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转移工作的对策及建议]1、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大力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全面推行了并联审批和集中服务,较好解决了政府管理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着眼于促进公...+阅读
经过多年努力,**已经站在“千亿”门坎前。今年国家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给我省沿江城市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实施,800百里皖江必然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皖江8城市间,竞相发展,竞争会更加激烈。相对长三角,**位于皖江的末端,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是为不利因素,如果我们在承接
产业转移和城市间的竞争中善于把握时机、发挥优势、准确定位、趋利避害、加倍努力,让产业转移“蛙跳”到**,使**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实现末端起跳,追赶跨越马芜铜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我市在产业转移中的比较优势
1、容量大。广阔的土地,充足的人力资源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从人口资源看,**2008年末户籍人口为613.89万人,位于皖江8城市第一位。其中,2008年末劳动力资源数为478万人,从业人员数为416.7万人,正适合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从土地资源看,**土地面积位于8市之首,有长达近500里沿江岸线,沿江土地面积更是无与伦比。据有关报道显示,困扰长三角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荒,情况严峻到浙江的工业用地已接近用完,按照“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上海的工业用地缺口达7.4万亩。在长三角,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向欠发达地区购买土地指标的情况,我省马鞍山和铜陵也存在这方面短处。
城市指标名
**池州铜陵芜湖巢湖宣城马鞍山滁州
国土面积(平方公里)15398827211133317939412323168613523
市区面积(平方公里)8212432350720203126213401404
总人口(万人)613.89158.9373.89230.79456.8276.75128.1447.37
辖县(市)个人83134616
辖区个数31341132
2辐射宽。**是长江流入安徽的第一座城市,位处皖鄂赣三省交界自古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称。**自古是长江中下游商贸中心城市,曾经百年省会商贾云集,至今区域影响力亦非一般城市能比。仅举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例,2008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41.76亿元,排沿江城市群第1位,须知**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省内九市中处于第6位,仅比滁州高164元,比宣城高609元,与马鞍山,合肥,铜陵
芜湖相差较大。
指标名称**池州铜陵芜湖巢湖宣城马鞍山滁州合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4191284815173149391304411810183301225515591
为什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如此之高,足见其对周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这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一个有利条件。
3、交通便。**现有有20
6、10
5、318国道,合安高速、沪蓉高速贯穿其境,并通过**长江大桥与南沿江高速贯通;合九铁路贯穿**及所辖六个县市;民航开通已有近20年历史;长江黄金水道**港口群更是闻名遐迩;当前**的交通又处在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南京至**高速铁路已经动工,合武高速**段正在加速建设,东香高速公路**段正在筹划中,建成后**江面将出现三桥并驾齐驱的景观。五年内,一个以**城市为核心区,以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国省道改造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为重点,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和民航“空中走廊”以及新型长江港口群,“一横两纵”的油气管道运输网,水陆空联运的区域性立体交通体系必将形成,届时抵达上海及皖鄂赣浙苏五省省会城市将不出三个小时。
4基础实。一是资源优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八百里皖江,**占了六成多,其中深水岸线上百公里。地表生物资源达两千余种,盛产优质粮棉油、茶叶、蔬菜和水产品,地下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达70多种。**能以、优质的农产品基地、丰富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为长三角提供重要的腹地支撑,与东部地区形成产业优势互补。二是产业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9∶46∶35,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是全省重要的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纺织品加工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及加工基地,也是沿江著名的商埠。三是人文优势。**既是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曲文化、桐城派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为龙头的皖西南旅游区已成为全省第二大旅游经济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人文影响力、文化竞争力在东向发展中大有作为。四是人力资本优势。**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基础教育力量雄厚。**考生被全国重12全文查看点大学录取的人数,每年都占全省的1/3。全市已形成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完备的教育体系。特别是职业教育,更是蓬勃发展,在校生达6万多人,年培训劳动力8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稳定在100万人以上。一支素质高、技能强、成本低的劳动力大军,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服务长三角发展的生力军。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
1、
争取安徽省将**作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行试点城市。省委、省政府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不可能没有重点,很可能要搞试点。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徽省实施“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先机被芜湖、马鞍山、铜陵夺得,到前几年才把**补上叫做马芜铜宜,但最近又把池、巢、滁、宣加上,还把隔江三百里的合肥老大算上,如此一来**将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镜地,我市这次一定要争上“首发车”,坐上“头等舱”,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将**作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行试点城市。
