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市城镇建设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三十年**城镇建设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设市六年,是我市城市建设投入增长最快,城市空间...+阅读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族关系空前和睦,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一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主要成就
(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3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xx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新发展新思路,积极寻求发展新突破,立足难点,明确目标,破解难题,扎实工作,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种植业抓调整,显特色。扩大小茴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06年实现生产总产值3938.4万元,2007年实现生产总产值4124.8万元,比2006年增加186.4万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3元,比2006年增加810元,增长25%。林果业突出发展红枣、核桃两大主导产业,抓规模,强管理。畜牧业扩大养殖规模,优化畜禽结构,加快周转速度,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加快富余劳动力输出和二三产业发展的力度,拓宽了农民在非农领域增收的途径。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4124.8万元,比1978年增长41.1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79元提高到3933元,净增3754元。比1978年增长21倍。
(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978年到2007年,重点加强了水利、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到2007年,全乡已有干、支渠道36公里,完成中低产田改造850亩,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现有大中小型拖拉机305台,铧犁35台,新购进小茴香专用播种机26台,机械化程度达82%;修建温室大棚38座,拱棚40座,5400平方米家禽养殖注册场主体工程已完成,乡村沥青公路18公里,砂石路32公里。
(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1978年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创“大包干”,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30年来,全乡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坚持以点带面,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围绕抗震安居建设,大力实施“五清五改五通五有”工程。全年投入资金372.9万元,建成抗震房272间,群众入住率达到95.6%;投入资金116.3万元,完成改院156户,改厨227户,改厕229户,改圈70户;投入资金72万元,整修村级道路32公里;投入资金7.2万元,通自来水173户,通电173户;新建垃圾池9个;投入资金26.8万元,新建、改建卫生室、计生室18间,文化室19间,完成了2村、6村阵地建设任务,乡村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乡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快速发展。2007年,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达到了3679人次,通过考核获得技能资格证书218人。“两基”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初中升学率分别达到了100%、85%以上;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投入3万余元建成了3村“双语”幼儿园。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18%。不断巩固和提高“三为主”成果,农民群众生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积极开展“东风工程”和“捐书惠农”活动,共计制作阅报栏10个,为农民群众免费提供5种30余份报刊杂志,捐赠图书4760册,更换书刊杂志2100册。积极开展“电视进万家”活动,免费赠送贫困农户电视机264台。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在“三八”妇女节、诺鲁孜节、“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举行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参与群众3000余人次。在2007年县委宣传部举办的“新农杯”篮球比赛中,我乡认真准备,积极参加,发扬了特有的“图呼其精神”,荣获了“书记乡长队”第一名、农民队第二名的好成绩。
(五)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始终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始终,深入开展“三级联创”,认真落实“43321”工程和各项长效工作机制。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养,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和“双语”学习,严格学习制度,确保学习时间,采取当场提问、写心得体会等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果;发挥乡党校职能作用,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把工作作风扎实、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学习教育预防为主,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抓好民主管理,认真落实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和监督制度。认真执行党委议事规则,凡是一切重大工12全文查看作事项、重大财务支出,都提交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财经领导小组会集体讨论决定,严格按照分工负责制的原则,保证了班子成员人人有职责、人人有权力。抓好群团组织建设,完成乡团委、中学团委换届选举工作,配强团委书记,加强了对青年的教育和管理,2007年发展优秀青年入团275名;妇代会组织的“三学三比”、“巾帼建功”等创建活动得到了积极开展。
抓好阵地建设。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新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8个;投入资金20余万元,新建村级阵地2个11间380m2,维修村级阵地4个8间240m2 ,并配齐了配套设施。实现了村组织办公有场所、群众活动有场地的目标。
(六)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局面。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了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坚持把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培养早就了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训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政治标准,加大培训力度,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成为图呼其乡改革开放发展乡村经济的骨干力量。立足实际,我们对农村“三老”人员在政治上尊重和支持,在生活上关心和体贴。我们把爱国宗教人士作为负有特殊使命的非党基层干部对待,给予生活补贴,特别是对他们分层次进行政治培训,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我们始终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开展大规模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使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为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所掌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已蔚然成风,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一是乡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决议,才能确保正确的作用方向。