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企业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购销工作,就是摆在...+阅读
对交通行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认识
xx交通厅xx至xx高速公路管理处
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中央决定从今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下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我们一定要立足全局,结合交通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中央的决策部署,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
在交通工作中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结合我对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体会,下面着重谈谈对交通行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认识。
一、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影响。要真正弄清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首先必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和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靠物质资源的过高消耗实现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突出问题,能源、水、土地和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是发达国家三四倍,每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四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排放物比发达国家多10倍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也就是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大大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同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而教育、科技、文化、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和人的发展指标相对滞后,贫富悬殊加大,就业矛盾突出,安全形势不稳定,经济增长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失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社会发展在世界的排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十分突出。如果再延续过去的发展老路,不仅资源、环境难以为继,而且与发展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
在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后,为解决前进道路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发展,强调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次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的讨论活动;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3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新飞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施。交通工作是经济工作的一部分,能不能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创新工作理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推动各项交通工作再上新台阶,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交通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交通行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交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率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根本着眼点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8年中央作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战略决策以来,交通行业抓住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乘势而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以我们xx为例,到2007年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56公里。从全国来看,完成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建设目标;沿海港口和内河航运建设速度加快,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首位。交通建设取得的突出成绩,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如果用科学的发展观审视已有
的成绩,应当看到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在供需矛盾突出、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起步的。前几年的加快发展,是“还账式”的,偏重于追求发展的速度和建设的规模。由于受认识水平、资金、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加快发展中产生的一些后续问题已经凸现出来,资金制约、资源制约、人才制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建设力量不足、技术储备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在下一轮交通发展中必须认真对待和切实解决的。
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在路网结构、服务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从总体上看,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矛盾,交通建设能力的有限性同社会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交通发展的主要矛盾。为此,在认真分析总结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要研究提出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的主要目标,使公路水路交通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得到全面改善,能够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作为交通工作的主题,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正确把握发展度、协调度、可持续度三者的关系,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真解决好发展速度与建设质量、规模扩张与合理把握标准、建设改造与养护管理等诸多矛盾,实现质量型、效益型、功能型和可持续的跨越式发展。简言之,新阶段的交通发展,不能只关注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而必须处理好数量、质量、管理和效率的关系,妥善解决前一阶段发展中积累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保持交通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交通建设与保护耕地问题
土地是直接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之一,也几乎是所有自然资源的物质载体,是经济活动和各项建设活动最基本的空间,被称为“财富之母,民生之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最重要物质基础,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我国耕地只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人均耕地只有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并且污染和退化严重,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今后通过开发补充耕地的潜力也十分有限。耕地面积连年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连年下降,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危及农民生计,危及社会稳定。保护好耕地,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亿万农民的长远生计具有保障作用,对农村乃至全社会具有稳定作用。
交通发展和保护土地是一对矛盾。交通要发展,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公路交通作为一种出行方便性和机动性最佳的交通方式,覆盖面广,结点多,里程长,需要占用的土地资源较多。同时,还要看到,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促进国土资源均衡开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条件,尽管占用一定土地资源,但这种占用是必须的。
当前,交通建设用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对公路设施本身用地考虑较多,对科学合理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还有差距,同时还存在着部分建设项目征地手续不完善,征地补偿费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从深层次原因分析,关键在于科学的发展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对节约用地和保护耕地重视不够。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路网密度和技术等级还比较低。按照长远规划目标,公路里程将达400~450万公里,比目前增加1.5倍以上。加快新线建设,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仍将是未来的重要任务,土地紧缺对交通发展的制约将越来越明显,交通建设与土地短缺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处理好交通建设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尤其是保护好耕地资源,是交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贯穿于交通建设的全过程。在项目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未来交通需求,本着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尽量避让基本农田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合理确定路线走向和主要控制点,达到满足公路功能要求与减少建设用地的合理统一;在工程设计阶段,要创新设计理念,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水平,优先选择能够最大限度节约土地、保护耕地的方案,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进行建设;在工程实施阶段,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都要统筹考虑工程建设用地问题,尽可能利用荒坡、废弃地作为施工场地;对公路建设中废弃的旧路尽可能造地复垦,不能复垦的尽量绿化,避免闲置浪费;在农村公路改建中,要严格控制建设标准和规模,尽量在原有路基上加宽改造,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基本农田。
(三)交通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是人民生存、生活的重要条件,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人的身体素质,有利于人民生活居住。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有的地方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不少地方,湖泊萎缩,滩涂消失,森林减少,草地退化,土地沙化严重,天然湿地干涸,水源涵养和调节能力下降,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日益突出,有的地方“无雨则旱,有雨则涝”,有的地方“有河皆枯,有水皆污”。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果再延续过去的发展老路,不仅资源、环境难以为继,而且与发展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驰。保护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
交通建设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使自然景观失去原始状态,也容易破坏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打破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导致生态平衡的丧失。山区公路修建容易引发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埋压植被等。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甚至根本无法恢复。我国大规模的交通建设,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如何在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交通发展中的城乡统筹问题
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协调发展,其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定律”,是说木桶的实际容量,不是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条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条板,那些高出最短板块的部分,是无效部分。同样道理,经济结构失衡状态下的增长,会有相当部分是无效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结构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
