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立法现状分析 作为陪审制度的一种,人民陪审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起源于革命根据地时期,经过多年曲折的发展,现在逐渐完善...+阅读
人民陪审制度是一项让普通公民参与司法审判的司法制度。虽然人民陪审制度早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就已经出现,但由于人们对于该制度价值的认识不深刻,相关立法不完善,这一制度的应有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基于此,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民陪审制度。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应以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精神为指引,以陪审制度的司法民主价值、司法监督价值、司法独立与公开价值等得到全面实现为目标。
人民陪审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重要举措。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人民陪审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人民陪审员是从普通民众中挑选出来的代表人民参与司法审判的人员。人民陪审员来自群众,体现群众的意志,彰显普通群众价值理念,代表群众参与社会纠纷的处理。其次,人民陪审制度为人民参与司法提供了平台,拓展了司法裁判的民主基础,丰富了司法裁判的民主内涵。再次,人民陪审制度赋予了人民参与裁判的权力,促进了民意融入司法裁判,搭建了司法与民意沟通的桥梁。为了进一步发挥司法民主功能,立法应当适当放宽人民陪审案件的限制条件,将更多的案件纳入可以陪审的范围;缩短人民陪审员的任期,限制陪审员连任,加快陪审员更换周期,防止陪审专业化、职业化现象的发生;降低陪审员准入标准,扩大陪审员的备选民众基数和范围,抑制陪审员过度精英化,确保人民陪审平民本质;强化人民陪审员的培训与管理,提升陪审案件质量,防止陪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决现象发生。
人民陪审制度是人民群众监督司法的有效手段。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必须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审判权力的行使必须配置相应的监督机制,否则易滋生不良风气和贪腐现象,导致司法不公。人民陪审员是代表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审判活动的人员。陪审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管理,参与司法裁判,并监督司法权力运行的有效手段。人民陪审制度是实行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人民群众零距离监督司法的有效路径。司法权力的运行因群众的参与而受到制约,人民陪审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制约和监督审判权力行使,可以对法官滥用裁判权力行为形成有效的威慑与约束。人民陪审制度为群众监督司法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强化人民陪审制度的司法监督功能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明确人民陪审员的责、权、利,明确规定监督法院公正行使审判权是人民陪审员的法定职责。二是要拓展人民陪审员陪审案件的广度和深度。三是要提升人民陪审员的道德准入标准,加强准入后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人民陪审员的正义感、责任心,使陪审员敢于监督,善于监督。
人民陪审制度是司法独立和公开的重要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人民陪审员是代表人民群众在人民法院参加审判活动的人员,其任职具有流动性,案件参与具有随机性,权力行使具有临时性。相对于法官而言,其没有定岗、提级、晋职等方面的牵制,也没有职务身份上的依附,因而其在履职过程中人格更为独立,权利行使更为自由,对于影响案件公正的法外因素具有更强免疫性和抵抗力。这些特点决定了人民陪审制度能够使得司法审判权力行使更加独立、司法裁决结果更加公正。为了实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法治要求,在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应当以强化人民陪审员流动性、随机性和临时性为手段,对现有陪审员任期制度、案件确定制度、陪审员退出制度等作针对性的改革;要在制度设置上进一步强化陪审员在案件裁决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理顺人民陪审员监督与制约法官的具体机制并强化陪审员的监督权力和责任。
人民陪审员陪审的过程是普通民众与职业法官共同审理案件的过程,人民陪审员代表普通民众直接参与案件审理,对于裁判结果形成的全过程知悉且亲身参与,这是司法裁判向普通民众公开的最直接、最深入和最全面的方式,是司法公开的重要路径之一。为了加强人民陪审制度对司法公开的积极作用,应当吸收更具普遍性、数量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陪审工作,让陪审员更深、更全面地了解裁判的过程和结果。
人民陪审制度是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观念的重要平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人民陪审制度在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观念等方面具有积极价值,具体体现为:其一,人民陪审制度为陪审员提供了学习法律的重要平台。人民陪审员具有法定的权力全程参与案件审判的各环节,其能够通过参与开庭审理、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合议庭合议等诸多裁判环节来学习法律、感受法律和理解法律。其二,人民陪审员能够高效地、灵活地传播法律知识。一方面,人民陪审员本身来自普通的民众,其与普通民众具有天然的亲和力,普通民众比较容易接受人民陪审员的法律思想、观念。另一方面,人民陪审员本身生活在普通民众之中,其可以非常灵活的方式来传播法律知识,促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其三,人民陪审制度可以督促陪审员和普通民众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人民陪审员为更好地代表人民群众行使审判权,尽职地履行裁判职责,其必须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此外,人民陪审员在学法、用法和宣传法律的过程中还会带动普通民众提升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为实现人民陪审制度在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观念的价值,在未来的制度改革中要确保人民陪审员充分享有全程参与案件审判的权力,法官要及时向人民陪审员传授法律知识、法律理论并传播法治观念,人民陪审员应当成为向普通民众传播法律知识、传授法律理念重要主体。此外,还需要加强人民陪审制度的宣传、拓展陪审制度的民众基础、增加普通民众的陪审机会,激发普通民众学习法律的热情。
人民陪审制度不仅是一项司法制度,更是一项民主制度。人民陪审制度在当今社会呈现出多元价值。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制度,以确保其法律价值的全面实现和法律功能的充分发挥,为实现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法治目标贡献力量。
延伸阅读: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由依法定程序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审判活动并与法官享有同等权利的司法制度。其主要价值是利用普通群众有别于职业法官的生活经验、民间智慧和...
现行陪审制度不适应司法制度发展的要求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沿革于新中国司法工作的传统,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司法制度的进程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及立法上的狭隘简单,与发展的诉讼制...
人民陪审员职责多年来我国立法上没有完整的陪审员选任和履行职责的细化规定,实践中法院不重视陪审工作,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培训流于形式,人民陪审员基本“陪而不审、审而不议”,成为审判席上...
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促进司法公正,特作如下决定: 第一条 人民陪审员依照本决定产生,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权...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进方法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审判案件时吸收非职业法官作为陪审员,与职业法官或职业审判员一起审判案件的一种司法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司法民主的要求,是我国始终坚...
陪审员制度的意义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种法定的审判制度。人民陪审员参加到法院的审判工作活动中,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坚持群众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司法民主化的必然要求。人民陪审员制度在...
应尽快完善人民陪审制度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我国有关陪审制度法律法规规定过于原则、笼统,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人民陪审制度实行得并不理想,导致这一...
当前陪审员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六个问题应引起重视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从2005年5月1日起 ,各级法院先后实行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它对于保障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增强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起到积...
人民陪审员制度陪审员制度是指依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规定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制度。 该制度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司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