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线条的情感,是书法的情感的重要基础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线条的节奏感。唐代的张怀瑾在《书议》中曾把书法艺术称为“无声之音”,主要是指书法用笔轻重徐疾,抑扬顿...+阅读
在创作中作家的情感活动对于想象表现哪些方面
任何文学创作活动都与创作者本人的情感活动不可分割,情感活动在创作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认为:“艺术的感染的深浅决定于下列三个条件:
(1)所传达的感情具有多大的独特性。
(2)这种感情的传达有多么清晰。
(3)艺术家真挚程度如何,换言之,艺术家自己体验他所传达的那种感情的力量如何。”(《艺术论》)由此可见,情感在创作中的动力作用和在欣赏中的感染作用有多么重要。同样童话创作也离不开情感,童话尽管是以幻想为本质特征的,但它同样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土壤,也是客观审美属性的美和童话家审美感受相结合的产物。在审美感受中,“情”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没有感情的激励,也就缺乏了创作的冲动;没有感情的奔流,艺术形象也就不可能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我们所说的“情”是审美情感,区别于一般的情感。一般的情感仅只是它自身,而不是表现对象。 审美情感是客体和主体的关系在心理上的反映,它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与一般的生理情绪和快感有所区别。当然,也并非童话家情感的任何表现、发泄都能化为艺术性的童话之作,而是应把情感作为审美对象(回忆、记忆、感知、体验的对象),按照一定的规范,纳入一定的形式中,使之对象化、客观化。它经历着从对象到主体的心灵化,再由主体到客体的外化过程。
用文学原理中的现象浅谈审美情感
文学的各种价值所以必须以审美中介,为根基,并且最终以审美为归宿,取决于文学的特殊内容和表达内容的特殊方式,也为文学的社会作用得以正常发挥的大量事实所证明 从内容和传达内容的方式上看,文学是通过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表现作者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有自己的特殊内容,有为显现这种内容而形成的特殊形式。要把握这个对象,主体只有借助于与之相应的接受方式才有可能。它包括对艺术形象的感受能力,想象与联想的活跃,融于审美感受中的理解,以及和对象相应的情绪、情感活动,等等。接受活动的这个过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审美过程。它是读者把握文学对象的审美内涵的唯一通道,也是作家个人对人生的领悟和理解、把文学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化为读者的精神财富,从而使其现实化和社会化的必经之路。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马克思在论及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时,曾经强调指出:“对象如何对他说来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象我的本质气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对象与主体的现实关系,在任何时候都是建立在相互制约、彼此依存、互相选择的基础上的。所以,只有经过审美的中介,并以审美为基础,读者才有可能把握艺术形象,理解文学作品,进而获得认识、教育、娱乐或感情的交流。
这也是为什么文学的认识价值往往表现为启迪、领悟,教育价值往往表现为潜移默化,娱乐价值往往表现为寓教于乐,情感价值往往表现为净化升华,具有不同于非文学的认识、教育、娱乐和交流感情的特点的原因 那么,不以审美为基础,越过审美环节,读者就不能从文学作品中得到认识、教育、娱乐和情感上的满足吗?当然不是。但是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不经过审美所获得的认识或教育,一般总是肤浅的。它可能使人们只注意到文学作品的表层现象,无视它的丰富内涵和审美意蕴,有时甚至会产生某种误解和歪曲。如果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去理解文学,规范创作,则势必会把文学混合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最终导致文学本性的丧失。如果仅注意情节,理解必然是表层化的,它不可能深入到通过审美才能达到的那种认识层次,不可能发现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美好,从而深入思索人生价值的所在,所获得的教育和享受也只能是极其有限的。
一般地讲,就是情节性、叙事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脱离了审美环节也同样难以把握,因为文学传达信息的特殊方式已经内在地规定了主体的接受方式 对那些不调动情感体验,不经过形象感受,企图直接从文学作品的现象描述中寻认识的读者来说,要理解抒情性较浓的诗歌和散文,甚至象王蒙的《海之梦》、张承志的《大坂》、何立伟的《白色鸟》,以及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类小说,就相当困难了。因为在这些作品中,作者所表现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感受,一种情绪,一种生活氛围。它们几乎没有给构成认识的推理活动提供什么事实材料,而是直接袒露心灵,倾吐感情,用心象形态的艺术形象诉诸于读者的感受、体验和情绪。这时候,人们只能在审美的感情交流过程中获得领悟,受到教益,产生愉悦。
在这个角度上讲,文学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等等,都不过是审美活动的衍生物 不过,这还不是读者接受活动的终点。由于文学的性质,经由审美而得到的认识、教育或娱乐,只有超越了作品的现象层次,即不粘滞于作品所描绘的个别的、具体的内容,达到对其内在审美意蕴的领悟,理解那种“大于其本身”的意义,完成对美的认识,受到审美的教育,获得具有美感性质的愉悦,才算真正实现了对文学作品的把握。因此,文学作品的接受活动又是以审美活动为归宿。 诚然,由于文学毕竟包含着再现现实生活和社会历史的成分,所以也不能排除有人主观地把文学作品视为一种单纯地认识的对象或教育的手段。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文学一旦被置于这种关系之中,它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实际上已经不完全是文学功能的表现了。
因为此时的文学已被读者当成一种形象的思想资料或历史材料发挥着作用。作品的这种被人为地引申之后所形成的社会效果,当然也就不能视为文学自身固有的审美价值的功能体现了。这个问题与怎样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
写作的技巧
写作技巧在写作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写作技巧是实现作者写作意图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作者的写作活动都具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所谓的写作意图,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生活和思想内容,以及通过这种表达达到什么目的。而要使这一写作意图圆满实现,就必须依靠写作技巧。 第二,写作技巧是构成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即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完美程度。这种艺术性的取得,决定于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具体的作品中,艺术性表现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观的指导下,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意境我典型形象,从而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文学作品的艺术性虽不同于形式美,但它更多地体现在与内容和谐统一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艺术形式的完美创造,则依靠写作技巧。 那么什么是写作技巧的操作训练呢?
