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的总结]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小结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过滤 A、作用:分离固体(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B、操作要点:一贴(滤纸与漏斗内壁紧贴) ,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溶液液面低于滤...+阅读
求高一化学必修2的复习提纲
必修2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三、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出下列物质:CO
2、N
2、H2S、CH
4、Ca(OH)
2、Na2O2 、H2O2等 如: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
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CO(g)+H2(g)。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3的分解等。[练习]
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B )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 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电能(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
高中化学必修二所有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归纳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 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 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 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 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 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 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 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 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 、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2
1、实验室 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 2so4 2
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
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
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2
5、三氯化铁 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
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
7、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 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
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 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
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 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 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
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 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
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 3
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 3
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3
5、氯气与水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3
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 3
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
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
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
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
2、氮气与氧 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 4
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
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 、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 4
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
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4
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4
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 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
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 5
2、氨气与氯化氢反 应:nh3 + hcl = nh4cl 5
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
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
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
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 5
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
8、硫酸铵与氢氧化 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
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
1、so2 + ca(o h)2 = caso3↓ + h2o 6
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
3、 so2 + 2h2s = 3s + 2h2o 6
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6
5、si + 2f2 = sif4 6
6、si + 2naoh + h2o = nasi o3 +2h2↑ 6
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 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 氧化性: f2 + h2 === 2hf f2 +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nf2 +2m===2mfn (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f2 +2nacl===2naf+cl2 f2 +2nabr===2naf+br2 f2+2nai ===2naf+i2 f2 +cl2 (等体积)===2clf 3f2 (过量)+cl2===2clf3 7f2(过量)+i2 ===2if7 cl2 +h2 ===2hcl 3cl2 +2p===2pcl3 cl2 +pcl3 ===pcl5 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cl2 +h2o2 ===2hcl+o2 2o2 +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题目的难易不同,题型各异。因此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十分重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 1. 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1)金属应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
(2)单质铁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盐。
(3)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其余金属则不能。 2. 金属与盐发生置换反应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只生成二价亚铁盐。
(3)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后的金属首先被置换出来。用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先被置换出来。 纵观2005年各省市中考试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判断金属与酸(或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例1 (连云港市)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 ) A. 硫酸铜溶液 B. 硝酸银溶液 C. 盐酸 D. 硝酸钠溶液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盐酸反应:铜锌合金中的锌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会有气泡产生。铜和锌都比银活泼,能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银,金属表面的颜色发生变化;锌也能置换也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故不能与铜锌合金发生反应的为硝酸钠,因此一定不会用D。
二、判断未知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例2 (南京市)小颖同学为探究X、Y、Z三种金属(都不是银)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
(1)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
(2)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溶液中置换出来;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据此由
(1)推知:X排在H的前面,Y排在H的后面,即活动性:X>Y;由
(2)知Y的活动性比Ag强,Ag比Z强,即Y>Ag>Z;综上则有X>H>Y>Ag>Z,故正确答案为B、D。
三、判断金属与混合盐溶液反应的产物 例3 (柳州市)向含有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Zn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若滤纸上只有Ag,则滤液中必有 B. 若滤纸上有Ag和Cu,则滤液中必有 ,可能有 C. 若滤纸上有Ag、Cu和Zn,则滤液中必有 ,可能有 D. 若滤纸上有Ag、Cu和Zn,则滤液中有 解析:若用同种金属置换不同的盐溶液,盐中金属排在后面的首先被置换出来。故Zn首先应与 溶液发生反应,反应完后若Zn有剩余才与 溶液发生反应。综上所述,可判断B符合题意。
四、判断金属与酸反应速率 例4 (天津市)用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等质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和反应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b分别表示锌、铁的反应情况 B. 盐酸均反应完,锌、铁有剩余 C. 盐酸均反应完,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 D. 锌、铁都反应完,盐酸有剩余 解析:金属的活泼性越强,越容易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越大。同价态的不同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时,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消耗金属的质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由图象可知a比b反应速率快,a、b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比铁活泼,故a为锌,b为铁;由于等质量的锌和铁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盐酸都已反应完全,再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故消耗锌的质量比铁多,锌有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剩余,但铁肯定有剩余。故应选D。
五、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 例5 (上海市)为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和药品条件,通过填写表1,完成对实验方案的构思。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镊子 〔实验药品〕铁钉、铜片、稀硫酸、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表1 方案 所选药品 有关化学方程式 1 2 解析:由于铁是活泼金属,而铜是不活泼金属,因此可让其与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也可利用铁、铜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观察现象的方法来验证。 方案一:将铁、铜片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和稀硫酸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则无现象,有关方程式为 。 方案二:将铁、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有红色的铜覆盖在铁的表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铜则不反应,有关方程式为 。
六、评价实验方案 例6 (河南省)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用试剂如下,其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溶液 B. 溶液 C. 、稀盐酸、 溶液 D. 溶液、 溶液 解析:(A)中 都不能与 溶液反应,只能说明 没有Fe活泼,但Cu和...
延伸阅读: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转抄;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1-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过滤 一帖、二低、三靠 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体时,除去液体中不溶性固体。(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蒸发 不断搅拌,有大量晶体...
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学计划高一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 起讫日期 计 划 进 度 备注 1 9、1—9、6 《化学1》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约3课时 2 9、7—9、13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总结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负极 Zn-2e-=Zn2+(氧化反应) Zn+2H+=Zn2++H2↑ 正极 2H++2e-=H2↑(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Zn → Cu 电流流向 Cu→ Zn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原电池:能把化学能转变...
高一化学必修2的有机部分的官能团总结首先说明:碳碳双键,碳碳三键,苯环,烃基都不是取代基!!一:卤素分子:-Cl -Br -I 发生 水解反应(CH3CH2Br与NaOH的水溶液反应生成CH3CH2OH) 消去反应(................在..........的醇溶...
高一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能根据事实判断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能说出中和热的涵义。 2、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
高一生物必修2总结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提纲必修一 1、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表现 2、角速度、线速度的大小规律,恒星年,回归年的时间和意义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新一天和旧一天的范围判断 4、夏至日北半球重要纬线的昼长...
高一化学必修一公式总结化学(必修一)知识归纳 一、教材中涉及的离子检验 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取试样———加试剂———观现象———定结论 1、SO42-的检验:取待测液先用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若出现...
求高一数学必修2立体集合的公式总结- 面和线的重合 - 两面角和立体角 - 方块, 长方体, 平行六面体 - 四面体和其他棱锥 - 棱柱 - 八面体, 十二面体, 二十面体 - 圆锥,圆柱 - 球 - 其他二次曲面: 回转椭球, 椭球, 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