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农发行如何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11月27日 编辑 fanwen51.com

[新时期下三农发展的新动力以及战略意义]当前,以生物技术、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流的绿色浪潮,正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对于振兴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在绿色...+阅读

农发行如何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面旗帜。它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发行的要求,凝聚着农发行对国家、对社会的庄严承诺,昭示了农发行的历史使命。农发行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坚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在稳定粮棉市场、保障粮棉安全、维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

了积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发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发行如何增强支农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忠实履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诺言,真正树立起自身特有的品牌形象乃是值得农发行人深思的课题。

一、职能转变后的不适应症状

(一)宣传不到位,服务职能知晓度不高。

农发行自57次常委会议以来,职能定位有所转变,服务对象、业务范围和经营品种都在不断扩大,农发行在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增强,但农发行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其对“三农”究竟提供哪些服务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

(二)角色转变慢,服务动能跟不上时代要求。

一是农发行人由于长期从事政策性封闭管理,经营理念和服务意识等从总体上看,目前尚不及其他金融机构。

二是部分信贷管理人员、会计出纳人员、客户营销员、项目经理以及职业经理人、信贷主管、会计主管等素质普遍不高、知识结构老化、年龄偏大,接受现代银行管理知识和业务培训较少,与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工作要求,特别是刚刚上线运行的cm2006系统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同时,信息网络技术人才也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

三是内部考核、干部任用、工资薪酬等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和科学规范,使得广大干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管理跟不上,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由于职能的转变,业务范围的快速拓展,相关的政策制度、操作流程、考核机制等等显得有些滞后和混乱,比如:与工商银行联合开办的牡丹金山卡业务目前已进入推广运行阶段,可具体的操作办法还尚未出台。再如:贷款资格类型、贷款品种分类纵横交错给企业和基层行办理带来诸多不便,仅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例,按其所处的产业链环节划分,有生产型、加工型、流通型和综合型几种;按所属产业划分,有农业型、牧业型、林业型、渔业型和混合型几种。如本来是一个粮油流通型的企业,但由于认定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资格,要购销准政策性范围以外的粮油品种,就只能使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短期贷款,而不能使用粮食流转贷款,可有的一笔贷款又可以同时归属几种贷款品种等等较为混乱和复杂。

二、充分发挥农发行职能的对策

(一)加大农发行职能宣传力度。

一方面,在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将农发行的服务职能、贷款对象、贷款范围、客户类型、贷款品种、结算业务等编印成册。例如:农发行贷款客户的类型主要有:粮食储备企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其他粮食企业、粮食加工企业、棉花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农业小企业等。农发行的主要贷款品种按政策性强弱分,可分为政策性贷款、准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按期限长短分,可分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按贷款用途分,可分为粮油收购贷款、棉花收购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粮食仓储设施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按企业分,可分为粮食加工企业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和农业小企业贷款。农发行的会计结算业务,目前除网上银行正在开发中,其他所有的包括国际结算、信用卡等业务基本上与其他商业银行相同。

另一方面,要以农发行的高效优质服务大力树立农发行的品牌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三农”的满意。

(二)找准新农村建设立足点,增强使命感。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建设现代农业,农发行通过开展中长期贷款业务,使农发行功能进一步完善,信贷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品牌形象进一步树立。

农业产业化代表着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是走新型工业道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是农发行的历史使命。

为全面履行农发行在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力军的作用,今年二月银监会银监复(2007)42号批复,同意农发行开办农村基础设施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业务和全面开办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这是农发行获准开办农业科技贷款、种子贷款和把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扩大到农林牧副渔之后,银监会再次批准农发行拓展业务范围。至此,农发行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转化为一翼,以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为中长期贷款为一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格局12全文查看初步形成。这为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在农村金融中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创造了必要条件。

业务范围的拓展为农发行服务“三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党的十七大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刻阐述,为当前和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农发行全行上下必须掀起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热潮,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七大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

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柱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激发员工创业、创新、创造的活力,真正从尊重、理解、爱护和关心人的角度出发,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绩效考评薪酬分配制度,把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到建设新农村的银行上来。

(三)疏理、整合各项政策、制度和办法。

随着农发行职能的转变,业务范围逐步拓展,有关政策、制度、办法的变化和增加较为频繁,必须认真加以疏理和整合,对一些过时的、不适应的应及时清理,对尚在运用的和新增的应进行合理的归类合并,该删减的删减,该出台的出台。

