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概况]一、中国农业资源概况 二、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和剥削,农业生产发展极为缓慢,生产水平十分...+阅读
中国文学的发展概况
中国文学,即中华民族的文学。中华民族,是汉民 族和蒙、回、藏、壮、维吾尔等55个少数民族的集合体。 中国文学,是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干部分的各民族文学的 共同体。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 的东方文明古国,有大约5000年的文明史。有文字的历 史至少要从商代算起,那时距今也有3500年。中国文学, 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特色,与世界上 其他民族文学异轨同奔。 中国的文学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 用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自己的理论批评体系。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学有各 自发生、繁衍、发展的历史,也有各自的价值和成就,它 们之间相互渗透和交融。作为与汉族文学相对称的中国 少数民族文学,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藏族的《格 萨尔王传》、蒙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 斯》等三部史诗,早已被列入世界著名的英雄史诗之林。
还有维吾尔族的叙事长诗《福乐智慧》,傣族的《召树 屯》、《娥并与桑洛》,□族的《阿诗玛》,蒙古族的 《嘎达梅林》,以及苗族、侗族的诗歌等,都是中国文 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由于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互 相补充,中国文学表现出极大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 中国文学在其文字诞生以前就已经产生了。以汉民 族文学而言,从战国时期诗人屈原的诗作《离骚》、《天 问》、《九歌》中就能发现,中国曾经有过非常丰富的 神话和传说。象“大禹传说”、“羿神话”、“女娲神 话”之类神话传说,足以同世界上最优秀的神话传说媲 美。可惜这些丰富的神话传说没有能在上古时代得到整 理,大多散佚了。但是,在各少数民族中,却保存和传 承了不少神话、英雄叙事诗(又称英雄史诗)、古代歌 谣等。
这些珍贵的文学遗产,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的某些 空白,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 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诗经》是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早的诗篇产生于西周初年,最 晚的产生于春秋中叶。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 法,是那一时代诗体的主要特色。紧接着,在南方的楚地 又兴起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并以伟大的诗人屈 原为其光辉代表。自古以来,“风”“骚”并称。《诗 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成了中 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以创作方法而言,“国风”和 《离骚》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 歌传统。
随着楚辞逐渐向接近于散文的赋体演变,另一种诗 体──乐府,带着民间文学特有的刚健清新的风格步入 了汉魏六朝诗坛。乐府民歌无论是长篇还是短制,都“感 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强烈 的现实感,是它们的一个重要标志。这种现实主义精神 直接影响了尔后诗人创作的“乐府古题”,以及唐代的 “新乐府运动”。在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中产生了象《陌 上桑》(《艳歌罗敷行》)、《孔雀东南飞》和《木兰 诗》等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中的瑰宝,给“诗歌大国” 增添了异彩。在乐府诗的发展过程中,五言、七言的句式 日渐引人注目。到了汉末佚名诗人作的《古诗十九首》 出现,五言诗体便基本成熟了。到齐梁时期,中国古代 著名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序》中已经确认“五言 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七言诗的产生稍 后于五言诗。它的广泛流行,大约在晋宋之际。 经过了齐梁间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体”诗歌在声 律方面的充分准备,到唐代,近体诗确立了,诗歌进入 了鼎盛时期,这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 期中,古体诗与近体诗全面发展,出现了李白、杜甫、白 居易等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 中国的诗歌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关系 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从“以乐从诗”、“采诗入乐”和“倚 声填词”三个阶段。“倚声填词”是诗与乐各自经过长 期的发展演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进行的一种更 为高级的形态的结合。后来的词和散曲都是沿着“倚声 填词”的途径发展过来的。词,原被称为“曲”、“曲 子”,或“曲子词”,是一种音乐化的文学样式。
词起源 于民间,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填词渐成风气。五代时,中 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到宋代,词这特 殊的文学样式,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宋代艺 术家在词中“言诗之所不能言”(王国维《人间词话》), 表达其“动于中而不能抑”的欢愉愁怨情绪(陈子龙语, 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上),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 善统一。宋代的词,达到了可以和唐诗并列的中国文学 的另一座高峰,出现了一批大诗人,如苏轼等。南宋后期, 词逐渐失去了和乐的能力。同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 不断传进中原地区,带来了“壮伟狠戾”(徐渭《南词叙 录》)的粗犷的格调,引起了人们的新的兴趣。这种“胡 乐”结合北方民间的“俚曲”,配入通俗化的语言,就 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散曲。
散曲和传统诗歌的 显著区别,就在于它大量地吸收民间的方言俚语。散曲 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
文学的发展
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关键是在于你怎样考虑这个问题,考虑问题的角度。 在文学研究上面这个问题很久之前就被摆在讨论桌上,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文学在严格意义上来说算不上文学,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文学还算是文学,终究还有一点推动意义。 读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就会知道这个问题在低年级的时候经常会被用来做研究。答案还是各家有各家的说法。 我个人认为本来你这个命题就太泛,没有提问的意义。不过给你的问题加个条件的话也许还有点谈论的空间。个人觉得中国的网络文学对于文学的推动作用在现在来讲很小,如果对于要高一点的人来说甚至可以忽略。中国的网络文学在目前为止仍然是浮躁,商业的代名词而已,所以造就的读者也是浮躁的,利益化的,甚至是空虚的。
本来中国的出版商就以钱财为第一目的,以炒作作为手段,以大众口味对应地规范作家的写作题材或者范围。 况且,网络文学的作家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就凭借某些特点、个性来取得奖项,或者媒体甚至是某些已成名的作家的赞许,从而踏上了写作的道路。你说这样所谓的作家能给文学带来多少进步?我不否认每个网络作家都是如此,但大部分网络作家都不值一提,媒体的炒作往往让读者盲从。 总结起来,一方面中国的环境氛围不利于产生优秀的网络文学,媒体在这里起歪曲炒作的作用,有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网络作家绝大部分都是没多少生活阅历,思考深度的年轻人,所写作品流于浮躁,轻薄,对文学发展没太大的进步作用。浅谈到这里结束。