2、尽快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计划。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早,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和建园经验。我市要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果断决策,单独设立或整合原有的城区工业园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走新型工业园的路子。吸引和鼓励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到我市产业转移园区落户,以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我市产业竞争力,引进一批发达地区较高水平的转移企业,推进市域内产业合理转移,形成产业集聚,将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打造成为省级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
当前要研究的事项主要有: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产业转移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强化招商引资措施,多方式、多途径推进产业转移。
(三)集合各方力量及资源,支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
(四)设定合理的产业准入门槛。
(五)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六)科学合理规范引进方和落户方税收分成。
(七)制定产业转移工业园新的运转模式。
3、争取政策配套。政策配套涉及十大类: 包刮建设用地、建设规划、环保审批、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口岸通关、物流仓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管理服务等。如建设用地可以采取“征转分离方式,环保审批可以下放部分产业的审批权限给**市,财政支持对同意進入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原材料、零部件、初初级品不含稅,增強园区企业竞争力,金融服务要保证2009年**信贷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持**发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债券,口岸通关加速检验检疫通关速度,产业布局上优先考虑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先行先试,帮助**做大做强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旅游文化等支柱产业,尤其是要做好石化炼化一体化、汽车零部件深加工、船舶制造、旅游挖掘推介等具体项目。
4、充分做好思想准备。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目前所有的思想准备集中一点,就是使**这座沿江容量最大的城市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份量最重的城市。一是将省情、市情以及沿江7市的市情了然于胸。二是找准**的位置:与芜湖形成沿江发展的两极,成为安徽发展的一个新的引擎,成为安徽向中西部辐射的桥头堡。三是转变思想方法。对路的思想方法有多种,这里试举一例。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不久,时任省委书记的卢荣景和省长傅锡寿先到**后到芜湖考察,通知的主题是学习南巡讲话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省委书记和省长一同出来考察非比寻常,**汇报的基调是受到小平讲话鼓舞形势一片大好,工作思路也很清晰:发展基础设施,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书记和省长也表示满意。而芜湖的汇报却是哀兵必胜的调子,充分摆出当前的困难,国有企业不景气,职工大面积下岗,群众集体到市委、政府上访不断等,然后分析芜湖的重要位置和优势,得出的工作思路是,芜湖的发展只有按小平同志说的“杀开一条血路”,搞大开发大开放。不久,安徽唯一的不设在省会城市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落户在芜湖,安徽南部煤炭等干散货储运中心落户在芜湖港,一系列产业政策也向芜湖倾斜。**错过了这次机遇,现在比芜湖落后了好些年。四是考虑复杂因素。在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各地都会放大自己的优势,奇招妙招迭出,我市要想在前面、跑在前面、抢在前面,否则将处于被动境地,甚至错过这次机遇。
5、练好内功,夯实基础。一是明确产业转移主攻方向。市委和政府将**的发展定位在长江沿岸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安徽沿江地区新兴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泛长三角地区的文化旅游休闲基地、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主要的商贸物流中心。要围绕产业方向设计规划产业集群,做好科学布局,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选择性。二是实现无缝对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要实现观念与东部对接,发展环境与东部对接。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区域,发挥比较优势,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结合点,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性。要突出产业招商,围绕上下游产业缝合断层、延长产业链,注意填补产业空白,实现市场资源和产业服务体系的共享。三是苦练内功,大开方便之门。要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客商回报率,做到招兵一个,引将一群。要探索叩门招商、委托招商等形式,建立完善的招商网络。改善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降低客商的投资成本,提高回报率。加快水运口岸建设改造步伐,努力营造“大通关”环境,改善软件、政策、法制、服务和信用环境等,形成重商、亲商、安商的社会氛围,确保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四是招商也择商。注重运用以商引商、中介代理招商、行业主题招商、网上信息招商、投资代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及创投参与、债券发行、上市并购等多种有效手段,形成严密高效的招商网络资源,使园区常年保持足够的项目储备。倡导“择商选资”理念,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基地型、旗舰型项目作为招商重点,瞄准上市公司和世界500强及其关联项目,引进位居产业核心地位的龙头项目,带动相关配套项目进驻。 五是坚守环保门槛,谢绝污染
。承接东部产业的大转移,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照单全收,而要实行“拿来主义”,招商引资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质量和水平。坚守环保门槛,对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长远发展的项目,落后淘汰的生产工艺,要坚决拒之门外,不能违背可持续发展大原则。
12全文查看经过多年努力,**已经站在“千亿”门坎前。今年国家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给我省沿江城市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实施,800百里皖江必然形成百舸争流的局面。皖江8城市间,竞相发展,竞争会更加激烈。相对长三角,**位于皖江的末端,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是为不利因素,如果我们在承接
产业转移和城市间的竞争中善于把握时机、发挥优势、准确定位、趋利避害、加倍努力,让产业转移“蛙跳”到**,使**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实现末端起跳,追赶跨越马芜铜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我市在产业转移中的比较优势
1、容量大。广阔的土地,充足的人力资源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从人口资源看,**2008年末户籍人口为613.89万人,位于皖江8城市第一位。其中,2008年末劳动力资源数为478万人,从业人员数为416.7万人,正适合劳动力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从土地资源看,**土地面积位于8市之首,有长达近500里沿江岸线,沿江土地面积更是无与伦比。据有关报道显示,困扰长三角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地荒,情况严峻到浙江的工业用地已接近用完,按照“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上海的工业用地缺口达7.4万亩。在长三角,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向欠发达地区购买土地指标的情况,我省马鞍山和铜陵也存在这方面短处。
