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新型城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城镇化率每年以近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在提高。近年来每年有1000多万人进城,这相当于世界上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人口。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阅读
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
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的国家,在经济管理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善的状况下,我国城镇化仍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当前,加快城镇化进程,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解决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定居的问题,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脱离出来,逐步向城镇集中。通过减少农民,增加农村人均占有农业资源的份额,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增加城镇居民,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和工业制成品的需求,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并带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
其次,注重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小城镇之所以迅速崛起,一个重要因素就是80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正是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有条件进城谋生。乡镇政府有了充足的财政收入,也才能更好地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的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鼓励农民进城择业和务工经商。近些年来,有8000万到1亿左右的农民外出到各类城镇打工,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是外出打工工资。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不仅使农民有稳定的收益,而且使农民逐步地适应城市文明,为农民最终向城镇居民转化,创造了精神和物质的前提和条件。
第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要重视小城镇的发展。从转移农村人口的目的看,大中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就业成本远远高于小城镇;从现实情况看,农民外出打工的工资很难支撑农民在大中城市的定居生活,而且,城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面临就业难的困境,以及现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农民进城定居的门槛。而小城镇和农村具有天然的联系,小城镇是乡镇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的载体,基础设施条件不高,对于农民进入的门槛,相对于大中城市要低得多。
另,一楼你如果认为提问者是在作弊你可以点问题右侧的按钮检举它!!
你提到的“刚才抱这看看态度回答一个,果然如此.”具体什么情况请给我发消息!!
如果你是经常在法律分类回答问题更希望你尽快与我联系!!!!
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如何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工作的一大热点,实际工作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全力推进工程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强化领导组织,建立机制考核。成立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负责,将小城镇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阶段考核和年终考核结合起来,为工程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强化城镇功能,科学规划定位。以“富规划,强建设”的原则按照高档次和高标准超前规划总体的思路,集居住、旅游、休闲、娱乐、商贸为一体,强化城镇功能。 强化融资渠道,加快发展步伐。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模式,建立政府、企业、个人、多元化融资体制,加快城镇化建设。 强化项目支撑,加速城镇建设。
采取造血式和输血式扶贫,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和产业创业园工程,发挥城镇化功能,脱贫致富。 强化城镇战略,提高城镇效率。以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发挥统领作用,让更多的群众融入集镇,提高城镇化率,促进弱势群体就业,带动地方发展。 强化设施建设,进行绿化改造。重点做好小城镇建设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愿意参与集成建设,进而促进城镇化建设步伐。
怎样在农村改革的方向下加快城市化进程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新建小城镇的燃料供应也应提上议事日程。这些由村社发展而成、周围仍是一派田园风光、离公路主干道较远、居民在两万户以下的新建小城镇,居民餐饮取暖不应该再沿用烧煤、烧柴、烧秸杆的老路。如何为小城镇居民提供经济、清洁、方便的燃料?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如果在城镇兴建之前规划合理,则一劳永逸(至少二十年内可以无忧)。否则,今后又挖又改,后患无穷,令人不胜其烦。 城镇居民最理想的燃料是天然气,其次是液化气,使用电力供热也便当可行。但都受到条件的制约。据说明,江苏省规划部门设计,如果要实现全省所有县城都烧天然气,需要投资460万元,花20年的时间。对经济发展不如江苏的省市来说,难度应较江苏更大。
至少在20年内想在新建小城镇普遍使用天然气是不可能的。而液化气和电力供热,对于刚进城的农民来说,费用相对较高,难以承担。 重庆工程师协会下属的展图建筑设计院针对新建小城镇燃料供应设计出了“三种气源”联合供能方案。这三种气源是沼气、生物制气、干馏煤气。分别说明如下。 在农村推广小沼气已经搞了很多年,但很多地方没能坚持下来,因为有一个重要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沼气的生成需要适当的温度,我国多数省区冬天气温较低,冬天里完全不产生沼气,农民只好仍然烧煤、烧柴,久而久之农民对沼气失去兴趣。现在利用新建小城镇的机会,正可以统一兴建四季供气的沼气装置,并把城镇粪便处理和有机垃圾处理结合起来进行,一举而数得,使城镇规划科学合理。
生物制气的原料是来自农村的秸杆、稻壳、杂草等等。新建小城镇周围全是农村,发展生物制气得天独厚,而且可以变废为宝,既给周边农民以创收渠道又起到环保作用。 干馏煤气是对以上两种气源的补充,展图建筑设计院专门设计了适合小城镇应用的“多管式干馏煤气炉”。这三种气源如果单独搞当然极不经济,应该联合规划,统一进行,很多装置可以互用,全部管道可以共用,成本相对低廉。据估算,户均投资为3000元。可由政府、营运公司、居民各承担一部分。而且,这不仅是供气工程,也顺带完成了粪便处理工程和有机垃圾处理工程。惠而不费,一举数得,为建设清洁、环保、文明的小城镇提供一个极富创意的思路。希望能够得到城建部门和规划部门的重视。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近些年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ر57%,但总体看城镇化仍然滞后。很多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很多劳动力已经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但却还不能在城镇稳定居住生活,如果按照户籍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还在35%以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对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第一,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农户的经营规模小,不足以获得足够的经营收入,有限的土地面积不足以容纳农村众多的劳动力。尽管目前已有2ر6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但农村劳动力仍然偏多。光靠一亩三分地,实现全面小康几乎是不可能的。
