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演讲发言笔记心得

对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11月26日 编辑 fanwen51.com

[提高人防工程三个效益的思考]**市人防办在所属人防工事的开发利用中,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改革创新,在管理上下功夫,在挖潜增效上做文章,走人防可“经营”之路,使人防工事的开发利用收到了良好的战备效益、经...+阅读

对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设健康的县域金融体系,其精髓就是县域金融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笔者在此就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谈点粗浅看法,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引起广大同仁的思索与共鸣。

一、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难点

1、农村县域经济基础脆弱。信贷资金的逐利性是银行商业化改革的

必然后果。农村县域一直是金融边缘化的市场,一是受历史、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二是县域工业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远远低于中心城市,效益也相对偏低,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优质客户;三是社会信用缺失,导致银行难以找到信贷投入的切入点,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致使信贷资金产生倒流,信贷资金呈现出向大城市、大企业、优势行业过度集中为特征的结构失衡现象。而农村县域经济中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又显不足。

2、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易陷困境。农村的金融困境主要源自风险的约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信息普遍不对称。研究表明,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报表和数据资料作为参考,农村放款人平均需要与农户进行长达7年的交往才能采集足够的信息,用于判断是否提供信贷。由于贷款规模微小,正规金融机构极度缺乏农村客户特点及活动的私人信息,无法承担信息采集的时间和成本。二是抵押物银行难以接受。银行不愿接受农村客户提供的抵押品(没有房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而且双方在估价上差距甚大,即使银行接受了这些抵押品,也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抵押品拍卖市场去处理。三是由于农村客户群体经营中本身具有的风险及行为的不规范,使银行及其信贷人员不愿对其进行信贷考察和提供信贷支持,总觉得农村客户群体不可信,惧怕正常风险演变为或被误以为道德风险。四是农村县域企业和个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再加上前几年管理不善、行政干预等原因,造成银行部门大量信贷资产沉淀,信用观念淡薄,缺乏必要还贷意识,增加了金融企业对其贷款管理的难度,倒逼金融部门抬高贷款“门槛”。

3、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较城市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虽有一定提高,但还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农业和农村投资速度较慢,比重偏低。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已成为制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涉农贷款操作和管理上看,内部操作方法及管理制度偏颇。农村客户群体对金融机构贷款程序多、手续繁琐一直颇有微词。复杂的贷款环节,使一些借款者望而却步。一些金融机构与县域企业之间业务供给与需求的不适应,证明了这两者的非均衡关系,困扰着金融与县域企业新型关系的建立。

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路

1、增加信贷投入,拓展农村客户群体的贷款领域。近几年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财政走到了前台,而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远远不够,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金融机构要在金融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赢得更多的商机,也就必须对货款投向和经营策略作战略性调整。一是必须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以培养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强化信贷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可适当增加个私经济的贷款份额,重点支持实力强,产品新,销路好,管理严,还贷信誉好的微型企业。积极加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涉农企业兴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之类项目,金融机构应在资金上给予倾斜。有效信贷投入能起到树立金融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扩大农村客户群体的作用。二是要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和信贷管理办法,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行有区别的区域货币信贷政策,改变目前信贷资源过分向“大城市、大项目、大企业”集中的局面。在制定信用评级标准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差异,以经营能力、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为主要判断标准,制定适合县域经济特点的评级标准和贷款条件,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三是要用好贷款增量。金融机构要树立为农服务思想,拓宽信贷服务领域,调整贷款投向,优化信贷结构,使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发挥最好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效益。四是要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化解自身风险的理念。要打破“无所作为”的思想,紧密结合县域政策导向,大力调整信贷结构,千方百计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的整体增长,从根本上实现提高效益、降低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2、创新金融服务内容。由于多方面原因,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在很多方面存在机构萎缩、农村金融产品短缺、农村“供血”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设新农村金融服务必须适合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为农村客户群体提供多功能的金融服务,建立资金回流的长效机制,多渠道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所需资金问12全文查看题。一是全面出击,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覆盖面。要积极为农村客户群体提供多功能结算及柜面服务。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物流、信息流将出现新的形势,农村金融必须为新农村建设加快资金流提供方便。考虑到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网点不足,新设网点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应在农村集镇、物流中心通过大量增设atm自动柜员机,大力发展

