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无忧网范文学习范文大全

种植业建国60周年巨变征文

11月25日 编辑 fanwen51.com

[个体经营者祖国60周年巨变优秀征文]60年国庆话玉 今年是国庆60周年,60年——无论国家还是百姓、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玉就是其中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穷的叮当响,温饱都无着落,哪还有钱购玉...+阅读

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天津种植业经过了六十年不平凡的发展变化。从建国初期的缓慢起步阶段,到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全面繁荣阶段,再到近十年现代种植业的蓬勃发展,天津种植业取得了非凡成就。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结构调整明显优化,现代种植业实现了化学化、机械化、设施化、产业化、优质化、安全化生产。

建国六十年,天津市农业沧桑巨变,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从1949到2009,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跨世纪的农业演变铸就了天津农业发展的伟大成绩。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种植业生产更是至关重要。六十年间,天津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蔬菜生产迅速发展,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生产基地先后建立。种植业生产步入了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轨道,为天津的繁荣发展、为人民的安居乐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种植业60年的发展变迁

(一)1949-1977年,种植业发展缓慢,“以粮为纲”特征明显

改革开放前,天津种植业发展缓慢,形成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生产格局。29年间,我市种植业产值保持在3亿元左右,年均增速仅有3.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维持在85%-93%。粮食产量起伏波动。建国初期至1957年,土地改革使农民第一次得到了土地,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从23.28万吨,稳步提高至72.17万吨,增长了2倍;1958-1962年,“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五年间粮食平均总产47.33万吨,产量减少近一半,跌落至建国初期水平;自1963年粮食产量开始逐步回升,在1965年首次突破100万吨,但随着“十年文革”的到来,天津粮食产量没有较大起色,呈现出忽高忽低的不稳定局面。1949-1971年,天津粮食总产以稻谷为主,产量所占比重在30%-40%之间。由于1972年遇到罕见的大旱,使大面积水田被迫改为旱田,稻谷产量所占比重从1971年的33%下降到1972年的5%,播种面积从139万亩,下降到39万亩,1973年更是下降到9万亩。1972年后,天津确立了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体地位的粮食作物结构。

1949—1957年,蔬菜生产逐年发展,产量从24.28万吨增长到48.77万吨,播种面积从21万亩增长到31万亩。1958—1962年蔬菜生产达到一个高峰,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1万亩,产量增至84.76万吨。之后,由于供销体制的改变和“文革”影响,蔬菜生产受到极大冲击与破坏,播种面积仅维持在30万亩左右,产量并没有较大突破。受“以粮为纲”的影响,29年间,我市棉花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油料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徘徊,棉花、油料产量始终不足1万吨。

(二)1978-1998年,种植业发展迅速,迎来全面繁荣时期

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进行重大变革,天津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至90年代初,全面改革了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放开了粮食生产和销售市场。1992-1998年,农村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与之相适应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基本建立。粮食收购价格不断提高,国家1994年和1996年两次粮食提价达到82%,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投入加大。1978年后天津粮食总产开始稳步增长、逐年提高,并始终保持在百万吨以上水平,粮食总产屡上新台阶。1986年总产突破150万吨;1993年总产达到208.5万吨,创历史上第一个高产年;1998年旱情对我市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当年总产量仍达到210.12万吨,再创历史最好水平,与1949年相比增长8倍,年增长4.6%。20年间,天津粮食平均总产量165.6万吨,是改革前29年平均总产量的2倍。

1981年,天津响应中央“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我市种植业结构逐步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扩大了蔬菜、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当年,蔬菜种植迎来高峰,蔬菜产量111.25万吨,首超粮食产量。1984年天津市实施“菜篮子”工程后,蔬菜产业更是有了较快发展,蔬菜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到1998年蔬菜播种面积129.6万亩,比1949年增加108.5万亩,年均增长3.8%。蔬菜面积占总播种面积比重由1949年的2.5%上升到15.3%。蔬菜总产增加到505.35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20倍,年均增长6.4%。改革开放后20年,棉花、油料快速发展,平均总产量增至1.08万吨和3.85万吨,是改革前棉花、油料平均总产的3倍和8倍。

