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改革开放30年某乡镇经济大发展

03月02日 编辑 fanwen51.com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市城镇建设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三十年**城镇建设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设市六年,是我市城市建设投入增长最快,城市空间...+阅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的改革率先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30年,回眸这30年,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和历史沿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广大农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适应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个根本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社会进入建设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团旺镇农村经济社会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的种子已结硕果。

1、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农、畜产品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30年,团旺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的指导下,农牧业生产迅猛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一是在土地承包、市场指导、取消农业税、实行粮油直补等政策的支持下,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在科技的扶持下,大批农业科技项目得到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结束了以前完全依赖“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增加;三是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给农业生产增加了发展后劲。

2、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到位,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益稳步增长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由于受温饱问题的限制,团旺镇农业生产还是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市农业生产也向市场接轨,我市适时提出了调整农村种植结构,以“南桑北果、东菜西禽”为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分别建立了蔬菜,水果等生产基地,实现了“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并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保障了农民的种植收益,加之国家对粮油种植户实行补贴,取消了延续2000多年的农业税,使种植业的比较效益稳步增长。现已形成了800公顷草莓基地,南后寨辣椒种植基地,西石格庄、崔疃等冬暖式大棚360个,发展优质富士苹果基地2000公顷,桑园面积300公顷,葡萄基地500公顷。

3、改革促进农区畜牧业迅猛发展

在30年的改革进程中,团旺镇农区畜牧业得到稳步发展。以前牲畜的饲养大都分散在农户家中,饲养规模很小,80年代中后期“菜篮子”工程的实施,第一次促进了团旺镇农村重视畜牧业生产发展,在这期间相继建立了等一些大中型养殖场,同时在农村积极鼓励各类经济体发展畜牧业养殖,农村也涌现出规模养殖户,为缓解当时我市猪肉、鸡蛋、活鸡、牛奶等畜产品供应紧张的局面,起到了一定作用。进入90年中后期,团旺镇政府积极探索农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在充分调研团旺镇地理优势、饲养条件,市场流通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团旺镇农村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新的思路,并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予支持,一是对养殖户提供信贷方面的支持,二是对养殖户在修建暖棚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并且把养殖与扶贫的“整村推进”项目结合起来,作为农区脱贫致富的工程。同时还积极鼓励农户实施牛羊育肥、牛羊贩运以使农区农户能从畜牧业得到更多的收入。通过几年努力,团旺镇农区畜牧业发展已见成效。现在已有北团旺百头奶牛场、西石格庄百头奶牛场、初家庄千头养猪场、前河前、后李牧庄、西南岩等6处养殖小区,振龙牧园、西流泉生态养牛等畜牧基地。

4、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劳动力资源配置优化

改革开放以前,团旺镇农村劳动力98%以上都集中在农业生产中,只有极少数劳动力在当时的社队办企业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业生产。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终结了过去集体出工、挣工分的劳动制度,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时间增多。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政策的放宽,农民开始利用剩余时间从事一些小商业和开办家庭作坊经营一些农民需求的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服务等行业。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90年代,乡镇企业在团旺镇崛起,一部分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务工,从此带动了团旺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大潮。这个时期,劳动力的转移还大多是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在本乡镇地域务工,从90年代后期开始,市场经济的确立彻底打破了区域、行业限制,农民务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外出务工等多渠道的务工形式涌现,从事的行业涵盖了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团旺镇加大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力度,一是由政府了解外地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相关的劳务市场,组织务工人员外出;二是实施了“阳光工程”,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前技能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三是鼓励支持农村个体和民营经济发展。

5、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改革的 12全文查看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改革使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保障之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就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多项政策和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脱贫致富,从80年代的粮食保护价、粮食最低收购价、发展集体经济和多种经营,到90年代后的劳务经济、取消“三统一提”清理农

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农村税费改革等等,都是保护农民收入增长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民的收入问题再次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消农牧业税,对粮油种植实行直补,对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购买良种的农户实行补贴。团旺镇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民增收的问题,除了落实中央的相关政策外,结合团旺镇农村实践情况,出台了相应的保障团旺镇农民增收的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各项政策的落实,使团旺镇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近几年团旺镇农民收入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幅。

