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治安案件的督察要点]所谓治安案件,是指公安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立案查证,并给予行为人治安行政处罚的法律手续。作为一名督察民警,要想成功督察好一起治安案件,我认为应...+阅读
文章标题: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三大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经济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新型经济犯罪不断增加,犯罪手段、犯罪方式的变化,法律自身存在的漏洞,为打击经济犯罪增加了难度。回顾总结办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经验,我们深感下列几个问题值得注意。初查措施问题
立案是刑事诉讼法
规定的办理案件的第一道必备程序,是案件展开侦查活动起始的先决条件。严把立案关,既可以保证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又可以有效地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立案前要进行“审查”,即通常我们说的初查,符合立案的事实要件和法律要件条件的方可立案。由于经济犯罪案件往往与经济纠纷交织在一起,作案者大多智商高,反侦查能力强,案件定性一时很难区分认定,更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案前的初查,加以甄别。
当前,初查措施尚无法律规定,对查处经济犯罪十分不利。为此,我们建议,为了充分发挥初查在侦办经济犯罪案件中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关于经济犯罪案件初查程序的规定,根据工作需要明确侦查部门初查可以使用的措施和具体要求,同时,规定案件初查要接受公安法制部门的内部执法监督,凡滥用初查措施者一律按执法过错追究责任,为使用初查措施提供法律依据。证人拒证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刑事诉讼的过程就是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依据法定程序,收集、保全、审查判断和使用证据的过程。不言而喻,对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也就是收集证据,并使用证据查明案情,揭露经济犯罪,证实经济犯罪的过程。司法实践中,出于种种原因,一些证人拒绝作证(含提供证据)致使案件证据迟迟不能到位,案件难以向前正常运转,削弱了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这些证人拒证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畏惧型。证人与犯罪嫌疑人比较熟悉,有的经济上曾获得过好处,慑于嫌疑人的淫威,担心作证后受到打击报复,这类证人居多数。另一类是包庇型。证人与犯罪嫌疑人属于亲朋好友关系,经济上来往密切,有利害关系,他们拒证或是出于“情义”心理、报恩思想,或是怕牵扯到自己。最后一类是少事型。证人有一定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与嫌疑人关系一般,为避免招惹麻烦,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拒不作证。对此三类证人,除了说服教育,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晓之以法、晓之以利害、晓之以情理,消除证人的畏惧心理、少事思想,打消证人的包庇念头,使证人如实作证外,还要完善立法。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公安司法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受法律追究;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情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但是目前我国法律对于拒绝履行作证义务没有任何规定,使处罚证人拒绝作证行为无法律依据,直接影响了打击犯罪的力度和效率。建议立法机关能否考虑制订相关规定,以法律惩戒来遏止证人拒证现象的蔓延,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跨省办案协作问题
从我们办案的具体情况来看,大约80%以上的经济犯罪案件都需要到异地(主要在省外)侦查取证,需要异地公安机关协作。办案协作的好坏业已成为影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一些省级公安机关制定了跨省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规定,要求出具省级公安机关介绍信后再层层转协作地公安机关协助办案,否则不予协助。实践证明,这个要求似有所不妥,其一,分别在不同的省级公安机关办理手续浪费人力、时间和经费。有的证据时间性很强,稍纵即逝,来回办理手续耽误了时间,直接影响了取证;其次,效果不理想。这种要求缺少必要的监督措施和落实措施,协作方责任不明确,较多的是从保护当地利益出发,拖拖拉拉,消极配合;三是与公安部相关规章要求不尽一致。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1章专门就办案协作及所产生的法律责任作了严格、明确、详细的规定,只要持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手续,就可以联系协作办案,包括采取侦查措施和强制措施。该规定当然也应当适用于经济犯罪案件的协作办案。
笔者认为:严把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关,应当坚持有利于办案的原则,要符合工作实际,便于依法及时查案,要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节省人力和经费。经济犯罪案件跨省办案协作工作必须严格遵照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要求,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之间对等协作办案,对于协作配合不力问题,由协作方省级公安机关严肃处理,认真纠正,如果纠正不力或者配合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双方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依照规定追查责任。只要监督追究力度到位了,就能保证跨省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依法严格公正,保证协作办案积极密切,使打击经济犯罪不枉不纵。
《办理经济犯罪案12全文查看
件的三大问题》12全文查看文章标题: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三大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经济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新型经济犯罪不断增加,犯罪手段、犯罪方式的变化,法律自身存在的漏洞,为打击经济犯罪增加了难度。回顾总结办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经验,我们深感下列几个问题值得注意。初查措施问题
立案是刑事诉讼法
规定的办理案件的第一道必备程序,是案件展开侦查活动起始的先决条件。严把立案关,既可以保证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又可以有效地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立案前要进行“审查”,即通常我们说的初查,符合立案的事实要件和法律要件条件的方可立案。由于经济犯罪案件往往与经济纠纷交织在一起,作案者大多智商高,反侦查能力强,案件定性一时很难区分认定,更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案前的初查,加以甄别。