(三)1999年至今,以设施农业为标志的现代种植业蓬勃发展

1999-2003年的五年间,受连年干旱影响,天津粮食种植面积和产12全文查看量逐渐减少,2003年粮食面积减少到387.2万亩,总产减少到119.3万吨,比1999年分别减少了40.1%和31.8%。2004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实行粮食直补、种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并进一步扩大农业补贴范围和力度,粮食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2008年粮食面积恢复到440.26万

亩,亩产达到338.27公斤,总产达到148.93万吨,播面、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均创2001年以来最好水平。

200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和都市型农业,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经过两年的发展,2008年,蔬菜播种面积108.3万亩,产量达到314.16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4倍和12倍;新建设施种植业基地10.2万亩,是前10年的总和。

近十年来,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油料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棉花比较效益较高,带来了较快的发展趋势,2008年棉花种植面积103.8万亩,总产8.29万吨,分别比1999年增长10.5倍和13.5倍。由于品种更新、科学技术的普及、地膜覆盖和新农药的推广使用,棉花的平均亩产有了大幅度提高,2008年棉花单产达到80公斤,比1999年增加16.8公斤,增长26.6%。到2008年油料作物面积2.7万亩,总产0.48万吨,分别比1999年减少了21.6万亩和1.86万吨,下降89%和80%。

二、种植业60年的非凡成就

(一)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建国六十年,天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种植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我市农业总产值268.11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27.67亿元,与1949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加了266.72亿元,增长192倍,种植业产值增加了126.49亿元,增长107倍。粮、棉、油、菜总产分别达到148.93万吨、8.29万吨、0.48万吨、314.16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5倍、51倍、2倍、12倍。随着科技兴农的不断深入,新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粮、棉、油、菜亩产分别达到338公斤、80公斤、177公斤、2900公斤,分别是1949年的11倍、13倍、10倍和2倍。

(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经过60年的摸索前进,天津在重视农业总量规模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农业效益水平正在节节攀升。我市种植业土地产出率从1949年的15元/亩,增长到2008年的2103元/亩,增长了近140倍,年均增长8.7%。农业劳动生产率从1949年的167元/人,增加到2008年的16070元/人,增长了近百倍,年均增长8%。粮食供给量从1949年的每人57.8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153.7公斤,增长了近2倍。蔬菜占有量从每人60.3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324.3公斤,增长了4倍。农民种植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种植业经济效益的增长。2008年农民种植业收入为1549元,比1983年改革开放时增加了1461元,上涨了近17倍。

(三)结构调整明显优化

农业结构经过60年调整变化,改变了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种植业模式,形成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农作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耕地结构中,粮占耕地比重明显下降,菜占耕地比重明显上升。2008年全市耕地面积607万亩,其中粮占耕地353万亩,比重为58.2%;菜占耕地53.7万亩,比重为8.8%。与1949年相比,粮占耕地比重下降了25.2个百分点,菜占耕地比重提高了7.7个百分点。在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显著下降,种植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84.9%减少到2008年的47.6%,减少了37.3个百分点,每年减少0.63个百分点。在种植业结构中,粮食作物比重大幅下降,经济作物、蔬菜比重大幅提高。2008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9.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所占比重为65.8%、15.9%、16.2%,分别比1949年降低了23.8个百分点、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和13.7个百分点。