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吃:从地瓜到海鲜,“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对吃看得最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除过去老百姓最爱购买但又买不起的大鱼大肉等食品外,又悄悄地增加了许多清淡、营养的“原生态”食品。从昔日“地瓜片、地瓜馍,离开地瓜不能活”到“白馍夹肉片、肘子带扣碗,大鱼大肉弄一桌”再到现在不少农民朋友连饺子馅都到超市购买,。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肚里的油水多,肉吃不下去了,蔬菜倒是挺受欢迎。现在的超市都开到了家门口,缺啥随时都可以买到。农民朋友们也提高生活质量,认为多吃海鲜有利健康,这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经常光顾海产品店摊。穿:从粗布衣到名牌服装,数年前的农村人穿着以灰、土、黑三色为主,布料大多是自家织的老粗布,偶尔有人穿件“涤卡”之类的衣服,大多会引来同龄人羡慕的目光。再说那时候一件衣服从新到旧,常常是这个穿过那个穿,穿到衣服破烂不堪,也舍不得扔掉。如今农民也能跟城里人一样打工挣钱,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对穿着也讲究起来。平时,大家也乐意穿一些样式时尚的休闲服。在家时,很多人也讲究的穿上了睡衣、睡袍。至于脚上穿的鞋子花样更是层出不穷,价钱也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年轻的姑娘、媳妇们也讲究穿名牌、赶时尚,衣服五颜六色,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住:从破瓦房到小洋楼,以前用土坯和砖垒起的房子,现在生活富裕好多农民盖起了小洋楼,还有的在城里也买了楼房,等到以后在城里为孩子安家。行:从步行到坐小轿车,过去在农村有这么一句顺口溜:“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如今,农村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村里修了柏油路,通了公交车,就连田间地头都修了柏油路,出行真是太方便了。出行变化完全可以见证新农村的新生活。过去,扁担、马车、自行车、摩托车都曾经是他们的交通工具。村里的老人更是记忆犹新,在通柏油路之前,先是靠两条腿步行,出门前大包小包全都用扁担挑在肩上,去一趟县城要花4个多小时。后来买了自行车、摩托车,但由于是胶泥路,坑坑洼洼还不算,遇上下雨天那就倒霉了。现在公交车15分钟一趟,既经济又安全,现在进城连摩托车都不骑了。村里的年轻人更是时髦,已经有的拥有了小轿车。用:从一无所有到样样俱全,以前农民家中空空如也,有个收音机都是个稀奇玩意,30年后,农民家中不仅有了彩电、席梦思,还装上了空调,用上了冰箱,洗衣机。以前农民羡慕城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对他们来说已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十分普及,电话手机流通广泛。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工业园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工业园建设快速推进,成为全镇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板块,是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团旺镇坚持国内国外两线出击,努力拓展招商领域、区域和方式,积极赴日本、韩国、青岛、黑龙江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捕捉招商信息,加大项目跟踪洽谈力度,通过全民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目标责任制的措施,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目前已引进国内外投资项目有:天府集团、宏利金属钢管材、益友针织、荣盛纺织品印染、五龙实木地板、富兴包装、腾远食品加工、大成花生加工、东升汽车配件、好利洁水性涂料、汇丰塑钢、龙腾食品加工、手机配件、货仓车车厢加工、饲料加工等企业建成投产,机械、服装、食品加工三大行业初具规模。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农村改革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彻底改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手段和环境发生了彻底改变,农业和农村需要依靠现代科技和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团旺镇农业的竞争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阶段和目标发生了彻底改变,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团旺镇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首要目标。 12全文查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的改革率先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30年,回眸这30年,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和历史沿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广大农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适应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个根本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社会进入建设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团旺镇农村经济社会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的种子已结硕果。

