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太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06月24日 编辑 fanwen51.com

[2009年统计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结]2009年统计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结 根据月度报表显示,我县经济呈现以下特点: 一、大小春粮食产量稳中有增 2009年,全县共种植大小春粮食574468亩,下降0.48,粮食总产达156201吨,增...+阅读

太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十五”期间,全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压紧逼,跨越发展,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战场上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较好的完成了“十五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把太村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2006年起,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将进入一个新的五年发展期,要实现发展速度更快,建设质量更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的“十一五”计划,而这一时期,更是我们太村镇实现跨越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大对外开放,实现经济强镇目标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全镇经济社会保持高速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水平,结合太村实际,特提出太村镇十一五规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协调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兴农、项目带动和城镇化为动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全民招商、畜牧兴镇、劳务输出增收和非公有经济崛起五大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和教育两个基础,做强做大苹果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旅游、现代中药材特色产业,着力解决“三农”、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建设经济强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我镇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17亿元,年均增长8%;农业总产值达到8100万元,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000万元,年均增长1O%;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较2005年净增280元。

三、“十一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按照“稳粮、优果、兴牧、保烟”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1、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果、畜、草、药四大特色产业,实施基地带动和名牌经营,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和安全农业。

(1)全面提高粮食生产的单位产量和效益。按照“上科技、攻单产、促效益’’的工作思路,继续引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扩大地膜玉米种植,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包衣种子的普及应用,依靠科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施节水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400亩左右,年平均生产粮食4000吨。

(2)做大做强苹果产业,以打造国内外知名优质绿色精品苹果出口基地为目标,按照“调结构,建基地,强管理,出精品,育龙头,创名牌”的思路,坚持不懈地做大做强苹果产业。积极实施优果强镇工程,落实“四项"关键技术,推行有机绿色苹果标准化生产,提高优果率,打造绿色品牌,以工业化理念促进果业上台阶。一要调整果业内部结构,每年计划新栽1千亩,使早、中、晚熟比例达到1:2:7,到2010年,全镇苹果面积达到3.5万亩;二要强化管理,加大投入,全力实施万亩绿色基地建设,强力推行“四大技术”和“五项配套措施”,全面实施大改形,建设生态示范园1万亩,建立千亩工艺苹果示范基地,增强经济效益;三要培育和扶强以北山果业为龙头的一批苹果储藏、营销、包装、加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走“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建立健全果品信息服务和销售网络,多方筹资建设果品集散市场,真正使果业成为振兴经济、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到2010年全镇苹果总产达到6.4万吨以上,优果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产值9600万元。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利用沟坡地带积极发展以花椒、核桃、枣、杏等为主的杂果,2010年杂果面积达到3500亩,产值达到350万元

(3)稳步推进畜草业。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不断优化畜禽结构,采用以传统养殖为基础,以“消灭空白户,增加存栏量”为原则,发展奶牛养殖,加快肉奶羊养殖,提高猪、禽存栏率。一是重点实施“百千万”养殖计划,即建成畔子村百头奶牛示范养殖小区,琅琊洼、太村街、东堡子等村千头瘦肉型繁育养殖小区,文家、屯庄、店里等村万只笼养鸡和赵家坡、孟家咀等村万只獭兔养殖小区,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二是进一步加大的扶持养殖大村、大户的发展力度。到2010年底培养10头以上养猪大户50户,5头以上养猪大户100户,牛存栏达3000头,猪存栏达10000头,羊存栏6000只,鸡存栏70000只,兔25000只。以科技培训为载体,推行标准化生产,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路子。三是利用沟坡土地面积广阔的实际种优质紫苜蓿3000亩,发展优质牧草,推广饲草氨化青贮技术,把小草做成大产业,引资建设牧草加工企业。使养殖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二大支柱。

(4)稳定烤烟生产。以太村镇向上各村为重点,扩大烤烟种植,引进烤烟新品种,推广作务新技术,提高烤烟生产作务水平。继续完善“公司十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保护烟农利益。“十一五”期间,全镇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以上,年收购烟叶1万担。

(5)积极发展中药材生产。抓住国际“中药热”和全省主攻发展中药产业的历史机遇,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为基础,依靠科技,

扩大规模,规范种植。积极加强与省内外制药企业的联系,发展合作关系,建立药源基地和加工企业,提高中药材种植效益,到“十一五”末,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

2、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致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增加劳务收入。建立和完善镇、村、组三级劳务输出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可靠的劳务信息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到2010年,使全镇劳务输出总人数达到6000人以上,占农村总劳力的40%左右。年创值5000万元以上。

3、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转包、转让、租赁、入股、联营等多种形式向种养专业大户和产业化基地集中。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的产出值。

