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改革开放30年农村面貌换新颜

12月25日 编辑 fanwen51.com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市城镇建设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三十年**城镇建设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设市六年,是我市城市建设投入增长最快,城市空间...+阅读

鲁迅说过:“世上本来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乡人民改革开放30年来艰苦创业的曲折历程,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的改革率先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30年,回眸这30年,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和历史沿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0年来,勤劳勇敢的**乡人民和全国一样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农业发展在“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奋力拼搏,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农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农业的持续、快速、全面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伴随着3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央始终对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高度重视。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到2007年,中央就以9个“一号文件”,指导着不同时期农村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在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指导下和县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经济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畜产品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30年,我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的指导下,农牧业生产迅猛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一是在土地承包、市场指导、取消农业税、实行粮油直补等政策的支持下,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在科技的扶持下,大批农业科技项目得到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结束了以前完全依赖“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增加;三是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给农业生产增加了发展后劲。

到2007年全乡粮食产量达到14001吨,比1978年的1795吨,上升87.1%,棉花产量2852吨,比1978年的310吨增长9.2 倍,蔬菜产量50吨,比1978年增长4倍。

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到位,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益稳步增长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由于受温饱问题的限制,我乡农业生产还是主要以粮食和棉花种植为主,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乡农业生产也向市场接轨,县委、县人民政府将林果业确定为“十一五”期间的主导产业以后,我乡适时提出了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积极引进新品种,林果业成为我乡“十一五”期间的主导型产业,成为促进全乡经济增效、生态增绿、农民增收的主要助推剂,成为加快农民增收的强劲动力。为实现既定目标,乡党委审时度势进一步优化林果产业布局和栽植模式,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红枣、核桃作为我乡主栽经济林树种,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面积已初具规模, 2007年全乡所有未定植经济林的地块全部以5×6米模式定植核桃,新定植4000亩,8.8万株。未达到亩均22株的核桃地块全部行间加密,面积5000亩,6万株。使核桃面积达到了2.7万亩,75万株,人均50株。红枣保持原有面积8000亩,将每亩株数加密到110株,加密44万株,红枣达到88万株,人均60株。2007年林果业增收422元,是1978年的21倍。加大“三高田”、“万元田”、“多熟制”种植力度,2007年共种植17000亩。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突出抓好特色作物种植,提升复播作物效益。正播洋芋5000亩,色素辣椒4000亩,皮芽孜套小茴香1000亩,棉套小茴香2000亩,西、甜瓜3000亩,豌豆2000亩。复播洋芋3000亩,优质水稻3000亩,西、甜瓜2000亩。特色作物布局上正、复播面积达到25000亩,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达到2176元,增收260元。2007年在46200亩的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占62.5%,比1978的35%,增加27.5个百分点;棉花作物占51.9%、比1978年的26%,增加25.9个百分点;蔬菜作物占8.58%,比1978年的1.69%,增加6.89个百分点。

三、改革促进我乡畜牧业迅猛发展

在30年的改革进程中,我乡畜牧业得到稳步发展。以前牲畜的饲养大都分散在农户家中,饲养规模很小,进入90年中后期,我县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在充分调研我乡的地理优势、饲养条件,市场流通等因素的基础上,乡党委提出了在我乡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新思路,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予支持,一是对畜禽养殖户提供信贷方面的支持,二是对畜禽养殖户在修建圈舍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通过几年努力,我乡畜牧业发展已见成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成功注册了泽普县顺盛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起了协会和农户的“桥梁”、“纽带”。 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抓好大畜养殖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饲养蛋鸡为主的家禽养殖,养殖规模达到500只以上的有20户,作为示范引导,以此带动全乡蛋鸡12全文查看养殖。实现畜牧业人均纯收入955元,增收160元。2007年我乡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22.8%,比1978年的8.9%,提高了13.9个百分点,畜牧业已撑起我乡农业生产半壁江山。

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劳动力资源配置优化

改革开放以前,我乡农村劳动力98%以上都集中在农业生产中,只有极

少数劳动力在疆内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业生产。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终结了过去集体出工、挣工分的劳动制度,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时间增多。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政策的放宽,农民开始利用剩余时间从事一些小商业和开办家庭作坊经营一些农民需求的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服务等行业。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90年代,一部分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疆内务工,从此带动了我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大潮。这个时期,劳动力的转移还大多是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在本地区务工,近年,在县委、人民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经济开发区进行务工。农民务工观念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我乡加大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力度,一是由政府了解内地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相关的劳务市场,组织务工人员外出;二是实施了“阳光工程”,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前技能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三是鼓励支持农村个体和民营经济发展。2007年底,我乡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6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46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68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248人。