1、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农、畜产品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30年,团旺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的指导下,农牧业生产迅猛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一是在土地承包、市场指导、取消农业税、实行粮油直补等政策的支持下,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在科技的扶持下,大批农业科技项目得到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结束了以前完全依赖“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增加;三是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给农业生产增加了发展后劲。

2、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到位,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益稳步增长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由于受温饱问题的限制,团旺镇农业生产还是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市农业生产也向市场接轨,我市适时提出了调整农村种植结构,以“南桑北果、东菜西禽”为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分别建立了蔬菜,水果等生产基地,实现了“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并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保障了农民的种植收益,加之国家对粮油种植户实行补贴,取消了延续2000多年的农业税,使种植业的比较效益稳步增长。现已形成了800公顷草莓基地,南后寨辣椒种植基地,西石格庄、崔疃等冬暖式大棚360个,发展优质富士苹果基地2000公顷,桑园面积300公顷,葡萄基地500公顷。

3、改革促进农区畜牧业迅猛发展

在30年的改革进程中,团旺镇农区畜牧业得到稳步发展。以前牲畜的饲养大都分散在农户家中,饲养规模很小,80年代中后期“菜篮子”工程的实施,第一次促进了团旺镇农村重视畜牧业生产发展,在这期间相继建立了等一些大中型养殖场,同时在农村积极鼓励各类经济体发展畜牧业养殖,农村也涌现出规模养殖户,为缓解当时我市猪肉、鸡蛋、活鸡、牛奶等畜产品供应紧张的局面,起到了一定作用。进入90年中后期,团旺镇政府积极探索农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在充分调研团旺镇地理优势、饲养条件,市场流通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团旺镇农村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新的思路,并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予支持,一是对养殖户提供信贷方面的支持,二是对养殖户在修建暖棚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并且把养殖与扶贫的“整村推进”项目结合起来,作为农区脱贫致富的工程。同时还积极鼓励农户实施牛羊育肥、牛羊贩运以使农区农户能从畜牧业得到更多的收入。通过几年努力,团旺镇农区畜牧业发展已见成效。现在已有北团旺百头奶牛场、西石格庄百头奶牛场、初家庄千头养猪场、前河前、后李牧庄、西南岩等6处养殖小区,振龙牧园、西流泉生态养牛等畜牧基地。

4、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劳动力资源配置优化

改革开放以前,团旺镇农村劳动力98%以上都集中在农业生产中,只有极少数劳动力在当时的社队办企业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业生产。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终结了过去集体出工、挣工分的劳动制度,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时间增多。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政策的放宽,农民开始利用剩余时间从事一些小商业和开办家庭作坊经营一些农民需求的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服务等行业。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90年代,乡镇企业在团旺镇崛起,一部分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务工,从此带动了团旺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大潮。这个时期,劳动力的转移还大多是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在本乡镇地域务工,从90年代后期开始,市场经济的确立彻底打破了区域、行业限制,农民务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外出务工等多渠道的务工形式涌现,从事的行业涵盖了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团旺镇加大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力度,一是由政府了解外地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相关的劳务市场,组织务工人员外出;二是实施了“阳光工程”,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前技能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三是鼓励支持农村个体和民营经济发展。

5、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改革使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保障之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就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多项政策和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脱贫致富,从80年代的粮食保护价、粮食最低收购价、发展集体经济和多种经营,到90年代后的劳务经济、取消“三统一提”清理农

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农村税费改革等等,都是保护农民收入增长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民的收入问题再次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取消农牧业税,对粮油种植实行直补,对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购买良种的农户实行补贴。团旺镇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民增收的问题,除了落实中央的相关政策外,结合团旺镇农村实践情况,出台了相应的保障团旺镇农民增收的措施,如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做大做强农区畜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各项政策的落实,使团旺镇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近几年团旺镇农民收入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幅。

