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深化劳教所所务公开]浅议深化所务公开 泸州市劳教所曾镒秀 深化所务公开,就是在原有所务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劳教机关重要执法环节中的相关内容,如劳教人员的记分考核、减期延教、所外执行、所外...+阅读
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理性思考
泸州市劳教所曾镒秀
对劳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是对劳教人员教育改造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教育改造劳教人员的重要手段。在劳动教养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的条件下,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沿用过去单纯说教或讲大道理等方式,来达到劳教人员思想转化的目的,显然已
经力不从心。日常管教工作中,基层大队干警经常反映&&emsp8218;一些劳教人员很难管;有的劳教人员甚至发展到顶撞干警的程度。这些现象的出现,迫切需要我们树立新的思想教育理念,以全新的方式方法,迎接新时期劳教人员思想教育工作的严峻挑战。
新时期劳教人员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为目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脑入心,以情感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树立尊重、理解、关心劳教人员的理念,在尊重、理解、关心上实实在在的做文章。
尊重,就是要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劳教人员的人格谈不上完美、健康、高尚,其社会地位和作用也不可能崇高,更谈不上重大。但是,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却是受我国法律所保护的。他们具有人格尊严不受侮辱、人身不受体罚和虐待,人身安全、个人合法财产受保护和不受侵犯等权利。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依法保护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就要把劳教人员当人看,这样做也是我国劳动教养机关实行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相信劳教人员能够改造好的基点。现实中,劳教人员作为有七情六欲的人,他们从内心里希望人们把他们当人看待。只有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把劳教人员当人看,劳教人员才不会丧失自尊心,也就有助于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我们在做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工作中,要切实树立受教育的对象是劳教人员,但也是人的理念,要坚持按照劳动教养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允许劳教人员述说怨屈,对他们自己的问题进行申诉。劳教干警要注意加强自我修养,不要总以管理者自居,尽量在情感上拉近同劳教人员的距离。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还必须关注劳教人员的需要,要把耐心的思想教育同为劳教人员办实事结合起来,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取得思想教育工作事半功倍的成效。近年来,我所在“爱心帮教”、“结对帮教”和帮扶解困等活动中,不仅为劳教人员解决了大量的婚姻纠纷、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还避免了空洞乏味的说教和硬性灌输。让劳教人员真正感觉到,我们是在教育挽救他们,而不是把他们看成可有可无的“傻子”听众,增强了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极大的调动了劳教人员接受思想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理解,就是要理解每个劳教人员的具体环境、个性和心理。即:要多从每一个劳教人员身上找出一些可以理解的因素,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从劳教人员的角度多想想。比如,少数劳教人员身体素质特别差,经常生病,生产劳动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这种情况下,我们管理者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应该如何思考,能否以一颗平常心态来对待。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思想教育工作,犹如心理治疗中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以教育对象为中心,重视其人格尊严,将思想教育的过程,当作教育者为教育对象设置的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机会。教育者站在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情,促成他们的成长;教育者不是单纯以理论去影响甚至强加于他,而是提供自然、和谐良好的环境气氛,促进教育对象发生思想上的变化。思想教育工作实践也证明,在解决劳教人员的思想问题时,从理解劳教人员的感情出发,顺着劳教人员的思路谈下去,加上教育者适当的分析见解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就极有可能达到最终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