(四)现代化种植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促进农业强起来,天津市将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种植业生产实现化学化。针对我市“两高一优”的农作物特点,天津加强了科学施肥和田间管理。2008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06万亩,占到全市麦田面积的62%。全市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达到了11281吨,其中地膜使用量达到6458吨,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50.8万亩,农药使用量达到3807吨,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达到25.88万吨,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更加合理,有效地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二是种植业生产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008年农业有效灌溉面积5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6%。全市农机化综合作业率达到75%,其中,机耕面积602万亩,机耕作业率达99.3%,耕地面积基本实现了机械耕作;机播面积215万亩,机播作业率达到81.3%;机收作业率35%。三是设施化生产广泛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结构的调整,设施种植业水平不断提高和完善,成为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各区县纷纷制定出台了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奖励办法、补贴标准,相继建设设施农业产业带和设施聚集区,有力地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正在形成。2008年底,种植业设施面积已达到10.2万亩,涉及设施蔬菜、设施食用菌、设施花卉、设施果树等。全市已拥有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28个,建设面积近10万亩。这些示范基地不仅成为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也显现出休闲、观光、旅游的农业文化功能。四是种植业实现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的大幅推进,使各项农业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提升了市场竞争力。2008年,全市种植业规模经营单位增至1160个,涉及播种面积4.7万亩。成规模种植小区249个,带动农户1.16万户,创造销售收入4.7万元。全市1748个村实现“一村一品”,涉及农作物面积227万亩。五是种植业品质逐渐优质化。随着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我市优质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优质、高效作物比重增加,优良品种的区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率达到70%。高效农作物比重达到80%。主要作物继续向优势产区集中,基本形成蓟县、宝坻、武清300万亩优质粮,武清、宁河、蓟县80万亩无公害菜,静海、大港、汉沽40万亩优质果等优势产业区、产业带。六是种植业安全化生产水平提高。我市种植业生产安全、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了《天津市种植业农产品质量管理办法(暂行)》、《天津市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等各项规范性文件。2008年,无公害种植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202万亩,其中无公害粮油面积95万亩,无公害果品面积20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87万亩,特别是蔬菜,基本实现了适宜菜田的无害化生产。

12全文查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天津种植业经过了六十年不平凡的发展变化。

从建国初期的缓慢起步阶段,到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全面繁荣阶段,再到近十年现代种植业的蓬勃发展,天津种植业取得了非凡成就。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结构调整明显优化,现代种植业实现了化学化、机械化、设施化、产业化、优质化、安全化生产。

建国六十年,天津市农业沧桑巨变,走过了辉煌的发展历程。从1949到2009,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跨世纪的农业演变铸就了天津农业发展的伟大成绩。农业兴,基础牢;农村稳,天下安。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种植业生产更是至关重要。六十年间,天津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蔬菜生产迅速发展,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生产基地先后建立。种植业生产步入了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轨道,为天津的繁荣发展、为人民的安居乐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种植业60年的发展变迁

(一)1949-1977年,种植业发展缓慢,“以粮为纲”特征明显

改革开放前,天津种植业发展缓慢,形成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生产格局。29年间,我市种植业产值保持在3亿元左右,年均增速仅有3.7%;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维持在85%-93%。粮食产量起伏波动。建国初期至1957年,土地改革使农民第一次得到了土地,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从23.28万吨,稳步提高至72.17万吨,增长了2倍;1958-1962年,“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五年间粮食平均总产47.33万吨,产量减少近一半,跌落至建国初期水平;自1963年粮食产量开始逐步回升,在1965年首次突破100万吨,但随着“十年文革”的到来,天津粮食产量没有较大起色,呈现出忽高忽低的不稳定局面。1949-1971年,天津粮食总产以稻谷为主,产量所占比重在30%-40%之间。由于1972年遇到罕见的大旱,使大面积水田被迫改为旱田,稻谷产量所占比重从1971年的33%下降到1972年的5%,播种面积从139万亩,下降到39万亩,1973年更是下降到9万亩。1972年后,天津确立了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体地位的粮食作物结构。

1949—1957年,蔬菜生产逐年发展,产量从24.28万吨增长到48.77万吨,播种面积从21万亩增长到31万亩。1958—1962年蔬菜生产达到一个高峰,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1万亩,产量增至84.76万吨。之后,由于供销体制的改变和“文革”影响,蔬菜生产受到极大冲击与破坏,播种面积仅维持在30万亩左右,产量并没有较大突破。受“以粮为纲”的影响,29年间,我市棉花生产长期得不到发展,油料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徘徊,棉花、油料产量始终不足1万吨。

(二)1978-1998年,种植业发展迅速,迎来全面繁荣时期

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进行重大变革,天津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至90年代初,全面改革了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放开了粮食生产和销售市场。1992-1998年,农村全面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与之相适应的农产品流通体制基本建立。粮食收购价格不断提高,国家1994年和1996年两次粮食提价达到82%,极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投入加大。1978年后天津粮食总产开始稳步增长、逐年提高,并始终保持在百万吨以上水平,粮食总产屡上新台阶。1986年总产突破150万吨;1993年总产达到208.5万吨,创历史上第一个高产年;1998年旱情对我市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当年总产量仍达到210.12万吨,再创历史最好水平,与1949年相比增长8倍,年增长4.6%。20年间,天津粮食平均总产量165.6万吨,是改革前29年平均总产量的2倍。