谁可以系统的告诉我中国文学的发展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三古、七段 文学发展变化的九个方面 上古期 中古期 近古期 如果将中国文学史比作一条长河,我们从下游向上追溯,它的源头是一片浑 茫的云天,不可详辨。我们找不到一个起源的标志,也不能确定起源的年代。那 口传时代的文学,应当是十分久远的,后来的文字记载不过是对那段美丽梦幻的 追忆而已。最保守的说法,从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诗经》中的一些诗篇出 现的时候起,这条长河的轮廓就已经明朗起来了,后来逐渐汇纳支流,变得越来 越宽广。这中间有高潮也有低潮,但始终没有中断过。若论文学的悠久,只有古 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中国文学相比;若论文学传统的绵延不断,任何别 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是不能与中国文学相比的。 河流有上游、中游、下游,中国文学史也可以分成上游、中游、下游,这就 是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 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 呈现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 变化的背景。将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视为断限的根据,而将其他的条件视为断限 的参照。一种根据,多种参照,也许最适合于描述整个中国文学的历史过程。文 学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可以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以及王朝的更替相重合,但社会制度 的变化或王朝的更替,只是导致文学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是这变化的事实本身。 所谓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可以分解为以下九个方面:
一、创作主体的发展 变化;
二、作品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
三、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
四、文学语言 的发展变化;
五、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
六、文学流派的发展变化;
七、文学思 潮的发展变化;
八、文学传媒的发展变化;
九、接受对象的发展变化。三古七段 就是综合考察了文学本身这九个方面的因素,并参照社会条件,而得出的结论以 往研究文学史,对文学传媒和接受对象这两方面很少注意,尚不足以对文学的发 展变化作出全面的考察。文学传媒和接受对象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创作,实在是 不容忽视的。
一、上古期 上古期包括先秦、秦汉。 我们首先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散文可以追溯 到甲骨卜辞;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楚辞》和汉乐府;小说可以追溯到神 话传说,《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辞赋可 以追溯到《楚辞》。骈文中对偶的修辞手法,在这个时期也已出现;就连戏曲的 因素在《九歌》中也已有了萌芽。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是孕育于上古期 的。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此后几千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 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些观念,如 “诗言志”、“法自然”、“思无邪”、“温柔敦厚”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提 出来的。第四,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 对象,文字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基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 直到宋代出现了市民文学,才使这个格局发生了变化。 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学。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 个体的演变,《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诗人屈原出现,经过了数百年之久。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 事人事的记录,这是一大进步。而士的兴起与活跃,对文学的发展又起了关键性 的作用。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 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所谓文史哲不分,是就散文这个领域而言,在 讲先秦散文时我们无法排除《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 著作,也无法排除《周易》、《老子》、《论语》、《孟子》、《庄子》等哲学 著作,那时还没有纯文学的散文。至于诗歌,最初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吕氏春秋》里记载的葛天氏之乐,以及《尚书·尧曲》里记载的“击石拊石, 百兽率舞”,都是例证。《诗经》、《楚辞》中的许多诗歌也和乐舞有很大关系。 风、雅颂的重要区别就是音乐的不同,据《史记·孔子世家》,《诗》三百五篇 都可以和乐歌唱。《楚辞》中的《九歌》是用于佘祀的与乐舞配合的歌曲。 秦汉文学属于上古期的第二段,秦汉文学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 特点。首先是创作主体的处境有了变化,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聚集到 统一帝国的皇帝或诸侯王周围,形成若干作家群体,他们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谲谏 ...
延伸阅读:
网络审计的发展概况管理信息系统审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管理信息系统审计即IT审计,我们从IT技术发展来看,随着IT技术在业务和管理中的广泛运用,IT逐渐从传统的后台支持而步入前台,成为竞争的重要支撑...
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有何影响?二者中何者成就较高(1)中国现代文学对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这是大前提,放之四海而皆准。 (2)现代文学肯定了白话文的主导地位,从此我们都主要使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直到...
粉丝经济的中国概况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广义的“粉丝”。比如邓丽君迷。但那时还没有商业色彩,更不能称之为形成“粉丝经济”。事实上“粉丝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大众文化的商品化速度是一致的。...
中国旅游发展概况我国的旅游业较长期的保持7%年均增长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和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的概念是从供...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发展轨迹和同时代文学理论书籍有哪些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们还没学古代文论,现在学的文学理论主要是现代西方文论。 大概是:诗言志《诗经》序=>;曹丕《典论沦为》=>;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世界文学史没有什么正版之说,每个学校用的版本都不一样。 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在用的最广泛的是袁行霈先生的版本,一共四册。 中国现代文学史,用的最广泛的应该是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编写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简答与论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答: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
论述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和传承论述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萌芽和发展概况对后世的影响:唐代诗歌集群式创作发展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由于周民歌,尤其是汉乐府民歌的直接哺育,汉...
中国当代文学中农民形象的发展变化中国当代文学中农民形象的发展变化,能否解释一下乡绅是个什么样的一个阶层:我们是一个农民的国度,我们国家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的问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以农民生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