(二)积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十一五”是我镇实现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时期,要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完善城镇功能,增强承载力,提高城市品位。以镇区和野鸡红什字为龙头,以野鸡红开发新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实施镇区南移东扩工程,计划投资500万元,开通东大街并两侧建成两层商住楼100间,形成商贸一条街,南向野鸡红什字对接。按照县上“沿野鸡红十字向太村镇方向发展,开辟县城第二新区”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大开发力度,把这一区域建成新兴的工业园区,逐步发展成为全县的工业经济中心。到2010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成野鸡红什字物流集散市场。以新村建设为重点,加快文家、赵家等重点村的新村建设。加大水、电、路等设施改造力度,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做好易地搬迁、扶贫开发、经济救济等扶贫工作,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全面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到2010年,全面完成全镇32个村村间道路柏油化建设,按照“扩大规模、提高等级、增加承载、形成网络”的发展思路,抓住全省“十一五”期间加快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机遇,按照农村公路塬区行政村达到三级的标准要求。到2010年,实现以东环路柏油化建设为主体的道路建设,全镇农村柏油路总里程达到50公里。

二是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荒山绿化、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一是完成姚家店、川子岭等村老庄基复垦任务。二是完成梁渠沟堤坝建设任务。三是完成基本农田升等改造任务。使农业、农村发展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宽带传输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四大基础性工程建设。加快公众信息网、政务信息网和农业信息网建设,通过网络媒体宣传推介太村,发展太村。

(四)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步伐,

继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搞好法制、政策、服务等投资软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全镇大力营造招商引资的“强磁场”,形成无处不招商、无时不招商、无人不招商的良好局面,采用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借力招商的办法,围绕果业、畜牧业等骨干产业,投资兴建冷库群、纸箱厂、发泡网厂等项目,同时再包装一批果品生产资料、果品加工企业、畜牧养殖企业、畜产品收购企业、饲料加工企业等新建项目。平均每年招商引资100O万元以上。继续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沪等经济发达地区和港澳台等地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把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及旅游等服务业作为招商引资重点,下功夫抓好项目策划包装,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引进规模大、产出高、带动强的产业项目,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规模。到2010年,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把北山果业建成西北最大的苹果贮销加工市场。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三产发展步伐。

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认真实施市县委提出的民营经济崛起战略,积极落实各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公有制经济退出的行业和领域,促进民营企业规范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工程项目、基础产业、高新技术等领域,为民营经济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民营企业树立诚信敬业、守法经营的观念,通过吸收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扩大经营规模,发挥民营经济的带动作用。到2010年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全镇新增个体户1000户,实现产值1000万元,年均增长200户。

(六)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一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抓好“两基”巩固提高,继续搞好学校布局调整,加快校舍改造,改善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好“两免一补”助学工程,促进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是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到2010年底建成寄宿制初中和寄宿制小心完小建设任务。

二要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指数。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长效的公共环境卫生整治机制,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补助制度,规范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三要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大力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4%以内。

四要继续抓好建设“文化太村、卫生太村、绿色太村、文明太村”的创建活动,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步伐。首先推动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以建设唐家民俗旅游业为主体,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32个村农村文化大院,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其次积极开展以“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绿色家园建设,切实加强农村村容村貌,彻底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第三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和社会诚信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镇,着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提高全民民主法制意识。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四、转变职能创新机制

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在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思想上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增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形式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活力。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上来,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问责制,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三)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建立为民服务机制。要注重和加强形式下各级干部服务意识的培养,以群众冷暖为主责的服务型干部。要就间接指导为直接服务。各级干部要深入实际,紧贴生产,主动切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降低政府门槛,拉近干群距离,重塑干部新形象。带领群众万众一心,努力奋斗,为把太村建成文明、富裕的经济强镇而奋斗。

近年来,太村镇抢抓全省上下开展的绿色家园建设活动的良好机遇,按照“村在林中建、林在村中长”的总体

要求,以创建文明太村、生态太村、绿色太村、和谐太村为目标,议定措施,综合治理,使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

姚家店文明生态村地处镇区西北部,全村145户、595口人,1258亩耕地,是今年建成的移民新村。投资724

万元,对全村108户、460口人实施了易地搬迁,建成移民新村,在建设中,把生态治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贯穿

于新村建设的始终,实行人畜分离、街道和庭院绿化、美化、净化等措施,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民文明,积极向上,诚信有礼,一个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的新村呈现在世人面前。川子岭文明生态村地外镇区西北末梢,全村114户、404口人,1213亩耕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典型的避暑胜地。投资180万元对地处沟边沿线的60户、200口人实施了易地搬迂,建成文明生态村。在新村建设中,投资40万元,街道铺筑柏油400米,栽植风景树300株,铺筑道沿1600米,修筑排水渠1600米,建成节能沼气池30户,使村容村貌极大改观。同时教育导农民要珍惜生命,保护大自然,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延伸阅读:

国民经济综合科年终工作总结国民经济综合科年终总结一年来,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落实“三抓带动、...

国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规划是党的*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任务的关键五年规划,也是道外区区划调整后,重新整合资源,谋求大发展、快发展,实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2) 一、“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回顾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0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91亿元,“九五”期间年均递...

全区200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纲要(草稿) (2005年11月) 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编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前期调研等相关工作,总结“十五”时...

全区201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工作汇报主任、各位副主任: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区大常委会报告全区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今年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

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县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2006年,我县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稳定一产、主攻二产、紧抓三产,国民经济呈现出了良好的运行态势。200...

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年)至====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XX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县奋起直追,建设成为经济强县的黄金发展期。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乡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速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落实“314”总体部署、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巴山之...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