1981年,天津响应中央“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针指导下,我市种植业结构逐步向“两高一优”方向发展。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扩大了蔬菜、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当年,蔬菜种植迎来高峰,蔬菜产量111.25万吨,首超粮食产量。1984年天津市实施“菜篮子”工程后,蔬菜产业更是有了较快发展,蔬菜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到1998年蔬菜播种面积129.6万亩,比1949年增加108.5万亩,年均增长3.8%。蔬菜面积占总播种面积比重由1949年的2.5%上升到15.3%。蔬菜总产增加到505.35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20倍,年均增长6.4%。改革开放后20年,棉花、油料快速发展,平均总产量增至1.08万吨和3.85万吨,是改革前棉花、油料平均总产的3倍和8倍。

(三)1999年至今,以设施农业为标志的现代种植业蓬勃发展

1999-2003年的五年间,受连年干旱影响,天津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逐渐减少,2003年粮食面积减少到387.2万亩,总产减少到119.3万吨,比1999年分别减少了40.1%和31.8%。2004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实行粮食直补、种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并进一步扩大农业补贴范围和力度,粮食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2008年粮食面积恢复到440.26万

亩,亩产达到338.27公斤,总产达到148.93万吨,播面、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均创2001年以来最好水平。

200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和都市型农业,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经过两年的发展,2008年,蔬菜播种面积108.3万亩,产量达到314.16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4倍和12倍;新建设施种植业基地10.2万亩,是前10年的总和。

近十年来,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油料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减少。棉花比较效益较高,带来了较快的发展趋势,2008年棉花种植面积103.8万亩,总产8.29万吨,分别比1999年增长10.5倍和13.5倍。由于品种更新、科学技术的普及、地膜覆盖和新农药的推广使用,棉花的平均亩产有了大幅度提高,2008年棉花单产达到80公斤,比1999年增加16.8公斤,增长26.6%。到2008年油料作物面积2.7万亩,总产0.48万吨,分别比1999年减少了21.6万亩和1.86万吨,下降89%和80%。

二、种植业60年的非凡成就

(一)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建国六十年,天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种植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我市农业总产值268.11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27.67亿元,与1949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加了266.72亿元,增长192倍,种植业产值增加了126.49亿元,增长107倍。粮、棉、油、菜总产分别达到148.93万吨、8.29万吨、0.48万吨、314.16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5倍、51倍、2倍、12倍。随着科技兴农的不断深入,新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粮、棉、油、菜亩产分别达到338公斤、80公斤、177公斤、2900公斤,分别是1949年的11倍、13倍、10倍和2倍。

(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经过60年的摸索前进,天津在重视农业总量规模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农业效益水平正在节节攀升。我市种植业土地产出率从1949年的15元/亩,增长到2008年的2103元/亩,增长了近140倍,年均增长8.7%。农业劳动生产率从1949年的167元/人,增加到2008年的16070元/人,增长了近百倍,年均增长8%。粮食供给量从1949年的每人57.8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153.7公斤,增长了近2倍。蔬菜占有量从每人60.3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324.3公斤,增长了4倍。农民种植业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种植业经济效益的增长。2008年农民种植业收入为1549元,比1983年改革开放时增加了1461元,上涨了近17倍。

(三)结构调整明显优化

农业结构经过60年调整变化,改变了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种植业模式,形成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农作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耕地结构中,粮占耕地比重明显下降,菜占耕地比重明显上升。2008年全市耕地面积607万亩,其中粮占耕地353万亩,比重为58.2%;菜占耕地53.7万亩,比重为8.8%。与1949年相比,粮占耕地比重下降了25.2个百分点,菜占耕地比重提高了7.7个百分点。在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显著下降,种植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84.9%减少到2008年的47.6%,减少了37.3个百分点,每年减少0.63个百分点。在种植业结构中,粮食作物比重大幅下降,经济作物、蔬菜比重大幅提高。2008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9.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所占比重为65.8%、15.9%、16.2%,分别比1949年降低了23.8个百分点、提高了11.4个百分点和13.7个百分点。

