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计划总结工作总结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注意什么

04月17日 编辑 fanwen51.com

[20092010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二年级的数学,由于本学期使用的是青岛版的教材,和人教版的二年级教材比起来,内容多,难度大,孩子们学起来非常吃力。针对这种情况,我认真做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平...+阅读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注意什么

2007-2008学年度上学期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收银员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小学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

本单元概念: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

3、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应:顶点对顶点,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对角的一边,再看另一边是否能对上。

4、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综合运用:

学习目标:

1.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难点分析:

1.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2.从实物中能够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3.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

知识点梳理:

1.认识角

通过例1的学习,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认识角。在此基础上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一个顶点,两条边),说明角的特征。

易错点分析:容易把角的顶点和前边线段的端点混淆。

2.判断角

给出任意的一个角,能指出哪是顶点,哪是边。并能清楚的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

易错点分析:认为一条边长,另一条边短的角不是角。

3.画角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易错点分析:画完角后,忘记标出角的符号。

4、直角的认识

(1)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

(2)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3)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

(4)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易错点分析:①学生容易用肉眼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而不用三角板比一比。

②画直角时,学生不标直角符号。

5、角的大小

(1)角的大小和角的边长没有关系,和角的张口有关系。

(2)能判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会根据题目要求画出不同大小的角。

6、数角

易错点分析:数角时不容易数出组合的角和图形外的角。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总结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总结

(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 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 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 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 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 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 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

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的重点内容公式

①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②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③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④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被除数.比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根据比的意义可以求比值;求比值的方法:用前向除以后项。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四则混合运算 ①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一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③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9.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 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基本公式:前一个数÷后一个数(比较量÷标准量) ②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或几倍是多少?(单位“1”已知) 基本公式: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单位“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 基本公式:分率对应的数量÷分率=单位“1”的量或者列方程解。 ④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 基本公式:两个数的差÷单位“1”的量(标准量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②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时间*利率 利息税=本金*时间*利率*5% 41.四则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运算性质 ①减法的基本性质:a-(b+c)=a-b-c a-b-c=a-(b+c) ②除法的基本性质:a÷b÷c=a÷(b*c) (a±b)÷c=a÷c±b÷c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S=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2πrh=2π(d÷2)+2π(d÷2)h=2π(C÷2÷π)+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h=π(d÷2)h=π(C÷2÷π)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h÷3=π(d÷2)h÷3=π(C÷2÷π)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延伸阅读:

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总结注意人教版五年级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单元 图形变换 归纳重点知识 轴对称 轴对称的意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它能够与另两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第一单元《数一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

九年级化学上册一单元和二单元的知识点急!第一单元是化学与化学实验吧 1.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使水倒流,试管破裂。 2.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3...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地第一章的知识总结初一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一、正数和负数 1、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2、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是正数...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研修心得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

五年级数学上册归纳整理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知识点配图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P 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小知识小学二年级数学小知识,二年级数学手抄本的数学知识是什么?唐诗中的“数字” 用数字点睛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燕来。明年如应律,先...

小学人教版数学二至六年级的知识重点小学人教版数学二至六年级的知识重点,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是小学阶段上的最后的数学课~!它是你进入中学学好数学的关键。 1、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 2...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总结怎么写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总结怎么写,小学三年级数学复习心得怎样写:由于版本不同,请对照孩子课本选用。 数学:除法 知识点总结 1.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①表内除法。如800÷4,直接用0...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