当前,初查措施尚无法律规定,对查处经济犯罪十分不利。为此,我们建议,为了充分发挥初查在侦办经济犯罪案件中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关于经济犯罪案件初查程序的规定,根据工作需要明确侦查部门初查可以使用的措施和具体要求,同时,规定案件初查要接受公安法制部门的内部执法监督,凡滥用初查措施者一律按执法过错追究责任,为使用初查措施提供法律依据。证人拒证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刑事诉讼的过程就是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依据法定程序,收集、保全、审查判断和使用证据的过程。不言而喻,对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过程也就是收集证据,并使用证据查明案情,揭露经济犯罪,证实经济犯罪的过程。司法实践中,出于种种原因,一些证人拒绝作证(含提供证据)致使案件证据迟迟不能到位,案件难以向前正常运转,削弱了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这些证人拒证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畏惧型。证人与犯罪嫌疑人比较熟悉,有的经济上曾获得过好处,慑于嫌疑人的淫威,担心作证后受到打击报复,这类证人居多数。另一类是包庇型。证人与犯罪嫌疑人属于亲朋好友关系,经济上来往密切,有利害关系,他们拒证或是出于“情义”心理、报恩思想,或是怕牵扯到自己。最后一类是少事型。证人有一定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与嫌疑人关系一般,为避免招惹麻烦,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拒不作证。对此三类证人,除了说服教育,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晓之以法、晓之以利害、晓之以情理,消除证人的畏惧心理、少事思想,打消证人的包庇念头,使证人如实作证外,还要完善立法。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公安司法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受法律追究;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情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但是目前我国法律对于拒绝履行作证义务没有任何规定,使处罚证人拒绝作证行为无法律依据,直接影响了打击犯罪的力度和效率。建议立法机关能否考虑制订相关规定,以法律惩戒来遏止证人拒证现象的蔓延,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跨省办案协作问题
从我们办案的具体情况来看,大约80%以上的经济犯罪案件都需要到异地(主要在省外)侦查取证,需要异地公安机关协作。办案协作的好坏业已成为影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一些省级公安机关制定了跨省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规定,要求出具省级公安机关介绍信后再层层转协作地公安机关协助办案,否则不予协助。实践证明,这个要求似有所不妥,其一,分别在不同的省级公安机关办理手续浪费人力、时间和经费。有的证据时间性很强,稍纵即逝,来回办理手续耽误了时间,直接影响了取证;其次,效果不理想。这种要求缺少必要的监督措施和落实措施,协作方责任不明确,较多的是从保护当地利益出发,拖拖拉拉,消极配合;三是与公安部相关规章要求不尽一致。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1章专门就办案协作及所产生的法律责任作了严格、明确、详细的规定,只要持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手续,就可以联系协作办案,包括采取侦查措施和强制措施。该规定当然也应当适用于经济犯罪案件的协作办案。
笔者认为:严把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关,应当坚持有利于办案的原则,要符合工作实际,便于依法及时查案,要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节省人力和经费。经济犯罪案件跨省办案协作工作必须严格遵照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要求,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之间对等协作办案,对于协作配合不力问题,由协作方省级公安机关严肃处理,认真纠正,如果纠正不力或者配合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双方共同的上一级公安机关依照规定追查责任。只要监督追究力度到位了,就能保证跨省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依法严格公正,保证协作办案积极密切,使打击经济犯罪不枉不纵。
《办理经济犯罪案[]
件的三大问题》
延伸阅读:
离婚案件审理中儿童利益保护问题之探讨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渴望摆脱不幸婚姻追求个人幸福的人与日俱增。离婚的增多意味着不稳定的家庭关系增多,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当事人本人的痛苦,父母离婚的最大...
目前信访案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人民法院对涉法涉诉的案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人民法院都成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部门,区高级人法院也下发了对信访案件包括“四定一包”等在内的许多文件,但从办理的情况看,还...
刑事自诉案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自诉案件一般都是基层法院审理,但在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由于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都存在诸多弊端。 一、自诉案件是由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受理的轻微的刑事案件,从规定...
论经济犯罪案件的现场文章标题:论经济犯罪案件的现场 在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中,对经济犯罪案件现场问题有以下二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经济犯罪案件根本就没有犯罪现场可谈;二是认为有些经济犯罪案件有...
浅析如何规范办理治安案件做为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维护地方稳定、打击犯罪、管理治安、服务群众的基本单位,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治安形式也日趋复杂。农村派出...
浅谈如何多角度地培养发现搜集案件线索的能力一是举办培训班。请有关专家和办案能手,就如何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拓宽案源渠道,提高成案率等内容,为基层纪检干部授课。培养主动收集纠风、执法监察以及司法机...
浅谈涉法信访案件的成因及对策信访问题,特别是涉法信访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如何破解涉法信访这一难题,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是当前我们政法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好涉...
对有效防范金融案件的思考近几年来,虽然我国金融系统在内控机制建设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规定,防控能力也有了一定增强,对防范金融犯罪、降低发案率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各类金融案件仍不断发生,对金融行业的...
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研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多年的实践,我们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特别是代表提出建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