和推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弥补农村金融服务在客观上存在的机构缺陷,并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体会到现代金融服务的时尚与方便。二是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深度。目前除了重点要把城市流行的金融产品如个人理财、租赁、保管箱业务等如何及时在农村推广外,要积极按照“三农”生产和资金需求特点,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合理设计适宜的支农金融服务品种,以为农村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农村“造血”功能。三是利用金融行业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为农村客户群体提供信息咨询,帮助他们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提供中介服务,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推动建立在农村人人享有平等机会的融资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县域入手,全面延伸到农村。县域是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要以人为本,通过推动建立融资体系,使每一位农民都能获得和城市居民平等的融资机会,获得平等的社会发展权,确保“三农”融资不再难,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金融对县域企业的服务主要是自主性的、自愿性的经营行为。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鼓励性、导向性的政策措施,而不能行政命令或行政干预。

4、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支持重点。

总体方向:一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村公路、电网、通讯、水利、小城镇、生态环境、再生资源等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信贷需求将长期存在,为金融机构拓展中长期贷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是支持农业资源开发,包括农村产业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三是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流通、农民工培训等,但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贷款投向。四是支持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大量涌现,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对符合产业政策和重诺守信的民营业主,金融机构可适度支持发展。五是支持消费信贷。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对改善、提高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迫切,金融部门在农村住房改造、大额耐用消费品等信贷领域大有可为。

5、构建健康性和可持续性的农村金融微观基础。

一是逐步构建与完善以政策性、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为主,以其他金融为辅,多种融资组织合作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撑保证。二是要调整一些金融部门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要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约束机制强、财务健康、监管到位、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除少数经济很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发展问题需要研究外,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要坚持走商业化道路,既要建立正向激励,又必须有防范道德风险的市场退出机制。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农业发展银行需要适当调整组织结构,主要承担各种类型的政策性贷款,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功能和作用。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方向要继续坚持,其县级机构要立足于服务县域经济。三是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创新支持农村经济的信贷方式。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贷款对象的有效抵押物缺乏的问题,可探索发展订单农业并在农业生产链条中研究是否可根据订单去发放贷款。四是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村商业性保险、政策性保险、农业保险。为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分散农村信贷风险。

6、实施信用工程建设。为增加农业产业化信贷投入,要积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一是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农民信用意识存在不稳定性因素,金融部门要在最大限度发挥信贷资金支持“三农”工作的同时,切实防范潜在信用风险,加大信用方面宣传力度,逐步完善借款人信用等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农民信用等级和信息透明度,约束不守信行为,防止风险滋生。二是银企要相互合作,维护金融债权,对“逃、赖、欠”的贷款人要公开在社会曝光,实施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联手制裁;三是地方政府应支持银行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实现诚信工程。特别是在农村创建信用村(镇)更离不开村(镇)党委、村委会的参与和支持;四是在发挥、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作用的基础上,要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真实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五是银行、农业、财政等部门要积极协调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的配套体系,通过一定方式建立为农户、农村及农业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信用担保机制,研究落实农业投资风险基金、农业保险等,以防范农村信贷风险,提高贷款安全系数。

12全文查看对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设健康的县域金融体系,其精髓就是县域金融如何支持新农村建设。笔者在此就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谈点粗浅看法,旨在抛砖引玉,期望引起广大同仁的思索与共鸣。

一、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难点

1、农村县域经济基础脆弱。信贷资金的逐利性是银行商业化改革的

必然后果。农村县域一直是金融边缘化的市场,一是受历史、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二是县域工业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远远低于中心城市,效益也相对偏低,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优质客户;三是社会信用缺失,导致银行难以找到信贷投入的切入点,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致使信贷资金产生倒流,信贷资金呈现出向大城市、大企业、优势行业过度集中为特征的结构失衡现象。而农村县域经济中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又显不足。