五、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改革使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保障之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就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多项政策和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脱贫致富,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农民的收入问题再次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取消农牧业税,对粮油种植实行直补,对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购买良种的农户实行补贴。我乡结合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也十分高度重视农民增收的问题,除了落实中央的相关政策外,结合我乡实践情况,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我乡农民增收的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各项政策的落实,使我乡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近几年我乡农民收入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幅。2007年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88元,比1978年的70元,增长58倍多,翻了5番。

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根据2006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我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大村级阵地建设力度。为解决村委会办公设施陈旧简陋、功能不全等问题,乡党委在2006年首期对四个村(5村、9村、16村、17村)进行新建。在新建的基础上。2007年又对五个村(3村、6村、8村、10村、13村)进行新建,现各村新建村委会主体均已完工投入使用。二是加大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早日实现道路硬化,组织农民投工投劳,自筹资金完成了8村、9村通村道路硬化工程。为加快自来水“户户通”工程,为部分未通水的村组接通了自来水管道,截止2007年底,新通水86户。解决部分农户用电问题,新通电46户。三是加大文化体育卫生建设投入。结合“东风工程”,为每个村发放免费图书及影音制品。结合“电视扶智”工程,发放电视机480台。为15个村新购置15套书架、报架。为改善各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健全各村医疗卫生室制度,并为每个村配备了价值2500元左右的医疗器械及药品。为改善乡巴扎卫生环境,在乡巴扎周围设置垃圾箱30个。四是大力推进“一池五清五改”,改善人居环境。为改善农民群众卫生、生活习惯,推进现代文明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从2006年开始我乡大力开展了“一池五清五改”工作。2007年底,全乡平整道路22公里,清林带28公里,清庭院450户,清渠道36公里,清垃圾230处。其中试点村6村平整道路4公里,清林带6公里,清庭院160户,清渠道10公里,清垃圾15处;9村平整道路6公里,清林带3.2公里,清庭院140户,清渠道2.5公里,清垃圾14处。全乡改厨161户;新建水冲式厕所154户;结合抗震安居工程改房118户;改院146户;改圈182户。其中试点村6村改厨22户,改厕12户,结合抗震安居工程改房8户,改院38户,改圈26户;9村改厨22户,改厕19户,结合抗震安居工程改房8户,改院52户,改圈26户。

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我乡经济建设发展历程,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我乡的经济建设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彻底改变,我们可以看到,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依靠现代科技和新型农民,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理清思路、定准目标、细化措施、强化责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扎实的工作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中共**乡委员会**乡人民政府2008年6月25日12全文查看鲁迅说过:“世上本来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乡人民改革开放30年来艰苦创业的曲折历程,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的改革率先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30年,回眸这30年,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和历史沿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0年来,勤劳勇敢的**乡人民和全国一样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农业发展在“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奋力拼搏,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农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农业的持续、快速、全面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伴随着3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央始终对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高度重视。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到2007年,中央就以9个“一号文件”,指导着不同时期农村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在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指导下和县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经济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畜产品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30年,我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的指导下,农牧业生产迅猛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一是在土地承包、市场指导、取消农业税、实行粮油直补等政策的支持下,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在科技的扶持下,大批农业科技项目得到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结束了以前完全依赖“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增加;三是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给农业生产增加了发展后劲。

到2007年全乡粮食产量达到14001吨,比1978年的1795吨,上升87.1%,棉花产量2852吨,比1978年的310吨增长9.2 倍,蔬菜产量50吨,比1978年增长4倍。

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到位,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益稳步增长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由于受温饱问题的限制,我乡农业生产还是主要以粮食和棉花种植为主,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乡农业生产也向市场接轨,县委、县人民政府将林果业确定为“十一五”期间的主导产业以后,我乡适时提出了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积极引进新品种,林果业成为我乡“十一五”期间的主导型产业,成为促进全乡经济增效、生态增绿、农民增收的主要助推剂,成为加快农民增收的强劲动力。为实现既定目标,乡党委审时度势进一步优化林果产业布局和栽植模式,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红枣、核桃作为我乡主栽经济林树种,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面积已初具规模, 2007年全乡所有未定植经济林的地块全部以5×6米模式定植核桃,新定植4000亩,8.8万株。未达到亩均22株的核桃地块全部行间加密,面积5000亩,6万株。使核桃面积达到了2.7万亩,75万株,人均50株。红枣保持原有面积8000亩,将每亩株数加密到110株,加密44万株,红枣达到88万株,人均60株。2007年林果业增收422元,是1978年的21倍。加大“三高田”、“万元田”、“多熟制”种植力度,2007年共种植17000亩。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突出抓好特色作物种植,提升复播作物效益。正播洋芋5000亩,色素辣椒4000亩,皮芽孜套小茴香1000亩,棉套小茴香2000亩,西、甜瓜3000亩,豌豆2000亩。复播洋芋3000亩,优质水稻3000亩,西、甜瓜2000亩。特色作物布局上正、复播面积达到25000亩,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达到2176元,增收260元。2007年在46200亩的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占62.5%,比1978的35%,增加27.5个百分点;棉花作物占51.9%、比1978年的26%,增加25.9个百分点;蔬菜作物占8.58%,比1978年的1.69%,增加6.89个百分点。

