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白衣文化的文化渊源]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韩国白衣文化的文化渊源,欢迎各位研究文化的同学阅读! 摘 要:韩国对白颜色有着深厚的感情。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民俗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但是对白色的...+阅读
英汉语言的几点差异及其文化渊源论文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表征世界,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从事汉英对比研究必须从两种语言差异入手,追溯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渊源。
鉴于这一认识,本文从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式和语用三个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汉英两种文化源远流长,语言丰富多样,其间存在很多文化差异。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要相互理解,尊重差异,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
关键词:语言差异; 对比分析 ;文化溯源; 跨文化交际
一、词汇的差异
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助词为各自语言所独有,通常无直接对应。
英语中无汉语中的助词,但可通过动词的时态和体式、句式陈述与疑问等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汉语中也没有英语中的关系词和反身代词,但可通过词组、短句和相应的词汇运用来替代;英语中谓语动词的使用要受一定限制,汉语中动词的使用灵活,受限小,因而导致汉语多用动词,英语多用名词的现象;英语中的连词和介词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更高;英汉语言都有许多相同的构词手段,但重叠法汉语常用,如千千万万、家家户户、干干净净等,英语少用;英语的典型特征是词缀丰富,汉语的典型特征是形态变化少;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实称;英语多变化,力戒重复,常常用替代、省略和变换的表达方法避免重复。
汉语用词不怕重复,常常运用实称、还原、复说的表达方法。
如:He hated failure,he had conquered it all his life,risen above it , despised it in others 他讨厌失败,他一生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随着语言的发展,社会文化因素不断渗透到语词选择和定型的各个环节,如地理环境、社会历史、 政治经济、风俗民情、宗教信仰、审美取向、社会心理差异、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等等。
因此,在语言的表述上同一涵义词语的选择往往不同或同一词语出现不同的意义等。
比如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是对春的讴歌,其中的西风,在汉文化中却是指春风,这与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关。
可见,有时在英语和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等语而造成词汇空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句式的差异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英汉句式结构的差异在所难免。
汉语句子由于动词没有形态变化,受到限制少,倾向于多用动词,因而叙述呈动态(dynamic)。
汉语的动词注重动态描写,不仅可以作谓语,还可以自由地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成分。
由于使用起来相当方便,汉语的特点是倾向于多用动词,尤其是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时,常常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逐步交代,层层推进。
英语句子主语一般不可缺少,谓语动词是句子的中心,两者强调协调一致。
因此,英语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严密规范;汉语的话题突显结构指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信息单位话题和评说的语言。
赵元任在1968年指出:在汉语里,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施事与动作的关系,不如说是话题―说明的关系,施事与动作可以看作是话题和说明的特例。因此,在汉语里用含义更为广泛的话题说明也许要适合得多。由于汉语是注重话题的语言,常常将话题,即说话人想要说明的对象,放在句子的开头,而将说明部分置于话题之后,对其进行说明或解释。
如:运动项目我最喜欢排球。
另外,英语句子中主语一般应出现(只在祈使句、人物对话或个人简历中有时可以省略);汉语句子的主语经常省略,因此汉语有大量的无主句。
例如:Libert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life 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
其它差异还有:英语句头短尾长,汉语句头大尾小;英语多长句、从句,汉语多短句、分句;英语多引申,汉语多推理;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等。
三、语用涵义的差异
话语可划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确定语用涵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和分析、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应用。
因此,研究不同自然语言表达式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涵义是十分必要的。
语用涵义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文化的渊源不同,词语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往往就会出现差异。
有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理解某些特定的词语时,总是根据头脑中固有的参考系统,虽然使用同一词语,心理联想到的词语含义却不尽一致。
另外,汉语中的松、竹、梅能使汉族人联想到岁寒三友,具有斗霜傲雪,高风亮节的伴随意义。
但英语中的对等词语pine,bamboo,plum却不能使讲英语的人引起类似的联想。
还有我们熟悉的江南二字,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园林,鱼米之乡,以及漂亮的女子。
而英语的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只能给人一种地理位置的感觉;综上分析,在对外交往中,必要时需采用释义等方法将类似词语的语用涵义在英语中再现出来,以避免出现交际障碍。
四、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氛围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文化形态,而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则表现为语言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英汉两种文化源远流长,语言丰富多样,其间存在很多文化差异,而且能够有意识地注意英汉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有利于跨文化交际中防止语言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廖国强、蒋华等英汉汉英互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 赵元任Language and Symbolic System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68
[3] 彭宣维英汉语篇综合对比[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 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延伸阅读:
论儒家“和”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理论渊源儒家文化,对我国有着深远影响的文化,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论儒家和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理论渊源,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在儒学思想体系中,和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既是一种理想境界或状...
英汉语言文化对照英汉语言文化对照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进行英汉语言文化比较,有利于对异域语言文化的理解和使用,还能激发学生思维。本文就英...
英汉语言修辞对比英汉语言修辞对比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英汉修辞格的对比研究,来分析和讨论英汉修辞的异同,其中重点讨论了英汉比喻、排比修辞的差别。...
英汉语言比较英汉语言比较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
英汉语言文化中词汇与语义的空缺现象论文英汉语言文化中词汇与语义的空缺现象论文 摘 要: 英汉语言之间存在着词汇和语义上的空缺现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汉语言文化中的词汇、语义空缺现象,了解这一现象将有助于...
英汉语言中文化空缺现象及翻译对策论文英汉语言中文化空缺现象及翻译对策论文 摘要: 本文就词义空缺下的一个分支――文化空缺探讨了其翻译方法,不同的语言反映不同的文化色彩,语言之间的文化空缺更鲜明、更集中...
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论文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英汉翻译技巧论文【1】摘 要:“典故”作为民族特色文化的承载者,是民族文明的财富,更是语言文化的精髓。如何将西方特色的文学“典故”原汁原味的成功翻译,成了...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论文【摘 要】表达同一事物的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是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文章通过分析和对比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让读者...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 摘要: 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 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为:汉民族思维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