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打造平安构建和谐——精神病残疾人防治之我见

11月23日 编辑 fanwen51.com

[对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一、我镇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目前,我镇在安置残疾人就业方面,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安置残疾人在6家福利企业集中就业,这一直是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业, 在6家民政福利企业集中就...+阅读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而精神病残疾人是这一群体中最不可忽视的群体。在打造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尤其应该加强对精神病人的防治工作。

一、现状 据我镇2008年6月开展的残疾人调查摸底工作可见,目前共有持证残疾人945名,其中精神残疾人有125人,占整个残疾人中的比例为13.2%。其中狂躁

型精神病人占18%以上,居高危群体。精神病群体的扩大必然引发更多新的社会矛盾,带来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如凶杀、毁坏、公私财物,经常制造事端,如优胜村李××现改名为佛××,每次病情发作时,都要给邻居和家人以及社会造成伤害。几年前因殴打他人致伤被叛刑,刑满释放后一直对政府不满,耿耿于怀,经常制造事端,多次将镇政府的宣传橱窗打破,玻璃散落满地,还将镇领导的办公用品损坏,找某领导索要钱财等等,经公安机关多次教育无果,今年六月份派出所不得不将其遣送至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精神病研究院)医治,近二个月时间已花去医疗费2万多元,目前医疗费用均由政府有关部门垫付。

二、原因 造成精神病人违法犯罪因素较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忙于工作,家人无暇顾及。虽然我镇属沿海地带,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人人都要靠劳动吃饭,平时人们大多在企业或外出打工,为生计奔波,很少有时间照顾病人。 二是经济困难,无钱医治。精神病人的治疗费用比较昂贵,治疗周期较长,没有国家和慈善机构的援助,一个家庭的负担能力是有限的,就算原本有点经济基础的家庭可能也因此一贫如洗;对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根本无钱为精神病人治疗,导致精神病人病情日益加重。 三是知识浅薄,无能为力。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不少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也不高,很少有人了解病人的病因,以及如何防治和照顾。有些家庭成员对病人产生歧视,使精神病人得不到关心和护理,病情加剧恶化! 四是法制淡薄,责任欠强。按照法律与道德,精神病人应由其监护人和家庭成员共同担当,承担义务,为其医治和管教。然而往往不问不顾,放任管理。给社会靠成潜在的威胁。对周围人群带来不安全因素,同时也给和谐社会的创建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 五是救助机制不够完善,法律依据欠强。对于精神病人康复,必须进行治疗,一旦失去药物和心理治疗,就会造成犯病,使病情加重恶化,那么谁为精神病人的治疗费用买单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虽然法律规定必要时由政府强制对精神病人进行医治,但在现实当中,政府部门也因为缺少经费而不能将其及时送到医院强行治疗,使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上继续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在“打造平安,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今天,这个问题更应引起大家的关注,特别是政府部门和立法机关的思考!

三、措施 对于精神病的防治工作,省、市、镇都十分重视,省政府于2002年制订了《浙江省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平湖市政府于2007年12月19日以平政发[2007]210号文件印发了《平湖市特困精神病患者精神康复医疗补助实施办法》全塘镇政府根据市政府的文件要求相应制订了对精神病人及其困难家庭有关补助政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镇作为经济开发区,情况复杂,工作任务重。在市残联、卫生、公安、民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我镇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精神卫生总体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差距较大,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精神卫生面临众多的问题和任务。因此我认为: 首先要加强领导,制订规划。建立我镇精神病防治康复领导协调小组,成员由卫生、公安、民政、残联、教育、精神病院等单位人员组成。定期商讨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切实解决精神病防治的有关实际问题。 其次要加强宣传,开展培训,要在公共媒体,中小学、大中专成人教育,老人大学开设心理卫生课程,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员,或心理学教授,努力提高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应对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使全社会参与精神卫生工作,普及精神卫生专业知识。 再次要加强帮扶,解决困难。对困难精神病人发放优惠证。购药补助券,在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特困精神病人在住院医疗费用实行市、镇、村三级共同负担,补助经费以市为主,门诊补助券由市一次性按人按年补助,对于收入在全市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精神病家庭以定期补助、临时补助、且实行低保政策等方式给予救济,同时努力把具有劳动能力的康复病人介绍到企业工作,使其自食其力,回归社会。 总之,做好精神病防治工作,是打造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作为残联干部,要扎扎实实的做好此项工作,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而努力!

延伸阅读: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学会与残疾人相处需要什么?答案自然很多,尊重、理解、爱心、耐心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我们残疾人工作者所遵循的职业道德。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什么?需要懂得一定的手语,便于与听力残...

某区街道残疾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和思考近年来,在上级残联的正确领导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解放街道残联通过结对帮扶、培训就业、政策保障、创业引导等多种途径和措施,使得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教...

我市残疾人数增长明显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残疾人总数与1987年第一次抽样调查相比增长明显。至2006年4月1日零时,我市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25.5万人,占总人口的6.36%,比1987年...

关于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的调查与思考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残联组织以及广大残疾人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残联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浅谈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康复工作是残联工作中的永恒主题.凡是残疾人,都存在康复问题。康复是一个残疾人由自理过渡到自立的前提。改善残疾人的康复问题,就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容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平...

浅析残疾人就业对策与思路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桐乡市凤鸣街道现有持证残疾人856人,涉及全街道近1/5的家庭。近年来,残疾人工作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

如何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之我见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嘉善县提出了“开放兴县、创业富县、创新强县...

推进我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作为劳动就业总体中的特殊部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残疾人就业由计划向市场导向机制转轨,就业方式从集中就业为主...

关于残疾人帮扶工作的几点思考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发展残疾人事业,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研究探索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今年上半年...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