关心,就是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劳教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劳教人员被劳教入所,脱离家庭,离开亲人。在感情、生活等方面都渴望得到关心和理解,特别是当遇到家中发生危难或身体患病之时,更是如此。在对劳教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教育者一定要关心劳教人员的生活,了解劳教人员的心理需求,注意劳教人员的情绪变化,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要诚心诚意地为劳教人员解决困难,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对劳教人员关心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时往往就是出自教育者口中一句带有人情味的语言,竟然可以促使劳教人员流下感动的热泪,或者还能成为劳教人员解决思想问题的转折点,这就是关心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比如,个别劳教人员入所以后,家庭发生了变故,年迈的父母无人赡养,妻子离家而去,小孩辍学。这些情况一旦反馈到劳教人员心里,劳教人员的第一个念头有可能就是要“出去”。我们的管理者如以常人之心及时做好劳教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给以说服或安慰,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帮助解决困难。这样一来,劳教人员不但不会想方设法脱逃,或许还会对我们干警感激不尽,从而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做好劳教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四必谈”12全文查看,坚持“四必看”。即:劳教人员家庭发生变故时必谈,劳教人员受处理时必谈,劳教人员改造岗位调整时必谈,劳教人员因种种原因有不满或消极情绪时必谈;劳教人员生病时必看,劳教人员家庭发生困难时比看,劳教人员与家庭发生矛盾时必看,劳教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必看。
当然,理解,尊重,关心劳教人员是从人性的一个侧面来考虑的,切不可因之而出现“
妥协执法”现象,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与理解、尊重、关心劳教人员是教育改造工作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只有两个方面一起抓,做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劳教人员的改造积极性,促进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以不断提升劳教场所的教育改造质量。
本文作者:泸州市劳教所副政委曾镒秀
联系电话:08302700282传真电话:08302701935邮政编码:646000
投稿日期:2006年9月7日
12全文查看
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理性思考
泸州市劳教所曾镒秀
对劳教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是对劳教人员教育改造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教育改造劳教人员的重要手段。
在劳动教养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的条件下,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都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情况,沿用过去单纯说教或讲大道理等方式,来达到劳教人员思想转化的目的,显然已
经力不从心。日常管教工作中,基层大队干警经常反映&&emsp8218;一些劳教人员很难管;有的劳教人员甚至发展到顶撞干警的程度。这些现象的出现,迫切需要我们树立新的思想教育理念,以全新的方式方法,迎接新时期劳教人员思想教育工作的严峻挑战。
新时期劳教人员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以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为目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入脑入心,以情感人。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树立尊重、理解、关心劳教人员的理念,在尊重、理解、关心上实实在在的做文章。
尊重,就是要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劳教人员的人格谈不上完美、健康、高尚,其社会地位和作用也不可能崇高,更谈不上重大。但是,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却是受我国法律所保护的。他们具有人格尊严不受侮辱、人身不受体罚和虐待,人身安全、个人合法财产受保护和不受侵犯等权利。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依法保护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就要把劳教人员当人看,这样做也是我国劳动教养机关实行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相信劳教人员能够改造好的基点。现实中,劳教人员作为有七情六欲的人,他们从内心里希望人们把他们当人看待。只有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把劳教人员当人看,劳教人员才不会丧失自尊心,也就有助于提高他们接受教育的自觉性。我们在做劳教人员思想教育的工作中,要切实树立受教育的对象是劳教人员,但也是人的理念,要坚持按照劳动教养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允许劳教人员述说怨屈,对他们自己的问题进行申诉。劳教干警要注意加强自我修养,不要总以管理者自居,尽量在情感上拉近同劳教人员的距离。尊重劳教人员的人格,还必须关注劳教人员的需要,要把耐心的思想教育同为劳教人员办实事结合起来,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取得思想教育工作事半功倍的成效。近年来,我所在“爱心帮教”、“结对帮教”和帮扶解困等活动中,不仅为劳教人员解决了大量的婚姻纠纷、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还避免了空洞乏味的说教和硬性灌输。让劳教人员真正感觉到,我们是在教育挽救他们,而不是把他们看成可有可无的“傻子”听众,增强了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极大的调动了劳教人员接受思想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理解,就是要理解每个劳教人员的具体环境、个性和心理。即:要多从每一个劳教人员身上找出一些可以理解的因素,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从劳教人员的角度多想想。比如,少数劳教人员身体素质特别差,经常生病,生产劳动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这种情况下,我们管理者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应该如何思考,能否以一颗平常心态来对待。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思想教育工作,犹如心理治疗中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以教育对象为中心,重视其人格尊严,将思想教育的过程,当作教育者为教育对象设置的一种自我成长的教育机会。教育者站在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情,促成他们的成长;教育者不是单纯以理论去影响甚至强加于他,而是提供自然、和谐良好的环境气氛,促进教育对象发生思想上的变化。思想教育工作实践也证明,在解决劳教人员的思想问题时,从理解劳教人员的感情出发,顺着劳教人员的思路谈下去,加上教育者适当的分析见解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就极有可能达到最终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