二是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实事求是,才能稳步推进全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三是乡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必须始终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切入点,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点和出发点,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四是培养造就一支“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是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加快发展乡村经济,促进农民稳步增收种植业坚持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按照“良种、复种、密植、高效”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发展“多熟制”、“三高田”,进一步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种植业,扩大洋芋、皮芽孜、豌豆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强“多熟制”、“三高田”、“万元田”的管理力度,确保种植业产值有更大的提升。林果业坚持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按照“良种、矮化、密植、绿色”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红枣、核桃两大主导品种,在现有基础上,以“精品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抓好乡村领导干部示范园建设,带动全乡各族农民群众大力发展林果业。发挥好乡林业站和“三支队伍”的作用,向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加大林果业管理力度,重点解决“重定植,轻管理”的问题。及时向果农提供市场信息,为果农销售产品牵线搭桥,提高林果业经济效益,力争林果业产值再上一个台阶。畜牧业坚持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按照“良种、良养、良料、科学防疫”为一体的科学饲养方式,大力引进优良品种,不断优化畜群结构,稳定合理存栏数,着力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充分发挥乡畜牧兽医站作用,认真做好畜禽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业安全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短、平、快”家庭养殖业。加快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步伐。坚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做好宣传发动,给农民算清外出务工增收帐、效益帐。大力宣传外出务工典型,现身说法,帮助更多农民转变不愿出门务工的传统观念。形成“一带十,十带百,百户带一村,一村带全乡”的劳务输出格局。乡党委、政府要与各村分解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要结合各职能部门,抓好农民务工信息收集、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各村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各村要制定完善相应的优惠政策,解决外出务工农民的宅基地、耕地保留、子女上学、合作医疗等实际问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和村级道路基本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成林果“精品园”4600亩滴灌项目;新打抗旱井16眼,兴修吾墩纳克渠11公里,铺设村级通达路11公里。切实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乡村面貌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建立“主抓在乡,行动在村,实惠到户”的工作格局。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引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示范村集中。大力实施道路硬化、卫生净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工程,健全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整治“脏乱差”现象。统一规划农民新居建设,拆除整修老旧围墙、土坯房,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防范措施,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加大各类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健全完善消防安全处置预案,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户安全防火的宣传教育,定期对农户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认真抓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整治乱停乱放、违章驾驶,有效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义务教育。加快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切实抓好“普九”工作,大力巩固“两基”教育成果,认真抓好中小学“双语”教学和职业教育工作。各村、站所社要扶助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一如既往的支持好学校工作。培育新型农民。要把农民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与县乡职业学校的合作,借助“科技之冬”、“三育三带”、“远程教育”、“周五党团活动日”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教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推动农民致富增收。积极发展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2008年农民参合率达到100%。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乡卫生院300平方米的门诊部建设。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体系,加大乡村地方病、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力度,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发展乡村卫生事业。加强乡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继续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乡村文化站(室)设施建设,完成3个村的文化室、图书室、阅览室的新建维修及排球、篮球场硬化任务。积极开展冬季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乡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加强乡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需求。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乡村新风貌。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执政服务能力加强党员干部学习能力。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作为党员干部要做到紧跟时代步伐,首要任务是加强政治理论和“双语”学习,着力提高乡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宣传和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乡党政党建办要认真抓好理论学习的落实,并对学习效果进行督促检查。要大规模的开展乡村党员干部学历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岗位技能培训,要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提高服务农民群众的素质和本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以“三级联创”为载体,以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的“43321”工程,提高乡村领导干部适应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抵御渗透维护稳定的能力,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治理乡村、民主管理乡村的能力。深入推进“4211”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乡机关“四室一部”工作职责,坚持每周五召开部室会议及党政联席会议,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委会议。以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力度,选好配强村级班子。