一要疏理和修改各项制度办法。如:改革贷款资格认定办法。一是改变分类认定,将贷款资格统一为“农发行贷款资格”。二是下放贷款资格认定权到县级支行,由县级支行认定企业贷款资格后,将拟贷款企业信息输入贷款项目信息储备库,汇总上报以便审批行掌握营销进度。三是取消粮食收购贷款资格认定环节,符合农发行信贷政策和贷款条件的企业,只要具有粮食主管部门颁发的粮食收购许可证,就可以发放粮食收购贷款。

二要整合各类制度办法。如:各类贷款办法。首先,应完善目前的各项政策性、准政策性贷款办法,进一步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基本职能。其次,应加强对商业性贷款的统一管理,增加流动资金贷款办法和中长期贷款办法,取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办法、粮食加工企业贷款办法和仓储设施贷款办法,使符合信贷政策和贷款条件的各类涉农企业均能按同一标准使用农发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再次,鉴于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银行提出的要求,农发行对小企业的支持应有别于其他涉农企业。作为按贷款用途划分贷款种类的一个特例,要保留和完善农业小企业贷款办法,在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程序,个性调查,严格审批。与此同时,鉴于贷款风险程度的不同,对于所有贷款种类中的低风险贷款,应继续完善业务操作流程,规范贷款操作,提高办贷效率。

三要及时出台与业务发展相配套的各项操作流程和具体办法。如:有关国际结算和信用卡业务的结算管理流程和办法等。

(四)加强学习和培训,培养一批适合“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人才队伍。

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优化人力资源。一是适应开办商业性贷款业务的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二是适当引进紧缺岗位的专业人才,充实基层农发行的专业人才队伍。三是实行复合岗位制,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行一人多岗,缓解人员不足的矛盾。

12全文查看农发行如何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建设新农村的银行”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一面旗帜。它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发行的要求,凝聚着农发行对国家、对社会的庄严承诺,昭示了农发行的历史使命。农发行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坚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在稳定粮棉市场、保障粮棉安全、维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发挥

了积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发行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发行如何增强支农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忠实履行“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诺言,真正树立起自身特有的品牌形象乃是值得农发行人深思的课题。

一、职能转变后的不适应症状

(一)宣传不到位,服务职能知晓度不高。

农发行自57次常委会议以来,职能定位有所转变,服务对象、业务范围和经营品种都在不断扩大,农发行在社会上的影响也随之增强,但农发行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其对“三农”究竟提供哪些服务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

(二)角色转变慢,服务动能跟不上时代要求。

一是农发行人由于长期从事政策性封闭管理,经营理念和服务意识等从总体上看,目前尚不及其他金融机构。

二是部分信贷管理人员、会计出纳人员、客户营销员、项目经理以及职业经理人、信贷主管、会计主管等素质普遍不高、知识结构老化、年龄偏大,接受现代银行管理知识和业务培训较少,与银行业务经营管理工作要求,特别是刚刚上线运行的cm2006系统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同时,信息网络技术人才也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

三是内部考核、干部任用、工资薪酬等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和科学规范,使得广大干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管理跟不上,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由于职能的转变,业务范围的快速拓展,相关的政策制度、操作流程、考核机制等等显得有些滞后和混乱,比如:与工商银行联合开办的牡丹金山卡业务目前已进入推广运行阶段,可具体的操作办法还尚未出台。再如:贷款资格类型、贷款品种分类纵横交错给企业和基层行办理带来诸多不便,仅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例,按其所处的产业链环节划分,有生产型、加工型、流通型和综合型几种;按所属产业划分,有农业型、牧业型、林业型、渔业型和混合型几种。如本来是一个粮油流通型的企业,但由于认定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资格,要购销准政策性范围以外的粮油品种,就只能使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短期贷款,而不能使用粮食流转贷款,可有的一笔贷款又可以同时归属几种贷款品种等等较为混乱和复杂。