城市指标名
**池州铜陵芜湖巢湖宣城马鞍山滁州
国土面积(平方公里)15398827211133317939412323168613523
市区面积(平方公里)8212432350720203126213401404
总人口(万人)613.89158.9373.89230.79456.8276.75128.1447.37
辖县(市)个人83134616
辖区个数31341132
2辐射宽。**是长江流入安徽的第一座城市,位处皖鄂赣三省交界自古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称。**自古是长江中下游商贸中心城市,曾经百年省会商贾云集,至今区域影响力亦非一般城市能比。仅举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例,2008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41.76亿元,排沿江城市群第1位,须知**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省内九市中处于第6位,仅比滁州高164元,比宣城高609元,与马鞍山,合肥,铜陵
芜湖相差较大。
指标名称**池州铜陵芜湖巢湖宣城马鞍山滁州合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4191284815173149391304411810183301225515591
为什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如此之高,足见其对周边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这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一个有利条件。
3、交通便。**现有有20
6、10
5、318国道,合安高速、沪蓉高速贯穿其境,并通过**长江大桥与南沿江高速贯通;合九铁路贯穿**及所辖六个县市;民航开通已有近20年历史;长江黄金水道**港口群更是闻名遐迩;当前**的交通又处在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时期,南京至**高速铁路已经动工,合武高速**段正在加速建设,东香高速公路**段正在筹划中,建成后**江面将出现三桥并驾齐驱的景观。五年内,一个以**城市为核心区,以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国省道改造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为重点,高速公路网、铁路网和民航“空中走廊”以及新型长江港口群,“一横两纵”的油气管道运输网,水陆空联运的区域性立体交通体系必将形成,届时抵达上海及皖鄂赣浙苏五省省会城市将不出三个小时。
4基础实。一是资源优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八百里皖江,**占了六成多,其中深水岸线上百公里。地表生物资源达两千余种,盛产优质粮棉油、茶叶、蔬菜和水产品,地下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达70多种。**能以、优质的农产品基地、丰富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为长三角提供重要的腹地支撑,与东部地区形成产业优势互补。二是产业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9∶46∶35,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是全省重要的石油化学工业、机械工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纺织品加工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和畜禽生产及加工基地,也是沿江著名的商埠。三是人文优势。**既是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曲文化、桐城派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为龙头的皖西南旅游区已成为全省第二大旅游经济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人文影响力、文化竞争力在东向发展中大有作为。四是人力资本优势。**素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基础教育力量雄厚。**考生被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的人数,每年都占全省的1/3。全市已形成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基础教育完备的教育体系。特别是职业教育,更是蓬勃发展,在校生达6万多人,年培训劳动力8万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稳定在100万人以上。一支素质高、技能强、成本低的劳动力大军,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又是服务长三角发展的生力军。
二、几点思考和建议
1、
争取安徽省将**作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行试点城市。省委、省政府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不可能没有重点,很可能要搞试点。上世纪九十年代安徽省实施“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先机被芜湖、马鞍山、铜陵夺得,到前几年才把**补上叫做马芜铜宜,但最近又把池、巢、滁、宣加上,还把隔江三百里的合肥老大算上,如此一来**将面临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镜地,我市这次一定要争上“首发车”,坐上“头等舱”,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将**作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先行试点城市。
2、尽快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计划。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早,已经具备相当的基础和建园经验。我市要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果断决策,单独设立或整合原有的城区工业园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走新型工业园的路子。吸引和鼓励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到我市产业转移园区落户,以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增强我市产业竞争力,引进一批发达地区较高水平的转移企业,推进市域内产业合理转移,形成产业集聚,将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打造成为省级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
当前要研究的事项主要有:
(一)制订科学合理的产业转移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强化招商引资措施,多方式、多途径推进产业转移。
(三)集合各方力量及资源,支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
(四)设定合理的产业准入门槛。
(五)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六)科学合理规范引进方和落户方税收分成。
(七)制定产业转移工业园新的运转模式。
3、争取政策配套。政策配套涉及十大类: 包刮建设用地、建设规划、环保审批、财政支持、金融服务、口岸通关、物流仓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管理服务等。如建设用地可以采取“征转分离方式,环保审批可以下放部分产业的审批权限给**市,财政支持对同意進入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原材料、零部件、初初级品不含稅,增強园区企业竞争力,金融服务要保证2009年**信贷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支持**发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债券,口岸通关加速检验检疫通关速度,产业布局上优先考虑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先行先试,帮助**做大做强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旅游文化等支柱产业,尤其是要做好石化炼化一体化、汽车零部件深加工、船舶制造、旅游挖掘推介等具体项目。