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上,动员和组织乡村党员干部,争做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推动者,把乡村两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发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农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尤其是我们乡村领导干部天天接触群众,抓好每一项工作和落实每一项任务,一定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通过自下而上,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多听群众的意见,加强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引导,决不能不顾实际,招来群众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强反腐工作的监督检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加大土地、果园等项目公开发包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继续抓好案件查办工作,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的人和事依法严惩。切实提高乡村领导干部做好农民群众工作的能力。中共xx乡委员会xx乡人民政府2008年6月12全文查看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族关系空前和睦,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一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主要成就
(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3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新发展新思路,积极寻求发展新突破,立足难点,明确目标,破解难题,扎实工作,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种植业抓调整,显特色。扩大小茴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006年实现生产总产值3938.4万元,2007年实现生产总产值4124.8万元,比2006年增加186.4万元,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3元,比2006年增加810元,增长25%。林果业突出发展红枣、核桃两大主导产业,抓规模,强管理。畜牧业扩大养殖规模,优化畜禽结构,加快周转速度,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加快富余劳动力输出和二三产业发展的力度,拓宽了农民在非农领域增收的途径。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4124.8万元,比1978年增长41.1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79元提高到3933元,净增3754元。比1978年增长21倍。
(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978年到2007年,重点加强了水利、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到2007年,全乡已有干、支渠道36公里,完成中低产田改造850亩,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8%,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现有大中小型拖拉机305台,铧犁35台,新购进小茴香专用播种机26台,机械化程度达82%;修建温室大棚38座,拱棚40座,5400平方米家禽养殖注册场主体工程已完成,乡村沥青公路18公里,砂石路32公里。
(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1978年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创“大包干”,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30年来,全乡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坚持以点带面,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围绕抗震安居建设,大力实施“五清五改五通五有”工程。全年投入资金372.9万元,建成抗震房272间,群众入住率达到95.6%;投入资金116.3万元,完成改院156户,改厨227户,改厕229户,改圈70户;投入资金72万元,整修村级道路32公里;投入资金7.2万元,通自来水173户,通电173户;新建垃圾池9个;投入资金26.8万元,新建、改建卫生室、计生室18间,文化室19间,完成了2村、6村阵地建设任务,乡村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全乡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快速发展。2007年,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达到了3679人次,通过考核获得技能资格证书218人。“两基”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初中升学率分别达到了100%、85%以上;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投入3万余元建成了3村“双语”幼儿园。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18%。不断巩固和提高“三为主”成果,农民群众生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积极开展“东风工程”和“捐书惠农”活动,共计制作阅报栏10个,为农民群众免费提供5种30余份报刊杂志,捐赠图书4760册,更换书刊杂志2100册。积极开展“电视进万家”活动,免费赠送贫困农户电视机264台。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在“三八”妇女节、诺鲁孜节、“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举行了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参与群众3000余人次。在2007年县委宣传部举办的“新农杯”篮球比赛中,我乡认真准备,积极参加,发扬了特有的“图呼其精神”,荣获了“书记乡长队”第一名、农民队第二名的好成绩。
(五)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巩固。始终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始终,深入开展“三级联创”,认真落实“43321”工程和各项长效工作机制。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养,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和“双语”学习,严格学习制度,确保学习时间,采取当场提问、写心得体会等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效果;发挥乡党校职能作用,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把工作作风扎实、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年轻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学习教育预防为主,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抓好民主管理,认真落实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和监督制度。认真执行党委议事规则,凡是一切重大工[]作事项、重大财务支出,都提交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财经领导小组会集体讨论决定,严格按照分工负责制的原则,保证了班子成员人人有职责、人人有权力。抓好群团组织建设,完成乡团委、中学团委换届选举工作,配强团委书记,加强了对青年的教育和管理,2007年发展优秀青年入团275名;妇代会组织的“三学三比”、“巾帼建功”等创建活动得到了积极开展。
抓好阵地建设。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新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8个;投入资金20余万元,新建村级阵地2个11间380m2,维修村级阵地4个8间240m2 ,并配齐了配套设施。实现了村组织办公有场所、群众活动有场地的目标。