(一)师法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人类社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材料,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关于写作形式与写作技巧的深刻启示。例如,巧合与悬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固有形式或“手法”;对比与映衬,常常是构成大自然优美景观及“艺术”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人生和自然的规律中寓含着曲折美、变化美、节奏美;“蝉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常见的景象中包含着动与静相反相成的艺术辨证法则……因此,我们学习写作技巧,必须首先向生活学习。只有勤于观察生活,深入体验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二)阅读、借鉴 即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章(以及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凡优秀的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较高,其写作技巧往往是娴熟而又富于创造性。多读优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内容的同时,注意其写作技巧,看作者是运用哪些来表现思想内容,实现写作意图的,并且分析这些写作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写作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应结合实际(写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艺术修养的实际与题材和表现对象的实际)进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来”,经过改造为我所用。这样,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自己的写作技巧,自然会有所提高。
(三)经常练笔 这是具有本质意义的技巧“操作训练”。清人唐彪写道:“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沈虹野云:‘文章硬涩由于不熟,不熟由于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写才能熟,熟才能生巧,这是不可更易的规律,任何企图改变或超越这一规律的人,永远也掌握不了写作技巧,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只有经常写,反复写,才可能在写作者身上固定下一个写作技巧的“概括化系统”,一个“自动化的”写作“行动方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那些语言艺术大师们为什么谆谆劝诫“我们大家都应该写、写、写,写得尽量多”了。 写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有法,能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辨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二阶段。古人说:“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规矩也。”识得“活法”,并能运用“活法”是掌握写作技巧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任何否定写作技巧在写作中的客观作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把技巧绝对化,走到唯技巧论的极端。因为,决定文章价值的主要因素,还是内容,脱离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文章的审美价值乃至艺术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初学写作者的重视。
延伸阅读:
作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思想不正。相对其他企业来说,干部员工压力较小,收入较高,普遍存在着依赖烟草、依赖企业的思想,缺乏必要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对严格规范、注重效率的承受能力较弱,这或许有长期工作在...
公共关系的意识表现在哪些方面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是人的活动的调节者。” 企业公共关系意识是人们对于企业公共关系的综合性认识,对于人们处理企业公共关系相关事务...
勤俭节约表现在哪些方面珍惜水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对于水资源已经不太珍惜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水资源还是比较缺乏的,所以我们不能浪费一点一滴水,虽然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起来...
优秀职工的优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一、做一个懂政治的人 政治是博大精深的,一名优秀的员工,要做到胸怀宽广,心怀天下,能跳出企业的发展看企业。首先,他要做到三个服从: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个人服从集体,当个人...
组织的应变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提高组织能力 目标管理能力:在处理业务时,设定主题、时限、数量等具体的目标,提高员工们的参与意识,具备使PDCA这一循环不断地周而复始的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具有发现问题的...
空气污染表现在哪些方面室内空气:室内环境污染造成危害的12种主要表现。 1、每天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 2、家里人经常容易患感冒; 3、虽然不吸烟,也很少接触吸烟环境,但是经常感到嗓...
经纪活动在经济运行中其作用表现为那几个方面1、加快了市场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经纪人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对某类信息的收集和加工,使一些分散、模糊不为人们所明白的信息变为对委托人有价值的完整准确的信息,满足了客...
良好的企业形象表现在哪些方面良好的企业形象表现在哪些方面,树立良好的形象又叫什么:天时: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得到公众的信赖,为企业的商品和服务创造出一种消费心理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
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小学优秀教师应具备有什么特征:一个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情感特征、意志特征和领导方式等方面。 (一)教师的情感特征教育工作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