二、充分发挥农发行职能的对策

(一)加大农发行职能宣传力度。

一方面,在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将农发行的服务职能、贷款对象、贷款范围、客户类型、贷款品种、结算业务等编印成册。例如:农发行贷款客户的类型主要有:粮食储备企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其他粮食企业、粮食加工企业、棉花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农业小企业等。农发行的主要贷款品种按政策性强弱分,可分为政策性贷款、准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按期限长短分,可分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按贷款用途分,可分为粮油收购贷款、棉花收购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粮食仓储设施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按企业分,可分为粮食加工企业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和农业小企业贷款。农发行的会计结算业务,目前除网上银行正在开发中,其他所有的包括国际结算、信用卡等业务基本上与其他商业银行相同。

另一方面,要以农发行的高效优质服务大力树立农发行的品牌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三农”的满意。

(二)找准新农村建设立足点,增强使命感。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建设现代农业,农发行通过开展中长期贷款业务,使农发行功能进一步完善,信贷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品牌形象进一步树立。

农业产业化代表着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新时期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渠道,是走新型工业道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是农发行的历史使命。

为全面履行农发行在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力军的作用,今年二月银监会银监复(2007)42号批复,同意农发行开办农村基础设施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业务和全面开办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这是农发行获准开办农业科技贷款、种子贷款和把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扩大到农林牧副渔之后,银监会再次批准农发行拓展业务范围。至此,农发行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转化为一翼,以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为中长期贷款为一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这为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在农村金融中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创造了必要条件。

业务范围的拓展为农发行服务“三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党的十七大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刻阐述,为当前和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农发行全行上下必须掀起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热潮,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七大精神实质,把思想和行动

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农发行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柱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激发员工创业、创新、创造的活力,真正从尊重、理解、爱护和关心人的角度出发,制订出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和绩效考评薪酬分配制度,把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到建设新农村的银行上来。

(三)疏理、整合各项政策、制度和办法。

随着农发行职能的转变,业务范围逐步拓展,有关政策、制度、办法的变化和增加较为频繁,必须认真加以疏理和整合,对一些过时的、不适应的应及时清理,对尚在运用的和新增的应进行合理的归类合并,该删减的删减,该出台的出台。

一要疏理和修改各项制度办法。如:改革贷款资格认定办法。一是改变分类认定,将贷款资格统一为“农发行贷款资格”。二是下放贷款资格认定权到县级支行,由县级支行认定企业贷款资格后,将拟贷款企业信息输入贷款项目信息储备库,汇总上报以便审批行掌握营销进度。三是取消粮食收购贷款资格认定环节,符合农发行信贷政策和贷款条件的企业,只要具有粮食主管部门颁发的粮食收购许可证,就可以发放粮食收购贷款。

二要整合各类制度办法。如:各类贷款办法。首先,应完善目前的各项政策性、准政策性贷款办法,进一步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基本职能。其次,应加强对商业性贷款的统一管理,增加流动资金贷款办法和中长期贷款办法,取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办法、粮食加工企业贷款办法和仓储设施贷款办法,使符合信贷政策和贷款条件的各类涉农企业均能按同一标准使用农发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再次,鉴于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银行提出的要求,农发行对小企业的支持应有别于其他涉农企业。作为按贷款用途划分贷款种类的一个特例,要保留和完善农业小企业贷款办法,在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程序,个性调查,严格审批。与此同时,鉴于贷款风险程度的不同,对于所有贷款种类中的低风险贷款,应继续完善业务操作流程,规范贷款操作,提高办贷效率。

三要及时出台与业务发展相配套的各项操作流程和具体办法。如:有关国际结算和信用卡业务的结算管理流程和办法等。

(四)加强学习和培训,培养一批适合“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的人才队伍。

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优化人力资源。一是适应开办商业性贷款业务的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二是适当引进紧缺岗位的专业人才,充实基层农发行的专业人才队伍。三是实行复合岗位制,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行一人多岗,缓解人员不足的矛盾。

延伸阅读:

农发行防范化解道德风险的思考农发行防范化解道德风险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窗口行业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在以人为本的今天,要防...

农发行十年行程综述文章标题:市农发行十年行程综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__市分行于__年__月_日正式组建,成为__市首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十年来,市农发行用足用活国家粮棉购销政策和有关经济、金融政策...

赞美农发行的诗歌文章标题:赞美农发行的诗歌 抖落双肩的风尘 抱着满怀的欢呼 在这个流淌着丰收和喜悦的美好时节 你们迎来一个光辉的庆典点起一支支红红的烛火 让烛光辉映 细数岁月匆匆记忆班...

建设和谐农发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建设和谐农发行企业文化的思考 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和谐的...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