(六)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局面。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了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坚持把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培养早就了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训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政治标准,加大培训力度,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成为图呼其乡改革开放发展乡村经济的骨干力量。立足实际,我们对农村“三老”人员在政治上尊重和支持,在生活上关心和体贴。我们把爱国宗教人士作为负有特殊使命的非党基层干部对待,给予生活补贴,特别是对他们分层次进行政治培训,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我们始终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开展大规模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使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为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所掌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已蔚然成风,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二、主要经验和体会一是乡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决议,才能确保正确的作用方向。二是只有密切联系群众,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实事求是,才能稳步推进全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三是乡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必须始终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切入点,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点和出发点,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四是培养造就一支“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是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加快发展乡村经济,促进农民稳步增收种植业坚持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按照“良种、复种、密植、高效”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发展“多熟制”、“三高田”,进一步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种植业,扩大洋芋、皮芽孜、豌豆等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强“多熟制”、“三高田”、“万元田”的管理力度,确保种植业产值有更大的提升。林果业坚持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按照“良种、矮化、密植、绿色”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红枣、核桃两大主导品种,在现有基础上,以“精品园”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抓好乡村领导干部示范园建设,带动全乡各族农民群众大力发展林果业。发挥好乡林业站和“三支队伍”的作用,向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加大林果业管理力度,重点解决“重定植,轻管理”的问题。及时向果农提供市场信息,为果农销售产品牵线搭桥,提高林果业经济效益,力争林果业产值再上一个台阶。畜牧业坚持扩大规模提高效益。按照“良种、良养、良料、科学防疫”为一体的科学饲养方式,大力引进优良品种,不断优化畜群结构,稳定合理存栏数,着力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充分发挥乡畜牧兽医站作用,认真做好畜禽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业安全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短、平、快”家庭养殖业。加快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步伐。坚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做好宣传发动,给农民算清外出务工增收帐、效益帐。大力宣传外出务工典型,现身说法,帮助更多农民转变不愿出门务工的传统观念。形成“一带十,十带百,百户带一村,一村带全乡”的劳务输出格局。乡党委、政府要与各村分解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要结合各职能部门,抓好农民务工信息收集、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各村劳动力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各村要制定完善相应的优惠政策,解决外出务工农民的宅基地、耕地保留、子女上学、合作医疗等实际问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和村级道路基本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成林果“精品园”4600亩滴灌项目;新打抗旱井16眼,兴修吾墩纳克渠11公里,铺设村级通达路11公里。切实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扎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改善乡村面貌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建立“主抓在乡,行动在村,实惠到户”的工作格局。全面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引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示范村集中。大力实施道路硬化、卫生净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工程,健全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有效整治“脏乱差”现象。统一规划农民新居建设,拆除整修老旧围墙、土坯房,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防范措施,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加大各类安全生产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健全完善消防安全处置预案
延伸阅读:
商务局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与总结30年前的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打开了封闵几十年的国门,作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历史性的经济战略转折。 从1978年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婚姻观念变革1980年,新《婚姻法》颁布,离婚的必要条件已被修改为:第一,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第二,经调解无效。这使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奉行自由离婚的领先国家。但离婚并未真正成为社会公允的个...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县财政工作成就回顾狠抓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 为实现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30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县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很...
改革开放30年农村面貌换新颜鲁迅说过:“世上本来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乡人民改革开放30年来艰苦创业的曲折历程,就充分印证了这一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的...
县民主党派改革开放30年发展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呈现出...
我县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成就回顾1978年至2008年,是我县工业经济发生历史性巨变的30年。1978年以前,由于受交通、能源等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县经济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工业经济成分的仅有一些手工作坊和小型的...
改革开放30年某乡镇经济大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农村包产到户为标志的改革率先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30年,回眸这30年,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和历史沿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改革开放以来培训工作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农广校培训工作成就 ××地区农广校建校以来,在地委、行署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在各级农广校的不懈努力下,为培养各级、各类农业技术人才,加快开发农...
改革开放30周年县财政工作回顾30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我县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财政工作也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前进,广大财税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文件...