三、改革促进我乡畜牧业迅猛发展

在30年的改革进程中,我乡畜牧业得到稳步发展。以前牲畜的饲养大都分散在农户家中,饲养规模很小,进入90年中后期,我县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在充分调研我乡的地理优势、饲养条件,市场流通等因素的基础上,乡党委提出了在我乡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新思路,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予支持,一是对畜禽养殖户提供信贷方面的支持,二是对畜禽养殖户在修建圈舍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通过几年努力,我乡畜牧业发展已见成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成功注册了泽普县顺盛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起了协会和农户的“桥梁”、“纽带”。 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抓好大畜养殖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饲养蛋鸡为主的家禽养殖,养殖规模达到500只以上的有20户,作为示范引导,以此带动全乡蛋鸡[]养殖。实现畜牧业人均纯收入955元,增收160元。2007年我乡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22.8%,比1978年的8.9%,提高了13.9个百分点,畜牧业已撑起我乡农业生产半壁江山。

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劳动力资源配置优化

改革开放以前,我乡农村劳动力98%以上都集中在农业生产中,只有极

少数劳动力在疆内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业生产。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终结了过去集体出工、挣工分的劳动制度,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时间增多。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政策的放宽,农民开始利用剩余时间从事一些小商业和开办家庭作坊经营一些农民需求的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服务等行业。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90年代,一部分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疆内务工,从此带动了我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大潮。这个时期,劳动力的转移还大多是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在本地区务工,近年,在县委、人民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经济开发区进行务工。农民务工观念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我乡加大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力度,一是由政府了解内地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相关的劳务市场,组织务工人员外出;二是实施了“阳光工程”,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前技能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三是鼓励支持农村个体和民营经济发展。2007年底,我乡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06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46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68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248人。

五、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改革使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保障之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就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多项政策和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脱贫致富,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农民的收入问题再次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取消农牧业税,对粮油种植实行直补,对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购买良种的农户实行补贴。我乡结合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也十分高度重视农民增收的问题,除了落实中央的相关政策外,结合我乡实践情况,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我乡农民增收的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各项政策的落实,使我乡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近几年我乡农民收入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幅。2007年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88元,比1978年的70元,增长58倍多,翻了5番。

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根据2006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我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大村级阵地建设力度。为解决村委会办公设施陈旧简陋、功能不全等问题,乡党委在2006年首期对四个村(5村、9村、16村、17村)进行新建。在新建的基础上。2007年又对五个村(3村、6村、8村、10村、13村)进行新建,现各村新建村委会主体均已完工投入使用。二是加大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早日实现道路硬化,组织农民投工投劳,自筹资金完成了8村、9村通村道路硬化工程。为加快自来水“户户通”工程,为部分未通水的村组接通了自来水管道,截止2007年底,新通水86户。解决部分农户用电问题,新通电46户。三是加大文化体育卫生建设投入。结合“东风工程”,为每个村发放免费图书及影音制品。结合“电视扶智”工程,发放电视机480台。为15个村新购置15套书架、报架。为改善各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健全各村医疗卫生室制度,并为每个村配备了价值2500元左右的医疗器械及药品。为改善乡巴扎卫生环境,在乡巴扎周围设置垃圾箱30个。四是大力推进“一池五清五改”,改善人居环境。为改善农民群众卫生、生活习惯,推进现代文明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从2006年开始我乡大力开展了“一池五清五改”工作。2007年底,全乡平整道路22公里,清林带28公里,清庭院450户,清渠道36公里,清垃圾230处。其中试点村6村平整道路4公里,清林带6公里,清庭院160户,清渠道10公里,清垃圾15处;9村平整道路6公里,清林带3.2公里,清庭院140户,清渠道2.5公里,清垃圾14处。全乡改厨161户;新建水冲式厕所154户;结合抗震安居工程改房118户;改院146户;改圈182户。其中试点村6村改厨22户,改厕12户,结合抗震安居工程改房8户,改院38户,改圈26户;9村改厨22户,改厕19户,结合抗震安居工程改房8户,改院52户,改圈26户。

