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成立60周年征文选]**解放不久,你就诞生了。 从那一刻起,你就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 六十年,你既负责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供应,还做好农业生产物资供应,长期服务好人民群众。 你始终把为农...+阅读
**供销社发展于革命战争时期,在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扎根农村,大力弘扬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永不言止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地全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完成了党和政府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及近年来等不同历史时期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逐步发展成为网点遍布城乡、组织体系完整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发挥了连接政府和农民、农村和城市、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随着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农村又相继建立了以土改果实和农民集股投资为资金的供销合作社商业。其中,瑷珲县于1946年率先在西岗子、瑷珲、四嘉子建立了3处农村供销合作社。1948年后,逊克、孙吴等县相继建立了供销合作社。到1950年,全区供销社已发展到30个,共有资金52444万元,社员人数为13404人,合作社工作人员逾百人。供销合作社取消了私商对农民的中间剥削,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950年1月,为了加强对农村合作社的领导,人民政府选派干部组建了地区供销总社,各县也同时成立了县供销联合社。当年,全区供销社共有干部职工289人。逊克县为全区农村基础社网点最多的县份,达15个,农民入股2456个,折合人民币2.7万元,流动资金23.50万元。1951年对县内供销网点进行整顿,由原15个基层社合并为8个,下设8个分店。公布了基层社章程(草案),实行凭社员证在本社购买商品享受5%的优惠价格的办法,使农村供销经济日益发展和巩固。1955年,乌云村供销社王家店分店创造了“二人一店、购销十万、外加八千、里外各半”的全省供销合作系统的最高工作量,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典型,受到中共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的表彰。1956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农村的私营商业绝大多数并入供销合作社,从此供销社成为农村中唯一的商业组织。这一年,全区供销社网点40多个,社员人数8万人之多,合作社职工500人。1958-1972年,在“左”倾错误的干扰下,供销合作社与国营商业经过多次合分,两次过渡“升级”为官办商业,社员股金全部退还,职工、干部由国家分配或上级委任,脱离了原来依托的广大农民,滋长了官商作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批判了“左”倾错误,供销社逐渐恢复了原来的民办性质,突出了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特点。1983年,全区县(市)级供销社对基层供销社进行了根本性的体制改革。重新发展社员,吸收社员股金,恢复社员代表大会制度,选举了理事会、监事会,县级供销社改为供销合作联合社,成为基层社的经济实体。全区供销商业又有了新的发展,仅爱辉县就有农村社11个、36个供销部、55个代销点,职工291人,销售额912万元,比1971年增长81%。其中,爱辉公社供销社在完成购销额和经营管理工作中一直领先,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党支部书记徐永旺曾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当选为全国五届人大代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供销社网点逐渐增加,经营业务不断扩大,虽然受到体制多变的影响,但在农村仍然发挥着农村商业的主导作用。到1992年,全区有供销社464家,比1958年增加11.6倍。有职工5570人,增加11.1倍,实现销售额达19022.2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供销社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经受了由“二国营”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转化的深刻变革,探索出切合**区域实际、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合作事业特征、吻合“三农”要求的改革发展之路。
供销社改革开放三十年,最成功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回顾**供销社三十年的历史,既是一部改革史,也是一部创新史。史料记载着**供销社前三十年走过的由盛到衰,又由衰到恢复性发展的曲折历程。尤其自1982年起,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改革精神的指引下,**供销社着手恢复供销社“三性”,即: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在真正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之后,由点到面抓“五个突破”,即:突破劳动用工制度,突破农民入股限制,突破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限制,突破分配制度,突破价格,供销社“三性”得到进一步体现。党的十三大提出流通领域实行计划分配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针后,供销社在经营机制上又积极实施“四放开”改革,即:经营、价格、分配、用工放开,实现扩权让利,增强社有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此后,社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资本保值增值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推广。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对供销社改革的目标、关键环节、改革重点及思路提出了具体要求。1999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
12全文查看院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国发[1999]5号),极大促进了供销社的创新发展。2005年以来,市供销合作社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大力实施县级社综合改革,新型组织体制不断创新,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加大传统经营网络改造力度,主动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市、县两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服务农民能力显著提高;不断推进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努力破除债务等发展障碍,社有企业活力显著增强;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密切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供销社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坚定的目标是坚持发展。供销社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推动了供销合作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第一,在市场变化莫测、资金紧张、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化肥等骨干商品经营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三十年累计为农业生产供应化肥1,172,080 吨,农药18,601吨,农膜44,685吨,化肥供应一度提高到社会供应总量的80%以上,化肥质优价廉,品种多样,满足了我市农业生产的需求。