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浅析“免疫系统”观下的审计信息化之路

11月23日 编辑 fanwen51.com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观后感]《筑梦中国》是对百年中国历史的一次完整回顾,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饶、奋发有为的精神,体现共产党人敢于担当、不畏艰辛的优秀品质。纪录片特点鲜明、教育意义强,利用思想性、...+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环境下,如何以“审计免疫系统”观为指导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

关键词:免疫系统 审计信息化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刘家义审计长针对形势发展提出的最新论断,这一观点科学回答了国家审计的本质,国家审计的功能,国家审计的基本特征、国家审计的根本目的,国家审计的首要

任务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统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多学科综合创新的理论成果,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论断必将成为审计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方法创新及其他审计创新工作的指导性思想。本文主要谈谈如何进一步走审计信息化这一技术创新之路,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

一、走审计信息化之路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选择

1.审计信息化是审计技术创新的最重要方面。从免疫过程看,发挥免疫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免疫识别。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首先要进行审计“免疫识别”。而审计“免疫识别”离不开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就如同传统“望、闻、问、切”诊疗方法发展到现在的各种高科技诊疗方法一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条件下的审计技术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严竣挑战。审计对象的信息化要求审计手段必须信息化,否则审计人员面临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无奈局面。因此,当前对审计技术创新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审计手段的信息化,如何走好科技强审之路。否则,面对“病毒”,免疫系统无法识别、确认,其功能也就无法发挥。

2.信息化审计手段的固有优势与“免疫系统”功能的特点相吻合。审计真正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其产生的作用与常规监督性审计的作用是有区别的,集中体现在“三性”上,一是宏观性,传统审计关注的都是某个具体的受托责任关系,而审计免疫系统论关注的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受托责任关系。通过解剖麻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产生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全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建议,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信息化审计则突破了原有手工条件的束缚,对单位大量业务和财务数据,包括信息化系统本身进行分析、审查,显然更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二是预见性,免疫系统的最大功能就是在病毒入侵时,就能及时识别、确认,并将其清除,而不是等病毒扩散之后处理,体现了预见性,信息化审计则很好的契合了这一点,一方面工作效率极大提高,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技术,如联网审计,可以使审计关口前移、事先介入,随时跟踪,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三是建设性,审计工作建设性的作用是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一个“免疫系统”的基本要求,要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努力揭示体制、机制上原因,从根本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健康运转。而建设性与宏观性是相辅相成的,信息化审计做到了微观与宏观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实现了数据的宏观分析,有利于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审计信息化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各地有各地的情况,每个审计机关也都有各自的情况,搞审计信息化要从客观实际和现实需求出发,当前最重要的是要防止贪大求全和“一窝蜂”。要做人力、物力和财力范围内的事,做到立足现实和长远打算相结合。

2.重在应用原则。走审计信息化之路、目的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只有充分将其应用到审计实践中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否则搞再多的软硬件设施、装备都是摆设。

3.开放性原则。金审工程的成果目前正在全面推广,这是审计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要求,但各地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化工作中形成的有特色的工作方法、经验和成果应当予以继承和发展,不应轻易放弃,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信息化工作不只是高层审计机关的事,应当是开放性的,各地工作中形成的好的成果,如专家经验、实用性强的小软件等,都应大力推广。

4.全员参与原则。审计信息化涉及全部审计人员,在这场审计技术变革中,没有人可以作壁上观,否则就将失去审计的资格。

三、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走科技强审之路,打造信息化审计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为有效履行国家审计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建设国家审计信息系统,培养适应信息化的审计队伍,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能力,最终实现审计信息化。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是精良的装备系统。各级审计机关应当高度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这是走审计信息化之路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政府财力的充足,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以及审计机关的努力之下,目前审计机关的信息化装备基本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这为推进这项12全文查看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下一步要探索将一些“高、精、尖”设备运用于审计领域,如对环境资源审计,部分项目中就需使用gps等专用设备,不使用这些设备,审计就不能达到目的。因此,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科技装备不能满足于日常使用,要有长远的打算。

二是强大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将“病毒”