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经济竞争力,必须继续转移劳动力,积极推进城镇化。这是农村发展的根本所在。第二,城镇化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是城乡发展不协调,集中表现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尽管我们实现了农民增收“九连快”,近三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收入之比仍超过3∶1,收入差距仍处于历史高位。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十八大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未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需实际增长7%左右。2012年,全国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3446元,比2007年增加1850元,增长了1ر16倍,年均增长16ر6%,工资性收入对全年农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1ر4%,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体。
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农民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人口将会享受到城镇的文明,同时留在农村的人口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城乡发展将更加协调,困扰我国发展的很多经济和社会矛盾将会缓解。第三,城镇化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这些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出口拉动。随着国际市场潜力的不断挖掘,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出口的高速增长受到越来越大的制约,促进经济增长更多的要依靠扩大内需。城镇化不仅会增加投资,而且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向城市的聚集,消费需求会大为增加,这将给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带来强大动力。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意味着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意味着巨大消费潜力的释放。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是农村居民的3ر1倍左右。如果一个农民真正成为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至少是目前的3倍以上。因此,从需求角度讲,城镇化有利于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为经济增长带来持久动力。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是结构调整的内容、改善民生的途径,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之所在。我们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从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深刻认识城镇化的重要意义,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积极稳妥推进。一是科学规划,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建立适合我国人口、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城镇体系。要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加快中小城市发展,积极发展小城镇,努力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局面。
既要避免大城市过度膨胀带来的“城市病”,又要避免城市化遍地开花造成资源浪费。要通过大力发展交通、通讯体系,把一定区域城市和城镇整合起来,形成城市网络,提高城市、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效率。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与有关部门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二是以人为本,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只有实现了“人的城镇化”,才能真正放开“捆绑”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绳索,让城镇化带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释放。我国城市化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转移到城市就业的劳动力难以在城市定居,有人将这种城市化概括为“半城市化”或者“不完全城镇化”。大批在城市就业人口被排斥在城市社会福利制度之外,处在不稳定、无保障状态。
这种状况如果持续,将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问题。从经济角度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深化,城市发展对劳动力技能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有稳定的劳动力队伍。稳定的就业是劳动力技能与素质提高的基础,而就业的稳定需要居住的稳定。从社会角度看,农民进城已经不是为了在城市赚钱,然后回农村消费,新生代农民工到城市,就是为了追求城市生活方式。因此,解决“半城市化”问题,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必须彻底转变城镇化理念,从以城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要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实现新市民、老市民在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平等待遇。三是产业支撑,夯实各类城市产业基础,创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城镇化与工业化,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
延伸阅读:
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才能实现绿维创景认为,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大城市总会饱和,且大量的流动人口给城市的环境、教育、医疗、福利等各方面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农村与城市相比,有...
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县级社区出现了哪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现在已经形成共识:那就是,发展特大城市及特大城市群不适合中国国情。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太大,就算是发展 一、二十个一两千万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群,也远远不能满足农村...
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进程目前,我省已经成为畜牧业大省、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据统计,2008年全省肉类产量达到584.5万吨、禽蛋产量371.7万吨、奶类产量302万吨,分别位居全国第三位、第三位...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合理布局的城镇体系。要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建立适合我国人口、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城镇体系。 二是以人为本,把有...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近些年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ر57%,但总体看城镇化仍然滞后。很多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很多劳动力已经转移到城镇...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适应国内外的发展大势和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的历史过程。 推进新型...
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16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2016,怎样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适应国内外的发展大势和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促进产业和人口向城镇集聚为核心,以统...
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如何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
如何看待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如何看待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目前城镇化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