4、充分做好思想准备。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目前所有的思想准备集中一点,就是使**这座沿江容量最大的城市成为承接产业转移份量最重的城市。一是将省情、市情以及沿江7市的市情了然于胸。二是找准**的位置:与芜湖形成沿江发展的两极,成为安徽发展的一个新的引擎,成为安徽向中西部辐射的桥头堡。三是转变思想方法。对路的思想方法有多种,这里试举一例。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不久,时任省委书记的卢荣景和省长傅锡寿先到**后到芜湖考察,通知的主题是学习南巡讲话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省委书记和省长一同出来考察非比寻常,**汇报的基调是受到小平讲话鼓舞形势一片大好,工作思路也很清晰:发展基础设施,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书记和省长也表示满意。而芜湖的汇报却是哀兵必胜的调子,充分摆出当前的困难,国有企业不景气,职工大面积下岗,群众集体到市委、政府上访不断等,然后分析芜湖的重要位置和优势,得出的工作思路是,芜湖的发展只有按小平同志说的“杀开一条血路”,搞大开发大开放。不久,安徽唯一的不设在省会城市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落户在芜湖,安徽南部煤炭等干散货储运中心落户在芜湖港,一系列产业政策也向芜湖倾斜。**错过了这次机遇,现在比芜湖落后了好些年。四是考虑复杂因素。在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各地都会放大自己的优势,奇招妙招迭出,我市要想在前面、跑在前面、抢在前面,否则将处于被动境地,甚至错过这次机遇。
5、练好内功,夯实基础。一是明确产业转移主攻方向。市委和政府将**的发展定位在长江沿岸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安徽沿江地区新兴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泛长三角地区的文化旅游休闲基地、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主要的商贸物流中心。要围绕产业方向设计规划产业集群,做好科学布局,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选择性。二是实现无缝对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要实现观念与东部对接,发展环境与东部对接。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区域,发挥比较优势,找准承接产业转移的结合点,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性。要突出产业招商,围绕上下游产业缝合断层、延长产业链,注意填补产业空白,实现市场资源和产业服务体系的共享。三是苦练内功,大开方便之门。要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客商回报率,做到招兵一个,引将一群。要探索叩门招商、委托招商等形式,建立完善的招商网络。改善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道路、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降低客商的投资成本,提高回报率。加快水运口岸建设改造步伐,努力营造“大通关”环境,改善软件、政策、法制、服务和信用环境等,形成重商、亲商、安商的社会氛围,确保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四是招商也择商。注重运用以商引商、中介代理招商、行业主题招商、网上信息招商、投资代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及创投参与、债券发行、上市并购等多种有效手段,形成严密高效的招商网络资源,使园区常年保持足够的项目储备。倡导“择商选资”理念,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基地型、旗舰型项目作为招商重点,瞄准上市公司和世界500强及其关联项目,引进位居产业核心地位的龙头项目,带动相关配套项目进驻。 五是坚守环保门槛,谢绝污染
。承接东部产业的大转移,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照单全收,而要实行“拿来主义”,招商引资要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质量和水平。坚守环保门槛,对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长远发展的项目,落后淘汰的生产工艺,要坚决拒之门外,不能违背可持续发展大原则。
延伸阅读:
新时期农业技术转移的思考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转移应该在内涵与外延等方面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技术转移方式和方法。 一、新时期农业技术转...
关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途径思考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受土地资源紧缺、经营成本攀升、环境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部分产业急需向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并逐渐呈现出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充分依托本...
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如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有效解决农村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农民通过转移就业而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迅猛增长,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贡献力量。科学调控、...
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当前,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受土地资源紧缺、经营成本攀升、环境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部分产业急需向外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并逐渐呈现出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充分依托本...
剩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0x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农村经济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我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劳动...
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护理体会DOI:10.14163/jki.11-5547/r.2016.19.175 脑转移是肺癌患者晚期常见表现, 目前临床首选放射治疗[1]。本文特选取本院于2015年1~12月收治的8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策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以劳务输出为主,以自发的跨区域流动为主,以从事简单的非农行业为主。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外出务工劳力为X万人,占农...
我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经验交流我们虽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内在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就业观念尚未转变。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
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思考体会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思考体会一、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初见成效1988年到2007年,全市与6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有16个国家和地区客商在**投资兴业。全市合同利用外资2.4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