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阅读
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间的财政差异,对省级财政横向均衡起到了调节作用,但距离财政能力均等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转移支付的效率总体上还不高。概括起来,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存在的问题主要为:
(一)转移支付制度模式不利于实现均衡地方财力的目标。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有两种目标模式:一是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模式,二是纵向转移与横向转移相结合的模式。在中央可支配财力充裕的情况下,实行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既可均衡公共服务水平,又可体现中央的政策意图。在中央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实行纵横结合的转移支付制度,更有利于调节地区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促进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我国目前实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制度,还没有建立地区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在中央财力比较有限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难以实现均衡地方财力的目标。这是导致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在均衡地方财力方面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制度因素。
(二)中央财政收入总体规模不大,均衡地区间财力分配的作用有限。在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模式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是均衡地区间财力分配的主要工具。然而,财政转移支付对均衡地区间财力分配的功效,取决于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的规模。而转移支付规模又受中央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制约。就中央政府的财政能力而言,我国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逐渐形成了收入重在中央、支出重在地方的收支格局,但总体来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及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都比较低,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对消除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差异、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而言,中央财政显得力不从心。 另外,相对于地方对均衡财力的实际需要而言,中央对省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还不够。从国际看,各国转移支付的规模都比较大,且资金来源稳定。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财政总收入2/3左右通过转移支付分配到州和地方政府。2006年,我国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额13991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6%,如果扣除当年地方上缴中央的数额,则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净额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更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偏小,难以担当均衡地区间财力的重任。
(三)转移支付的结构不合理,对地区间财力的均等化作用不明显。分税制改革后,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形式十分复杂,既保留原财政包干体制下的一些体制补助、专项补助、结算补助等形式,又在实行分税制后增加了税收返还和过渡期转移支付等形式,形式类别较多。这种形式多样的转移支付制度,很容易导致管理分散和效率降低。在现行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和类别中,原体制补助、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县乡政府机构改革转移支付、结算补助及其他补助等可统称为财力性转移支付。如果将税收返还、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进行比较,可发现用于均衡地区间财政能力的财力性转移支付所占比重偏低。如,2007年,财力性转移支付所占比重仅为39.16%,而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所占比重达60.84%。并且,在财力性转移支付中,均等化作用较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偏低。2007年一般性转移支付占财力性转移支付的比重为35.3%,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的比重更低。目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结构还不能充分发挥调节地区间财力差距的作用。
(四)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式不合理,制约其发挥均衡地区间财力的作用。作为分税制体制下的一种财力调节机制,转移支付制度要同时处理好“存量调节”和“增量调节”的关系。在分税制改革过程中,我国在处理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关系上偏向于“增量调节”,从而延续了原体制下的分配格局,并把原体制中形成的非均衡状况带入了新的体制。与之配套的转移支付制度承认并过分地照顾了地方的既得利益,虽然在政策导向上符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忽略了“公平”问题,不符合财政转移支付追求“公平”的根本目标。具体表现在资金分配上,现行转移支付主要通过“税收返还”和专项转移支付进行,既不合理又不规范。就“税收返还”而言,由于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要求建立在往年基数基础上。因此,它不仅不能对地区间财力分配的既定格局作调整,反而会进一步拉大地区间财力的差距,导致出现“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分配格局。就专项转移支付而言,资金分配不是按照规范的方式来进行,而是看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那些跑得快、叫得响、与中央关系密切的地区就能获得更多的拨款。如有条件的配套拨款有利于发达地区,因为这些地区的配套资金不存在问题,而贫困地区的配套资金可能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这就使发达地区获得更多的拨款。可见,专项转移支付对均衡地区间财力的作用十分有限,甚至还扩大了地区间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原有差距。
(五)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置不合理,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目前,中央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设置过多、过滥,覆盖面过宽、重点不突出,难以体现中央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在...
延伸阅读: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包括哪几个方面内容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内在关系是什么一、正确把握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关系,坚持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贯穿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如何才能有效发挥农商行在农村金融体制中的作用如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争取1年时间实现贷款风险向五级分类的过渡,3年基本理顺管理体制,用5-10年时间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分期...
如何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建议(一)在审计理念上,要从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审计既是监督,更是服务,从大的方面讲是为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体一点讲,是为一个系统、一个单位和一个项目服务,促...
哪些是体制内的工作1、公务员,国企编制内员工或国家管理阶层家属等代表国家权力或依靠国有资产获得收益的群体是体制内的工作。体制内就是指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中起主导作...
我国经济体制的几种历史性转变一、50年代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党和政府就着手于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和变革,要创建一个社会主义新...
试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如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子: 第一,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第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
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重构与完善机制设计视角下的中 国 国 家治 理 现代 化当下中 国的时代命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其关键是合理界 定政 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治理边界,重点是国 家 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当前房地产调控形势分析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利弊从财政《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提纲 (一)细化预算编制内容,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要尽可能准确地测算全年的预算收入,同时,根据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准确地计算本地区的可用财力,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