民能喝到干净的水;完成全乡的 户农家的农网改造工程,保证全乡村民的用电问题;建立污水池、沼气池等处理全乡居民的生活垃圾。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双河发展增添后劲。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按照“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居有其屋、活有所乐、灾有所救、困有所帮”的总体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和均等化,着力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民生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和谐双河”。

民生问题是城乡统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是乡未来五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关注民生民利,及时解决群众最急、最盼、最需的问题,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巩固“两基”成果,加强对乡所有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对中心校特别是村小的管理,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二是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完善村卫生室的建设及服务管理;三是通过有线电视入户、广播村村通、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切实解决老百姓精神资源贫乏的问题,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完善移动机站的建设,实现乡 通讯全覆盖,发挥各村(居)远程教育的优势,进一步完善老百姓信息服务和交流的渠道。五是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重庆市计划生育条例》的宣传及行政执法力度,大力提高生殖健康服务质量,宣传并建立计划生育基层自治村居。六是在未来的五年继续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及户籍制度改革等惠民政策,让百姓的实惠。从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五)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二五”规划期间,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开展扶贫工作。打造“富裕双河”。

一是高山移民扶贫,继续加大对偏远山区的的农民的搬迁力度,改善其生活环境;二是产业扶贫,大力发展农林特色产业,带动农户增产增收;三是教育扶贫,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四是保障式扶贫,实施农林产品收购保障价格,保障农民最基本的收益;五是劳务扶贫,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丰富农民增收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六)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模范乡建设。

未来五年内,要加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改善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使乡内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得到有效治理,初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宜居双河”。

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农业建设、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等工程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控制。建成区域性自然生态屏障和生态调控地带,初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森林双河、宜居双河”建设。

(七)加强区域协作,提高开放水平。

开放与发展的过程离不开区域合作,加强区域合作的力度和强度,是从分利用资源、实现双赢的过程。增强区域经济意思,对提高开放水平有积极地作用。通过“开放双河”,实现经济增长。

“十二五”期间,乡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先进成果,提高建设水平。主要做到加强与周边地区,特别是相对发达的地区的合作,通过“联帮带”等活动渠道与政府部门、企业等结对子的方式寻求合作项目或者资金等帮扶;鼓励各地企业来双河投资,特别是针对双河特色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项目投资,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支持等方面吸引企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来双河落户;积极利用乡 的优势资源,争取引进有市场前景的项目,为双河经济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八)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

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等城乡统筹政策先后实施,大力促进了双河统筹发展。深化制度,创新机制,打造“统筹双河”。

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将按照有偿自愿,综合配套,分阶段推进、分群体实施、分区域布局。根据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精神,为充分保障农民利益和城镇承受能力,针对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和城市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为农民转户进程做好宣传,办理工作。配套实施多方面的政策,推动常住城镇的非城镇户籍人口有序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居民,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相统一。

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合理规划、有效利用农村建设用地,促进农村建设用地向城镇建设用地、工商业用地流转,引导乡镇企业、农村集贸市场、公共服务设施、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指标向就近的小城镇集中,充分发挥小城镇集聚和服务功能。针对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滞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育滞后,农民自己的市场主体缺位、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难以保障的实际,按照人口向城镇和农民新居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原则,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建立以行政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租赁为主、投资入股为辅、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

七、保障措施

(一)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全乡上下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方面,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全面统筹,方能取得成效。

为更好实施“十二五”规划,保证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以乡党政一把手为首,由分管副乡长挂帅、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提出重大决策,确定各阶段、各年度的重点任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年度计划、重点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编制,实施各年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的协调、管理和监督。

同时还应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规划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强化与各级领导单位的沟通协调,促进项目有序开展实施。建立工作通报制度和交流制度,形成分工合作、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建立规划实施的项目支撑体系

乡针对“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项目建设实施提了相应的项目支撑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科技支撑。建立乡镇信息服务系统,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与农业技术部门、行业组织及技术公司的交流合作,把握关键技术,打造重点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人才引进与培养。创造有利环境,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吸引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专业人员,特别是农技专业技术人才、经济管理、产业发展、企业管理等类型的人才到双河工作,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在注重人才引进的同时,要加强对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队伍,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主要工作任务更好地实施。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特别是资源主导型、投资主导型经济的发展经验,借鉴先进成果,提高建设水平。要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在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各个方面,施行积极的产业导向,鼓励和支持各类投资主体投资于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

(三)建立技术保障体系

技术发展促进行业的发展,行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而技术和人才是双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乡 未来五年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因此政府为保障“十二五”规划的实现,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保障。

通过高薪聘请市内外各行业专家,建立乡 政府专家咨询网络,使县政府在制定重大政策或决定时做到科学决策;通过投资项目的引进、建设,吸引部门行业的精英投入建设双河的队伍。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产业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组织,企业与部门的技术交流,加快乡现有企业技术升级步伐;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乡农产品种植养殖技术,特别是林下种植、林下养殖规模化及现有品种的优质优产。坚持引进外地人才和培养本地技术骨干相结合的原则,改善就业环境,提高福利待遇,提高技术培训质量。

(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能吸引加好的项目,吸引投资的企业。

延伸阅读:

太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太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十五”期间,全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压紧逼,跨越发展,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

小康社会发展纲要XX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要(草案)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头二十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按照《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

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县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2006年,我县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稳定一产、主攻二产、紧抓三产,国民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运行态势。200...

十三五规划纲要须聚焦发展重点xx:规划纲要须聚焦发展重点明确有效抓手 1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xx主持召开xx《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并作重要讲话。xx在xx《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指...

电工设备有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纲要本文作者:钟少宁(主笔) 厦门市永达电工设备有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2009年1月—2013年12月) 目 录 第一章 指导思想 一、 企业发展回顾 二、 跨越式发展经营思想 三、 企业组...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年)至====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县奋起直追,建设成为经济强县的黄金发展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

十三五规划纲要++教育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

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医院创建于1950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变革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等医院,是县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的综合医院,是县急救中心、县事...

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2006年1月18日 同志们: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