第二,推行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供销系统先后出现过龙镇土产公司、北安瓦瓶厂、孙吴果品公司等地方利税大户和知名企业。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县(市)区供销社所属企业的改革全面完成,企业改制面达100% 。到2008 年 8 月,全系统机关、企事业法人单位已达 97个,服务网点布局合理,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第三,以领办、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突破口,全力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层社实现了体制机制全面改造,由建国初期的32个最高发展到65个。供销社领办、创办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15个,其中专业合作社79个,专业协会64个,村屯综合服务社256个,培育发展农民经纪人5917人,为农民推销农副产品累计产值173,981万元。第四,社企分开、开放办社为重点扎实转换联合社的职能。按照有关精神,**市供销社于2001年底顺利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县级联社中,除爱辉区供销社外,其他6个县(市)区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已核定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市县两级联社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不断加强。第五,开拓城乡市场取得新的突破。1994年至今,供销社已创办各类市场9个,总经营面积23,650㎡,年营销额22,825万元,带动城乡生产经营者万余户。第六,供销社整体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三十年来销售总额累计达到672,745万元,其中生产资料286,957万元,生活资料186,665万元,为农服务作用不断加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回顾**供销社六十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为农服务的光辉历史。供销社生于农,长于农,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即使在体制转轨最困难的时期,供销社从来都把为农服务放到突出位置,高举为农服务旗帜,以更加扎实的举措融入“三农”,反哺“三农”,根基越扎越深,功能越来越强,为促进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供销社将以建国六十周年为新的起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办社、实力兴社的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全力谱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12全文查看**供销社发展于革命战争时期,在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始终坚持服务大局,扎根农村,大力弘扬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永不言止的优良传统,始终不渝地全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完成了党和政府在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及近年来等不同历史时期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逐步发展成为网点遍布城乡、组织体系完整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发挥了连接政府和农民、农村和城市、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随着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大农村又相继建立了以土改果实和农民集股投资为资金的供销合作社商业。其中,瑷珲县于1946年率先在西岗子、瑷珲、四嘉子建立了3处农村供销合作社。1948年后,逊克、孙吴等县相继建立了供销合作社。到1950年,全区供销社已发展到30个,共有资金52444万元,社员人数为13404人,合作社工作人员逾百人。供销合作社取消了私商对农民的中间剥削,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950年1月,为了加强对农村合作社的领导,人民政府选派干部组建了地区供销总社,各县也同时成立了县供销联合社。当年,全区供销社共有干部职工289人。逊克县为全区农村基础社网点最多的县份,达15个,农民入股2456个,折合人民币2.7万元,流动资金23.50万元。1951年对县内供销网点进行整顿,由原15个基层社合并为8个,下设8个分店。公布了基层社章程(草案),实行凭社员证在本社购买商品享受5%的优惠价格的办法,使农村供销经济日益发展和巩固。1955年,乌云村供销社王家店分店创造了“二人一店、购销十万、外加八千、里外各半”的全省供销合作系统的最高工作量,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典型,受到中共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的表彰。1956年,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农村的私营商业绝大多数并入供销合作社,从此供销社成为农村中唯一的商业组织。这一年,全区供销社网点40多个,社员人数8万人之多,合作社职工500人。1958-1972年,在“左”倾错误的干扰下,供销合作社与国营商业经过多次合分,两次过渡“升级”为官办商业,社员股金全部退还,职工、干部由国家分配或上级委任,脱离了原来依托的广大农民,滋长了官商作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批判了“左”倾错误,供销社逐渐恢复了原来的民办性质,突出了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特点。1983年,全区县(市)级供销社对基层供销社进行了根本性的体制改革。重新发展社员,吸收社员股金,恢复社员代表大会制度,选举了理事会、监事会,县级供销社改为供销合作联合社,成为基层社的经济实体。全区供销商业又有了新的发展,仅爱辉县就有农村社11个、36个供销部、55个代销点,职工291人,销售额912万元,比1971年增长81%。其中,爱辉公社供销社在完成购销额和经营管理工作中一直领先,多次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党支部书记徐永旺曾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当选为全国五届人大代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供销社网点逐渐增加,经营业务不断扩大,虽然受到体制多变的影响,但在农村仍然发挥着农村商业的主导作用。到1992年,全区有供销社464家,比1958年增加11.6倍。有职工5570人,增加11.1倍,实现销售额达19022.2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供销社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经受了由“二国营”向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转化的深刻变革,探索出切合**区域实际、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合作事业特征、吻合“三农”要求的改革发展之路。
供销社改革开放三十年,最成功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回顾**供销社三十年的历史,既是一部改革史,也是一部创新史。史料记载着**供销社前三十年走过的由盛到衰,又由衰到恢复性发展的曲折历程。尤其自1982年起,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改革精神的指引下,**供销社着手恢复供销社“三性”,即: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在真正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之后,由点到面抓“五个突破”,即:突破劳动用工制度,突破农民入股限制,突破经营范围和服务领域限制,突破分配制度,突破价格,供销社“三性”得到进一步体现。党的十三大提出流通领域实行计划分配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针后,供销社在经营机制上又积极实施“四放开”改革,即:经营、价格、分配、用工放开,实现扩权让利,增强社有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此后,社有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资本保值增值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和推广。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对供销社改革的目标、关键环节、改革重点及思路提出了具体要求。1999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务
