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心理学学习状况]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心理学学习状况,下面带来的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心理学学习状况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师范院校艺术类学生心理学学习状况【1】摘要: 为有效地进行公共心理...+阅读
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大多重现实,求实惠,对于如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观念上的重专业轻文化、学习上的重技巧轻理论、伦理上的重个体轻集体、志向上的重眼前轻长远,集中体现了他们一些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思想。
为确保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必须以德为主线,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从其自身的角度理顺“德”与“才”、个人与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入手,以学会做人为起点,抓住关键环节,使艺术类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艺术; 大学生; 价值观; 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状况,不仅反映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决定着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和民族的发展强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在给大学生思想观念带来巨大冲击。
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是有效开展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前提。
一、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价值观可以简单概括为五个方面,即道德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婚恋性价值观。
(一)艺术类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
1、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意识与历史相比有所减弱。
关心国际国内政治事件、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降低,对自己的选举权利等方面关心不足。
从纵向看,与建国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末大学生比较,政治意识缺乏;从横向看,按照国际政治比较的角度(关心和热衷于政治的人士在社会人口结构中一般不超过20%),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意识与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年学生比较,比例是偏高的,根本不存在政治意识淡漠的问题。
从参照系的角度看,我们已经习惯了从政党政治和制度性参与的角度来评价青年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意识。
当前,艺术类大学生所关心和感兴趣的政治,不是通义上的政治,而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关系自己切身利益和前途发展的国家大政方针。
2、艺术类大学生对政治上的关注,表面上是冷淡和平静的,但内心潜藏着浮躁和不安。
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日益严重感到浮躁不安;另一方面对社会上的腐`现象感到痛恨和无奈。
对社会腐`现象,他们希望党和政府采取有利措施,加以整治,但社会又不可能一朝变得公正廉洁,他们感到无能为力。
(二)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价值观状况
1、社会主导价值取向在艺术类学生价值观变动中出现了多元化格局。
在调查中发现,赞成“集体利益无条件服从个人利益”和“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的学生极少,仅占6.7%;而持“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和“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观念的比例为67%。
2、个人生活层面以“个人本位”为主,在社会政治层面以“社会本位”为先。
在对个人生活方式的调查中,77%的学生选择具有“个人本位”倾向的选项,当问及“您是否有为中国社会做贡献的愿望”时,选择“非常强烈”和“比较强烈”的比例高达90%。
3、艺术类学生的社会价值取向更加务实化。
他们注重实际、实用和实效,不崇尚空谈。
同时他们也非常重视理想和信念,所选择的理想和信念的现实性更强了,不再具有乌托邦特点。
(三)艺术类大学生婚恋性价值观状况
1、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较高,对“天长地久、经济收入。
婚恋观念体现了艺术类学生的务实态度,大多数学生认为在此方面体现了男女平等。
2、对婚前性行为持“只要双方自愿”和“无所谓”态度的比例较高,但多数对“在公众场合男女交往不得体现象”较反感。
部分学生对“为了谈恋爱方便在校外租房”反应淡漠。
3、艺术类学生对性生理、性心理知识了解不多,了解渠道主要是书籍和网络,学校缺乏对此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在道德观、价值观方面的变化,是在经济改革、社会变革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心理现象。
道德作为以社会意识形态存在的上层建筑必然会随之震动。
作为学校教育,既不可以盲目乐观,无所作为,又不可以悲观懈怠,任其发展,归纳成一句话,就是要解放思想、遵循规律、正视现实、加强引导、寻求对策。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主要原因
通过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的情况分析,归纳总结了影响艺术类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主流意识影响与非主流意识影响的博弈日益加剧
社会主流意识影响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层面的理想教育,与现实社会有一定的距离。
非主流意识影响多半是对大学生实际面对的现实影响,与现实社会贴近,易于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参照物。
主流意识影响往往“事倍功半”,非主流意识影响经常“事半功倍”。
(二)有约束环境与相对无约束环境的影响差别明显
大学阶段大学生是在相对无约束的环境中生活,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在大学生身上往往体现的是一种弱约束。
这种环境影响的明显改变,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作用日益显现,造成大学生赌博、夜宿网吧、恋爱越轨、考试作弊、逃课等“失范”现象明显增多。
(三)知识层面教育与思想道德层面教育不协调
现在大学教育过于偏重知识层面的教育而忽视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以知识教育代替素质教育,严进宽出。
在当今知识经济、信息技术时代,知识层面教育固然重要,但思想道德层面的教育同样不可或缺。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极其复杂的。
这里面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亲朋引导、社会影响等。
至于哪方面的教育、引导和影响起关键或决定作用并没有定论。
由此看来,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的基础,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是学校教育的传承。
三、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对策措施
新形势下,艺术类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面临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
高校力探索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艺术类大学生身心特点的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1、“两课”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要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创新和改进,增强教育的实践性。
特别要增强时代感,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信”与“行”的问题,切实增强教育的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2、按照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建设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队伍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高工作待遇,提供更多学习、培训机会,在保证这支队伍思想稳定的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及管理体系。
3、开展整个高教系统教职工的师德、师风教育,增强大学教师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意识和水平,并把师德、师风状况作为教师评荐的重要内容和指标。
4、把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
积极探索、主动研究新形势下的艺术类学生德育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进公寓、进网络”工作落到实处,不留思想政治教育真空和盲区。
参考文献:
[1]张小敏.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现状与德育对策,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03).
[2]黄艳梅等.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及教育策略,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9, (2).
[3]王玄武,骆郁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孙慧玲,张应杭.困惑与思考―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热点问题探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艺术类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延伸阅读:
综合性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工作综合性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工作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 要】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具有严峻挑战且又长远的工作。 我们作为高校思想...
非艺术类院校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方法非艺术类院校会展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 要] 随着会展业的迅速发展,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会展专业。 然而会展专...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下面带来的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1】摘要:本文就大学生中艺术类大学生的...
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院开展的英语教学改革在客观分析艺术类高职生的学习需求...
班主任工作与艺术类职高学生心理问题疏导班主任工作与艺术类职高学生心理问题疏导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对于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弱、文化修养偏弱的艺术类院校学生,班主任更要注意教育方...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应对策略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及应对策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 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的艺...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为了准确了解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点。通过分析艺术类学生的...
艺术类职称论文指导一.引言 谈话节目,为具体有现在意识、关心公众事物的人们提供了十分便捷、可以广泛参与的言论平台。 与报刊杂志、网络等新老媒体比较,普通人在这里更容易得到话语权。 由于...
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专业学习的特殊性,在心理方面与其他大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