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吃:从地瓜到海鲜,“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对吃看得最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除过去老百姓最爱购买但又买不起的大鱼大肉等食品外,又悄悄地增加了许多清淡、营养的“原生态”食品。从昔日“地瓜片、地瓜馍,离开地瓜不能活”到“白馍夹肉片、肘子带扣碗,大鱼大肉弄一桌”再到现在不少农民朋友连饺子馅都到超市购买,。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肚里的油水多,肉吃不下去了,蔬菜倒是挺受欢迎。现在的超市都开到了家门口,缺啥随时都可以买到。农民朋友们也提高生活质量,认为多吃海鲜有利健康,这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经常光顾海产品店摊。穿:从粗布衣到名牌服装,数年前的农村人穿着以灰、土、黑三色为主,布料大多是自家织的老粗布,偶尔有人穿件“涤卡”之类的衣服,大多会引来同龄人羡慕的目光。再说那时候一件衣服从新到旧,常常是这个穿过那个穿,穿到衣服破烂不堪,也舍不得扔掉。如今农民也能跟城里人一样打工挣钱,随着家庭收入的提高,对穿着也讲究起来。平时,大家也乐意穿一些样式时尚的休闲服。在家时,很多人也讲究的穿上了睡衣、睡袍。至于脚上穿的鞋子花样更是层出不穷,价钱也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年轻的姑娘、媳妇们也讲究穿名牌、赶时尚,衣服五颜六色,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住:从破瓦房到小洋楼,以前用土坯和砖垒起的房子,现在生活富裕好多农民盖起了小洋楼,还有的在城里也买了楼房,等到以后在城里为孩子安家。行:从步行到坐小轿车,过去在农村有这么一句顺口溜:“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如今,农村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村里修了柏油路,通了公交车,就连田间地头都修了柏油路,出行真是太方便了。出行变化完全可以见证新农村的新生活。过去,扁担、马车、自行车、摩托车都曾经是他们的交通工具。村里的老人更是记忆犹新,在通柏油路之前,先是靠两条腿步行,出门前大包小包全都用扁担挑在肩上,去一趟县城要花4个多小时。后来买了自行车、摩托车,但由于是胶泥路,坑坑洼洼还不算,遇上下雨天那就倒霉了。现在公交车15分钟一趟,既经济又安全,现在进城连摩托车都不骑了。村里的年轻人更是时髦,已经有的拥有了小轿车。用:从一无所有到样样俱全,以前农民家中空空如也,有个收音机都是个稀奇玩意,30年后,农民家中不仅有了彩电、席梦思,还装上了空调,用上了冰箱,洗衣机。以前农民羡慕城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对他们来说已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十分普及,电话手机流通广泛。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工业园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工业园建设快速推进,成为全镇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板块,是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团旺镇坚持国内国外两线出击,努力拓展招商领域、区域和方式,积极赴日本、韩国、青岛、黑龙江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捕捉招商信息,加大项目跟踪洽谈力度,通过全民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目标责任制的措施,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目前已引进国内外投资项目有:天府集团、宏利金属钢管材、益友针织、荣盛纺织品印染、五龙实木地板、富兴包装、腾远食品加工、大成花生加工、东升汽车配件、好利洁水性涂料、汇丰塑钢、龙腾食品加工、手机配件、货仓车车厢加工、饲料加工等企业建成投产,机械、服装、食品加工三大行业初具规模。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农村改革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彻底改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在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手段和环境发生了彻底改变,农业和农村需要依靠现代科技和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团旺镇农业的竞争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阶段和目标发生了彻底改变,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团旺镇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首要目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的改革率先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30年,回眸这30年,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和历史沿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广大农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适应发

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个根本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社会进入建设新农村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团旺镇农村经济社会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的种子已结硕果。

1、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农、畜产品大幅增长

改革开放30年,团旺镇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在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政策的指导下,农牧业生产迅猛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一是在土地承包、市场指导、取消农业税、实行粮油直补等政策的支持下,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在科技的扶持下,大批农业科技项目得到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结束了以前完全依赖“靠天吃饭”的局面,农业科技含量大幅增加;三是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加,给农业生产增加了发展后劲。