消灭,现场审计是关键。因此,必须打造功能强大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实现审计实施过程信息化,这也是审计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审计署实施的“金审工程”开发了三类应用系统,其中之一“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即ao系统,基本实现了审计过程信息化。这一系统使审计人员摆脱了传统的纸、笔和算盘,极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强大的功能使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数据尽在审计人员掌握之中。全面推广应用该系统和实现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将是下一步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三是全覆盖的数据联网系统。审计免疫系统论把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系统运行的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当前,无论是财政、税务、金融,保险还是社保等,都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运转体系,审计要及早发现问题,就必须有效地对上述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以及系统本身进行事前和随时核查。因此,审计有必要与有关系统实现联网,这样可以提前介入或者加大监督频率,有效监督国有资金的运行情况和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从国家层面讲,最终应实现“金审”系统与“金财”、“金税”、“金保”等系统的联网;从基层来讲,在国家层面未实现联网前,可以探索本地化的联网方式、方法,尽快实现地方性的联网审计。

四是完善的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是审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审计机关办公自动化要有两大功能,一要与当地政府和其他部门实现公文资料的自动传输,二要与上下级审计机关(包括机关内部)实现公文资料的自动传输。同时这一办公系统要与审计现场实施系统有效结合,这样一是可以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可以节约行政成本和资源。当前,各级审计机关依托各地政府政务网络,基本建立起了适合自身的办公系统。

五是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审计管理主要包括内勤管理和外勤管理,从项目计划、经费安排、人员调整到项目资料库、法律法规库的建立、人员培训等,除审计现场实施外,都可以归入审计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实现审计机关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审计管理上规范、上层次。金审工程开发的“oa”系统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审计管理系统,它是审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是合理配置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审计也不例外,免疫功能能否发挥作用,最根本的还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能力和水平。目前国家审计系统中的审计人员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不适应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复合型人才偏少。因此,一要把好人员进入关,要挑选真正适合审计需要的人才进入审计机关;二要把好人员培训关,要重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将计算机应用培训放到重要位置上;三要把好审计人员组合关,在实施每个项目前,要科学合理配置审计组人员,要考虑审计人员的经验程度、计算机应用能力高低甚至年龄的大小等,尽量组成结构合理的审计小组,这对审计实施有重要意义。四是把好优秀人才选拔关,要培养和树立一批典型,将他们培训成审计信息化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四、推进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做法

当前,各级审计机关在信息化道路上形成了各自的做法和经验,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带有规律性的做法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面对目前的形势,各级审计机关要理清思路,要凭着对事业发展的敏锐性和审计职业的判断,清醒地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建设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发展,事关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提高,事关审计人员的职业资格和技能,事关审计机关能力建设,只有走科技强审之路才能更好的发挥审计的职能,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也才能有立足之地。

二是制度上提供保证。制度能够为经济社会系统中的人或组织提供一个稳定、有序、可预测的环境,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成本,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或组织目标。单纯思想上重视不能保证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要在制度上落实,各级审计机关都应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章立制,将信息化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考评之中。

三是学习培训上下功夫 。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因此,现有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领导带头,作出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迎难而上,极易带动其他审计人员;其次是要全员参与,形成氛围。要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学习应用计算机审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学习和应用计算机审计软件的浓厚氛围。第三是后续教育提供保障,要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后续教育,并加大计算机审计培训的内容和力度。

四是运用上求突破。实践证明审计信息化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审计人员如何做到将计算机技术与现场审计有机结合。审计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审计质量,能够发现手工条件下无法发现的问题,这也是审计信息化能更大程度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根本所在。计算机审计取得的效果如何是检验审计信息化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唯有运用上取得突破,我们才能认定信息化工作产生了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明辉 《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中国审计 .2008(24)

2.周莉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初探》. 中国审计 .2008(24)

12全文查看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环境下,如何以“审计免疫系统”观为指导推进审计信息化工作。

关键词:免疫系统 审计信息化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刘家义审计长针对形势发展提出的最新论断,这一观点科学回答了国家审计的本质,国家审计的功能,国家审计的基本特征、国家审计的根本目的,国家审计的首要

任务等一系列问题,这一系统论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多学科综合创新的理论成果,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具有重大意义。这一论断必将成为审计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方法创新及其他审计创新工作的指导性思想。本文主要谈谈如何进一步走审计信息化这一技术创新之路,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

