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意义]① 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 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促进消费 、 投资 、 出口协调发展 。( 2 分)② 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推动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 劳动者...+阅读
如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在具体政策的选择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仅要做加减法,也要做乘法和除法,还要做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通过这种加法、减法、除法、乘法一起来做,实现发展的速度与经济结构、发展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均衡性,进一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首先是要通过扩内需、稳出口、增就业,实现重质量有效益的总量扩张,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促进内需较快增长。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特别是消费需的方针,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做好已有项目的同时,还要统筹安排好后续项目。可考虑出台、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保险和文教卫生等领域,有效促进民间投资增长。
二是努力稳定出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三是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要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创造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机会。 其次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和宏观调控“两只手”的作用,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推动并购重组,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要抑制过剩产能,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通过推动完善相关政策去库存化去产能化。
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第三是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大胆革除阻碍科技生产力发展的一切体制机制障碍。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科技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从根本上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通过加强企业的技术改造、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等措施,切实提高产业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要发展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研究完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抓紧落实重大科技专项,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运用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同时,还要加强调查研究和战略规划,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和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增加就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第四是要通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优先发展教育,改善教育办学条件,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领域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
为什么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 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中央之所以强 调提高质量和效益的极端重要性,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提高质量 和效益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是经济社会的发 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而发展是否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 的,正是衡量发展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另一方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 益,又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立足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要 ,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依靠高投入、高污染、搞破坏、低效益的粗放型经 济增长模式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失调的发展格局。而 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合理确定发展速 度,把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把 经济发展建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同推进,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文明一起抓的基础之上。
而 这些正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也是衡量传统的发展方式是 否真正实现转变的根本标准。
如何推动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当前,解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期任务,有效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能够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可预期的、稳定的机制,使科学发展的优势日益显现出来、发挥出来。 制度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 实现科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制度是不能缺失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财物流动性很强,社会关系多种多样,没有制度保证,人们的物质利益、各种权利不可能得到有效承认和保护,社会也不可能达到有序状态。
在当今世界,市场经济仍然是一种发展中的体制形态,所谓“完善的市场经济”和“成熟的市场经济”都只是相对的。科技革命的重大突破,带来新的技术和市场需的同时,也引起了投资方式、市场交易方式、企业组织和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使各国经济更为广泛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原有的管理经济的方式、体制和政策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传统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着体制机制落后和僵化的问题,也要寻变革和创新。 实现科学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基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在这个阶段,改革的难度加大了。我们既要继续推进改革,解决体制上的一些亟须攻克的难题,又要维护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两者不可偏废。
如果不能继续深化改革,就会导致经济徘徊不前,积累更多的社会问题;如果只关注改革的推进,忽视社会矛盾的化解,又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由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比过去大大增多。群众关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主要集中在下岗失业、房屋拆迁、贫富差距、环境保护、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等问题。这些问题处理得不好,极易损害群众利益,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而,如何着力解决影响实现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乃是当前直至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要战略任务。我们应当正视现实,化解矛盾,尤其是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因此,制度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度建设开道。
党中央提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升华了我们党的治国理政思想,也为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的科学发展的社会。科学发展则要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稳定,也就是能够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现阶段,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问题都亟待解决。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等方面,制度建设和创新的力度都还需要大大加强。
制度创新贯穿科学发展全过程 制度创新将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在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如何改进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和机制,使政府在GDP指标之外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其次,在财税体制的改革中,如何与干部的政绩考核方式的改进相适应,比如,要某个区域更多地关注生态保护,应当在财税政策上形成怎样的必要补偿机制。再次,在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仍将面对资源约束增强、要素成本上升、总量规模扩大等新特点,如何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既立足于本地资源供给,又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第四,面对大量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就业和城镇生活,怎样合理分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又是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任务。
基本完成这一任务,至少还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在这段时期,如何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积极推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为农民进入非农产业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如何平稳而有序地引导农民进入城镇,逐步融入城市生活,避免国际上曾经出现过的城市两极分化现象;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保护而不是损害农民利益,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机制,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形成一系列立足国情的制度和政策。 制度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制度是人制定出来的,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制度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认识。真正能够充分发挥效应的制度,应当是与社会现实相契合的。对于要调整的对象认识得是否清楚,关系到所...
延伸阅读:
企业如何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全面、协调、可持续...
如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6项重点工作: ——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居民消费重在提高收入、改善预期。在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优化投资结构上。稳定和...
我国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基本上走的是一条粗放经营的经济发展路子.它曾对我国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这种方式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和局限性,经济增长方式...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运行质量、经济效益、收入分配、环境保护...
如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
我国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我国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是指什么意思: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在...
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如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怎样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握好当今世界迈入生态经济的走向,合理统筹利用全区有限资源,加强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下...
如何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如何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如何发挥农业大市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突破:要更加注重提高粮食产能,挖掘粮食生产新潜力。无论怎样转、怎样调,都绝不能把粮食产能调...
谈谈我国如何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谈谈我国如何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高职学生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论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握好当今世界迈入生态经济的走向,合理统筹利用全区有限资源,加强节能减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