目前,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调整的关键时期。城市作为国家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与第三产业集中的地方,是人流、物流和社会财富的聚集地,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国际经验,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够成为促进地区经济空间调整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已经形成和正在兴起的城市密集区,面临着交通设施不足、能力紧张和技术水平低等问题。加快城市化进程,首先必须加快交通的现代化建设,这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形成和城市密集地区发展的前提条件。
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广大农村地区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解决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出行难问题,为更加富足的人民生活提供便利和选择。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城乡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
(五)发展交通的地区间协调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问题,是困扰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这种差距已由增长速度为主的差距,转变为产业结构层次为主的差距;由发展水平为主的差距,转变为发展能力为主的差距。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交通工作如何为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如何加速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如何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如何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做贡献,是我们在制定政策和交通发展长远规划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
(六)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不能超出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承受能力的一种发展方式,强调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体现的是“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在交通工作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既要保持一定的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又不能没有节制;既要满足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适当的超前性;既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又要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当前,我国交通发展仍然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精力往往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在具体工作中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不多,重视不够。处理好加快交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当前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建设力量与建设规模不相适应。高速公路、大跨径桥梁和长大隧道等,都是科技含量很高的工程项目,需要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业主,需要拥有先进技术和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监理队伍。从现实情况看,建设力量在相当一段时期里跟不上公路建设的实际需求。施工队伍总体上能够应对当前的建设任务,但真正有能力承建世界级技术难度工程的队伍并不多;勘察设计队伍中,高素质设计人员严重不足,导致设计周期过短,设计深度不够,设计质量上不去;持证监理人员远不能满足工程监理需要。
二是技术储备不足。比如,路面是高速公路建设最容易产生质量问题或早期破坏的一项工程。我国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路面都产生程度不一的早期破坏现象。有的高速公路通车二到三年,甚至几个月,路面就产生严重破坏,造成很大经济损失。这说明,在路基、路面的设计和施工中,还存在着不少技术问题。同时,现有的标准、规范、定额,不能及时反映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不能及时更新不合适的条文,不能满足不同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不同区域的需要,不利于发挥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三是资金制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资金是办事情、干事业的基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新的发展阶段,交通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国道主干线建设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要加大,环保、生态防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征地补偿等方面的费用和人头经费在增加,这些都加剧了资金紧张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交通发展相关的投融资渠道、管理体制等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投入公路建设的国债资金将有可能逐步减少。同时,公路建设资金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银行贷款,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债务负担越来越重。资金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公路养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这是我们从我国公路交通发展实践中得出的历史性结论,也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但有不少地方对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在公路建设任务比较重的情况下,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路况水平逐年下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高速公路通了,普通公路垮了”的现象。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关系问题处理不好,前修后坏,建设成果得不到巩固,还会影响交通行业的社会形象,必须高度重视。
三、学习实践好科学发展观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艰巨的实践任务,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
(一)更新发展观念,努力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认识越深刻,把握越准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才能越自觉。交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交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注重交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技术,去改变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行为。
(二)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交通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要使科学发展观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强法制建设,从体制、制度和机制的结合上提供保障。制定交通发展战略,编制交通发展规划,研究工作思路,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工作目标,都要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筹考虑,系统安排。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都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发展差异,不能强求一律,搞齐步走、一刀切。交通行业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同的省有不同的地形地貌,有不同的经济社会状况,有不同的综合运输网络,对交通的需求程度也不相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着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四)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工作作风。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人”是人民群众,“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要下更大的决心,坚决纠正交通建设用地中侵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坚决纠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坚决把收费公路过多的收费站点和过高的收费标准降下来。同时,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不盲目攀比,不急功近利,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使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
(五)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实现交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利用科技进步是关键。我们既要加强交通发展中关键性技术难题的研究,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也要用科技进步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特别要注重突破交通发展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技术瓶颈,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不断提高交通发展的科技含量,使交通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
延伸阅读:
关于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问卷调查的简要分析本文作者:杜旭光 关于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问卷调查汇总情况的简要分析 英山县环保局 杜旭光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调研阶段,县环保局的6名班子成员共...
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增强机关党建活力党的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强调,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800字第一篇 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有帮助的人生道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家长要用积极的语言、积极的行动创造积极地环境来影响和正确引导,使孩子德智...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600字第一篇 于丹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非常崇拜他的文采,我们全家都喜欢看她主讲的《论语》心得。今天我们有幸在山东农科频道观看到她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
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第一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隐约记得在我的儿时就唱过这首歌。孩子是祖国的...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第一篇 如何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人格快乐的成长?今天,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给我们家长一个满意的答案。 很多父母往往只看重孩子的智育方面,总盯着孩子...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检察工作新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检察工作新发展于靖南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掀起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热潮。作为县级基层院,我们应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
浅谈组织部门学习科学发展观发挥表率作用2008年9月,**县被全自治区确定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县。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组织部门应该带头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进一步促进思想大解放、形象大...
于丹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观后感第一篇 我觉得大道理老师和家长都懂,但是一接触实际就忘了,或者说难于运用到教育孩子当中,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是其中的关键! 我觉得于丹老师讲的非常好,而且道理通俗易懂。我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