一、走审计信息化之路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选择

1.审计信息化是审计技术创新的最重要方面。从免疫过程看,发挥免疫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免疫识别。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首先要进行审计“免疫识别”。而审计“免疫识别”离不开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就如同传统“望、闻、问、切”诊疗方法发展到现在的各种高科技诊疗方法一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条件下的审计技术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严竣挑战。审计对象的信息化要求审计手段必须信息化,否则审计人员面临进不了门、打不开账的无奈局面。因此,当前对审计技术创新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审计手段的信息化,如何走好科技强审之路。否则,面对“病毒”,免疫系统无法识别、确认,其功能也就无法发挥。

2.信息化审计手段的固有优势与“免疫系统”功能的特点相吻合。审计真正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其产生的作用与常规监督性审计的作用是有区别的,集中体现在“三性”上,一是宏观性,传统审计关注的都是某个具体的受托责任关系,而审计免疫系统论关注的则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受托责任关系。通过解剖麻雀,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产生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全面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建议,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信息化审计则突破了原有手工条件的束缚,对单位大量业务和财务数据,包括信息化系统本身进行分析、审查,显然更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二是预见性,免疫系统的最大功能就是在病毒入侵时,就能及时识别、确认,并将其清除,而不是等病毒扩散之后处理,体现了预见性,信息化审计则很好的契合了这一点,一方面工作效率极大提高,另一方面一些新的技术,如联网审计,可以使审计关口前移、事先介入,随时跟踪,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三是建设性,审计工作建设性的作用是审计作为经济社会运行一个“免疫系统”的基本要求,要在全面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努力揭示体制、机制上原因,从根本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国家经济平稳、健康运转。而建设性与宏观性是相辅相成的,信息化审计做到了微观与宏观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实现了数据的宏观分析,有利于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审计信息化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各地有各地的情况,每个审计机关也都有各自的情况,搞审计信息化要从客观实际和现实需求出发,当前最重要的是要防止贪大求全和“一窝蜂”。要做人力、物力和财力范围内的事,做到立足现实和长远打算相结合。

2.重在应用原则。走审计信息化之路、目的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只有充分将其应用到审计实践中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否则搞再多的软硬件设施、装备都是摆设。

3.开放性原则。金审工程的成果目前正在全面推广,这是审计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要求,但各地审计机关在审计信息化工作中形成的有特色的工作方法、经验和成果应当予以继承和发展,不应轻易放弃,要鼓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信息化工作不只是高层审计机关的事,应当是开放性的,各地工作中形成的好的成果,如专家经验、实用性强的小软件等,都应大力推广。

4.全员参与原则。审计信息化涉及全部审计人员,在这场审计技术变革中,没有人可以作壁上观,否则就将失去审计的资格。

三、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走科技强审之路,打造信息化审计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为有效履行国家审计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建设国家审计信息系统,培养适应信息化的审计队伍,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能力,最终实现审计信息化。目前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是精良的装备系统。各级审计机关应当高度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这是走审计信息化之路的基础性工作。随着政府财力的充足,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以及审计机关的努力之下,目前审计机关的信息化装备基本可以满足工作的需要,这为推进这项[]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下一步要探索将一些“高、精、尖”设备运用于审计领域,如对环境资源审计,部分项目中就需使用ps等专用设备,不使用这些设备,审计就不能达到目的。因此,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科技装备不能满足于日常使用,要有长远的打算。

二是强大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将“病毒”

消灭,现场审计是关键。因此,必须打造功能强大的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实现审计实施过程信息化,这也是审计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审计署实施的“金审工程”开发了三类应用系统,其中之一“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即o系统,基本实现了审计过程信息化。这一系统使审计人员摆脱了传统的纸、笔和算盘,极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强大的功能使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数据尽在审计人员掌握之中。全面推广应用该系统和实现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将是下一步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三是全覆盖的数据联网系统。审计免疫系统论把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系统运行的安全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当前,无论是财政、税务、金融,保险还是社保等,都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运转体系,审计要及早发现问题,就必须有效地对上述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以及系统本身进行事前和随时核查。因此,审计有必要与有关系统实现联网,这样可以提前介入或者加大监督频率,有效监督国有资金的运行情况和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从国家层面讲,最终应实现“金审”系统与“金财”、“金税”、“金保”等系统的联网;从基层来讲,在国家层面未实现联网前,可以探索本地化的联网方式、方法,尽快实现地方性的联网审计。