(四)现代化种植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的要求促进农业强起来,天津市将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种植业生产实现化学化。针对我市“两高一优”的农作物特点,天津加强了科学施肥和田间管理。2008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06万亩,占到全市麦田面积的62%。全市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达到了11281吨,其中地膜使用量达到6458吨,地膜覆盖面积达到150.8万亩,农药使用量达到3807吨,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达到25.88万吨,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更加合理,有效地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二是种植业生产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008年农业有效灌溉面积5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6%。全市农机化综合作业率达到75%,其中,机耕面积602万亩,机耕作业率达99.3%,耕地面积基本实现了机械耕作;机播面积215万亩,机播作业率达到81.3%;机收作业率35%。三是设施化生产广泛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结构的调整,设施种植业水平不断提高和完善,成为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各区县纷纷制定出台了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奖励办法、补贴标准,相继建设设施农业产业带和设施聚集区,有力地推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正在形成。2008年底,种植业设施面积已达到10.2万亩,涉及设施蔬菜、设施食用菌、设施花卉、设施果树等。全市已拥有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28个,建设面积近10万亩。这些示范基地不仅成为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也显现出休闲、观光、旅游的农业文化功能。四是种植业实现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的大幅推进,使各项农业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配置,提升了市场竞争力。2008年,全市种植业规模经营单位增至1160个,涉及播种面积4.7万亩。成规模种植小区249个,带动农户1.16万户,创造销售收入4.7万元。全市1748个村实现“一村一品”,涉及农作物面积227万亩。五是种植业品质逐渐优质化。随着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我市优质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优质、高效作物比重增加,优良品种的区域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优质率达到70%。高效农作物比重达到80%。主要作物继续向优势产区集中,基本形成蓟县、宝坻、武清300万亩优质粮,武清、宁河、蓟县80万亩无公害菜,静海、大港、汉沽40万亩优质果等优势产业区、产业带。六是种植业安全化生产水平提高。我市种植业生产安全、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先后出台了《天津市种植业农产品质量管理办法(暂行)》、《天津市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等各项规范性文件。2008年,无公害种植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202万亩,其中无公害粮油面积95万亩,无公害果品面积20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87万亩,特别是蔬菜,基本实现了适宜菜田的无害化生产。

延伸阅读:

六十年巨变六十年辉煌龙舞神州,腾飞中国,新中国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伟大的中华民族正以昂扬的姿态昂首阔步积极的走向世界。让我们打开新中国的成长日记,倾听她述说新中国不断壮大的历程。 1964年1...

纪念祖国60周年生活巨变优秀征文吃油的故事 长到这么大,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吃油了。 小时候,家里掌握“油权 ”的是奶奶。 每到饭菜做好了,奶奶才颠着锥子一样的小脚,抱着那个粗瓷的大口油罐来到锅边,用那个铝条砸...

生活巨变喜庆建国60周年征文抚今追昔话童年 我与共和国诞生同年, 命运与祖国息息相关。 抚今追昔,六十年天翻地覆坎坷路, 祖国旧貌变新颜。 感谢英明共产党, 爷孙三代话童年。 父亲童年时,祖国正黑暗。 自小...

衣食住行话巨变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掷地有声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全国人民载歌载舞,欢呼雀跃,同时,也标志着新中国打...

国庆60周年生活新巨变征文周末,当我打开电脑,进入影视网站,搜索自己喜欢的影视节目时。我忽然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久远的看电影电视的故事……  一、露天电影乡村里的惊天大事 上个世纪中期,看...

60年的流行文化60年的沧桑巨变他们的童年时代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歌,渐渐长大,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 他们的少年时代, 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曲,从小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度过了中...

60年的沧桑巨变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6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6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

看改革开放,惊神舟巨变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短短30年间,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贫弱国家,一跃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制国家,民众生存与...

新农村巨变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许多年没见过煤油灯了。记忆中,它是山村里漆黑如墨的夜的眼睛,是童年里默然相伴的挚友,是生命中永不坠落的星辰。在它光芒四射的庇护里,曾经照亮过几代人的生命,温暖过多少人的心...

推荐阅读
图文推荐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