关心,就是要满腔热情地帮助劳教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劳教人员被劳教入所,脱离家庭,离开亲人。在感情、生活等方面都渴望得到关心和理解,特别是当遇到家中发生危难或身体患病之时,更是如此。在对劳教人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教育者一定要关心劳教人员的生活,了解劳教人员的心理需求,注意劳教人员的情绪变化,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要诚心诚意地为劳教人员解决困难,努力为他们办实事。对劳教人员关心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时往往就是出自教育者口中一句带有人情味的语言,竟然可以促使劳教人员流下感动的热泪,或者还能成为劳教人员解决思想问题的转折点,这就是关心所带来的积极效应。比如,个别劳教人员入所以后,家庭发生了变故,年迈的父母无人赡养,妻子离家而去,小孩辍学。这些情况一旦反馈到劳教人员心里,劳教人员的第一个念头有可能就是要“出去”。我们的管理者如以常人之心及时做好劳教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给以说服或安慰,积极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帮助解决困难。这样一来,劳教人员不但不会想方设法脱逃,或许还会对我们干警感激不尽,从而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做好劳教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四必谈”[],坚持“四必看”。即:劳教人员家庭发生变故时必谈,劳教人员受处理时必谈,劳教人员改造岗位调整时必谈,劳教人员因种种原因有不满或消极情绪时必谈;劳教人员生病时必看,劳教人员家庭发生困难时比看,劳教人员与家庭发生矛盾时必看,劳教人员发生意外事故时必看。
当然,理解,尊重,关心劳教人员是从人性的一个侧面来考虑的,切不可因之而出现“
妥协执法”现象,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与理解、尊重、关心劳教人员是教育改造工作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只有两个方面一起抓,做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劳教人员的改造积极性,促进劳教场所的安全稳定,以不断提升劳教场所的教育改造质量。
本文作者:泸州市劳教所副政委曾镒秀
联系电话:08302700282传真电话:08302701935邮政编码:646000
投稿日期:2006年9月7日
延伸阅读:
负案劳教人员管教对策初探负案劳教人员管教对策初探 泸州市劳教所曾镒秀 随着严打斗争的深入开展,被投入劳教场所教育改造的人员日渐增多,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负案劳教人员居高不下。这部分人有的身负大案...
加强劳教人员食堂管理之我见面对高物价,劳教人员生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劳教人员食堂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劳教人员伙食管理是生活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挽救质量,影响到劳教场所...
加强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体会本人从事中学生管理工作多年,对当前中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状况以及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谈点肤浅的意见和看法。 一、当前中学...
运用和谐理念促进劳教场所管理教育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其内涵十分丰富,蕴含着深刻哲理。传统的“家和万事兴”、“民富国强”与“同舟共济”的思想就是和谐理念的重要体现。当今,和谐作为一种...
关于廉洁从政思想教育的思考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惩治腐败和有效防止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
抓机遇迎挑战谋求劳教事业新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17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同时...
发挥劳教职能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劳教职能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的支持,离不开法治的支撑。劳动教养机关承担着教育矫治违法人员的职责。在教育挽救劳教人员,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
劳教场所维生素B1缺乏症的成因及预防维生素b1(即硫胺素以下简称:vb1)缺乏症,是因缺乏vb1而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一系列症状,又称为脚气病,此种病症尤以劳教所等集体生活场所群体性发病现象较为常见,如...
高速公路员工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心得体会“《两棵树》的故事虽小,但意味深长,现实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原形’,从中我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做人、做事都不能急于求成,打好基础,认真地走好每一步才能取得成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