四是完善的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是审计信息化的基本要求,审计机关办公自动化要有两大功能,一要与当地政府和其他部门实现公文资料的自动传输,二要与上下级审计机关(包括机关内部)实现公文资料的自动传输。同时这一办公系统要与审计现场实施系统有效结合,这样一是可以很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可以节约行政成本和资源。当前,各级审计机关依托各地政府政务网络,基本建立起了适合自身的办公系统。

五是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审计管理主要包括内勤管理和外勤管理,从项目计划、经费安排、人员调整到项目资料库、法律法规库的建立、人员培训等,除审计现场实施外,都可以归入审计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系统,实现审计机关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审计管理上规范、上层次。金审工程开发的“o”系统就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审计管理系统,它是审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是合理配置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审计也不例外,免疫功能能否发挥作用,最根本的还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能力和水平。目前国家审计系统中的审计人员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不适应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复合型人才偏少。因此,一要把好人员进入关,要挑选真正适合审计需要的人才进入审计机关;二要把好人员培训关,要重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将计算机应用培训放到重要位置上;三要把好审计人员组合关,在实施每个项目前,要科学合理配置审计组人员,要考虑审计人员的经验程度、计算机应用能力高低甚至年龄的大小等,尽量组成结构合理的审计小组,这对审计实施有重要意义。四是把好优秀人才选拔关,要培养和树立一批典型,将他们培训成审计信息化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四、推进审计信息化的主要做法

当前,各级审计机关在信息化道路上形成了各自的做法和经验,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带有规律性的做法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面对目前的形势,各级审计机关要理清思路,要凭着对事业发展的敏锐性和审计职业的判断,清醒地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建设事关审计事业的生存发展,事关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提高,事关审计人员的职业资格和技能,事关审计机关能力建设,只有走科技强审之路才能更好的发挥审计的职能,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审计也才能有立足之地。

二是制度上提供保证。制度能够为经济社会系统中的人或组织提供一个稳定、有序、可预测的环境,减少了不确定性,降低了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成本,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个人或组织目标。单纯思想上重视不能保证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要在制度上落实,各级审计机关都应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章立制,将信息化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考评之中。

三是学习培训上下功夫 。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解决,因此,现有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领导带头,作出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迎难而上,极易带动其他审计人员;其次是要全员参与,形成氛围。要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学习应用计算机审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学习和应用计算机审计软件的浓厚氛围。第三是后续教育提供保障,要保证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后续教育,并加大计算机审计培训的内容和力度。

四是运用上求突破。实践证明审计信息化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审计人员如何做到将计算机技术与现场审计有机结合。审计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特别是审计质量,能够发现手工条件下无法发现的问题,这也是审计信息化能更大程度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根本所在。计算机审计取得的效果如何是检验审计信息化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唯有运用上取得突破,我们才能认定信息化工作产生了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明辉 《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中国审计 .2008(24)

2.周莉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初探》. 中国审计 .2008(24)

延伸阅读:

浅析心理素质在考试中的异常和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当前高考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查,单有坚实的知识水平还不够,还须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考场上能否轻松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本身就是高考能力的一个...

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大要素文章标题:浅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大要素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思想,将和谐社会纳入了可行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之中,只有对现实社会中的多重事实作出权衡,对诸多...

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复兴之路展览观后感 (一) 生于盛世是我们这代人的福气,在这个时代堕落,则是我们这代人的大不幸,无论清醒与否。 十月七号,我也随着大家的脚步来到国家博物馆。看着一幅幅照片,一件...

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 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不可磨...

复兴之路观后感一百六十余年的中国近现代史,让人见证了中国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发展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新中国,复兴的艰难曲折难以想象。从鸦片战争开始,先后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

浅析医疗服务中的产品质量纠纷【关键词】产品质量;赔偿主体;举证责任;诉讼时效 【中图分类号】d9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4—0262—02 医疗服务中的产品质量纠纷在医疗纠纷中占有...

理解和信任是通向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昆山国际学校陈兆亚 人类已跨入二十一世纪。生活在这新世纪之初的中学生,他们对开拓、创新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心比天高,但他们又缺乏对过去的历史的认识和体...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集中体...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筑梦中国》讲的是关于中国当代梦想的伟大巨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