[]院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国发[1999]5号),极大促进了供销社的创新发展。2005年以来,市供销合作社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大力实施县级社综合改革,新型组织体制不断创新,经营体系不断完善;加大传统经营网络改造力度,主动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市、县两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服务农民能力显著提高;不断推进社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努力破除债务等发展障碍,社有企业活力显著增强;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密切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供销社改革开放三十年,最坚定的目标是坚持发展。供销社广大干部职工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推动了供销合作事业健康稳定地发展:第一,在市场变化莫测、资金紧张、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化肥等骨干商品经营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三十年累计为农业生产供应化肥1,172,080 吨,农药18,601吨,农膜44,685吨,化肥供应一度提高到社会供应总量的80%以上,化肥质优价廉,品种多样,满足了我市农业生产的需求。第二,推行了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供销系统先后出现过龙镇土产公司、北安瓦瓶厂、孙吴果品公司等地方利税大户和知名企业。企业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县(市)区供销社所属企业的改革全面完成,企业改制面达100% 。到2008 年 8 月,全系统机关、企事业法人单位已达 97个,服务网点布局合理,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第三,以领办、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突破口,全力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基层社实现了体制机制全面改造,由建国初期的32个最高发展到65个。供销社领办、创办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15个,其中专业合作社79个,专业协会64个,村屯综合服务社256个,培育发展农民经纪人5917人,为农民推销农副产品累计产值173,981万元。第四,社企分开、开放办社为重点扎实转换联合社的职能。按照有关精神,**市供销社于2001年底顺利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县级联社中,除爱辉区供销社外,其他6个县(市)区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已核定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人员经费、办公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市县两级联社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的职能不断加强。第五,开拓城乡市场取得新的突破。1994年至今,供销社已创办各类市场9个,总经营面积23,650㎡,年营销额22,825万元,带动城乡生产经营者万余户。第六,供销社整体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三十年来销售总额累计达到672,745万元,其中生产资料286,957万元,生活资料186,665万元,为农服务作用不断加强,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回顾**供销社六十多年的历史,是一部为农服务的光辉历史。供销社生于农,长于农,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即使在体制转轨最困难的时期,供销社从来都把为农服务放到突出位置,高举为农服务旗帜,以更加扎实的举措融入“三农”,反哺“三农”,根基越扎越深,功能越来越强,为促进全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供销社将以建国六十周年为新的起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办社、实力兴社的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乘势而上,全力谱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延伸阅读:
建党88周年征文选登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了。在88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
法院系统建国60周年征文选登1948年10月2日,伴随着庆祝**解放的隆隆礼炮声,山东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前身——**市特别地方法院成立了。 **中院诞生之后,迅速承担起依法保卫新生人民政权的重任,在打击敌人、...
科学发展观经典群众语言征集选登共计38条经典语言: 1、忽视科学吃苦头, 盲目发展栽跟斗。 2、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发展的指明灯,是小康社会的探照灯,是生态环境的节能灯,是人民幸福的聚光灯。 3、又好又快的发展是...
劳动保障系统建国60周年征文选登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前夕,全球经济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广泛的社会主义转轨过程,向市场体制转轨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及其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一 1997年的一个冬天,寒风刺...
文明在身边征文选登文明对我们中国人非常的重要。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被称为文明礼仪之邦。 在一些大城市里,人们都非常讲文明。但在一些镇上和乡村里,有相当多的人却根本没有意识到文明的存在,这...
银行庆祝建国60周年征文选登转眼十几年的光景过去了。从大学毕业分配进银行,一路奔波着,忙碌着,记忆中的一些琐碎往事似乎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有些模糊了。但是当年工作的点点滴滴,那些与**银行一路走过的岁...
建国60周年祖国在我心中征文选登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一个平凡的人,说平凡,是因为我没有过人的才智、显赫的地位,更没有骄人的业绩。但我和所有人一样,我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深深地烙下时代的印迹,折射出时代的变...
供销社纪念国庆60周年征文**山不语花含笑,沱江水无声鸟作歌。 光阴荏苒,改革开放已有三十年。从“天天耕作吃不饱”到“不种田却吃得好”,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从“干打垒”、“砖瓦房”到“住...
卫生系统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征文选登创新管理机制 服务发展大局 应对危机,战胜困难,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当前对干部,职工的重大考验。围绕让农民能在家门口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我县立足于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