2、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易陷困境。农村的金融困境主要源自风险的约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信息普遍不对称。研究表明,由于缺乏有效的财务报表和数据资料作为参考,农村放款人平均需要与农户进行长达7年的交往才能采集足够的信息,用于判断是否提供信贷。由于贷款规模微小,正规金融机构极度缺乏农村客户特点及活动的私人信息,无法承担信息采集的时间和成本。二是抵押物银行难以接受。银行不愿接受农村客户提供的抵押品(没有房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等),而且双方在估价上差距甚大,即使银行接受了这些抵押品,也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抵押品拍卖市场去处理。三是由于农村客户群体经营中本身具有的风险及行为的不规范,使银行及其信贷人员不愿对其进行信贷考察和提供信贷支持,总觉得农村客户群体不可信,惧怕正常风险演变为或被误以为道德风险。四是农村县域企业和个人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再加上前几年管理不善、行政干预等原因,造成银行部门大量信贷资产沉淀,信用观念淡薄,缺乏必要还贷意识,增加了金融企业对其贷款管理的难度,倒逼金融部门抬高贷款“门槛”。

3、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较城市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虽有一定提高,但还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农业和农村投资速度较慢,比重偏低。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已成为制约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涉农贷款操作和管理上看,内部操作方法及管理制度偏颇。农村客户群体对金融机构贷款程序多、手续繁琐一直颇有微词。复杂的贷款环节,使一些借款者望而却步。一些金融机构与县域企业之间业务供给与需求的不适应,证明了这两者的非均衡关系,困扰着金融与县域企业新型关系的建立。

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路

1、增加信贷投入,拓展农村客户群体的贷款领域。近几年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财政走到了前台,而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远远不够,农村资金大量外流。金融机构要在金融市场占有更大的份额,赢得更多的商机,也就必须对货款投向和经营策略作战略性调整。一是必须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以培养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强化信贷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可适当增加个私经济的贷款份额,重点支持实力强,产品新,销路好,管理严,还贷信誉好的微型企业。积极加强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涉农企业兴建农业科技研发中心之类项目,金融机构应在资金上给予倾斜。有效信贷投入能起到树立金融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扩大农村客户群体的作用。二是要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和信贷管理办法,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根据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实行有区别的区域货币信贷政策,改变目前信贷资源过分向“大城市、大项目、大企业”集中的局面。在制定信用评级标准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差异,以经营能力、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为主要判断标准,制定适合县域经济特点的评级标准和贷款条件,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三是要用好贷款增量。金融机构要树立为农服务思想,拓宽信贷服务领域,调整贷款投向,优化信贷结构,使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发挥最好的作用,取得最佳的效益。四是要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化解自身风险的理念。要打破“无所作为”的思想,紧密结合县域政策导向,大力调整信贷结构,千方百计增加有效信贷投入,促进县域经济的整体增长,从根本上实现提高效益、降低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2、创新金融服务内容。由于多方面原因,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在很多方面存在机构萎缩、农村金融产品短缺、农村“供血”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设新农村金融服务必须适合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为农村客户群体提供多功能的金融服务,建立资金回流的长效机制,多渠道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所需资金问[]题。一是全面出击,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覆盖面。要积极为农村客户群体提供多功能结算及柜面服务。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物流、信息流将出现新的形势,农村金融必须为新农村建设加快资金流提供方便。考虑到当前农村金融服务网点不足,新设网点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应在农村集镇、物流中心通过大量增设m自动柜员机,大力发展

和推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方式,弥补农村金融服务在客观上存在的机构缺陷,并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体会到现代金融服务的时尚与方便。二是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服务深度。目前除了重点要把城市流行的金融产品如个人理财、租赁、保管箱业务等如何及时在农村推广外,要积极按照“三农”生产和资金需求特点,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合理设计适宜的支农金融服务品种,以为农村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农村“造血”功能。三是利用金融行业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为农村客户群体提供信息咨询,帮助他们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提供中介服务,促使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推动建立在农村人人享有平等机会的融资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县域入手,全面延伸到农村。县域是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要以人为本,通过推动建立融资体系,使每一位农民都能获得和城市居民平等的融资机会,获得平等的社会发展权,确保“三农”融资不再难,解决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金融对县域企业的服务主要是自主性的、自愿性的经营行为。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应的鼓励性、导向性的政策措施,而不能行政命令或行政干预。