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我乡经济建设发展历程,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我乡的经济建设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彻底改变,我们可以看到,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依靠现代科技和新型农民,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理清思路、定准目标、细化措施、强化责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扎实的工作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中共**乡委员会**乡人民政府2008年6月25日鲁迅说过:“世上本来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乡人民改革开放30年来艰苦创业的曲折历程,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的改革率先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30年,回眸这30年,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和历史沿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0年来,勤劳勇敢的**乡人民和全国一样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农业发展在“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奋力拼搏,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农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农业的持续、快速、全面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伴随着3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央始终对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高度重视。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到2007年,中央就以9个“一号文件”,指导着不同时期农村改革开放前进的步伐。在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指导下和县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经济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畜产品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30年,我乡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的指导下,农牧业生产迅猛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一是在土地承包、市场指导、取消农业税、实行粮油直补等政策的支持下,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在科技的扶持下,大批农业科技项目得到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结束了以前完全依赖“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增加;三是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给农业生产增加了发展后劲。

到2007年全乡粮食产量达到14001吨,比1978年的1795吨,上升87.1%,棉花产量2852吨,比1978年的310吨增长9.2 倍,蔬菜产量50吨,比1978年增长4倍。

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到位,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益稳步增长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由于受温饱问题的限制,我乡农业生产还是主要以粮食和棉花种植为主,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乡农业生产也向市场接轨,县委、县人民政府将林果业确定为“十一五”期间的主导产业以后,我乡适时提出了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积极引进新品种,林果业成为我乡“十一五”期间的主导型产业,成为促进全乡经济增效、生态增绿、农民增收的主要助推剂,成为加快农民增收的强劲动力。为实现既定目标,乡党委审时度势进一步优化林果产业布局和栽植模式,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红枣、核桃作为我乡主栽经济林树种,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面积已初具规模, 2007年全乡所有未定植经济林的地块全部以5×6米模式定植核桃,新定植4000亩,8.8万株。未达到亩均22株的核桃地块全部行间加密,面积5000亩,6万株。使核桃面积达到了2.7万亩,75万株,人均50株。红枣保持原有面积8000亩,将每亩株数加密到110株,加密44万株,红枣达到88万株,人均60株。2007年林果业增收422元,是1978年的21倍。加大“三高田”、“万元田”、“多熟制”种植力度,2007年共种植17000亩。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突出抓好特色作物种植,提升复播作物效益。正播洋芋5000亩,色素辣椒4000亩,皮芽孜套小茴香1000亩,棉套小茴香2000亩,西、甜瓜3000亩,豌豆2000亩。复播洋芋3000亩,优质水稻3000亩,西、甜瓜2000亩。特色作物布局上正、复播面积达到25000亩,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达到2176元,增收260元。2007年在46200亩的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占62.5%,比1978的35%,增加27.5个百分点;棉花作物占51.9%、比1978年的26%,增加25.9个百分点;蔬菜作物占8.58%,比1978年的1.69%,增加6.89个百分点。

三、改革促进我乡畜牧业迅猛发展

在30年的改革进程中,我乡畜牧业得到稳步发展。以前牲畜的饲养大都分散在农户家中,饲养规模很小,进入90年中后期,我县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在充分调研我乡的地理优势、饲养条件,市场流通等因素的基础上,乡党委提出了在我乡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新思路,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予支持,一是对畜禽养殖户提供信贷方面的支持,二是对畜禽养殖户在修建圈舍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通过几年努力,我乡畜牧业发展已见成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断完善。成功注册了泽普县顺盛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起了协会和农户的“桥梁”、“纽带”。 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抓好大畜养殖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饲养蛋鸡为主的家禽养殖,养殖规模达到500只以上的有20户,作为示范引导,以此带动全乡蛋鸡12全文查看

延伸阅读:

商务局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与总结30年前的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封闵几十年的国门,作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历史性的经济战略转折。 从1978年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婚姻观念变革1980年,新《婚姻法》颁布,离婚的必要条件已被修改为:第一,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第二,经调解无效。这使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奉行自由离婚的领先国家。但离婚并未真正成为社会公允的个...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县财政工作成就回顾狠抓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 为实现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30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县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很...

县民主党派改革开放30年发展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呈现出...

我县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1978年至2008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1978年以前,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县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工业经济成分的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小型的...

县广播电视事业改革开放30年综述**县广播电视台一直坚守着党和人民的宣传阵地,充当着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忠实的履行着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和宣传党的方...

改革开放30年某乡镇经济大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的改革率先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30年,回眸这30年,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和历史沿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改革开放以来培训工作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农广校培训工作成就 ××地区农广校建校以来,在地委、行署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在各级农广校的不懈努力下,为培养各级、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加快开发农...

改革开放30周年县财政工作回顾30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县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财政工作也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前进,广大财税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文件...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