2、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到位,农民从种植业中得到的收益稳步增长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由于受温饱问题的限制,团旺镇农业生产还是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市农业生产也向市场接轨,我市适时提出了调整农村种植结构,以“南桑北果、东菜西禽”为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分别建立了蔬菜,水果等生产基地,实现了“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并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保障了农民的种植收益,加之国家对粮油种植户实行补贴,取消了延续2000多年的农业税,使种植业的比较效益稳步增长。现已形成了800公顷草莓基地,南后寨辣椒种植基地,西石格庄、崔疃等冬暖式大棚360个,发展优质富士苹果基地2000公顷,桑园面积300公顷,葡萄基地500公顷。

3、改革促进农区畜牧业迅猛发展

在30年的改革进程中,团旺镇农区畜牧业得到稳步发展。以前牲畜的饲养大都分散在农户家中,饲养规模很小,80年代中后期“菜篮子”工程的实施,第一次促进了团旺镇农村重视畜牧业生产发展,在这期间相继建立了等一些大中型养殖场,同时在农村积极鼓励各类经济体发展畜牧业养殖,农村也涌现出规模养殖户,为缓解当时我市猪肉、鸡蛋、活鸡、牛奶等畜产品供应紧张的局面,起到了一定作用。进入90年中后期,团旺镇政府积极探索农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在充分调研团旺镇地理优势、饲养条件,市场流通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团旺镇农村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新的思路,并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予支持,一是对养殖户提供信贷方面的支持,二是对养殖户在修建暖棚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并且把养殖与扶贫的“整村推进”项目结合起来,作为农区脱贫致富的工程。同时还积极鼓励农户实施牛羊育肥、牛羊贩运以使农区农户能从畜牧业得到更多的收入。通过几年努力,团旺镇农区畜牧业发展已见成效。现在已有北团旺百头奶牛场、西石格庄百头奶牛场、初家庄千头养猪场、前河前、后李牧庄、西南岩等6处养殖小区,振龙牧园、西流泉生态养牛等畜牧基地。

4、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劳动力资源配置优化

改革开放以前,团旺镇农村劳动力98%以上都集中在农业生产中,只有极少数劳动力在当时的社队办企业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业生产。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终结了过去集体出工、挣工分的劳动制度,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时间增多。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政策的放宽,农民开始利用剩余时间从事一些小商业和开办家庭作坊经营一些农民需求的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服务等行业。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90年代,乡镇企业在团旺镇崛起,一部分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务工,从此带动了团旺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大潮。这个时期,劳动力的转移还大多是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在本乡镇地域务工,从90年代后期开始,市场经济的确立彻底打破了区域、行业限制,农民务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外出务工等多渠道的务工形式涌现,从事的行业涵盖了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团旺镇加大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力度,一是由政府了解外地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过相关的劳务市场,组织务工人员外出;二是实施了“阳光工程”,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前技能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三是鼓励支持农村个体和民营经济发展。

5、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改革的 12全文查看

延伸阅读:

商务局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与总结30年前的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封闵几十年的国门,作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历史性的经济战略转折。 从1978年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婚姻观念变革1980年,新《婚姻法》颁布,离婚的必要条件已被修改为:第一,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第二,经调解无效。这使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奉行自由离婚的领先国家。但离婚并未真正成为社会公允的个...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县财政工作成就回顾狠抓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 为实现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30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县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很...

改革开放30年农村面貌换新颜鲁迅说过:“世上本来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乡人民改革开放30年来艰苦创业的曲折历程,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的...

县民主党派改革开放30年发展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呈现出...

我县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1978年至2008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1978年以前,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县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工业经济成分的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小型的...

新中国60年保险事业大发展汇报材料一、60年的不平凡发展历程60年来,保险业始终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走过了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1949年,我国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成立,标志着新中国保险业的创立...

改革开放以来培训工作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农广校培训工作成就 ××地区农广校建校以来,在地委、行署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在各级农广校的不懈努力下,为培养各级、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加快开发农...

改革开放30周年县财政工作回顾30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县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财政工作也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前进,广大财税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文件...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