4、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支持重点。

总体方向:一是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村公路、电网、通讯、水利、小城镇、生态环境、再生资源等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信贷需求将长期存在,为金融机构拓展中长期贷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是支持农业资源开发,包括农村产业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三是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流通、农民工培训等,但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贷款投向。四是支持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的大量涌现,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对符合产业政策和重诺守信的民营业主,金融机构可适度支持发展。五是支持消费信贷。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对改善、提高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迫切,金融部门在农村住房改造、大额耐用消费品等信贷领域大有可为。

5、构建健康性和可持续性的农村金融微观基础。

一是逐步构建与完善以政策性、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为主,以其他金融为辅,多种融资组织合作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支撑保证。二是要调整一些金融部门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要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约束机制强、财务健康、监管到位、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除少数经济很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发展问题需要研究外,绝大多数农村信用社要坚持走商业化道路,既要建立正向激励,又必须有防范道德风险的市场退出机制。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农业发展银行需要适当调整组织结构,主要承担各种类型的政策性贷款,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功能和作用。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方向要继续坚持,其县级机构要立足于服务县域经济。三是结合实际进一步探索创新支持农村经济的信贷方式。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贷款对象的有效抵押物缺乏的问题,可探索发展订单农业并在农业生产链条中研究是否可根据订单去发放贷款。四是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村商业性保险、政策性保险、农业保险。为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可通过建立担保基金或担保机构等办法,分散农村信贷风险。

6、实施信用工程建设。为增加农业产业化信贷投入,要积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一是信用环境是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农民信用意识存在不稳定性因素,金融部门要在最大限度发挥信贷资金支持“三农”工作的同时,切实防范潜在信用风险,加大信用方面宣传力度,逐步完善借款人信用等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农民信用等级和信息透明度,约束不守信行为,防止风险滋生。二是银企要相互合作,维护金融债权,对“逃、赖、欠”的贷款人要公开在社会曝光,实施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联手制裁;三是地方政府应支持银行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实现诚信工程。特别是在农村创建信用村(镇)更离不开村(镇)党委、村委会的参与和支持;四是在发挥、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作用的基础上,要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真实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五是银行、农业、财政等部门要积极协调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的配套体系,通过一定方式建立为农户、农村及农业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服务的信用担保机制,研究落实农业投资风险基金、农业保险等,以防范农村信贷风险,提高贷款安全系数。

延伸阅读:

“三个代表”统领文明建设的思考“三个代表”统领文明建设的思考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领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现中...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思考农村基层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担负着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带领群众致富的重要职责。农村基层干部要履行职责,必须有良好的作风作保证。 从总体上看...

对农信社新员工培养的思考企业的新员工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本站,二是社会人员。目前,处于深化改革中的农信社所招收的新员工,绝大多数为本站,本文就如何培养刚刚参加工作的本站谈几点见解: 一、营造适中的培...

推行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思考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县总结两年来县机关部门和乡镇实施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经验,以“基层基础年”建设为契机,在全县行政...

烟草扶持三农工作分析思考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紧紧锁定于“三农”领域,也是新中国自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的最长关注周期。只有...

做一个合格的公务员的思考最近一段时间,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学习教育活动的要求,我局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观看了反腐倡廉电教片,警示片中,一幕幕腐败案例,一组组腐败行为,观后使我很受教育。最近又通过学习主题...

以历史性思维引导正确舆论的思考正确的舆论引导,取决于媒体对政策的正确领悟和对社会的观察洞悉,而记者的历史性思维决定新闻作品的思想定位,影响新闻报道写作的质量,是舆论引导的重要因素。 历史性思维指史学...

关于矿产资源储量标准修订的思考现行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自1999年颁布实施以来,已经近十年了。按照分类标准而修订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以及17类矿种规范,已颁布六...

强化检察监督执行中人权保障的思考**省**县看守所发生的“躲猫猫”事件曝光后,看守所内在押人员应享有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被更加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湮灭证据、串供等...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